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九上数学开学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6222399/0-172820271756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届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九上数学开学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6222399/0-172820271763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届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九上数学开学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6222399/0-172820271765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届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九上数学开学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九上数学开学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4分)正比例函数的图像上的点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 ).
A.1B.-1C.±1D.±2
2、(4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B.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C.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D.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3、(4分)如图,小明在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时,他是这样操作的:分别以A和B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C、D两点,直线CD即为所求.根据他的作图方法可知四边形一定是( )
A.矩形B.菱形C.正方形D.无法确定
4、(4分)以下运算错误的是( )
A.B.
C.D.
5、(4分)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实数根,则的取值范围是( )
A.B.,且C.,且D.
6、(4分)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
A.四边相等B.对角线相等
C.两组对边分别平行D.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4分)如图:一个长、宽、高分别为4cm、3cm、12cm的长方体盒子能容下的最长木棒长为( )
A.11cm B.12cm C.13cm D.14cm
8、(4分)如图,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面积是, 腰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边于点.若点为边的中点,点为线段EF上一动点,则周长的最小值为( )
A.B.C.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4分)甲乙两人同时开车从A地出发,沿一条笔直的公路匀速前往相距400千米的B地,1小时后,甲发现有物品落在A地,于是立即按原速返回A地取物品,取到物品后立即提速25%继续开往B地(所有掉头和取物品的时间忽略不计),甲乙两人间的距离y千米与甲开车行驶的时间x小时之间的部分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当甲到达B地时,乙离B地的距离是_____.
10、(4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如果以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满足条件的所有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
11、(4分)汽车开始行驶时,油箱中有油40L,如果每小时耗油5L,则油箱内余油量y(L)与行驶时间x(h)的关系式为_____.
12、(4分)一组数据2,x,4,6,7,已知这组数据的众数是6,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________.
13、(4分)某中学随机地调查了50名学生,了解他们一周在校的体育锻炼时间,结果如下表所示:
则这50名学生这一周在校的平均体育锻炼时间是____小时.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12分)如图,直线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直线BC与x轴交于点,P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点P与A、B不重合.
(1)求直线BC所对应的的函数表达式;
(2)设动点P的横坐标为t,的面积为S.
①求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②在线段BC上存在点Q,使得四边形COPQ是平行四边形,求此时点Q的坐标.
15、(8分)阅读下列材料:
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已知:在△ABC中,AB,BC,AC三边的长分别为、、,求△ABC的面积.
小明是这样解决问题的:如图1所示,先画一个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再在网格中画出格点△ABC(即△ABC三个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处),从而借助网格就能计算出△ABC的面积他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构图法.
请回答:
(1)①图1中△ABC的面积为________;
②图1中过O点画一条线段MN,使MN=2AB,且M、N在格点上.
(2)图2是一个6×6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利用构图法在图2中画出三边长分别为、2、的格点△DEF.
16、(8分)(1) [探索发现]正方形中,是对角线上的一个动点(与点不重合),过点作交线段于点.求证:
小玲想到的思路是:过点作于点于点,通过证明得到.请按小玲的思路写出证明过程
(2)[应用拓展]如图2,在的条件下,设正方形的边长为,过点作交于点.求的长.
17、(10分)解下列方程
(1);
(2);
(3).
18、(10分)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分别交、轴于点A、B两点,OA=5,∠OAB=60°.
(1)如图1,求直线AB的解析式;
(2)如图2,点P为直线AB上一点,连接OP,点D在OA延长线上,分别过点P、D作OA、OP的平行线,两平行线交于点C,连接AC,设AD=m,△ABC的面积为S,求S与m的函数关系式;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在PA上取点E ,使PE=AD, 连接EC,DE,若∠ECD=60°,四边形ADCE的周长等于22,求S的值.
B卷(50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4分)若,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则的值是_________.
20、(4分)某商品经过连续两次降价,售价由原来的25元/件降到16元/件,则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_____.
21、(4分)因式分解的结果是____.
