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说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说课课件ppt,文件包含部编版八上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之〈相见欢〉同步课件pptx、相见欢mp3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古人登楼、登高,每多感慨。王粲登楼,怀念故土。杜甫登楼,感慨“万方多难”,许浑登楼,有“一上高城万里愁”之叹。尽管各个时代的诗人遭际不同,所感各异,然而登楼抒感则是一致的。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朱敦儒 ,字希真,号岩壑,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朱敦儒著有《岩壑老人诗文》,已佚;今有词集《樵歌》,也称《太平樵歌》,《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此词写于靖康之难,汴京陷落,朱敦儒南逃金陵时。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靖康之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有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除了烧杀劫掠以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批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存储为之一空。靖康之耻致使北宋的消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心里,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相见欢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
相见欢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词语解释【金陵】古城名,即今江苏南京。【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簪缨】代指达官显贵。簪和缨都是古代贵族的帽饰。缨,帽带。【收】收复国土。【倩】请人代自己做。【扬州】今属江苏。
译文 登上南京城的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长江在夕阳下向东流去。 金人侵占中原,官员们纷纷南逃,什么时候能收复国土?请西风把我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
北宋灭亡,改变了许多文人的命运,转变了他们的生活,转换了他们的情思,也使爱国成为南宋时代诗词创作的主旋律。朱敦儒早年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词作柔美婉约。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警醒了他,加深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这首词上片写景,写夕阳、大地、长江,视野宽广,气魄宏大,苍凉沉郁。残阳仿佛在抗议,长江好像在诉说,大地似乎在哭泣。下片转为抒情,格调也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一个“乱”字,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一个“散”字,揭露出统治阶级无心抗敌的心理。“几时收”的发问,既是痛切的质疑,也是无望的感叹。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悲慨。
这首词上阕写景,着意在借景抒情。开头两句写词人登楼眺远,触景生情,引起感慨。第二句“倚清秋”,谓在秋色中倚西楼而眺望,“清秋”二字点出了作者凄凉的心情,暗示了山河残破,满是萧条气象。第三句描写“清秋”傍晚的景象,用落日和逝水反映悲凉抑郁的心情。下阕抒情,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作者的亡国之痛,以及他渴望收复中原的心事。
本词中的“簪缨”是贵族官僚的服饰,用来代人。“簪缨散”是说他们在北宋灭亡后纷纷南逃。“几时收”,既是词人渴望早日恢复中原心事的表露,也是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的愤懑和斥责。最后一个长句,紧接上文词意而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寄托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
结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悲风,当然也是作者的主观感受。风,本身无所谓悲,而是词人主观心情上悲,感到风也是悲的了。风悲、景悲、人悲,不禁潸然泪下。这不只是悲秋之泪,更重要的是忧国之泪。作者要倩悲风吹泪到扬州去,扬州是抗金的前线重镇,国防要地,这表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
名句赏析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运用拟人的手法,寄托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词人摒弃直陈其事的写法,将内心的情感表达得含蓄、深沉而动人。人在伤心地流泪,已经能说明他的悲痛了,但词人又幻想请托“悲风吹泪过扬州”,这就更加表现出他的悲愤交集、痛苦欲绝。扬州是当时抗金的前线重镇,过了淮河就到了金人的占领区。风本来没有感情,“风”前冠一“悲”字,就给“风”注入了浓厚的感情色彩。
1.词人登楼所见的是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他什么样的心情?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手法来描写的?
词人登楼所见的是万里夕阳普照、大江漫流,一派晦暗萧瑟的秋景,引发了词人的思乡之情。此时此刻,他背井离乡、客居金陵,想起国破家亡的伤心往事,忍不住一腔悲愤郁积在心头。这种手法寓情于景、景中藏情,把一位思乡爱国游子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2.用自己的话描述“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的画面,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词人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表现了词人心情的沉重。
3.词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并说说有什么作用。
上片写登楼所见的无边秋色,夕阳流水,营造出清冷萧条的意境,抒发了作者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
4.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
“中原乱,簪缨散”,作者回忆中原沦陷,士族南逃的往事,抒发了亡国之痛;“几时收”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作者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抒发了对战事的关切之情。
5.这首词中有几个意象颇耐人寻味,寄寓着词人的深情,请举例赏析。
①清秋”二字点出了作者凄凉的心情,暗示了山河残破,充满萧条气象。
②“簪缨”是贵族官僚的服饰,用来代人。“簪缨散”是说贵族子弟在北宋灭亡后纷纷南逃,既是自身遭遇的描述,又是对是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的愤懑和斥责。
6.这首词最后一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请举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最后一个长句采用了拟人的表达手法。风,本身无所谓悲,而是词人主观心情上悲,感到风也是悲的了。这不只是悲秋之泪,更重要的是忧国之泪。作者要倩悲风吹泪到扬州去,扬州是抗金的前线重镇,国防要地,这表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寄托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
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感人至深。
写景、抒情有机结合。这首词上片写景,写夕阳、大地、长江,视野宽广,气魄宏大,苍凉沉郁。下片转为抒情、格调也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一个“乱”字,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一个“散”字,揭露出统治阶级无心抗战的心理。“几时收”的发问,既是痛切的质疑,也是无望的感叹。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悲风把自己的泪水吹到已经是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悲慨。
1. 名句填空。(1)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中原乱, ________,_______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2. 阅读《相见欢》,回答问题。(1)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清秋”一词,点明登楼时节,渲染肃杀氛围。B.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以乐景写哀情。C. “倩悲风”一语,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传神。D. “吹泪过扬州”一语,富有动感,极具感染力。
(2) 用自己的话描述“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展现的画面,并说说其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薄西山,余晖黯淡,长江向远处流去,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作者运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作者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表现了作者心情的沉重。
(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收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苟安旦夕、 无心抗敌的愤懑和抗议。
熟读并背诵本首诗。课外找朱敦儒的其他诗读读,体会其诗风。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梁甫行授课课件ppt,文件包含部编版八上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之《梁甫行》同步课件pptx、《梁甫行》mp3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龟虽寿多媒体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部编版八上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之《龟虽寿》同步课件pptx、龟虽寿mp3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行香子教课内容ppt课件,文件包含行香子pptx、行香子mp3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