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教案第3单元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13唐诗五首.pptx
    • 课件
      《红星照耀中国》.pptx
    • 课件
      12 与朱元思书.pptx
    • 课件
      11 短文二篇.pptx
    • 课件
      10 三峡.pptx
    • 课件
      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pptx
    • 课件
      梁甫行.pptx
    • 课件
      赠从弟(其二).pptx
    • 课件
      庭中有奇树.pptx
    • 课件
      龟虽寿.pptx
    • 教案
      13 唐诗五首 教案.doc
    • 教案
      三峡 教案.doc
    • 教案
      11 短文二篇 教案.doc
    • 教案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 教案.doc
    • 教案
      12 与朱元思书 教案.doc
    • 教案
      第三单元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 教案.doc
    • 音频
      使至塞上——歌曲.mp3
    • 音频
      渡荆门送别——歌曲.mp3
    • 音频
      记承天寺夜游——歌曲.mp3
    • 视频
      13.3 《使至塞上》 朗诵.mp4
    • 音频
      黄鹤楼——歌曲.mp3
    • 视频
      10 《三峡》.mp4
    • 视频
      11.1 《答谢中书书》.mp4
    • 视频
      11.2 《记承天寺夜游》.mp4
    • 视频
      13.1 《野望》 朗诵.mp4
    • 视频
      13.2《黄鹤楼》 朗诵.mp4
    • 音频
      课外-1庭中有奇树.m4a
    • 视频
      13.4 《渡荆门送别》 朗诵.mp4
    • 音频
      钱塘湖春行——歌曲.mp3
    • 视频
      三峡 朗诵 践离.mp4
    • 视频
      三峡风景宣传片.mp4
    • 视频
      与朱元思书 朗诵 狄菲菲.mp4
    • 视频
      红星照耀中国.mpg
    • 视频
      航拍三峡.mp4
    • 视频
      西湖美景.mp4
    • 视频
      课外-2《龟虽寿》.mp4
    • 视频
      课外-3 《赠从弟》(其二).mp4
    • 视频
      13.5《钱塘湖春行》 朗诵 方明.mp4
    • 音频
      课外-4梁甫行.m4a
    13唐诗五首第1页
    13唐诗五首第2页
    13唐诗五首第3页
    13唐诗五首第4页
    13唐诗五首第5页
    13唐诗五首第6页
    13唐诗五首第7页
    13唐诗五首第8页
    《红星照耀中国》第1页
    《红星照耀中国》第2页
    《红星照耀中国》第3页
    《红星照耀中国》第4页
    《红星照耀中国》第5页
    《红星照耀中国》第6页
    《红星照耀中国》第7页
    《红星照耀中国》第8页
    12 与朱元思书第1页
    12 与朱元思书第2页
    12 与朱元思书第3页
    12 与朱元思书第4页
    12 与朱元思书第5页
    12 与朱元思书第6页
    12 与朱元思书第7页
    12 与朱元思书第8页
    11  短文二篇第1页
    11  短文二篇第2页
    11  短文二篇第3页
    11  短文二篇第4页
    11  短文二篇第5页
    11  短文二篇第6页
    11  短文二篇第7页
    11  短文二篇第8页
    10  三峡第1页
    10  三峡第2页
    10  三峡第3页
    10  三峡第4页
    10  三峡第5页
    10  三峡第6页
    10  三峡第7页
    10  三峡第8页
    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第1页
    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第2页
    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第3页
    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第4页
    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第5页
    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第6页
    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第7页
    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第8页
    梁甫行第1页
    梁甫行第2页
    梁甫行第3页
    梁甫行第4页
    梁甫行第5页
    梁甫行第6页
    梁甫行第7页
    赠从弟(其二)第1页
    赠从弟(其二)第2页
    赠从弟(其二)第3页
    赠从弟(其二)第4页
    赠从弟(其二)第5页
    赠从弟(其二)第6页
    赠从弟(其二)第7页
    庭中有奇树第1页
    庭中有奇树第2页
    庭中有奇树第3页
    庭中有奇树第4页
    庭中有奇树第5页
    庭中有奇树第6页
    庭中有奇树第7页
    龟虽寿第1页
    龟虽寿第2页
    龟虽寿第3页
    龟虽寿第4页
    龟虽寿第5页
    龟虽寿第6页
    龟虽寿第7页
    13  唐诗五首  教案第1页
    13  唐诗五首  教案第2页
    三峡  教案第1页
    11  短文二篇  教案第1页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  教案第1页
    12  与朱元思书  教案第1页
    第三单元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  教案第1页
    当前文件暂不支持在线预览,请下载使用
    当前文件暂不支持在线预览,请下载使用