22、(4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B两点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且OA=OB,点C在第一象限,OC=3,连接BC,AC,若∠BCA=90°,则BC+AC的值为_________.
23、(4分)如图,函数y=2x和y=ax+5的图象相交于A(m,3),则不等式2x<ax+5的解集为 .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24、(8分)已知,矩形O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位置如图所示,点O为坐标原点,点A的坐标示为(1,0),点B的坐标为(1,8) .
(1)直接写出点C的坐标为:C( ____ ,_____);
(2)已知直线AC与双曲线y= (m≠0)在第一象限内有一点交点Q为(5,n),
①求m及n的值;
②若动点P从A点出发,沿折线AO→OC→CB的路径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到达B处停止,△APQ的面积为S,当t取何值时,S=1.
25、(10分)已知△ABC和△DEC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为它们的公共直角顶点,D、E分别在BC、AC边上.
(1)如图1,F是线段AD上的一点,连接CF,若AF=CF;
①求证:点F是AD的中点;
②判断BE与CF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2,把△DEC绕点C顺时针旋转α角(0<α<90°),点F是AD的中点,其他条件不变,判断BE与CF的关系是否不变?若不变,请说明理由;若要变,请求出相应的正确结论.
26、(12分)八年级(1)班张山同学利用所学函数知识,对函数进行了如下研究:
列表如下:
描点并连线(如下图)
(1)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表格中:________,________;
(3)在给出的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图象;
(4)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函数的图象交点的坐标为_______.
参考答案与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C
【解析】
根据题意,正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可设为(a,a)或(a,-a),然后把它们分别代入y=kx可计算出对应的k的值,从而可确定正比例函数解析式.
【详解】
∵正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
∴正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可设为(a,a)或(a,-a),
∴k•a=a或k•a=-a
∴k=1或-1,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设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kx,然后把一组对应值代入求出k,从而得到正比例函数解析式.
2、C
【解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判定,正方形的判定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解:选项A中,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故A选项错误;
选项B中,当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时,该四边形可能为等腰梯形,故B选项错误;
选项C中,由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可得另一组对边平行,所以是平行四边形,故C选项正确;
选项D中,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判定,正方形的判定,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正方形的判定是解题的关键.
3、B
【解析】
根据菱形的判定方法: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判定即可.
【详解】
根据作图方法可得:,
因此四边形ABCD一定是菱形.
故选:B
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在于根据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判断.
4、B
【解析】
A.,正确;B.=5,则原计算错误;C.,正确;D.,正确,故选B.
5、C
【解析】
根据根的判别式即可求解的取值范围.
【详解】
一元二次方程,
,.
有个实根,
.
且.
故选C.
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问题,掌握根的判别式是解题的关键.
6、B
【解析】
根据正方形的性质以及菱形的性质,即可判断.
【详解】
正方形的边:四边都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菱形的边:四边都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具有的性质是:对角线相等.
故选B.
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熟练掌握正方形和菱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7、C
【解析】
试题分析:∵侧面对角线BC2=32+42=52,∴CB=5m,∵AC=12m,∴AB==13(m),
∴空木箱能放的最大长度为13m,
故选C.
考点: 勾股定理的应用.
8、C
【解析】
连接AD,由于△ABC是等腰三角形,点D是BC边的中点,故AD⊥BC,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AD的长,再根据EF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可知,点B关于直线EF的对称点为点A,故AD的长为BM+MD的最小值,由此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连接AD,
∵△ABC是等腰三角形,点D是BC边的中点,
∴AD⊥BC,
∴S△ABC=BC•AD=×4×AD=16,解得AD=8,
∵EF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
∴点C关于直线EF的对称点为点A,
∴AD的长为CM+MD的最小值,
∴△CDM的周长最短=(CM+MD)+CD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熟知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1
【解析】
结合题意分析函数图象:线段OC对应甲乙同时从A地出发到A返回前的过程,此过程为1小时;线段CD对应甲返回走到与乙相遇的过程(即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线段DE对应甲与乙相遇后继续返回走至到达A地的过程,因为速度相同,所以甲去和回所用时间相同,即x=2时,甲回到A地,此时甲乙相距120km,即乙2小时行驶120千米;线段EF对应甲从A地重新出发到追上乙的过程,即甲用(5﹣2)小时的时间追上乙,可列方程求出甲此时的速度,进而求出甲到达B地的时刻,再求出此时乙所行驶的路程.
