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提纲
展开第⼀章
认识⽣物
第⼀节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物
知识点01: 观察校园、 公园或林地中的⽣物☆
1.观察的⽅法:确定观察⽬的→明确观察对象→做好观察记录→交流观察结果。
2.注意事项
(1)观察不是随便看看,⽽是“仔细察看”。观察时要有⽬的、有计划。
(2)⽣物的形态、结构、⽣活环境、⽣活习性等特征可作为观察⽬的。还可以观察并⽐较不同⽣物,说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不要破坏植物,不要惊扰动物。
(4)观察⻦时注意避免穿过于鲜亮的⾐服;注意保持安静,不要喧哗;拍摄时尽量不要使⽤闪光灯,以免惊吓它们。
(5)做观察记录时要真实客观,从结果中找寻规律。
(6)对相同的观察对象,不同的同学可能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既是植物,也是陆⽣⽣物。
⼩⻨既是植物,也是陆⽣⽣物。
3.我们所观察到的⽣物⼤多是植物和动物,除此之外,⽣物还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等。
知识点02: 科学⽅法—观察☆
1.观察的⼯具:观察可以直接⽤⾁眼,也可以借助放⼤镜、显微镜、望远镜等,或利⽤照相机、摄像机、录⾳机等设备,有时还需要测量。
2.观察的要求:明确观察⽬的;观察时按照⼀定的顺序进⾏,并进⾏真实客观的记录;对耗时较⻓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观察过程中要积极思考;在观察的基础上,还需要与别⼈交流看法等。
3.法布尔的《昆⾍记》、珍·古道尔的《和⿊猩猩在⼀起》中有许多对动物的研究,他们主要采⽤的科学探究⽅法是观察。
4.科研⼈员利⽤红外触发相机拍照,经⻓期的野外观测,收集了东北虎的⼤量相关信息。科研⼈员主要运⽤的科学探究⽅法是观察。
第⼆节⽣物的特征
知识点01: ⽣物的特征☆☆☆
1.⽣物是由细胞构成的:除病毒外,⽣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物的⽣活需要营养
(1)植物从外界吸收⽔、⽆机盐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制造出⾃⾝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
(2)动物和植物不同,不能将⽆机物制造为有机物。它们以其他⽣物为⻝,从中获得营养物质,维持⽣存。
(3)微⽣物通过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寄⽣在动植物体内获取⽔、⽆机盐和有机物,维持⽣存。
3.⽣物能进⾏呼吸:绝⼤多数⽣物需要吸⼊氧⽓,呼出⼆氧化碳。呼吸在⽣物界是普遍存在的,植物也需要从外界吸收氧⽓,进⾏呼吸。
4.⽣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物能够对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定的反应,这叫应激性,如含羞草展开的叶受到碰触时会合拢。应激性使⽣物趋利避害,利于其⽣存。
含羞草(碰触时,会合拢)
5.⽣物能⽣⻓、发育和繁殖
(1)⽣⻓:⽣物体能由⼩⻓⼤,如种⼦萌发、⻓成幼苗。这是由组成⽣物体的细胞数⽬增多和细胞体积增⼤造成的。
(2)繁殖:⽣物体发育到⼀定阶段,就开始产⽣下⼀代,如鳄⻥产卵、狼产崽。
6.⽣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1)遗传:指⽣物的亲代与⼦代之间,在很多⽅⾯表现出相似特征的现象,如“种⽠得⽠,种⾖得⾖”。
(2)变异:指⽣物体亲代与⼦代、⼦代与⼦代之间,在许多⽅⾯表现出不同特征的现象,如“⼀猪⽣九仔,连⺟⼗个样”。
⼀猪⽣九仔,连⺟⼗个样
7.⽣物的其他特征:⽣物可以排出体内产⽣的废物。动物和⼈通过呼出⽓体、出汗、排尿等⽅式将废物排出体外;植物落叶能带⾛⼀部分废物。
8.与⽣物的特征有关的诗句或谚语
知识点02: ⽣物与⾮⽣物☆☆
⽣物的特征
诗句或谚语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朵朵葵花向太阳;明⽉别枝惊鹊,清⻛半夜鸣蝉;柴⻔闻⽝吠,⻛雪夜归⼈;争渡,争渡,
惊起⼀滩鸥鹭;更⽆柳絮因⻛起,惟有葵花向⽇倾
⽣⻓、发育和繁殖
红⾖⽣南国,春来发⼏枝;春种⼀粒粟,秋收万颗⼦;野⽕烧不尽,春⻛吹⼜⽣;⻩梅时节家家⾬,⻘草池塘处处蛙;泥融⻜燕⼦,沙暖睡鸳
鸯;稻花⾹⾥说丰年,听取蛙声⼀⽚
遗传和变异
⻰⽣⻰,凤⽣凤,⽼⿏的⼉⼦会打洞;种⽠得
⽠,种⾖得⾖;桂实⽣桂,桐实⽣桐;⼀猪⽣九仔,连⺟⼗个样
排出体内的废物
霜景催危叶,今朝半树空;芳林新叶催陈叶,流⽔前波让后波;秋⻛⽣渭⽔,落叶满⻓安
⽣活需要营养
庄稼⼀枝花,全靠肥当家;螳螂捕蝉,⻩雀在后
项⽬
⽣物
⾮⽣物
概念
有⽣物的特征,有⽣命现象的物体
没有⽣物的特征,没有⽣命现象的物体
举例
珊瑚⾍、⽣⽯花、病毒
珊瑚、钟乳⽯、机器⼈、化⽯、电脑病毒
1.虽然机器⼈能运动、钟乳⽯能⻓⼤,但它们不具有⽣物的特征,不属于⽣物。⽣⽯花的⾁质叶看起来像⽯头,但能开出⻩⾊的花,⽣⽯花属于⽣物。
2.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它们能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因此病毒属于⽣物。
3.珊瑚是由珊瑚中的分泌物形成的,因此珊瑚⾍是⽣物,珊瑚是⾮⽣物。
第⼆章
认识细胞
第⼀节学习使⽤显微镜
知识点01: 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
1.光学部分
(1)⽬镜和物镜:⽬镜⽆螺纹,镜头越⻓,放⼤倍数越⼩。物镜有螺纹,镜头越⻓,放⼤倍数越⼤。
(2)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是不同的,光照强时使⽤平⾯镜,光照弱时使⽤凹⾯镜。
2.调节部分
(1)遮光器:上⾯有⼤⼩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2)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安装不同倍数的物镜。
(3)准焦螺旋:分为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转动粗准焦螺旋时镜筒或载物台升降的幅度⼤,转动细准焦螺旋时镜筒或载物台升降的幅度⼩。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知识点02: 练习使⽤显微镜☆☆☆☆
1.单⽬显微镜的操作
(1)取镜和安放: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时,应⼀只⼿握住镜臂,另⼀只⼿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约7厘⽶处,安装好⽬镜和物镜。
(2)对光调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调节遮光器,⽤⼀个较⼤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③转动反光镜,以通过⽬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宜。
对光
(3)调焦观察
①放置玻⽚:使标本对准通光孔中⼼。
②降低镜筒: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定要从侧⾯看着物镜,直到物镜接近玻⽚标本为⽌。
③寻找物像:⼀只眼向⽬镜内看,同时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④⾼倍镜观察:将观察部位移⾄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转换物镜,⽤细准焦螺旋调焦后观察。如果需要,可以调节视野亮度。
调焦观察
(4)收镜:⽤洁净的纱布擦净显微镜,⽤擦镜纸擦净⽬镜和物镜。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下降到最低处,然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
2.双⽬显微镜的操作
(1)对光调光
①打开显微镜电源开关,确认载物台已经降到最低处、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调节两个⽬镜间的距离以适应瞳距,⽤光源调节旋钮调节视野亮度。
(2)调焦观察
①放置玻⽚:⽤压⽚夹固定玻⽚标本后,通过调整移动⼿轮将标本移⾄通光孔中⼼。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缓慢上升,⾄玻⽚标本尽量接近物镜。此过程要从侧⾯注视。
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缓慢下降,直到看清物像。微调⽬镜间距离使双⽬观察到的视野完全重合。转
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④转换物镜观察的操作⽅法与单⽬显微镜的基本相同。
(3)收镜:载物台下降到最低处,电源亮度调到最低后关闭电源。
