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课时教学课件
-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课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题型一识图理解题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题型二资料分析题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基础全回顾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中考新动向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题型三实验探究题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题型三实验探究题课件,共18页。
题型三 实验探究题【技法突破】【典例引领】泡菜是四川人喜爱的食品,但传统泡菜的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致癌性强,危害人体健康。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制作泡菜的过程中进行了不同蔬菜种类的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过程如下:①选择适量且等量的新鲜蔬菜(白菜、芹菜、胡萝卜)洗净晾干,切成条状放入干净的泡菜坛中。②加入适量的食盐和冷却后的调味汁料(花椒、姜片和辣椒等),淹没蔬菜即可。③盖上坛盖,向坛口的凹槽内注入清水。将泡菜坛放在阴凉处。④每天取样榨汁,测量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每种泡菜至少测量3次。如图为兴趣小组依据测量结果绘制的不同蔬菜种类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分析回答问题。(1)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食品中亚硝酸盐限量卫生标准》规定,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在酱腌菜中不能超过20 mg·kg-1。分析曲线可知制作的泡菜至少__天后食用更健康。(3)选择等量的新鲜蔬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实验中每天每种泡菜至少测量3次,然后取_______。(5)泡菜的制作离不开_______(填一种微生物)。制作泡菜时,泡菜坛既要加盖,还要用水来封口,是因为这种微生物只能在__________的条件下发酵。蔬菜种类(不同种类的蔬菜)9控制单一变量(排除蔬菜种类不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平均值乳酸菌无氧(缺氧)【解析】(1)该实验中,只有蔬菜的种类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分析实验过程可知,该实验是对照实验,变量是蔬菜种类(不同种类的蔬菜)。(2)由图可知,制作的泡菜9天后亚硝酸盐含量较少,食用更健康。(3)选择等量的新鲜蔬菜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排除蔬菜种类不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4)实验中每种泡菜至少测量3次,然后取平均值,目的是通过多次测量减小误差。(5)制作泡菜所利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乳酸菌是厌氧菌,只有在无氧的条件下才能发酵,产生乳酸,制作泡菜时既要加盖,还要用水来封口,这样做的科学道理是避免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坛中,以便形成无氧环境。【解题技巧】1.实验分析:探究实验原则:①对照实验,②单一变量。该实验探究的是不同蔬菜种类在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因此变量是“蔬菜种类”,其他条件都相同。2.规范答题根据题目要求填写变量、实验现象、结论等,书写工整、无错别字。【跟踪训练】类型一 观察类实验1.借助显微镜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真菌。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酵母菌和青霉。下列叙述与事实相符的是( )A.酵母菌细胞结构中没有细胞壁 B.酵母菌正在进行分裂生殖C.青霉是多细胞细菌 D.青霉的颜色呈青绿色,是④孢子的颜色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酵母菌和霉菌观察实验。酵母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等;图中酵母菌正在进行出芽生殖;青霉属于多细胞真菌;青霉的④孢子呈青绿色。2.请根据“观察蚯蚓”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观察发现靠近蚯蚓身体前端的几个体节,颜色浅而光滑,称为_____。(2)在实验过程中,用手指来回触摸蚯蚓身体的腹面,不光滑;用放大镜观察,会看到许多小突起,这是_____,有辅助运动的作用。(3)在观察的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使它的体表保持湿润,目的是保证蚯蚓正常_____。环带刚毛呼吸【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观察蚯蚓”的实验。(1)蚯蚓的身体呈长圆筒形,是由许多体节构成的,称为环节动物,在身体前端的几个体节,颜色浅而光滑,称为环带,与生殖有关。(2)蚯蚓的腹面大多数体节中间有刚毛,刚毛有辅助运动的作用。因此用手触摸蚯蚓体节腹面处时,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因为摸到了蚯蚓体表的刚毛,它能够支撑躯体和辅助运动。(3)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黏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在实验过程中,用浸湿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其目的是保持蚯蚓的体表湿润,维持其正常的呼吸。类型二 探究类实验3. (2023·凉山州改编)资料显示,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杆菌(图1)引起的,溃疡容易导致胃癌。幽门螺杆菌可通过饮食等途径传染。据此,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幽门螺杆菌的外部形态判断,它属于_____(填“细菌”或“真菌”),在细胞结构上,它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没有_____________。(2)研究者将实验小鼠平均分为三组,每组若干只,按下表进行处理,以探究幽门螺杆菌与胃黏膜炎症的关系,以及乳酸菌对幽门螺杆菌的影响(如下表)。一段时间后检测三组小鼠胃黏膜炎症因子水平相对值(炎症因子水平相对值越高,炎症越严重),并计算出每组的平均值,结果如图2柱状图所示。(注:“灌胃”是使用灌胃器,将药液由动物的口直接注入胃中)细菌成形的细胞核①实验中1组和2组结果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得到实验结论:幽门螺杆菌与胃黏膜炎症的发生_____(填“有关”或“无关”)。②实验中2组和3组结果对照,说明乳酸菌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起到_____(填“抑制”或“加强”)作用。③每组实验用若干只而不是用一只小鼠做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根据以上实验结论,给我们生活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幽门螺杆菌有关抑制避免出现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合理饮食中适当地补充乳酸菌,能够减少胃肠的溃疡和癌变【解析】(1)根据幽门螺杆菌的外部形态判断,它属于细菌。在细胞结构上,它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2)①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实验中1组和2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幽门螺杆菌。其结果是2组小鼠比1组小鼠胃黏膜的炎症严重得多,可以得到实验结论:幽门螺杆菌与胃黏膜炎症的发生有关。②实验中2组和3组对照,其结果是2组小鼠比3组小鼠胃黏膜的炎症严重得多,说明乳酸菌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起到抑制作用。③对照实验要设置重复多次实验,以避免出现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合理。每组实验用若干只而不是用一只小鼠做实验,目的是避免出现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合理。④根据以上实验结论,给我们生活的启示是:饮食中适当地补充乳酸菌,能够减少胃肠的溃疡和癌变。4.某校生物社团开展柚果酸奶的酿制,实践记录单如下,请将该记录补充完整。杆菌无氧340 ℃密封低温保存、密封保存【解析】(1)根据实践记录单中乳酸菌的形态可判断乳酸菌属于杆菌。(2)1号、2号和3号瓶盖上瓶盖密封,4号瓶不盖瓶盖,只有4号瓶未成功获得酸奶,说明乳酸菌需在无氧条件下才产生乳酸。准备的奶平均分成4份,3号和4号瓶中准备的奶相同、均放置于40 ℃的环境中,唯一的变量是氧气的有无,因此能与4号瓶形成对照的是3号瓶。(3)1号、2号和3号瓶盖上瓶盖密封,它们温度分别是36 ℃、38 ℃、40 ℃,根据评价结果可知,3号瓶口感最佳,因此柚果酸奶最适宜的制作条件为 40 ℃密封。(4)根据实践过程及结果,若要对大规模化生产的柚果酸奶进行保存,应该低温保存或密封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