【详解】
解:∵甲出发到返回用时1小时,返回后速度不变,
∴返回到A地的时刻为x=2,此时y=120,
∴乙的速度为60千米/时,
设甲重新出发后的速度为v千米/时,列得方程:
(5﹣2)(v﹣60)=120,
解得:v=100,
设甲在第t小时到达B地,列得方程:
100(t﹣2)=10
解得:t=6,
∴此时乙行驶的路程为:60×6=360(千米),
乙离B地距离为:10﹣360=1(千米).
故答案为:1.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关键是把条件表述的几个过程对应图象理解清楚,再找出对应x和y表示的数量关系.
10、
【解析】
需要分类讨论:以AB为该平行四边形的边和对角线两种情况.
【详解】
解:如图,①当AB为该平行四边形的边时,AB=OC,
∵点A(1,1),B(-1,1),O(0,0)
∴点C坐标(-2,0)或(2,0)
②当AB为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时,C(0,2).
故答案是:(-2,0)或(2,0)或(0,2).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坐标与图形性质.解答本题关键要注意分两种情况进行求解.
11、y=40-5x
【解析】
直接利用汽车耗油量结合油箱的容积,进而得出油箱内剩余油量y(L)与行驶时间x(h)的关系式.
【详解】
由题意可得:y=40-5x.
故答案为y=40-5x.
此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关系式,根据汽车耗油量得出函数关系式是解题关键.
12、3.1
【解析】
根据众数的定义先求出x的值,然后再根据方差的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
【详解】
解:已知一组数据1,x,4,6,7的众数是6,说明x=6,
则平均数=(1+6+4+6+7)÷5=15÷5=5,
则这组数据的方差==3.1,
故答案为3.1.
本题考查了众数、方差等,熟练掌握众数的定义、方差的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13、6.4
【解析】
试题分析: 体育锻炼时间=(小时).
考点:加权平均数.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1)y=2x+1;(2)①S=-2t+2(0<t<1);②点Q的坐标为(,).
【解析】
(1)根据函数表达式求出点B坐标,结合点C坐标求出BC的表达式;
(2)①根据三角形面积求法可得S与t的表达式;
②过点P作PQ∥x轴,交BC于点Q,得出P和Q的坐标,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建立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
解:(1)直线y=-x+1与x轴、y轴交点坐标分别为A(1,0)、B(0,1)两点.
设直线BC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y=kx+1.
∵直线BC经过点C(-2,0),
∴-2k+1=0,解得:k=2,
∴直线BC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y=2x+1.
(2)①由题意,设点P的坐标为(t,-t+1),
∴S=S△POA=×OA×yP=×1×(-t+1)=-2t+2.
即S=-2t+2(0<t<1).
②过点P作PQ∥x轴,交BC于点Q.
∵点P的坐标为(t,-t+1),
∴点Q的坐标为(,-t+1).
∵四边形COPQ是平行四边形,
∴PQ=OC,即.
解得:t=,
∴点Q的坐标为(,).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求一次函数表达式,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画出图形,借助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题.
15、(1)① ,②见解析; (2)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①如图3,由S△ABC=S正方形DECF-S△ABD-S△BCE-S△ACF结合已知条件即可求得△ABC的面积了;②如图4,对照图形过点O作OM∥AB,且使OM=AB,作ON∥AB,且使ON=AB,则根据过直线为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可知点O、M、N在同一直线上,由此所得线段MN=2AB;
(2)如图5,按照题中构图法结合勾股定理画出△DEF即可.
详解:
(1)① 如图3,S△ABC=S正方形DECF-S△ABD-S△BCE-S△ACF=;
②如图所示,线段MN即为所求:
(2)如图5所示,△DEF即为所求.