3.使⽤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1)显微镜的成像特点:从⽬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其上下、左右都是颠倒的,即载玻⽚上的“上”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是“q”。因此,装⽚的移动⽅向与物
像的移动⽅向相反。
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放⼤的虚像
(2)调节光线:光线弱时,⽤反光镜的凹⾯和较⼤的光圈;光线强时,⽤第⼀单元反光镜的平⾯和较⼩的光圈。
(3)放⼤倍数:⽬镜的放⼤倍数×物镜的放⼤倍数=显微镜的放⼤倍数。
(4)污点位置的判定:污点可能在⽬镜、物镜或玻⽚上。先移动玻⽚,若污点动则在玻⽚上;若不动再转动⽬镜,若污点动则在⽬镜上,若不动则可能在物镜上。
4.若要看到的细胞数⽬最多(或细胞最⼩),应选⽤最⻓的⽬镜和最短的物镜,使显微镜的放⼤倍数最⼩;若要看到的细胞数⽬最少(或细胞最⼤),应选⽤最短的⽬镜和最⻓的物镜,使显微镜的放⼤倍数最⼤。
5.⼏个同学围看⼀台显微镜时,视野有时会变暗,这是因为周围的同学挡住了光线,使得反光镜反射进⼊镜筒的光线减少。
6.对光成功后,显微镜的光线通路为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镜。对光时,若光圈或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会造成视野⼀⽚漆⿊:对光成功后,若随意移动显微镜,可能会造成视野亮度发⽣变化,甚⾄导致观察不到物像。
7.细准焦螺旋⼀般在找到的物像不清晰或换⽤⾼倍物镜后使⽤。在显微镜下观察呈环形运动的物质时,视野中物质的运动⽅向与实际运动⽅向相同。
第⼆节植物细胞
知识点01: 玻⽚标本☆
1.材料要求:使⽤光学显微镜观察物体时,必须让可⻅光穿过被观察的物体,这样才能看清物像。因此,被观察的材料⼀定要薄⽽透明。
(1)切⽚:⽤从⽣物体材料上切取的薄⽚制成,如叶的横切⾯切⽚。
(2)涂⽚:⽤液体的⽣物材料涂抹制成,如⾎涂⽚。
(3)装⽚:⽤撕下或挑取的少量⽣物材料制成,如洋葱鳞⽚叶内表⽪细胞临时装⽚。个体微⼩的⽣物也可直接制成装⽚。
2.盖盖玻⽚的操作错误容易产⽣较多的⽓泡。
3.制作临时装⽚时,染⾊会使细胞结构显⽰得更清晰,但染⾊剂对细胞的活性影响很⼤,甚⾄导致细胞死亡。⼀般细胞有颜⾊,或者需要观察活细胞的活动(如:细胞质的流动)时,不需要对细胞染⾊。
知识点02: 观察植物细胞☆☆☆
1.制作洋葱鳞⽚叶内表⽪细胞临时装⽚的步骤
2.注意事项
(1)辨别⽓泡与细胞:⽓泡的边缘呈⿊⾊,内部⼀⽚空⽩;⽤镊⼦挤压玻⽚,⽓泡会变形,细胞不会。
(2)撕取的鳞⽚叶内表⽪不要太厚,且要展平,否则观察时细胞会出现重叠现象。
3.⽣物图的绘制要求:绘图时,图中⽐较暗的地⽅⽤铅笔细点表⽰,不能涂阴影。越暗的地⽅细点应越多。
知识点03: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1.细胞壁:能使细胞具有⼀定的形状,对细胞起到保护和⽀持的作⽤。
2.细胞膜:⼀层⾮常薄的膜,紧贴着细胞壁,因此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
3.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活细胞的细胞质经常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细胞质的流动能够促进营养物质的运输、细胞的通⽓、细胞的⽣情境⻓以及创伤的修复等。
4.细胞核: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控制⽣物的⽣⻓发育和遗传。
5.液泡:在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含有⼀个中央⼤液泡。液泡内充满了液体,称为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着⽆机盐、糖类、⾊素等多种物质,如使花瓣呈现不同颜⾊的花⻘素、西⽠汁液中的糖分等。
6.线粒体:位于细胞质中,是呼吸作⽤的主要场所能为细胞的⽣命活动提供能量。
7.叶绿体:位于细胞质中,是植物进⾏光合作⽤的场所。
8.植物细胞中,控制花瓣中⾊素⽣成的结构是细胞核,⽣成的⾊素溶解在液泡内的细胞液中。
9.海⽔稻从⼟壤中吸收的⽔分贮存在植物细胞的液泡中;⻘蒿素取⾃植物细胞的液泡。
10.使叶⽚呈现绿⾊的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中,使花瓣、果实呈现不同颜⾊的⾊素主要存在于液泡中。如吃桑葚或红⼼⽕⻰果时,能将嘴唇染⾊的汁液主要来⾃液泡。
11.⼀般只有植物绿⾊部分的细胞内含有叶绿体,⾮绿⾊部分的细胞不含叶绿体,如植物的根部细胞等。
第三节动物细胞
知识点01: 观察动物细胞☆☆☆
1.制作⼈的⼝腔上⽪细胞临时装⽚的步骤
判断依据
⽣物与⾮⽣物的判断:是否同时具有⽣物的⼏⼤基本特征;依据⽣命现象的判断:现象中发出动作的主体是否为⽣物
(1)擦:⽤洁净的纱布将载玻⽚和盖玻⽚擦拭⼲净。
(2)滴:在载玻⽚中央滴⼀滴⽣理盐⽔。
(3)刮:⽤⽆菌⽛签在漱净的⼝腔内壁上轻轻地刮⼏下。
(4)涂:把⽛签附有碎屑的⼀端放在载玻⽚上的⽣理盐⽔中,轻轻涂抹⼏下。
(5)盖:⽤镊⼦夹起盖玻⽚,使它的⼀边先接触载玻⽚上的⽔滴,然后缓缓放平盖在⽔滴上。注意避免盖玻⽚下出现⽓泡。
(6)染和吸:在盖玻⽚的⼀侧滴1~2滴碘液,⽤吸⽔纸在盖玻⽚的另⼀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
2.⽣理盐⽔的作⽤:能维持⼝腔上⽪细胞的正常形态。若在清⽔中,⼝腔上⽪细胞会吸⽔涨破。
总结:制作两种临时装⽚的⽐较
知识点02: 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1.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1)细胞膜:包裹在细胞的最外⾯,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细胞质:存在于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液态物质,可以缓慢流动,加速物质的交换。
(3)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近似球形的结构,包含遗传物质,控制⽣物的⽣⻓、发育和遗传。
(4)线粒体:位于细胞质中,是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进⾏呼吸作⽤的主要场所。
2.⽆论是植物、动物,还是细菌、真菌,它们都是由细
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物体的基本单位。
总结:动植物细胞的⽐较
3.制作动物细胞模型:⽤⽔和⻝⽤琼脂加热成溶㬵后,倒⼊塑料袋中,再放⼊⼀颗红枣和⼏颗葡萄⼲。其中塑料袋模拟细胞膜,琼脂模拟细胞质、红枣模拟细胞核葡萄⼲模拟线粒体。若要制作植物细胞模型,还要突出植物细胞的特有结构,如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4.判断⽣物样品取⾃植物还是动物,主要依据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若细胞中还有液泡和叶绿体,则更确定该样品取⾃植物。
第四节细胞的⽣活
知识点01: 细胞的⽣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1.细胞中的物质
(1)⽆机物:⼀般不含碳元素,如⽔和⽆机盐等简单的物质。
(2)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能够燃烧、释放能量,如糖类、脂质、蛋⽩质和核酸等复杂的物质。
2.细胞的边界—细胞膜
细胞膜将细胞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个⽐较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膜有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能够让细胞⽣活需要的物质进⼊细胞,⽽把有些物质挡在细胞外⾯,将不需要的或有害的物质排出细胞。
3.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4.将⼈的⽪肤细胞置于培养瓶中培养,要想让细胞活下去,需要为细胞提供⽣活所需的营养物质(葡萄糖、氨基酸、⽆机盐、维⽣素、⽔等),以及适宜的温度、⽆菌的有氧环境等条件。
5.海⽔稻根部细胞中控制⽆机盐进出的结构是细胞膜。
6.植物晒晒太阳就可以“不愁吃喝”,是因为它们的叶⽚中含有叶绿体。
7.医⽣给危重患者吸氧和滴注葡萄糖溶液,⽬的是让病⼈获得⽣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细胞中利⽤氧分解葡萄糖并释放能量的过程主要发⽣在线粒体中。
知识点02: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
1.遗传信息:我们的⽣命起点都是⼀个细胞—受精卵。⼀个受精卵能发育成⼀个完整的个体,是因为受精卵内有指导个体⽣⻓发育的全部信息,这些信息是代代相传的,因⽽叫遗传信息。
2.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细胞核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上有指导⽣物⽣⻓发育的全部信息。
3.克隆⽺的培育:克隆⽺多莉与供核⺟⽺B⼏乎⼀模⼀样,说明细胞中的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核控制着⽣物的⽣⻓、发育和遗传。