    当前文件暂不支持在线预览,请下载使用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教案第3单元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教案第3单元,文件包含13唐诗五首pptx、《红星照耀中国》pptx、12与朱元思书pptx、11短文二篇pptx、10三峡pptx、写作学习描写景物pptx、梁甫行pptx、赠从弟其二pptx、庭中有奇树pptx、龟虽寿pptx、13唐诗五首教案doc、三峡教案doc、11短文二篇教案doc、12与朱元思书教案doc、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案doc、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案doc、135《钱塘湖春行》朗诵方明mp4、课外-3《赠从弟》其二mp4、课外-2《龟虽寿》mp4、课外-1庭中有奇树m4a、西湖美景mp4、航拍三峡mp4、红星照耀中国mpg、与朱元思书朗诵狄菲菲mp4、三峡风景宣传片mp4、三峡朗诵践离mp4、钱塘湖春行歌曲mp3、134《渡荆门送别》朗诵mp4、133《使至塞上》朗诵mp4、132《黄鹤楼》朗诵mp4、131《野望》朗诵mp4、112《记承天寺夜游》mp4、111《答谢中书书》mp4、10《三峡》mp4、黄鹤楼歌曲mp3、记承天寺夜游歌曲mp3、渡荆门送别歌曲mp3、使至塞上歌曲mp3、课外-4梁甫行m4a等39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7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唐诗五首1.诵读诗歌,领略律诗韵律之美。2.结合相关背景,理解诗歌主旨,体会诗人情感。3.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借以分析诗歌,领会诗人谋篇布局之精巧。4.体会诗歌的意境,积累优美的诗句。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发源于南朝齐,格律严密,是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的格律要求是多方面的,通常是八句完篇的律诗,每诗计四联。按照旧时律诗写作的起承转合结构,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 每首的中间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都必须是对偶句。野 望 王绩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简傲嗜酒,屡被勘劾。时天下已乱,遂托病还乡,弃官归田,躬耕东阜。其诗多写田园山水,淳朴自然,无齐梁藻绩雕琢之习,对唐诗的健康发展有一定影响。有《王无功集》五卷。野望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王绩gāoxǐ yǐhuīqū dú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傍晚徘徊小牛,这里指牛群泛指猎获的鸟兽比喻隐居不仕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1.首联写了哪些内容?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3.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首联“望”字点题,交代了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表现了人物孤寂无依的彷徨心情,同时为中间四句写景提供巧妙的铺垫。 “徙倚”,即徘徊,写出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矛盾;“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出作者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诗意情绪。 1.首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颔联和颈联运用了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的艺术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这是远景、静景;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氛围,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了起来,反衬出诗人的忧郁、孤独、清冷,这是近景、动景。诗人运用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的手法,描绘出一幅萧瑟静谧、安逸闲适的山林秋晚图,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苦闷。3.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背景: 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之时。 抒发了作者孤独忧郁的心情。 王绩的《野望》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有何异同? 王绩的《野望》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是田园诗,但其风格是有着细微的差别的。《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和苦闷。而《归园田居》(共五首)则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回归自然的自由与欣喜。 两首诗在艺术上总体都是一种质朴自然的风格,但在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上却是不同的。王绩是“出走者”,落寞于曲高和寡,高蹈孤立;陶渊明是“归来者”,欣喜于无拘无束,自由自然。黄鹤楼黄鹤楼,美名留。千古诗词美名扬,留芳百世情悠悠。今天,我们学习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感悟诗人博大的胸襟和悠悠的乡愁。 崔颢(704-754),汴州(开封)人。开元十一年进士。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有《崔颢集》。1.读准字音、有节奏并且有感情地诵读诗歌。2.借助字词解释,理清古诗大意。 黄鹤楼 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hàoqī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飘飘荡荡的样子晴日里的原野分明的样子草木茂盛的样子故乡译文: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晴日里的原野和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1.诗歌从神话传说写起有何作用? 2.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对诗歌的情感表达有何作用? 3.诗歌前后四句分别采用了哪些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 感? 4.