点睛:(1)“构造如图3所示的正方形DECF,由此得到,S△ABC=S正方形DECF-S△ABD-S△BCE-S△ACF”是解答第1小题的关键;(2“由勾股定理在6×6网格中找到使DE=,EF=,DF=的点D、E、F的位置”是解答第2小题的关键.
16、(1)详见解析;(2)
【解析】
(1)过点P作PG⊥BC于G,过点P作PH⊥DC于H,如图1.要证PB=PE,只需证到△PGB≌△PHE即可;
(2)连接BD,如图2.易证△BOP≌△PFE,则有BO=PF,只需求出BO的长即可.
【详解】
证明:过点作于点,于点
是对角线上的动点
,
∠GPC+∠CPE= 90°
(2)连接BD,如图2.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BOP=90°.
∵PE⊥PB即∠BPE=90°,
∴∠PBO=90°-∠BPO=∠EPF.
∵EF⊥PC即∠PFE=90°,
∴∠BOP=∠PFE.
在△BOP和△PFE中,
,
∴△BOP≌△PFE(AAS),
∴BO=PF.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OB=OC,∠BOC=90°,
∴BC=OB.
∵BC=2,
∴OB=,
∴PF=.
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有一定的综合性,而通过添加辅助线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7、(1);(2),;(3),.
【解析】
(1)直接利用去分母进而解方程得出答案;
(2)直接利用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解方程即可;
(3)直接利用配方法解方程得出答案.
【详解】
(1)
经检验,是原方程的根.
(2)
,或
,
(3)
,
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正确掌握相关解题方法是解题关键.
18、 (1)直线解析式为;(2)S=;(3).
【解析】
(1)先求出点B坐标,设AB解析式为,把点A(5,0),B(0,)分别代入,利用待定系数法进行求解即可;
(2)由题意可得四边形ODCP是平行四边形,∠OAB=∠APC=60°,则有PC=OD=5+m,∠PCH=30°,过点C作CH⊥AB,在Rt△PCH中 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CH=,再由S=ABCH代入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即可得;
(3) 先求得∠PEC=∠ADC,设∠OPA=,则∠OPC= ∠ADC= ∠PEC=60°+,在BA延长线上截取AK=AD,连接OK,DK,DE,证明△ADK是等边三角形,继而证明△PEC≌△DKO,通过推导可得到OP=OK=CE=CD,再证明△CDE是等边三角形,可得CE=CD=DE,连接OE,证明△OPE≌△EDA,继而可得△OAE是等边三角形,得到OA=AE=5 ,根据四边形ADCE的周长等于22,可得ED=,过点E作EN⊥OD于点N,则DN=,由勾股定理得, 可得关于m的方程,解方程求得m的值后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1)在Rt△ABO中OA=5,∠OAB=60°,
∴∠OBA=30°,AB=10 ,
由勾股定理可得OB=,
∴B(0,),
设AB解析式为,把点A(5,0),B(0,)分别代入,得,
∴,
∴直线解析式为;
(2)∵CP//OD,OP//CD,
∴四边形ODCP是平行四边形,∠OAB=∠APC=60°,
∴PC=OD=5+m,∠PCH=30°,
过点C作CH⊥AB,在Rt△PCH中 PH=,由勾股定理得CH=,
∴S=ABCH=;
(3) ∵∠ECD=∠OAB=60°,
∴∠EAD+∠ECD=180°,∠CEA+∠ADC=180°,
∴∠PEC=∠ADC,
设∠OPA=,则∠OPC= ∠ADC= ∠PEC=60°+,
在BA延长线上截取AK=AD,连接OK,DK,DE,
∵∠DAK=60°,
∴△ADK是等边三角形,
∴AD=DK=PE,∠ODK=∠APC,
∵PC=OD,
∴△PEC≌△DKO,
∴OK=CE,∠OKD=∠PEC=∠OPC=60°+, ∠AKD= ∠APC=60° ,
∴∠OPK= ∠OKB,
∴OP=OK=CE=CD,
又∵∠ECD=60°,
∴△CDE是等边三角形,
∴CE=CD=DE,
连接OE,∵ ∠ADE=∠APO,DE=CD=OP,
∴△OPE≌△EDA,
∴AE=OE, ∠OAE=60°,
∴△OAE是等边三角形,
∴OA=AE=5 ,
∵四边形ADCE的周长等于22,
∴AD+2DE=17,
∴ED=,
过点E作EN⊥OD于点N,则DN=,
由勾股定理得,
即,
解得,(舍去),
∴S==20.