临时装⽚类型
洋葱鳞⽚内叶表⽪细胞装⽚
洋葱鳞⽚内叶表⽪细胞装⽚
取材⽅法
⽤镊⼦撕取
⽤⽛签刮取
滴加液体
清⽔
⽣理盐⽔
防⽌细胞重叠
⽤镊⼦展平
⽤⽛签涂抹均匀
相同点
擦、盖、染、吸的步骤相同
结构
分布
作⽤
叶绿体
植物细胞中
光合作⽤的场所,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中
细胞的“动⼒⻋间”,可使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
4.“⻰⽣⻰,凤⽣凤,⽼⿏⽣⼉会打洞。”细胞中与此相关的结构是细胞核。
5.指纹识别、⼈脸验证、亲⼦鉴定等所⽤的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6.总结
第三章
从细胞到⽣物体
第⼀节细胞通过分裂产⽣新细胞
知识点01: 细胞的⽣⻓☆
1.概念:构成⽣物体的细胞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将其转变成组成⾃⾝的物质,体积会由⼩变⼤,这就是细胞的⽣⻓。
2.细胞不能⽆限制地⻓⼤,⼀部分细胞⻓到⼀定的⼤⼩,就会进⾏分裂。
知识点02: 细胞的分裂☆☆☆☆
1.概念:细胞分裂就是⼀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2.过程
(1)细胞核:先由⼀个分成两个。
(2)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个细胞核。
(3)细胞膜: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细胞缢裂为两个;植物细胞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
3.细胞分裂过程中染⾊体的变化
(1)染⾊体:细胞中被碱性染料染成深⾊的物质叫染⾊体。染⾊体是由DNA和蛋⽩质构成的。DNA是遗传物质,因此可以说染⾊体就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2)在细胞分裂的整个过程中,染⾊体的变化明显。在细胞分裂的准备期间,染⾊体会进⾏复制;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体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两个新细胞。
(3)两个新细胞的染⾊体形态和数⽬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体形态和数⽬也相同。由于染⾊体内有遗传物质DNA,因此,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样的。
4.⼀个细胞分裂n次,形成的细胞数⽬为2的N次⽅个,染⾊体的形态和数⽬不变。
5.细胞、细胞核、染⾊体、DNA之间的层次关系。
第⼆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知识点01: 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组织☆☆☆☆
1.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个或⼀种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产⽣的⼦代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理功能上发⽣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细胞分化。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
2.组织: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
3.⼈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4.细胞⽣⻓使细胞的体积增⼤,细胞分裂使细胞的数⽬增多,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细胞⽣⻓、分裂、分化后,细胞中的遗传物质(DNA)与原细胞相同。
5.造⾎⼲细胞产⽣不同的⾎细胞、⼲细胞修复受损细胞、⽤⼲细胞培育出肾等器官,都运⽤了细胞分化的原理。
知识点02: 组织进⼀步形成器官☆☆
组织
特点
主要功能
举例
上⽪组织
由上⽪细胞构成,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
保护、分泌
⽪肤上⽪、
⼩肠腺上⽪
结缔组织
细胞间隙⼤、间质多
⽀持、连接、保护、营养
⻣组织、⾎液
肌⾁组织
主要由肌细胞构成
收缩和舒张,使机体产⽣运动
平滑肌、⻣骼肌、⼼肌
神经组织
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
感受刺激,产⽣并传导神经神经冲动
脑神经
1.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定的次序结合在⼀起构成的⾏使⼀定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
2.⼈体器官举例:⽪肤、⼼脏、⼤脑、肝、胃等。
3.交警研制出“⾏⼈闯红灯智能取证系统”,让系统模仿⼈的双眼,捕捉闯红灯者的脸。⼈脸的表⾯起保护作⽤的是上⽪组织,双眼属于器官层次。
4.《⻩帝内经》中所讲的五脏,即⼼、肝、脾、肺、肾,属于器官层次。
知识点03: 器官构成系统和⼈体☆☆☆
1.系统:能够共同完成⼀种或⼏种⽣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定的次序组合在⼀起,就构成了系统。
2.⼈体的⼋⼤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殖系统。
3.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4.⼿指被划破时会流⾎,⼈会感到疼痛。推测⽪肤中有起保护作⽤的上⽪组织,还有结缔组织(流⾎)和神经组织(感到疼痛)。
5.⼈体的结构层次
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知识点01: 绿⾊开花植物有六⼤器官☆☆
1.营养器官:根、茎、叶⾸先⽣⻓,它们与绿⾊开花植物的营养有关,称为营养器官。
2.⽣殖器官:花、果实、种⼦在绿⾊开花植物的⼀⽣中出现⽐较晚,它们与植物的⽣殖有关,称为⽣殖器官。
3.芋头、⼤蒜、莲藕、⼟⾖、仙⼈掌的⾁质茎是变态茎,萝⼘、甜菜、⽢薯、⽊薯是变态根,它们都属于营养器官。
知识点02: 植物的⼏种主要组织及结构层次☆☆☆☆
1.植物的⼏种主要组织
分⽣组织:细胞⼩,细胞壁薄,细胞核⼤,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能够不断分裂产⽣新细胞。如根尖的分⽣区、芽尖的分⽣区、茎的形成层等。
保护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厚,保护内部柔嫩部分。位于根、茎、叶等器官的表⾯。
输导组织:根、茎、叶等处的导管运输⽔和⽆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
薄壁组织:细胞壁薄,液泡较⼤,含有叶绿体的薄壁组织能进⾏光合作⽤;果实和种⼦中的薄壁组织能储存营养物质。
机械组织:细胞壁厚,对植物体主要起⽀撑和保护作⽤。分布在茎、叶柄、叶⽚、花柄、果⽪、种⽪等处。
2.橘⼦⽪、番茄⽪、荔枝⽪等“果⽪”,以及吃⽢蔗削去的“⽪”都属于保护组织。“藕断丝连”中的“丝”、丝⽠中的“瓢”、橘⼦的“丝络”、豌⾖两边的“筋”⽼姜中的“丝”都属于输导组织。果⾁、叶⾁都属于薄壁组织。
3.“树怕剥⽪”是因为树⽪中有筛管这种运输有机物的输导组织。给刚移栽的植物输液时,针头应插⼊树⽊的输导组织中。
4.动物体中起保护作⽤的组织是上⽪组织,植物体中起保护作⽤的组织是保护组织。
5.“不知细叶谁裁出,⼆⽉春⻛似剪⼑。”能分裂、分化产⽣新叶的是分⽣组织。“⾲菜割了⼀茬⼜⼀茬”是因为其茎中有分⽣组织。
6.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植物体⽆系统层次,由器官直接构成植物体,即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7.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概念图
8.总结:植物体和动物体结构层次的⽐较
第四节单细胞⽣物
知识点01: 单细胞⽣物的结构和⽣活☆☆
1.单细胞⽣物:⾁眼难以看⻅,⾝体只有⼀个细胞的⽣物体。如酵⺟菌、变形⾍、⼤肠杆菌、草履⾍、⾐藻、眼⾍等。
2.⽣命活动:单细胞⽣物虽然只由⼀个细胞构成,但能独⽴完成呼吸、代谢营养、⽣殖、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等⼀系列⽣命活动。
知识点02: 观察草履⾍并探究其趋性☆☆☆
1.观察草履⾍的形态及运动
(1)草履⾍有趋氧性、趋光性,吸取表层的培养液可得到较多的草履⾍。
(2)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若草履⾍运动过快,可放⼏丝棉花纤维在载玻⽚的培养液中,再盖上盖玻⽚,找⼀只运动相对缓慢的草履⾍进⾏观察。
(3)当草履⾍⾝体前端遇到阻碍时,它会采取后退的⽅式,改变⽅向后,再试探着前进,直到避开阻挡物。
2.草履⾍的结构和功能
3.探究草履⾍的趋性
(1)趋性:动物接近或离开刺激源的定向运动,有利于动物适应环境。
