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突破讲与练(北师大版)
- 专题2.4 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专项练习)-2024-2025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突破讲与练(北师大版)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2.5 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知识梳理与考点分类讲解)-2024-2025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突破讲与练(北师大版)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2.8 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专项练习)-2024-2025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突破讲与练(北师大版)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2.9 根的判别式与根与系数的关系(知识梳理与考点分类讲解)-2024-2025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突破讲与练(北师大版)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2.10 根的判别式与根与系数的关系(专项练习)(基础练)-2024-2025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突破讲与练(北师大版) 试卷 0 次下载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2024)九年级上册4 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复习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2024)九年级上册4 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复习练习题,文件包含专题27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知识梳理与考点分类讲解北师大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突破讲与练北师大版docx、专题27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知识梳理与考点分类讲解北师大版学生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突破讲与练北师大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点一】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1)将方程右边化为0;
(2)将方程左边分解为两个一次式的积;
(3)令这两个一次式分别为0,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4)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它们的解就是原方程的解.
【知识点二】常用的因式分解法
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十字相乘法等.
【要点提示】
(1)能用分解因式法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结构特点:方程的一边是0,另一边可以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
(2)用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论依据:两个因式的积为0,那么这两个因式中至少有一个等于0;
(3)用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注意点:①必须将方程的右边化为0;②方程两边不能同时除以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
第二部分【题型展示与方法点拨】
【题型1】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例1】(2024九年级上·全国·专题练习)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
(1); (2).
【答案】(1) (2)
【分析】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是解此题的关键.
(1)利用十字相乘法求解即可; (2)利用因式分解法求解即可.
解:(1),
,
或,
∴;
(2),
,
∴或,
∴.
【变式1】(23-24九年级上·湖南郴州·期中)三角形两边的长是3和4,第三边的长是方程的根,则该三角形的周长为( )
A.12B.14C.12或14D.24
【答案】A
【分析】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利用因式分解法求出已知方程的解,再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确定出第三边长,即可求出周长.
解:方程,
分解因式得:,
可得或,解得:或,
∵三角形第三边的长是方程的根,
∴第三边的长为5或7,
当第三边长为5时,周长为;
当第三边长为7时,,不能构成三角形,舍去,
综上,该三角形的周长为12.
故选:A.
【变式2】(23-24八年级下·浙江杭州·期末)已知a,b为常数,若方程的两个根与方程的两个根相同,则 .
【答案】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先求出方程的解,进而可求出的值,据此可解决问题.熟知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解:由方程得,
,.
因为方程的两个根与方程的两个根相同,
则将代入得,
,
解方程得,
,,
所以.
故答案为:.
【题型2】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组的应用
【例2】(22-23八年级上·山西太原·期末)阅读材料,解答问题.
解方程:,
解:把视为一个整体,设,
则原方程可化为:,
解得:,,
或,
,,
以上方法就叫换元法,达到了降次的目的,体现了转化的思想.
请仿照上例,请用换元法解答问题:
已知,求的值.
【答案】4
【分析】本题考查了换元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把视为一个整体,设,则原方程转化为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通过解该方程求得即的值.
解:设,则原方程可化为:,
解得:,,
∵,
则.
【变式1】(2024九年级上·江苏·专题练习)关于x的方程,则的值是( )
A.B.1C.或1D.3或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解一元二次方程,熟练掌握用换元法解方程是解题的关键.设,则此方程可化为,然后用因式分解法求解即可.
解:设,则此方程可化为,
∴,
∴或,
解得,,
∴的值是1或.
当时,,
∵,
∴此方程无解,
∴的值是1.
故选:B.
【变式2】(2024·上海徐汇·三模)如果实数x满足,那么的值是 .
【答案】3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用换元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解分式方程,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把方程变形是解题的关键.
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把方程变形为,利用换元法,设,则,转化为解一元二次方程,求出可能的值,分别得出分式方程,计算检验是否有解,即可得出答案.
解:∵,
∴,
,
设,则,
因式分解得:,
∴或,
解得:或,
当时,则,
整理得:,
∴,
解得:,,
经检验,,都是方程的解,
∴的值为;
当时,则,
整理得:,
,
∴时,方程无解.
综上所述,的值为,
故答案为:.
【题型3】用换元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例3】(23-24八年级下·陕西宝鸡·期末)用适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1); (2);
(3); (4)
【答案】(1),; (2),;(3),;(4).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解一元二次方程和分式方程的能力,熟练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几种常用方法: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结合方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简便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2)利用因式分解法求解即可; (3)利用配方法求解即可;
(4)两边都乘以,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再进一步求解即可.
解:(1),
,
则或,
解得,;
(2),
,
则,
或,
解得,;
(3),
,
则,即,
,
则,;
(4)两边都乘以,得:,
整理,得:,
解得,,
检验:当时,,舍去;
当时,;
所以分式方程的解为.
【变式1】(2024·甘肃金昌·模拟预测)如图①,是菱形的对角线,,动点从菱形的某个顶点出发,沿相邻的两条线段以的速度匀速运动到另一个顶点,在运动过程中,的长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则菱形的周长为( )
A.B.C.D.
【答案】C
【分析】由图②得:当时,在减小,当时,先变小后变大,可得应从出发沿运动到,再运动到,或应从出发沿运动到,再运动到,设应从出发沿运动到,再运动到,如图,连接交于,再进一步解答即可;
解:由图②得:当时,在减小,
当时,先变小后变大,
∴应从出发沿运动到,再运动到,
或应从出发沿运动到,再运动到,
设应从出发沿运动到,再运动到,
如图,连接交于,
∵四边形为菱形,
∴,,,
∴当在处时,,即,
∴,
当在处时,,即,
当位于处时,,即,
∴,
∵,
∴,
解得:(不符合题意的根舍去),
∴,
∴菱形的周长为;
故选C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理解题意是解本题的关键.