本题考查的四边形综合题,涉及了待定系数法,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一元二次方程等,综合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正确添加辅助线,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6
【解析】
首先把提公因式进行因式分解得到,然后运用韦达定理,,最后代入求值.
【详解】
=
由韦达定理可知:代入得:
故答案为6
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两根之间的关系,由韦达定理可知,的两根为,则.
20、20%
【解析】
设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x,根据该商品的原价及经过两次降价后的价格,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取其较小值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设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x,
依题意,得:25(1﹣x)2=16,
解得:x1=0.2=20%,x2=1.8(不合题意,舍去).
故答案为:20%.
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读懂题意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21、
【解析】
先提取公因式6x2即可.
【详解】
=.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叫做因式分解.因式分解常用的方法有:①提公因式法;②公式法;③十字相乘法;④分组分解法. 因式分解必须分解到每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22、
【解析】
可将△OBC绕着O点顺时针旋转90°,所得的图形与△OAC正好拼成等腰直角三角形BC+AC等于等腰三角形的斜边CD.
【详解】
解:
将△OBC绕O点旋转90°,
∵OB=OA
∴点B落在A处,点C落在D处
且有OD=OC=3,∠COD=90°,∠OAD=∠OBC,
在四边形OACB中
∵∠BOA=∠BCA=90°,
∴∠OBC+∠OAC=180°,
∴∠OAD+∠OAC=180°
∴C、A、D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OCD为等要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
CD2=OC2+OD2
即CD2=32+32=18
解得CD=
即BC+AC=.
本题考查旋转的性质,旋转前后的图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要求两条线段的长,可利用作图的方法将两条线段化成一条线段,再求这条线段的长度即可,本题就是利用旋转的方法做到的,但做本题时需注意,一定要证明C、A、D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本题还有一种化一般为特殊的方法,因为答案一定可考虑CB⊥y轴的情况,此时四边形OACB刚好是正方形,在做选择或填空题时,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x<.
【解析】
先把点A(m,3)代入函数y=2x求出m的值,再根据函数图象即可直接得出结论.
【详解】
∵点A(m,3)在函数y=2x的图象上,
∴3=2m,解得m=,
∴A(,3),
由函数图象可知,当x<时,函数y=2x的图象在函数y=ax+5图象的下方,
∴不等式2x<ax+5的解集为:x<.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24、(1)B(0,8) (2) t=2.5s,7s,11.5s
【解析】
分析:(1)根据矩形的对边相等的性质直接写出点C的坐标;
(2)①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kx+b(k≠0).将A(1,0)、C(0,8)两点代入其中,即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然后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将点Q代入函数关系式求得n值;最后将Q点代入双曲线的解析式,求得m值;
②分类讨论:分当0≤t≤5时,当5<t≤9时,当9<t≤14时三种情况讨论求解.
详解:(1)B(1,8) ,
(2)① 设直线AC 函数表达式为( ),
∵ 图像经过A(1,0).C(0,8),
∴ , 解得,
∴ ,
当时,.
∵ Q(5,4)在上
∴ ,
∴ ;
②㈠当0<t≤5时,
AP=2t ,
∴ ,
∴4t=1,
∴t=2.5 ,
㈡当5<t≤9时,
OP=2t-1,CP=18-2t,
∴ ,
∴ ,
∴ ,
∴t=7 ;
㈢当9<t≤14时,
OP=2t-18,BP=28-2t,
∴ ,
∴ ,
∴t=11.5 ,
综上所述:当t=2.5s,7s,11.5s时,△APQ的面积是1.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综合题,熟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及正方形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注意解(2)②时,要分类讨论,以防漏解.