(2)对于草履⾍来说,⻝盐是不利刺激,⽽⾁汁是有利刺激。草履⾍会避开⻝盐,游到有⾁汁的培养液液滴中,这就是草履⾍的趋性。
(3)控制单⼀变量:在设计实验时,除刺激源不同外,各实验组的其他条件都保持⼀致,这样有利于排除⽆关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4)在草履⾍培养液中加⼊少许染成红⾊的⼤肠杆菌,⼏分钟后,将草履⾍制成临时装⽚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被染成红⾊的结构是⻝物泡。
4.草履⾍的⽣殖:草履⾍通过分裂产⽣新的个体。
知识点03: 单细胞⽣物与⼈类的关系☆☆☆
1.有益:许多单细胞浮游⽣物为⻥类提供饵料;草履⾍吞⻝污⽔中的细菌,可净化污⽔。
2.有害:疟原⾍、痢疾内变形⾍等能侵⼊⼈体,危害健康;海⽔中某些单细胞⽣物⼤量繁殖时可形成⾚潮,危害渔业。
3.南极迎来破纪录的⾼温,出现罕⻅的⾎雪现象。⾎雪是由单细胞极地雪藻从休眠状态苏醒,迅速增殖呈现红⾊引起的。
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生物
第⼀章
植物的类群
第⼀节藻类、苔藓和蕨类
知识点01: 藻类☆☆☆☆
1.⽣活环境:藻类主要⽣活在⽔中,有的⽣活在淡⽔中,如⽔绵、新⽉藻等;有的⽣活在海洋中,如海带、紫菜、⽯莼等。
2.主要特征
(1)形态结构:藻类的细胞中⼀般都含有可吸收光能的⾊素,是能进⾏光合作⽤的结构简单的⽣物。藻类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没有专⻔的吸收和运输养料以及进⾏光合作⽤的器官;⼏乎全⾝都能吸收⽔和⽆机盐。
(2)繁殖⽅式:⽤孢⼦进⾏繁殖。
3.与⼈类的关系:藻类是地球上氧⽓的重要来源;可⻝⽤或药⽤;还可作绿肥、业原料、⻥类的饲料等。
4.海带、紫菜的可⻝⽤部分主要为叶状体,⽽不是叶。
5.⻥缸⻓期不换⽔,缸内壁上会⻓出绿膜,⽔会变成绿⾊。这些绿膜可能是藻类。
6.⾚潮被称为“海上⾚魔”,与海⽔中的藻类⼤量繁殖有关。
知识点02: 苔藓☆☆☆☆
1.⽣活环境:⼤多⽣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中,常⻅的有葫芦藓、地钱、墙藓等。
2.主要特征
(1)形态结构:⼀般都很矮⼩,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为假根。假根⽆吸收⽔和⽆机盐的能⼒,只起固定植物体的作⽤。
(2)繁殖⽅式:⽤孢⼦进⾏繁殖。
3.与⼈类的关系
(1)苔藓植物的叶只有⼀层细胞,⼆氧化硫等有毒⽓体可以从背腹两⾯侵⼊细胞,威胁植物的⽣存,因此它常被作为监测空⽓污染程度的指⽰植物。
(2)有些在沼泽地带⽣⻓的苔藓植物,遗体堆积后会形成泥炭。
4.苔藓植物⽣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因此,森林中树⼲上⻓有苔藓植物的⼀⾯是阴⾯,由此可帮助在野外的⼈辨别⽅向。
知识点03: 蕨类☆☆☆☆
1.⽣活环境:蕨类植物⽣活在森林和⼭野的阴湿环境中,植株⽐苔藓植物⾼⼤得多。常⻅的蕨类植物有肾蕨、卷柏、贯众、满江红、秒楞、铁线蕨等。
2.主要特征
(1)形态结构: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并且根、茎、叶中都有专⻔运输物质的输导组织,植株⻓得⽐孢⼦囊较⾼⼤。
(2)繁殖⽅式:蕨类植物叶⽚的背⾯有隆起的孢⼦囊群,每个孢⼦囊中有很多孢⼦,⽤孢⼦进⾏繁殖。
3.与⼈类的关系:蕨类植物与煤的形成有关;现存的部分可⻝⽤、可观赏,有的可药⽤,有的还可以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
4.⼤多数蕨类植物适合⽣活在陆地上阴暗潮湿的地⽅。因此,在家中种养蕨类植物盆栽时,应放置在背阴的地⽅,还应经常浇⽔。
诗词中的藻类、苔藓、蕨类
第⼆节种⼦植物
知识点01: 种⼦的结构☆☆☆☆
1.观察种⼦的结构
种⼦的结构
(1)菜⾖种⼦的结构
①基本结构:菜⾖种⼦由种⽪和胚两部分组成。胚是新植物的幼体种⼦的主要部分,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叶组成。
②营养物质:⼦叶两⽚,其内储存着⼤量的营养物质,在种⼦萌发时可将养料转运给胚芽、胚轴、胚根。
(2)⽟⽶种⼦的结构
①基本结构:⽟⽶种⼦由种⽪、胚、胚乳三部分组成,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叶组成,胚乳不属于胚的组成部分。
②营养物质:⼤都储存在胚乳中。⼦叶很薄,只有⼀⽚,种⼦萌发时⼦叶将胚乳中的养料运给胚芽、胚轴、胚根。
3.单⼦叶植物与双⼦叶植物
(1)在绿⾊开花植物中,种⼦具有两⽚⼦叶的植物称为双⼦叶植物,如⼤⾖、花⽣、棉花、苹果等。
(2)在绿⾊开花植物中,种⼦具有⼀⽚⼦叶的植物称为单⼦叶植物,如⼩⻨、⽔稻、⾼粱、⽟⽶等。
(3)双⼦叶植物种⼦与单⼦叶植物种⼦的⽐较
知识点02: 裸⼦植物和被⼦植物☆☆☆
1.裸⼦植物和被⼦植物
2.种⼦植物⽐蕨类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的原因
(1)蕨类植物产⽣的孢⼦只是⼀个细胞,很容易丧失⽣命⼒;⽽种⼦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孢⼦强。
(2)种⼦植物除了能产⽣种⼦外,其受精过程还摆脱了对⽔环境的依赖。
总结:植物类群的⽐较
被⼦植物
种⼦有果⽪包被
与⼈类关系⼗分密 切
3.我国科研⼈员在四川发现了已经被宣布野外灭绝的物种—枯鲁杜鹃,该植物的6~8朵花聚集在⼀起,花瓣呈淡粉⾊,果实较⼩。由此判断枯鲁杜鹃属于被⼦植物。
4.“⼤雪压⻘松,⻘松挺且直”中描写的“⻘松”是裸⼦植物。“岁寒三友”中的“松”属于裸⼦植物,“⽵”“梅”属于被⼦植物。
5.“墙⻆数枝梅,凌寒独⾃开”“采菊东篱下悠然⻅南⼭”中描写的“梅”和“菊”都是被⼦植物。
6.银杏的“⽩果”、松树的“球果”都不属于果实,⽽是种⼦,因为银杏树和松树都是裸⼦植物,没有果实。
7.⽆花果并不是⽆花⽆果的植物,⾦⻥藻也不是藻类,两者都是有六⼤器官的被⼦植物。
概念图:
第⼆章
动物的类群
第⼀节⽆脊椎动物
知识点01: 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1.分类依据:⾝体内是否有由脊椎⻣组成的脊柱。
2.⽆脊椎动物:体内没有由脊椎⻣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如刺胞动物、扁形动物、线⾍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棘⽪动物。
3.脊椎动物:⾝体内有由脊椎⻣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如⻥、两栖动物、爬⾏动物、⻦、哺乳动物。
知识点02: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1.刺胞动物
(1)⽔螅:⽣活在淡⽔中,⾝体呈辐射对称;有⼝⽆肛⻔。有触⼿,⽤于探寻和捕获猎物,体表有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刺细胞。
(2)其他刺胞动物:⽣活在海洋中的海葵、海蜇、⽔⺟、珊瑚⾍等。
(3)主要特征:⾝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肛⻔。
(4)⾝体呈辐射对称的动物,适应固着或漂浮⽣活,这有利于动物感知周围环境中来⾃各个⽅向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例如:桃花⽔⺟被称为“活化⽯”,它有很多触⼿,体表有刺细胞,能捕捉猎物;⾝体结构简单,呈辐射对称,消化不了的⻝物残渣仍由⼝排出,属于刺胞动物。
2.扁形动物
(1)涡⾍:⾃由⽣活,⾝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背⾯有可以感光的眼点,腹⾯有⼝,⽆肛⻔。
(2)其他扁形动物:⾎吸⾍、绦⾍等⼤多数扁形动物寄⽣在⼈或动物体内它们的消化器官简单,⽣殖器官发达。
(3)主要特征:⾝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肛⻔。
(4)⾝体呈两侧对称的动物,运动能⼒更强,能适应更加复杂的环境,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更加迅速、准确。
例如:被猪⾁绦⾍感染的猪⾁,其中的幼⾍犹如⼀个个⽶粒,因此叫“⽶猪⾁”。猪⾁绦⾍属于扁形动物。
3.线⾍动物
(1)蛔⾍:主要寄⽣在⼈体⼩肠内,体表有⻆质层,起保护作⽤;消化器官简单,⽣殖器官发达。蛔⾍在⼩肠内不会被消化,主要原因是它的体表有起保护作⽤的⻆质层。
(2)其他线⾍动物:蛲⾍、钩⾍、丝⾍、秀丽隐杆线⾍等。
(3)主要特征:⾝体细⻓,呈圆柱形;体表有⻆质层;有⼝有肛⻔。
(4)⽆脊椎动物中寄⽣⾍的特点:它们的消化器官简单,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活;⽣殖器官发达,繁殖能⼒强。
4.环节动物
(1)蚯蚓:⾝体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体分节可以使躯体运动灵活。蚯蚓依靠肌⾁与刚⽑配合完成运动;利⽤密布⽑细⾎管的体壁进⾏⽓体交换。
(2)其他环节动物:沙蚕、蛭等。
(3)主要特征:⾝体呈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多靠刚⽑或疣⾜辅助运动。
(4)⼤⾬后,蚯蚓爬到地⾯是因为⼟壤缝隙中充满了⾬⽔,蚯蚓周围的氧⽓不⾜,所以蚯蚓必须爬出地⾯才能正常呼吸,否则,它会窒息⽽死。
(5)区分线⾍动物和环节动物的⽅法:线⾍动物的⾝体不分节,环节动物的⾝体分节,从⽽运动更灵活;环节动物还有刚⽑或疣⾜等运动器官。