诗中“空”字有何妙处?诗以“愁”字收篇,有什么作用? 1.诗歌从神话传说写起有何作用? 诗人起笔从黄鹤楼远古的传说写起,既令读者想知道黄鹤楼的来历,又为黄鹤楼罩上了神秘色彩。2.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对诗歌的情感表达有何作用? 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分明;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 反衬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和浓重的乡愁。3.诗歌前后四句分别采用了哪些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歌前四句描述仙人乘鹤的传说,写的是想象,属于虚写;后四句即景生情则是写所见、所感,抒发个人情怀,属于实写。将传说与眼前的景象巧妙融为一体,目睹景物,吊古伤今,尽抒胸臆,富含情韵,飘逸清新,一气贯通。表达了诗人思乡怀土的思想感情。 “空”即空空荡荡,仰望天空,千载以来只有悠悠飘荡的白云,抒发了物是人非、世事苍茫的感慨,给人一种孤寂惆怅之感。4.诗中“空”字有何妙处?诗以“愁”字收篇,有什么作用? 全诗以一“愁”字作结,点出了全篇的主旨。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意境相照应,从而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了缠绵的乡愁。使至塞上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家,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首创泼墨山水画,成一派之宗。受音乐、书法、绘画的影响,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具有词句秀冶,意境清新,格调高雅,音韵婉转,情景交融的特点。尤其是避世隐居时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景色寄托孤寂闲适的情怀。这一类诗以感受敏锐,体物细微,诗以“诗中有画”见长,对后世影响深远。宋朝苏轼曾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二十四年(736)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年春,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王维奉使出塞慰问,实际是被排挤出朝迁。本篇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察访军情。这道诗作于赴边途中。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慰问边关守军借指诗人的使者身份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飘飞的蓬草,比喻远行之人烽烟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译文: (我)轻车简从去慰问边疆的将士,途中经过居延。像蓬草飘飞一样出了汉朝的边关,像归去的大雁飞入北方的天空。沙漠浩瀚无边,一股烽烟笔直升起,黄河岸边,徐徐下沉的太阳又圆又大。在萧关偶遇骑马的侦察兵,得知我军统帅正在边防前线(镇守)。1.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有什么作用?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在写法上有何特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点题并交代地点及事由。山高路远更衬托出诗人形只影单的孤寂、惆怅。首联叙事————出使边塞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诗人用“征蓬”“归雁”比喻自己,透露出内心的寂寞孤独和飘零之感,表达了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怨愤、抑郁以及思乡之情。颔联抒情———内心抑郁3.试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千古名句。(1)小组合作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紧扣诗歌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大”字,突出了边疆沙漠的浩瀚无边;“直”字,又表现了烽烟的挺拔、坚毅之美;“圆”字,写出了落日之低,突出了在大漠中观落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特殊感受;“孤”写出作者被排挤后失意的心情;“长”字,将黄河的壮阔之美写得淋漓尽致。(2)“诗中有画”,从图画美的角度赏析这一句。示例:构图美:大漠、烽烟、长河、夕阳 ——苍茫辽阔;线条美:直烟、曲河、圆日——层次丰富;色彩美:黄沙、青烟、碧水、红日 ——鲜艳优美。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 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第三,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颈联绘景—— 塞外风光4.本诗的末尾写到的“燕然”,暗用一个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汉将窦宪大胜匈奴于燕然山,刻石记功以还。诗句一则歌颂守边将士为国奋勇杀敌之功,二则暗示自己为国建功立业之心。表现出诗人达观以及慷慨悲壮的情感。尾联叙事——战事繁忙 本诗通过叙述作者出使边塞的经历和展现沿途风光,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激愤和抑郁。渡荆门送别/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李白的诗歌现存九百九十多首,豪迈奔放,别具一格。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与杜甫并称“李杜”,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直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这次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这一次从三峡出蜀,面对江汉平原,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不由得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往辽远无际的原野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喜爱译文:从荆门山外渡江,远去古老的楚地漫游。