25、(1)①证明见解析;②BE=2CF,BE⊥CF;(2)仍然有BE=2CF,BE⊥CF.
【解析】
(1)①如图1,由AF=CF得到∠1=∠2,则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可得∠3=∠ADC,然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FD=FC,易得AF=FD;
②先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CA=CB,CD=CE,则可证明△ADC≌△BEC得到AD=BE,∠1=∠CBE,由于AD=2CF,∠1=∠2,则BE=2CF,再证明∠CBE+∠3=90°,于是可判断CF⊥BE;
(2)延长CF到G使FG=CF,连结AG、DG,如图2,易得四边形ACDG为平行四边形,则AG=CD,AG∥CD,于是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GAC=180°-∠ACD,所以CD=CE=AG,再根据旋转的性质得∠BCD=α,所以∠BCE=∠DCE+∠BCD=90°+α=90°+90°-∠ACD=180°-∠ACD,得到∠GAC=∠ECB,接着可证明△AGC≌△CEB,得到CG=BE,∠2=∠1,所以BE=2CF,和前面一样可证得CF⊥BE.
【详解】
(1)①证明:如图1,
∵AF=CF,
∴∠1=∠2,
∵∠1+∠ADC=90°,∠2+∠3=90°,
∴∠3=∠ADC,
∴FD=FC,
∴AF=FD,
即点F是AD的中点;
②BE=2CF,BE⊥CF.理由如下:
∵△ABC和△DEC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A=CB,CD=CE,
在△ADC和△BEC中
,
∴△ADC≌△BEC,
∴AD=BE,∠1=∠CBE,
而AD=2CF,∠1=∠2,
∴BE=2CF,
而∠2+∠3=90°,
∴∠CBE+∠3=90°,
∴CF⊥BE;
(2)仍然有BE=2CF,BE⊥CF.理由如下:
延长CF到G使FG=CF,连结AG、DG,如图2,
∵AF=DF,FG=FC,
∴四边形ACDG为平行四边形,
∴AG=CD,AG∥CD,
∴∠GAC+∠ACD=180°,即∠GAC=180°﹣∠ACD,
∴CD=CE=AG,
∵△DEC绕点C顺时针旋转α角(0<α<90°),
∴∠BCD=α,
∴∠BCE=∠DCE+∠BCD=90°+α=90°+90°﹣∠ACD=180°﹣∠ACD,
∴∠GAC=∠ECB,
在△AGC和△CEB中
,
∴△AGC≌△CEB,
∴CG=BE,∠2=∠1,
∴BE=2CF,
而∠2+∠BCF=90°,
∴∠BCF+∠1=90°,
∴CF⊥BE.
故答案为(1)①证明见解析;②BE=2CF,BE⊥CF;(2)仍然有BE=2CF,BE⊥CF.
本题考查旋转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等腰直角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6、(1)全体实数;(2)1,1;(3)见解析;(4)和.
【解析】
(1)根据函数解析式,可得答案;
(2)根据自变量与函数值得对应关系,可得答案;
(3)根据描点法画函数图象,可得答案;
(4)根据图象,可得答案.
【详解】
解:(1)∵函数y=|x+2|-x-1
∴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全体实数
故答案为:全体实数;
(2)当x=-2时,m=|-2+2|+2-1=1,
当x=0时,n=|0+2|-0-1=1,
∴
故答案为:1,1;
(3)如下图
(4)在(3)中坐标系中作出直线y=-x+3,如下:
由图象得:一次函数y=-x+3的图象与函数y=|x+2|-x-1的图象交点的坐标为:(-6,9)和(2,1)
故答案为:(-6,9)和(2,1).
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利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利用图象得出两个函数的交点是解题关键.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时间(小时)
5
6
7
8
人数
10
15
20
5
x
…
0
1
2
3
…
y
…
7
5
3
m
1
n
1
1
1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福建省福州市数学九上开学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泉州附属中学九上数学开学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福建省福州屏东中学数学九上开学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