5.节肢动物
(1)蝗⾍
①⾝体分节:蝗⾍的⾝体和附肢分节,头部有⽤于摄⻝的⼝器。
②外⻣骼:外⻣骼起保护和防⽌体内⽔分蒸发的作⽤,但外⻣骼会限制⾝体的发育和⻓⼤,所以蝗⾍需要蜕⽪。
(2)昆⾍:蝗⾍、蜜蜂、蝉、蝴蝶、蚊、蝇等。
(3)其他节肢动物:蜘蛛、蜈蚣、虾、蟹等。
(4)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骼;⾝体和附肢都分节。
(5)“⾦蝉脱壳”中的“壳”即蝉蜕,是⼀种中药,具有宣散⻛热、祛⻛⽌痉等功效。蝉蜕是蝉脱掉的外⻣骼,有保护和防⽌体内⽔分蒸发的作⽤。昆⾍的外⻣
骼使它们更好地适应陆地环境。
6.软体动物:⾝体柔软,⼤多具有⻉壳,如河蚌、鲍、枪乌贼、扇⻉、蜗⽜等。例如:鱿⻥和鲍⻥虽然名字中都有“⻥”,却不属于⻥,⽽是软体动物,它们体内没有由脊椎⻣组成的脊柱。
7.棘⽪动物:⽣活在海洋中,体表有棘,如海星、海蛇尾、海胆、海参等。
知识点03: ⽆脊椎动物与⼈类⽣活的关系☆
1.蚯蚓可以疏松⼟壤,提⾼⼟壤肥⼒,同时还是优良的蛋⽩质饲料。
2.蛭的唾液中含有防⽌⾎液凝固的经素,可⽤来⽣产抗⾎栓药物。
3.蜜蜂可以为植物传播花粉,⽣产蜂蜜。果蝇是经典的实验动物。
4.蝗⾍能引发蝗灾,降低农作物产量甚⾄造成绝收。
第⼆节脊椎动物
⼀、⻥
知识点01: 多种多样的⻥☆
1.⻥的种类数量:⻥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个类群,占脊椎动物种类的⼀半以上。
2.⻥的分类
(1)淡⽔⻥:四⼤家⻥(⻘⻥、草⻥、链⻥、鳙⻥)和鲤⻥、鲫⻥等。
(2)海⽔⻥:带⻥、鲨⻥、鳕⻥、海⻢、⽯斑⻥、⽐⽬⻥、噬⼈鲨等。
3.俗称中有“⻥”⽽并不是⻥的动物鲸⻥—哺乳动物
章⻥、墨⻥、鱿⻥、鲍⻥—软体动物娃娃⻥—两栖动物
鳄⻥、甲⻥—爬⾏动物
4.⻩鳝、泥鳅、海⻢等体表没有鳞⽚,但它们⽣活在⽔中,有鳍、⽤鳃呼吸,属于⻥类。
5.根据分布⽔层和⻝物来源的不同,我国⾃宋代开始就采⽤“四⼤家⻥”混合养殖技术,该技术能充分利⽤⽔域的⽴体空间。
知识点02: ⻥的主要特征☆☆☆☆
1.⻥之所以能够在⽔中⽣活,有两个特点⾄关重要:⼀是能靠游动来获取⻝物和躲避敌害;⼆是能通过鳃在⽔中呼吸。
2.⻥适于⽔中⽣活的特点
(1)体形:⻥的⾝体分为头部、躯⼲部和尾部三部分,⼤多呈流线型,能减⼩游动时的阻⼒。
(2)体表:体表覆盖鳞⽚,外有黏液,能保护⾝体和减⼩游动时的阻⼒。侧线能感知⽔流,测定⽅向。
(3)运动:脊柱两侧附着发达的肌⾁,对运动有重要作⽤。⻥在⽔中通过尾部和躯⼲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游泳。
(4)呼吸:⻥的呼吸器官是鳃。鳃的主要部分是鳃丝,
鳃丝中密布⽑细⾎管。当⻥的⼝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时,⽔从⼝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的氧就进⼊鳃丝中的⽑细⾎管;⽽⾎液⾥的⼆氧化碳就从⽑细⾎管
排到⽔中,随⽔从鳃盖后缘排出体外。
3.⻥的主要特征:⽣活在⽔中;体表常有鳞⽚覆盖;⽤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游泳。
知识点03: ⻥与⼈类⽣活的关系☆
1.⻥类养殖业和捕捞业都是国家的重要产业。
2.⻥不仅为⼈类提供了富含蛋⽩质的⻝物,还融⼊了⼈类的⽂化。
3.由于⻓期过度捕捞和⽔污染等原因,⻥类的⽣存⾯临严重的威胁。《渔业法》规定,国家对渔业⽣产实⾏以养殖为主的⽅针,还规定“禁⽌在禁渔区、禁渔期进⾏捕捞”“禁⽌使⽤⼩于最⼩⽹⽬尺⼨的⽹具进⾏捕捞”。
4.饭店的⻥缸⼤都配有充氧泵,这是因为⻥缸中的⻥⽐较多,氧⽓消耗快,需要通过充氧泵来补充⽔中的氧⽓,以免⻥缺氧死亡。
5.在藻类较多的池塘中,由于晚上呼吸作⽤⼤量消耗⽔中的氧⽓,黎明时⻥会上浮到含氧相对丰富的⽔⾯呼吸,即⻥浮头现象。太阳出来后,藻类开始进⾏光合作⽤释放氧⽓,⽔中氧⽓慢慢增多,⻥便停⽌了浮头。
6.有⼈⽤⽑笔模拟⻥鳃,当把⽑笔浸在⽔中时,⽑笔的⽑是充分散开的,模拟鳃丝在⽔中的状态,表⾯积⼤;但当⽑笔离开⽔后,⽑笔的⽑粘连在⼀起,模拟鳃丝在空⽓中的状态,表⾯积⼩,⻥会室息。
7.将⻥放在溴麝⾹草酚蓝(BTB)溶液中,观察溶液颜⾊变化,若颜⾊由蓝⾊慢慢变成⻩⾊,则说明⻥呼吸产⽣的⼆氧化碳排放到了溶液中。
8.在菜市场买⻥时,可以通过鳃丝的颜⾊来判断⻥的新鲜程度,如果鳃丝是鲜红⾊的,则说明⻥刚死亡;如果鳃丝是暗红⾊的,则说明⻥已经死亡很⻓时间了。
⼆、两栖动物和爬⾏动物
知识点01: 两栖动物☆☆☆☆
1.常⻅的两栖动物:⻘蛙、蟾蜍、⼤鲵(娃娃⻥)、蝶螈等。
2.⻘蛙
(1)⽣活环境:幼体⽣活在⽔中,成体⼤多⽣活在陆地上,也可在⽔中游泳。
(2)形态结构
①⿎膜:⽣在眼后,可感知声波。
②鼻孔:呼吸时⽓体进出的通道。
③四肢:前肢较短,可⽀撑⾝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跳跃也能划⽔。
(3)呼吸
①肺:结构简单,不发达,是主要的呼吸器官。
②⽪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湿润的⽪肤⾥密布⽑细⾎管,能够进⾏⽓体交换,以辅助呼吸。
3.主要特征:幼体⽣活在⽔中,⽤鳃呼吸;成体⼤多⽣活在陆地上,也可在⽔中游泳,⽤肺呼吸,⽪肤可辅助呼吸。
4.不能说既能⽣活在陆地上⼜能⽣活在⽔中的动物就是两栖动物。⻘蛙的幼体⽣活在⽔中,⽤鳃呼吸,成体⽔陆两栖,⽤肺呼吸,⽪肤可辅助呼吸,属于两栖动物;乌⻳⽤肺呼吸,体表覆盖⻆质的甲,可防⽌体内⽔分的蒸发,⽣殖和发育摆脱了对⽔的依赖,属于爬⾏动物。
5.李时珍在《本草纲⽬》中记载:“蝌蚪⽣⽔中,虾蟆、⻘蛙之⼦也……”蝌蚪⽣活在⽔中,⽤鳃呼吸;虾蟆、⻘蛙⽔陆两栖,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肺,⽪肤可辅助呼吸。
知识点02: 爬⾏动物☆☆☆☆
1.种类:蜥蜴、⻳、整、蛇、鳄等都属于爬⾏动物。
2.蜥蜴
(1)形态结构
①颈:头后有颈,因此头可以灵活地转动,便于蜥蜴在陆地上寻找⻝物和发现敌害。
②四肢:短⼩,跳跃能⼒⼀般较差,但能贴地⾯迅速爬⾏。
③⽪肤:⼲燥,表⾯覆盖⻆质的鳞⽚,既可以保护⾝体⼜能减少体内⽔分的蒸发。
(2)呼吸:蜥蜴的肺⽐⻘蛙的发达,⽓体交换能⼒较强,只靠肺的呼吸,就能满⾜蜥蜴在陆地上对氧⽓的需求。
(3)⽣殖:蜥蜴的⽣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环境的依赖。
①产卵场所:⻘蛙将卵产在⽔中并在⽔中受精;蜥蜴为体内受精,将受精卵产在陆地上。
②受精卵的结构:蜥蜴的受精卵较⼤,卵内养料较多并含有⼀定的⽔分,卵外还有坚韧的卵壳保护,使卵能够
在陆地环境中发育成幼蜥。
3.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质的鳞⽚或甲;⽤肺呼吸;⼤多数种类在陆地上产卵,卵表⾯有坚韧的卵壳。
4.爬⾏动物⽐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活表现在哪⼏个⽅⾯?
(1)呼吸⽅⾯:肺⽐较发达,能够满⾜陆地⽣活对氧⽓的需求。
(2)保⽔⽅⾯:⽪肤⼲燥,表⾯覆盖鳞⽚或甲,减少了体内⽔分的散失。
(3)⽣殖⽅⾯:完全摆脱了对⽔环境的依赖,体内受精,受精卵产在陆地上,且卵表⾯有坚韧的卵壳,卵内有较多的养料和⼀定的⽔分。
5.⻥的鳃、⻘蛙的肺和⽪肤、蜥蜴的肺都能与外界进⾏⽓体交换,它们在结构上的共同点:与空⽓接触的⾯积较⼤,内部含有丰富的⽑细⾎管。
6.蛇虽然四肢退化,但其⾝体表⾯覆盖⻆质的鳞⽚⽤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有坚韧的卵壳,符合爬⾏动物的主要特征。因此,蛇没有四肢但属于爬⾏动物。
知识点03: 两栖动物、爬⾏动物与⼈类⽣活的关系☆
1.⻝⽤:⼈⼯养殖的鳖可以⻝⽤。
2.药⽤:鳖甲可以⼊药,蛇毒也能治病。
3.捕⻝害⾍和⿏类:避役能捕⻝危害林⽊的昆⾍,蛇可以捕⻝⿏类。
4.危害:⽜蛙等外来⼊侵物种对本地两栖类、⻥类等的⽣存造成严重威胁;毒蛇受到刺激时会伤⼈。
⼀、⻦和哺乳动物
知识点01: ⻦☆☆☆☆
1.⻦适于⻜⾏的特点
(1)体形:⾝体呈流线型,可减⼩⻜⾏时的阻⼒。
(2)翼:前肢变成翼,翼上⽣有成排的⼤型⽻⽑,有利于扇动空⽓⽽⻜⾏。
(3)肌⾁:胸肌发达,⼀端附着在⻰⻣突上,另⼀端附着在前肢上,牵动两翼完成⻜⾏动作。
(4)⻣骼:轻、薄,可减轻体重;胸⻣上有⾼耸的⻰⻣突。
2.《国家宝藏》节⽬中,嘉宾在现场吹响了8000多年前的贾湖⻣笛,⻣笛是由内部中空、轻⽽坚固的⻓⻣钻孔、精磨⽽成的。动物⻣骼中最适合做⻣笛的是⻦的⻣骼。
3.家鸽或⿇雀总是在不停地找⻝吃,却不会增加体重影响⻜⾏。原因是⻦类的消化能⼒强,代谢快,保证了⻜⾏时⼤量能量的供应;⽽且⻦类的直肠很短,可随时排便减轻体重。
4.有⼈说,⻦的全⾝都为⻜⾏⽽设计,是因为⻦具有与⻜⾏⽣活相适应的特点:⾝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体表覆⽻,有⽓囊辅助肺呼吸等。
5.视觉和消化
(1)⻦的视觉发达。
(2)⻦有喙但没有⽛⻮;⻝量⼤,消化能⼒强,以满⾜⻜⾏时对⼤量能量的需要;直肠短,粪便很快排出体外,以减轻体重。
6.独特的呼吸⽅式
(1)特点:每呼吸⼀次,富含氧⽓的空⽓两次经过肺,⽓管在肺⾥进⾏两次⽓体交换,提⾼了⽓体交换的效率,为⻦类的⻜⾏提供了充⾜的氧⽓。
(2)过程:⻦类吸⽓时,吸进的空⽓⼀部分在肺内进⾏⽓体交换,⼀部分直接进⼊⽓囊;呼⽓时,⽓囊内的⽓体⼜返回肺内进⾏⽓体交换。
(3)⽓囊不是进⾏⽓体交换的场所,⽽是起暂时贮存空⽓的作⽤。
7.⽤吸管、⽪筋、⼤⽓球、⼩⽓球、红蓝细线等材料制作⻦类的呼吸系统模型。
(1)吸管模拟的是⻦类呼吸系统中的⽓管,红蓝细线模拟的是⽑细⾎管,⼩⽓球模拟的是⽓囊,⼤⽓球模拟的是肺。
(2)兴趣⼩组的⼩红说⼩⽓球的外部也应该⽤红蓝细线包绕,她的说法正确吗?