巴山尽头现出平川,长江沿着旷野奔流。明月映入江水,如同天上飞下的明镜,云霞凝聚,如同浮现绮丽的海市蜃楼。故乡的水还是爱恋我,情意深深地将我的船送到万里之外。《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了什么?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叙送别缘起)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诗人乘舟顺江而下,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水在辽远无际的原野上奔流,浩浩荡荡。这两句诗描写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色。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颔联中“随”字用的好,谈谈好在何处。“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将其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颈联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谈谈这联诗所描绘的意境。“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 揣摩尾联,体会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结尾二句,诗人发出由衷的心声:这长江是故乡的水啊,所以它才不远万里把我送到江汉平原。诗人抒发了爱祖国、爱自然、爱故乡的深挚感情。诗中写的长江之水是来自故乡的水,它在蜀楚交界的荆门山送别诗人,把李白送到更加广阔的天地。在这一描写中,表现了初离蜀地的诗人对家乡的深深依恋。从构思看:题目《渡荆门送别》,“渡荆门”包括前三联,尾联照应诗题中的“送别”,全诗紧扣题目展开,结构分明,章法有度。从意境看:诗歌意境高远,形象奇伟,想象瑰丽。可以抓住写景名句,特别是颔联,通过想象,用一段话展示其画面的壮美。从语言看:可以从“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入”二字入手分析揣摩,品评一字传神的艺术效果。从表现手法看:①写景部分,诗人坐在船上沿途观赏,一路看来,眼前的景物逐渐变化,这是“移步换景”的写法;②“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运用衬托的手法写江水的平静,江岸的辽阔;③“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江水以情意。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是公认的天下名胜。那西湖风光究竟有多美,大家想不想知道啊?那就先让我们一起欣赏几幅西湖风光图片,亲眼感受一下吧! 西湖风光的确令人陶醉,大家肯定都想去游览一番吧?好!今天,就让我们追随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足迹,去做一次超越时空的西湖之旅吧!钱塘湖春行【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代表作】《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向阳的树指西湖的白堤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 一些色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欣赏得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断桥白沙堤。再读诗歌,说说每一联都写了哪些内容。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点明诗人春游是从孤山寺、贾亭一带起程的。诗人眺望湖面。从动物变化的角度写早春景象。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直接表达对西湖白沙堤的喜爱。1.“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象出,过不了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2.诗中为突出早春季节特点描写了哪些典型景色?哪些词语突出了“早春”的特点?初平:说明秋冬水落,春雨使湖水刚刚涨平。早莺、新燕:说明春季刚刚来临,最早出现的黄莺在争抢向阳的树,刚从北方飞来的燕子在衔泥筑巢。渐欲:说明野花逐渐开放,还不到姹紫嫣红开遍大地的时候。浅草:说明春草初生,仅能遮没马蹄而已。3.颔联和颈联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几处早莺争暖树”与“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对近景及高处的莺燕的动态描写,突出了早春特有景象,修辞上运用了对偶的方法。“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也是写近景,是写低处,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4.直抒胸臆的诗句是什么? 直抒胸臆的诗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抒发了作者被景色陶醉,流连忘返的喜悦心情。 阅读“西湖十景”对应的诗歌,感受西湖的美,并分析诗人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表现西湖之美,抒发对西湖的喜爱之情。1.柳浪闻莺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2.花港观鱼湖上春来水拍空,桃花浪暖柳荫浓。微翻荇带彩千尺,乱跃萍里翠几重。3.苏堤春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4.曲院荷风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5.平湖秋月越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白萍红蓼吸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6.断桥残雪澄湖绕日下情湍,梅际冰花半已阑。独有断桥荒藓路,尚余残雪酿春寒。7.南屏晚钟家住钱塘西子湖,钓杆几度拂珊瑚。扁舟载月归来晚,不觉全身入画图。8.雷峰夕照烟光山色淡溟濛,千尺浮图兀依空。湖上画船归欲尽,孤峰犹带夕阳红。9.三潭印月烟波淡荡摇空碧,楼殿参差依夕阳。到岸请君回头望,蓬莱宫在水中央。10.双峰插云南北高峰旧往来,芒鞋踏遍两山间。近来却被官身累,三寸西湖不见山。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