【变式2】(23-24九年级上·广西南宁·期中)如图是一个三角点阵,从上向下数有无数行,其中第一行有1个点,第二行有2个点…,第n 行有n个点…,容易发现10是三角点阵中前4行的点数和.则三角点阵中前 行的点数和是 325.
【答案】25
【分析】由于第一行有1个点,第二行有2个点第行有个点,则前五行共有个点,前10行共有个点,前行共有个点,然后求它们的和,前行共有个点,则,然后解方程,求的值即可.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以及规律型:图形的变化,本题是一道找规律的题目,这类题型在中考中经常出现.解题的关键是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解:由于第一行有1个点,第二行有2个点第行有个点,
则前五行共有个点,
前10行共有个点,
,
前行共有个点,
然后求它们的和,
前行共有个点,
由题意可得:,
整理得,
,
,,
为正整数,
.
是前25行的点数之和;
故答案为:25
【题型4】用合适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例4】(22-23八年级下·浙江杭州·期中)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
(1)求证:这个一元二次方程一定有实数根;
(2)设该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为,,且,,分别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求的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或.
【分析】()利用根的判别式求出即可;
()把原方程因式分解,求出方程的两个根,,分别探讨不同的数值为斜边,利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解一元二次方程和勾股定理,熟练掌握知识点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1)证明:∵,
∵,
∴,
∴这个一元二次方程一定有两个实数根;
(2)解:原方程可变为,
则方程的两根为,,
∴直角三角形三边为,,;
若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时,则:
,
∴(负值已舍去);
若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时,则:
,
∴(负值已舍去);
综上所述,的值为或.
【变式1】(20-21八年级上·上海静安·课后作业)解方程的适当方法是( )
A.直接开平方法B.配方法C.公式法D.因式分解
【答案】D
【分析】先移项,即可发现可以提公因式,从而得出结论.
解:移项,得
∴解方程的适当方法是因式分解
故选D.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方法的选择,掌握因式分解法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变式2】(21-22九年级上·全国·课后作业)认真观察下列方程,指出使用何种方法求解比较适当.
(1),应选用 法;
(2),应选用 法;
(3),应选用 法;
(4),应选用 法.
【答案】 直接开平方 配方 因式分解 公式
【分析】(1)将方程的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到,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
(2)根据配方法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左边得到完全平方式,右边为常数,选用配方法;
(3)先移项,然后提出公因式,用因式分解法;
(4)二次项系数不为1,不易用配方法和因式分解法,选公式法.
解:(1)可直接开平方,故选择直接开平方法;
(2)的两边都加上64,易配方得,故选配方法;
(3)方程,移项得,直接提公因式求解即可,故选因式分解法;
(4),二次项系数不为1,不易用配方法和因式分解法,故应选用公式法求解.
故答案为:直接开平方;配方;因式分解;公式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根据方程的不同结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解方程.
第三部分【中考链接与拓展延伸】
1、直通中考
【例1】(2019·上海·中考真题)解分式方程:
【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解分式方程,解一元二次方程,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后检验即可.
解:去分母,得:,
∴,
∴,
解得:或,
经检验是增根,是原方程的解,
∴分式方程的解为.
【例2】(2024·青海·中考真题)(1)解一元二次方程:;
(2)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1)中方程的根,求第三边的长.
【答案】(1)或 (2)第三边的长是或
【分析】本题考查解一元二次方程,勾股定理.
(1)用因式分解法解即可;
(2)分情况讨论,一是两根都是直角边,二是两根一个是直角边,一个是斜边,再用勾股定理分别计算即可.
解:(1)
或;
(2)当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和1时,
根据勾股定理得,第三边为;
当一条直角边为1,斜边为3时,
根据勾股定理得,第三边为.
答:第三边的长是或.
2、拓展延伸
【例1】(2024·上海·模拟预测)求:方程所有解的和与方程所有解的和的比值
【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了利用二次根式解方程,换元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别求出两个方程的解,再求出比值即可求解,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及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解:由方程得,,
∴,
整理得,,
解得,,
∵,
∴,
∴不合题意,舍去,
∴,
∴方程的解为;
令,则,
∴,
∴原方程变形为,
整理得,,
解得,,
∵,
∴,
∴,
整理得,,
解得,,
经检验,,均为原方程的解,
∴,
∴两个方程所有解的和的比.
【例2】(23-24八年级下·江苏苏州·期中) 已知,是关于的方程的两个不等实数根.
(1)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已知等腰的一边长为,若、恰好是另外两边长,求这个三角形另外两边的长.
【答案】(1) (2),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判别式之间的关系,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等腰三角形的定义,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等知识点,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判别式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由根的判别式即可得出答案;
(2)由题意得出方程的一个根为,将代入求出的值,再根据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即可得出答案.
解:(1)由题意得:
,
解得:;
(2)由题意可知:,
只能取或,即是方程的一个根,
将代入得:,
解得:或,
当时,方程的另一个根为,此时三角形三边分别为,,,能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当时,方程的另一个根为,此时三角形三边分别为,,,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
综上所述,这个三角形另外两边的长分别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8 图形的位似综合训练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2024)3 相似多边形当堂检测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2024)九年级上册1 成比例线段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