请判断并说明原因:不正确。⼩⽓球模拟⽓囊,⽓囊只能暂时贮存空⽓,不进⾏⽓体交换。
8.⽣殖:体内受精,产下的卵表⾯有坚硬的卵壳,起保护作⽤。
9.主要特征:体温恒定;体表覆⽻;前肢变成翼;有喙⽆⻮:有⽓囊辅助肺呼吸。
知识点02: 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
1.恒温动物: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改变,如⻦和哺乳动物。
2.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改变,如⻥、两栖动物和爬⾏动物。
3.体温恒定的意义: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扩⼤了它们的分布范围。
4.冬天来了,蛇要冬眠,⽽兔⼦不需要冬眠。主要原因是蛇是变温动物,兔⼦是恒温动物。
5.《⻩帝内经》中记载“五⾕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其中五畜指⽜、⽝、⽺、猪、鸡。从增强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的⻆度看,五畜的共同点
是都属于恒温动物。
知识点03: 哺乳动物☆☆☆☆
1.外部形态:除鲸等少数⽔⽣种类的体⽑退化外,哺乳动物的体表都被⽑。体⽑有很好的保温作⽤,有助于维持体温恒定。
2.⽣殖发育:⼤都具有胎⽣、哺乳的特征,提⾼了后代的成活率。
3.⽛⻮的分化
(1)草⻝性动物:⽛⻮分化为⻔⻮和⾅⻮,⽆⽝⻮。⻔⻮形似凿⼦,适于切断⻝物;⽩⻮咀嚼⾯宽,适于磨碎⻝物。
(2)⾁⻝性动物:⽛⻮有⻔⻮、⽝⻮、⽩⻮之分。⽝⻮可⽤于撕咬⻝物。
(3)意义:既提⾼了动物摄取⻝物的能⼒,也增强了对⻝物的消化能⼒。
4.哺乳动物具有⾼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反应。
5.主要特征:体表被⽑,体温恒定;胎⽣,哺乳;⽛⻮有⻔⻮、⽝⻮和⾅⻮等的分化。
6.儒⾉,因⺟兽给幼仔喂奶时常浮出⽔⾯,如同⼈类哺乳时的情形,所以被称为“美⼈⻥”。由此可知,“美⼈⻥”属于哺乳动物。
7.蝙蝠虽会⻜,但它不属于⻦类⽽属于哺乳动物。原因是蝙蝠体表被⽑,体温恒定;胎⽣,哺乳。
8.我国为保护野⽣动物资源,在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将穿⼭甲除名,并于同年6⽉5⽇将其升级为国家⼀级保护野⽣动物。穿⼭甲属于哺乳动物⽽不属于爬⾏动物,主要依据是它具有胎⽣、哺乳的特征。
9.鲸,俗称鲸⻥,⽣活在⽔中,形态上与⻥有些相似,但是鲸通过胎⽣、哺乳的⽅式繁育后代。因此,鲸属于哺乳动物。
10.鸭嘴兽由⺟兽产卵,像⻦类⼀样靠⺟兽的温度孵化卵,但是⺟兽⼜通过分泌乳汁来喂养后代。因此,鸭嘴兽是⼀种卵⽣、哺乳的原始哺乳动物。
知识点04: ⻦ 、 哺乳动物与⼈类⽣活的关系☆
1.有益⽅⾯
(1)害⾍和⿏类的天敌:猫头鹰等猛禽是⿏类的天敌;⼤⼭雀、灰喜鹊、啄⽊⻦等捕⻝农业害⾍。
(2)⻝⽤:鸡、鸭、鹅等家禽是⼈类⻝物中蛋⽩质的重要来源。
(3)有些动物成为绘画和雕塑中的常客。
2.有害⽅⾯:如⿏类猖獗会对农业造成危害,有时还会传播疾病。
3.我国洞庭湖区曾爆发过⼀场触⽬惊⼼的“⼈⿏⼤战”,⿏类成灾的原因是⿏类繁殖⼒强,天敌锐减。控制⿏类数量的措施有:保持环境的整洁卫⽣,减少⿏类的⽣存空间;保护好⿏类的天敌,维持⽣态平衡。
第三章
微⽣物
第⼀节微⽣物的分布
知识点01: 观察菌落☆☆☆
1.微⽣物:个体微⼩、结构简单的⽣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2.菌落:由⼀个或多个细菌或直菌繁殖后形成的⾁眼可⻅的⼦细胞群体
3.细菌菌落与真菌菌落的⽐较
从菌落的形态、⼤⼩等⽅⾯,可以⼤致区分细菌和真菌。
4.右图的培养基上有两个菌落:A较⼩且表⾯光滑黏稠;B为⿊⾊,呈绒⽑状。则A是细菌菌落,B是真菌菌落。
5.发霉的橘⼦⽪上⻓有许多“⽑⽑”,那是霉菌的菌落。
知识点02: 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培养细菌、真菌的⼀般⽅法: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培养。
配制培养基
(1)⽤琼脂和⽜⾁汁混合在⼀起配制⽽成。
(2)⽜⾁汁可以为细菌或真菌的⽣存提供丰富的有机物。灭菌
(1)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进⾏⾼温灭菌,冷却后即可使⽤。
(2)冷却后再使⽤的原因是避免⾼温杀死已接种的细菌和真菌。
接种
(1)将少量细菌或真菌转移到培养基上的过程,叫接种。
(2)接种时应注意不要将培养基暴露在空⽓中,防⽌空⽓中的细菌或真菌污染培养基。
培养
将接种后的培养⽫放在恒温箱或温度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因为细菌、真菌的⽣⻓需要适宜的温度。
家⾥新腌制酸⾖⻆时,常会往新坛⾥倒⼀些⽼坛⾥的“酸⽔”;做馒头和⾯时,放⼊⼲酵⺟或上次做馒头时留下的“⽼⾯”。这些操作都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法中的接种。
2.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1)实验前,将培养⽫和培养基⾼温灭菌,⽬的是杀灭原有的细菌和真菌,防⽌⼲扰实验结果。
(2)两套培养基和培养⽫,⼀套⽤于接种培养,⼀套不接种,作为空⽩对照。
(3)实验中,在教室、操场等处将培养⽫打开,在空⽓中暴露⼏分钟,或⽤⽆菌棉棒擦拭⼿⼼等处并在培养基
上涂抹,此过程相当于接种。
(4)两套培养⽫需放在同⼀环境下培养。
3.分布⼴泛:在空⽓、⼟壤和⽔中乃⾄我们的⾝体上,甚⾄寒冷的极地和滚烫的热泉中都有细菌和真菌。
4.⽣存条件:需要⽔、适宜的温度、有机物等。有些细菌必须在⽆氧条件下才能⽣存,如⽤乳酸菌发酵制作泡菜时,要为其创造⽆氧环境。
5.农⺠总是把粮⻝晒⼲了再⼊仓储存;将⻥和⾁挂在通⻛处晾⼲,制成⻥⼲和腊⾁,可以保存较⻓时间。这说明细菌和真菌的⽣存需要⽔。
6.古代⼈们在夏季保存⻝物的⽅法:将⻝物放在提篮⾥,⽤绳吊到井的深处能保鲜较⻓时间。这说明细菌⽣⻓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
7.真空包装的⻝品耐储存,是因为真空包装抑制了好氧菌的⽣⻓和繁殖。吃不完的饭菜放冰箱内保存,依据的原理是低温抑制了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奶的保存⼀般采⽤巴⽒消毒法,利⽤⾼温杀死⽜奶中的细菌和真菌。
8.破伤⻛杆菌只能在⽆氧环境中⽣存属⼲厌氧细菌。伤⼝较深时,伤⼝内的⽆氧环境适宜破伤⻛杆菌⽣存,因此要及时注射破伤⻛疫苗。
9.检测⼿上的细菌和真菌
(1)洗⼿前后分别⽤同⼀只⼿在两个配⽅相同、经⾼温灭菌的培养基上各按⼀下,此过程相当于接种。
(2)迅速盖上培养⽫,将两个培养⽫放在适宜且相同的温度下培养。
(3)实验现象:标有“洗⼿前”的培养⽫中菌落较多,⽽标有“洗⼿后”的培养⽫中菌落较少。
(4)结论:⼿上存在细菌和真菌。洗⼿后,⼿上的细菌和真菌明显减少。
(5)启⽰:保持个⼈卫⽣,饭前便后要洗⼿。
第⼆节细菌
知识点01: 细菌的形态、结构和⽣殖☆☆☆☆
1.形态特点
(1)⼤⼩:单细胞⽣物,个体⼗分微⼩,需要⽤⾼倍显微镜或电⼦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
(2)分类:根据外部形态的不同,细菌可⼤致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
2.结构特点
(1)基本结构:细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等结构。
(2)特殊结构:荚膜起保护作⽤,通常与致病性有关;鞭⽑有助于游动。
(3)与动植物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样的⽣物称为原核⽣物。
3.营养⽅式:⼤多数细菌没有叶绿体,不能进⾏光合作⽤,只能利⽤现成的有机物⽣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机物,营养⽅式为异养。
4.芽孢
(1)芽孢不是细菌的⽣殖细胞,⼀个细菌仅能形成⼀个芽孢。
(2)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很强的抵抗能⼒。
(3)芽孢⼩⽽轻,可随⻛飘散。
5.⽣殖⽅式:分裂⽣殖,即⼀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有的细菌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时就能分裂⼀次。
6.消毒可⼤幅降低⼿术的感染率,外科⼿术器械的消毒,主要是杀死器械上的细菌和真菌等微⽣物,消毒要以能够杀死芽孢为标准。
7.细菌分布⼴泛与它们的哪些特点有关?
(1)细菌进⾏分裂⽣殖,繁殖速度快。
(2)能形成休眠体—芽孢。
①芽孢对⾼温、⼲旱等不良环境有很强的抵抗能⼒。
②芽抱⼩⽽轻,可以随⻛飘散,落在适宜环境中恢复为正常的细菌细胞。
知识点02: 细菌与⼈类的关系☆☆☆
1.有益⽅⾯
(1)制作⻝品:制作酸奶、泡菜利⽤的是乳酸菌;制醋利⽤的是醋酸菌;⽣产味精利⽤的是棒状杆菌。
(2)⽣产药物:将⼈的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肠杆菌,利⽤其⽣产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岛素。
(3)净化⽔质:有些细菌可以分解⽣活污⽔或⼯业废⽔中的有机物,净化⽔质。
(4)⽣产沼⽓:沼⽓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可以利⽤甲烷菌⽣产沼⽓。
(5)共⽣:⼈的肠道中,有些细菌能够合成维⽣素;根瘤菌能够将空⽓中的氮转化为含氮物质供⼤⾖利⽤,⼤⾖为根瘤菌提供营养物质。
(6)东汉《四⺠⽉令》记载,我国⺠间⼀般在阴历四⽉⽴夏之后制醋。这是因为⽴夏后,⽓温逐渐回升,醋酸菌的发酵过程需要适宜的温度。
(7)制作泡菜的原理是利⽤乳酸菌使蔬菜中的有机物⽣成乳酸。在此过程中给泡菜坛加盖的⽬的是避免空⽓中的微⽣物落⼊泡菜坛内;⽤⼀圈⽔来封⼝的⽬的是给乳酸菌发酵创造⽆氧环境。
2.有害⽅⾯
(1)能使⻝物腐败变质:细菌、真菌等微⽣物的繁殖能使⻝物腐败变质。
(2)引起传染性疾病:结核病、⿏疫、猩红热等多种传染性疾病均是由细菌引起的。
(3)幽⻔螺旋杆菌病包括由幽⻔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消化道溃疡、淋巴增⽣性胃淋巴瘤等,幽⻔螺旋杆菌病的不良预后是胃癌。幽⻔螺旋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最主要区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
(4)蓝细菌是⼀类能进⾏光合作⽤的原核⽣物,其种类繁多,海洋中的蓝细菌⼤量繁殖时能引发⾚潮。
3.巴斯德的实验
(1)提出问题:导致⾁汤腐败的微⽣物是从哪⾥来的呢?
(2)作出假设:导致⾁汤腐败的微⽣物来⾃空⽓。
(3)验证假设
⻓⻓的“鹅颈”能阻⽌空⽓中的微⽣物与⾁汤接触;打断鹅颈后,空⽓中的微⽣物可以直接接触⾁汤,该实验形成前后对照,变量是空⽓中的微⽣物。
(4)得出结论:使⾁汤腐败的微⽣物不是⾃然发⽣的,⾁汤腐败是由来⾃空⽓中的微⽣物造成的。
4.巴斯德实验的变式
某⽣物学兴趣⼩组为了模拟巴斯德实验,探究⻝物腐败的主要原因,设计了如下图所⽰的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空⽓中的微⽣物,结论是使⾁汤变质的微⽣物不是⾃发产⽣的,⽽是来⾃空⽓中。
知识点03: 综合实践项⽬ : 制作酸奶☆☆
1.菌种的选择及获取:制作酸奶使⽤的微⽣物是乳酸菌,它是⼀类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物。我们可以直接利⽤现成的酸奶作为菌种,也可以单独购买菌包。
2.制作原理:乳酸菌在⽆氧条件下产⽣乳酸,可以将⽜奶变为酸奶。
3.发酵装置设计:由于发酵需要⽆氧条件,因此要注意实验装置的密闭性。
4.注意事项
(1)⽜奶要提前煮沸,发酵装置要提前消毒,⽬的是消灭其中的细菌和真菌,防⽌⼲扰实验。
(2)将购买的适量酸奶加⼊冷却的⽜奶中,相当于培养细菌和真菌⼀般⽅法中的接种。加⼊酸奶时,要边加边搅拌,⽬的是使菌种与⽜奶混合均匀,以便充分地发酵。
(3)购买的酸奶⽆须加热消毒,否则实验很可能失败,原因是⾼温杀死了原本酸奶中的菌种。
(4)酸奶制作中要注意控制好温度、时间以及⽜奶的质量等条件,这些都会影响酸奶的⼝味。
(5)从酸奶的酸度、甜度、外观等⽅⾯进⾏评价。
(6)做好的酸奶可以冷藏保存。
第三节真菌
知识点01: 多种多样的真菌☆
1.单细胞真菌:如酵⺟菌等。
2.多细胞真菌:如⽤来制作⾖豉、腐乳、酱油等⻝品的霉菌,平常吃的⾹菇、⽊⽿、银⽿等。
3.“冬⾍夏草”的形成:真菌感染蝙蝠蛾幼⾍后,⻓出菌丝吸收营养,使幼⾍僵化死亡,形成“冬⾍”;夏天,真菌再从⾍体头部⽣⻓出棒状的菌体,形成“夏草”。
4.⽼师把刚刚制备的痢疾杆菌装⽚与酵⺟菌装⽚交给⼀位同学,让其贴上标签。该同学通过⾼倍显微镜进⾏观察后,将细胞中有细胞核的装⽚贴上了“酵⺟菌”,将没有细胞核的装⽚贴上了“痢疾杆菌”。
5.霉菌靠孢⼦进⾏繁殖,孢⼦很轻,可以在空⽓中飘荡。夏天,受潮的粮⻝、⾐物等给孢⼦提供了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营养物质因此霉菌容易⽣⻓。
6.在显微镜下观察腐烂的橘⼦上⻓出的⻘绿⾊霉斑,可看到⼀些扫帚状的结构上⻓有成串的孢⼦,这种霉菌是⻘霉。
7.⻢粪包,学名⻢勃,是⼀种蘑菇。它成熟后能够“爆炸”,并喷出深褐⾊的“烟雾”。⻢粪包喷出的“烟雾”实质上是它的孢⼦,在适宜条件下能发育成新个体。
知识点02: 真菌的结构和⽣殖☆☆☆☆
1.观察酵⺟菌
(1)结构:⽤碘液染⾊后可以观察到被染⾊的细胞核。酵⺟菌是单细胞真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质内有线粒体和液泡等,属于真核⽣物。
(2)营养⽅式:酵⺟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现成的有机物⽣活,异养腐⽣,在有氧和⽆氧条件下都能⽣活。
(3)⽣殖⽅式:条件适宜时,酵⺟菌细胞上能形成⼤⼩不⼀的突起,进⾏出芽⽣殖;特殊情况下进⾏孢⼦⽣殖。
2.观察⻘霉
(1)形态:⻘霉的菌体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分为⽓⽣菌丝和营养菌丝。
(2)结构:⻘霉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3)营养⽅式:依靠营养菌丝深⼊营养基质内部吸收有机物,进⾏腐⽣⽣活。
(4)⽣殖⽅式:孢⼦⽣殖。⽓⽣菌丝的顶端⻓有成串的⻘绿⾊的孢⼦,呈扫帚状。
3.蘑菇
(1)形态结构
①地上部分:由菌柄和伞状的菌盖组成,叫⼦实体。
②地下部分:菌丝能够吸收外界的⽔和有机物。
(2)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3)营养⽅式:靠地下的菌丝吸收⽔和有机物,营腐⽣⽣活。
(4)⽣殖⽅式:孢⼦⽣殖。
知识点03: 真菌与⼈类的关系☆☆☆
1.引起疾病
(1)有的真菌寄⽣在⼈的体表或体内,从⼈体吸收营养物质,导致⼈患病。
(2)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癣、⾜癣、⽔稻稻瘟病、⼩⻨叶锈病、⽟⽶瘤⿊粉病、棉花枯萎病等。
2.可以⻝⽤或制作⻝品
(1)可以⻝⽤:蘑菇、⽊⽿等。
(2)制作⻝品:在⽆氧条件下,酵⺟菌能将葡萄糖分解成⼆氧化碳和酒精,可⽤于酿酒、制作馒头和⾯包等;制酱⽤到多种霉菌。
3.抗⽣素
(1)有些真菌产⽣的抗⽣素可以⽤来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2)对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不能⽤抗⽣素治疗。
4.分解动植物遗体
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氧化碳、⽔和⽆机盐,这些物质⼜能被植物吸收和利⽤,进⽽制造有机物。
5.⼈类发现的第⼀种抗⽣素是由⻘霉产⽣的⻘霉素,发现者是英国的细菌学家弗莱明。
6.在发⾯制作馒头时,酵⺟菌分解⾯团中的葡萄糖,产⽣的⼆氧化碳能够使馒头形成许多⼩孔,变得松软。
7.《天⼯开物》中有关于酿酒的记载:“凡酿酒必资曲药成信。⽆曲即佳⽶珍⿉,空造不成。”其中的“曲”即酒曲,酒曲中含有能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的酵⺟菌,加曲的过程相当于接种。
8.“落红不是⽆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在⼟壤⾥变成“春泥”,其中的含碳有机物可转化为⼆氧化碳和⽔被植物吸收和利⽤这个过程需要细菌和真菌等⽣物的参与。
知识点04: 综合实践项⽬ : 制作⽶酒☆☆
1.菌种选择:酿酒⽤的菌种主要是酵⺟菌,酵⺟菌是⼀种单细胞真菌,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物。
2.制作原理:酵⺟菌在⽆氧条件下,可以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氧化碳。
3.制作⽶酒的注意事项
(1)把糯⽶淘洗⼲净并⽤⽔浸泡⼀昼夜,⽬的是去除杂质,使糯⽶充分吸收⽔。
(2)蒸熟的糯⽶饭要等温度下降到⼀定程度才能与酒曲混合,否则⾼温会将菌种杀死。
(3)把酒曲(制酒⽤的菌种)与微热的糯⽶饭均匀地搅拌在⼀起,⽬的是使菌种与糯⽶饭充分混合,更有利于分解有机物。由于菌种的⽣活需要适宜的温度,因此要采
取⼀定的保温措施。
(4)制作⽶酒的过程中尽量少打开容器,以防⽌其他细菌和真菌的污染。
(5)加⼊酒曲的过程相当于接种。
第四节病毒
知识点01: 病毒的发现☆
1.病毒的发现:19世纪末,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通过实验,证明烟草花叶病是由⽐细菌还⼩的微⽣物引起的,科学家把这种微⽣物称为病毒。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次⽤电⼦显微镜观察到烟草花叶病毒是⼀种杆状颗粒。
2.病毒的⼤⼩:⽐细菌⼩得多,必须要⽤电⼦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知识点02: 病毒的种类、形态和结构☆☆☆☆
1.病毒的种类:病毒不能独⽴⽣活,必须寄⽣在其他⽣物的细胞内。根据病毒感染细胞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种类型。
(1)动物病毒:感染⼈和动物细胞的病毒,如流感病毒。
(2)植物病毒:感染植物细胞的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
(3)噬菌体:感染细菌的病毒,如⼤肠杆菌噬菌体。
2.病毒的形态结构:病毒结构简单,由蛋⽩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知识点03: 病毒的增殖☆☆☆
1.增殖⽅式:病毒寄⽣在活细胞内,依靠⾃⼰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2.病毒离开活细胞以病毒颗粒的形式存在,⼀有机会侵⼊活细胞,⽣命活动⼜会重新开始。
知识点04: 病毒与⼈类的关系☆
1.有害:病毒能够引起多种疾病,如流⾏性感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肝炎、⼿⾜⼝病、埃博拉出⾎热、⼝蹄疫、禽流感等。
2.有益:利⽤噬菌体治疗超级细菌引起的感染;利⽤某些病毒防治有害⽣物;转基因、基因治疗等。3.引起猴痘的病毒、引起登⾰热的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都属于动物病毒,能在⼈与⼈或⼈与动物之间传播。
4.不能直接利⽤含有多种营养物质的培养基来培养病毒,其原因是病毒只能寄⽣在活细胞中,不能在培养基上独⽴⽣活。
5.烧伤容易感染绿脓杆菌,可利⽤能寄⽣在绿脓杆菌中的噬菌体来治疗。
6.引起⽀原体肺炎的⽀原体不属于病毒,因为⽀原体有细胞结构。
总结:病毒、细菌和真菌的⽐较
第四章
⽣物分类的⽅法
第⼀节尝试对⽣物进⾏分类
知识点01: 植物的分类☆
1.分类依据: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植物的形态结构。被⼦植物主要依据花、果实、种⼦的形态结构来分类。
2.植物的主要类群
知识点02: 动物的分类☆☆☆
1.动物的分类依据:除了⽐较形态结构,还要⽐较动物的⽣理功能以及⽣殖⽅式等。
2.分类举例
(1)根据体内是否有由脊椎⻣组成的脊柱,可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从低等到⾼等分别为⻥、两栖动物、爬⾏动物、⻦和哺乳动物。
(2)根据体温是否恒定,可将动物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和哺乳动物属于恒温动物。
3.细菌、真菌等其他⽣物的分类也要根据其形态结构特征。
第⼆节从种到界
知识点01: 分类等级☆☆☆☆
1.⽣物分类
(1)⽬的:科学地对⽣物进⾏分类,弄清⽣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2)依据:⽣物学家根据⽣物之间在形态结构、⽣理功能以及⽣殖⽅式等⽅⾯的相似程度,把它们逐级分类。
2.⽣物分类的等级:从⼤到⼩依次为界、⻔、纲、⽬、科、属、种。
3.分类等级的应⽤
界→共同特征越来越多,亲缘关系越来越近,包含的物种越来越少→种
分类单位等级越⾼,其中⽣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亲缘关系越远,包含的物种越多。分类单位等级越低,其中⽣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多,亲缘关系越近,包含的物种越少。
知识点02: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1.物种
(1)同⼀物种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产⽣具有⽣殖能⼒的后代。不同物种的雌雄个体间,⼀般不能繁殖后代。
(2)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种⽣物就是⼀个物种。同种⽣物的亲缘关系是最近的,共同特征也是最多的。
(3)⻢、驴、斑⻢三种动物中,⻢与斑⻢同属不同种,共同特征多;驴与⻢、驴与斑⻢同科不同属,共同特征少。
(4)蝙蝠虽会⻜,但其不产卵、没有⽻⽑,与⻦不同,它胎⽣、哺乳的特征与哺乳动物⼀样。因此,蝙蝠属于哺乳纲,⽽⾮⻦纲。
2.双名法
(1)建⽴者:瑞典植物学家林奈。
(2)组成:属名+种加词+命名者的姓名(可省略)。
知识点03: 科学⽅法—调查☆☆
1.调查
(1)调查分为抽样调查和全⾯调查,如森林资源清查、⼈⼝普查等都是调查。
(2)调查时⾸先要明确调查⽬的和调查对象,并制订合理的调查⽅案。
(3)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进⾏整理和分析。
2.其他科学⽅法:除了观察法和调查法外,还有⽂献法、⽐较法和实验法等。
3.森林资源清查、⼈⼝普查、了解学⽣的近视率应采⽤调查法;探究海豚对不同频率声波的反应,应采⽤实验法;⽤望远镜观察⿊猩猩属于观察法。项⽬
⾼等植物
⼈或⾼等动物
细胞结构
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绿⾊部分)
⽆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组织分类
分⽣组织、保护组织、薄壁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
上⽪组织、肌⾁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
有⽆系统
⽆系统层次
有系统层次
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相同点
都由受精卵分裂、分化发育⽽来:由细胞构成组织,由不同的组相同点织构成器官
类群
诗词
藻类
“西湖春⾊归,春⽔绿于染”“⽇出江花红胜⽕,春来江⽔绿如蓝”
苔藓
“苔痕上阶绿,草⾊⼊帘⻘”“苔花如⽶⼩,也学牡丹开”“应怜屐⻮苔藓印苍苔,⼩扣柴扉久不开”“⾬滋苔藓侵阶绿,秋飒梧桐覆井⻩”
蕨类
“陟彼南⼭,⾔采其蕨”“钩帘阴卷柏,障壁坐防⻛”“箭茁脆⽢欺雪蕨类菌,蕨芽珍嫩压春蔬”“放箸朝来颇不贫,野盘春蕨正宜⼈”
项⽬
双⼦叶植物种⼦
单⼦叶植物种⼦
⼦叶数
两⽚
⼀⽚
胚乳
⼤多数没有胚乳
绝⼤多数有胚乳
营养贮存部位
⼦叶
胚乳
⼦叶功能
贮存营养物质
将胚乳内的有机物转运给胚芽、胚轴、胚根
相同点
都有胚和种⽪
项⽬
裸⼦植物
被⼦植物
主要特征
有根、茎、叶和种⼦;种⼦裸露,没有果⽪包被
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种⼦外⾯有果⽪包被
举例
油松、侧柏、银杏、⽔杉
⼩⻨、⽟⽶、菊、杨树
繁殖⽅式
种⼦繁殖
类群
主要特征
意义
繁殖⽅式
藻类
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补充⼤⽓中的氧⽓
孢⼦繁殖
苔藓植物
有类似茎、叶的分化,根为假根,⽆输导组织
监测空⽓污染程度的指⽰植物
蕨类植物
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
与煤的形成有关
裸⼦植物
种⼦裸露,⽆果⽪包被
防⻛固沙,净化空⽓
种⼦植物
项⽬
双⼦叶植物种⼦
单⼦叶植物种⼦
⼤⼩
较⼩
较⼤
形态
表⾯或光滑黏稠,或粗糙⼲燥
霉菌菌落常呈絮状、绒⽑状或蜘蛛⽹状
图⽰
项⽬
病毒
细菌
真菌
形态结构
⽆细胞结构,由蛋⽩质和遗传物质组成
单细胞个体,⽆成型的细胞核
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有成型的细胞核
营养(⽣活)⽅式
异养(寄⽣)
⼤多数异养(寄⽣、腐⽣)
异养(寄⽣、腐⽣)
繁殖⽅式
依靠⾃⼰的遗传信息,利⽤寄主细胞内的物质增殖
分裂⽣殖
多为孢⼦⽣殖
苏科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复习知识提纲: 这是一份苏科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复习知识提纲,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判断依据,内容10,内容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提纲填空版(无答案)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提纲填空版(无答案)学案,共2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冀少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提纲: 这是一份冀少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提纲,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框架,常考知识归纳,易错易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