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网络文学从1998年始,以“另类”“边缘”的姿态进军中国文坛,如今不仅登上文学正殿,而且成为中国当代文学 ① 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文学在创新性上要高于传统文学,尤其是对未知世界的开掘。网络文学作者一般更喜欢去尝试带有试验性质的新内容、新形式的写作,利用已有的知识储集,通过 ② 的想象,创造出全新的人物和情节。表达新的主题和思想,使网络文学的表现空间在心灵的自由开发中得以无界限地延伸和拓展。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学已触及天花板:出彩的作品很多;成就了众多作家的声名;在虚构的世界中创造了多种类型化的作品。但高产、速成的写作,近乎透支了一些网络作家的创意思维和精力。近几年网络文学明显地在向现实转向,切入当下时代、贴近现实生活的作品开始多了起来。
从文学网站的发帖,再到电子书、电影、电视剧、网游、手游、动漫、短视频等多种艺术和娱乐形态,网络文学已形成了一条相对完整的文艺产业链。像当下在播的影视剧目中,改编自网络文学的就占据着重头。不少网络文学改编的电视剧不仅收视率 ③ ,而且重播率极高,在经济方面的回馈是很高的。网络文学广阔的市场前景毋庸置疑,但前行之路也存在着各种难以预测的不确定性。但不论怎样,顺应着新技术潮流而不断地扩展自己领地的网络文学,既会使繁荣有序地向前走去,跨越语言、文化的界限而影响世界。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加点词语“天花板”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20.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8. ①不可或缺/必不可少
②天马行空
③居高不下
19. ①含义:天花板是一座建筑物室内顶部表面的地方,此处是用来比喻网络文学所能达到的最高限度。
②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状况,及网络文学进一步发展亟待解决的情况。
20. 网络文学顺应着新技术潮流,不断地扩展自己的领地,繁荣有序地向前走去,终会跨越语言、文化的界限而影响世界。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句中修饰“重要组成部分”,且从句意来看,这里强调的网络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地位,因此可填入“不可或缺/必不可少”。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通常形容必不可少的因素或是部分。必不可少:绝对需要的;不达到某种目的就不能做成某种事情的。
第二空,根据“创造出全新的人物和情节。表达新的主题和思想”可知,创作者的想象可发说是超群不凡,可用“天马行空”修饰想象。天马行空:马的奔驰如同腾空飞行,多比喻才思豪放,超群不凡。
第三空,句中运用“不仅……而且”表递进的关联词,表达出的意思是网络文学改编的电视剧的播放情况很好,后面说的是“重播率极高”,前面是说收视率,应该也是强调收视率很高,可填入“居高不下”。居高不下:形容某种情况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或者状态,没有下降的趋势。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注意词语的本义和比喻义。从本义来看,天花板是一座建筑物室内顶部表面的地方。从比喻义来看,“天花板”是饭圈(粉丝圈)用语,通常用来表示程度很高、几乎不能或很难被超越,形容差不多到顶了的意思。一般用来形容某一个或者某一类人在某个领域,具有比普通水平高出很多或处在顶级位置的能力。一般句式为“XX天花板”。此处描写“网络文学已触及天花板”则是用来比喻网络文学所能达到的最高限度。
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状况。但结合选文及实际来看,很多迹象表明网络文学的发展高峰已过,网络文学在经历了它的爆发期、成长期、成熟期后,已经达到了自己的高峰值。高产、速成的写作,近乎透支耗尽了所提及到的一些网络作家的创意思维和精力。因此这一说法也表明了网络文学的进一步发展亟待解决的状况。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句式变换的能力。
此题为长句变短句,最常用的手法是将修饰成分如定语、状语等独立出来,让它们各成一个分句,相应的主干也独立成句。
由“顺应着新技术潮流而不断地扩展自己领地的网络文学”可提炼出的中心词是“网络文学”,因此整个句子的主语即是“网络文学”,后面“繁荣有序地向前走去”“跨越语言、文化的界限而影响世界”等都是网络文学发展的意义和作用,而此处的“网络文学”的定语较长,可将其拆分为“顺应着新技术潮流”和“不断地扩展自己领地”,因整句都是在说网络文学,故改后的第一句带上“网络文学”,后面的句子则将主语省略,得出答案:网络文学顺应着新技术潮流,不断地扩展自己的领地,繁荣有序地向前走去,终会跨越语言、文化的界限而影响世界。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A ?①经常晒太阳是既廉价又能够有效补充人体维生素D的最好途径。②每天在上午9-10时或者下午4-5时的阳光下晒10-20分钟即可。③成年人只有经常接触阳光,④便可以大大降低维生素D缺乏症的发生率。⑤此外,⑥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也是一条不错的补充人体维生素D的较好途径。⑦维生素D主要存在于海水鱼(如沙丁鱼)肝脏、蛋黄等动物性食品及鱼肝油制剂中。⑧我国不少地区饮用的维生素D强化牛奶也可减少一定程度上的维生素D缺乏症。⑨而人奶、普通牛奶、蔬菜、谷类及其制品和水果中也只含有少量的维生素D,⑩或几乎不含维生素D。
需要注意的是, B 。维生素D的中毒剂量虽然尚未确定,但摄入过量的维生素D可能会产生包括食欲缺乏、体重减轻、恶心呕吐等症状在内的诸多副作用,并发展成动脉、心肌、肺、肾、气管等软组织转移性钙化和肾结石,严重的维生素D中毒可导致死亡。
18.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19. 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8. A:如何科学补充维生素D呢
B:维生素D也并非越多越好
19. (1)语句③,可修改为:成年人只要经常接触阳光。(2)语句⑥,可修改为: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也是一条较好的途径。(3)语句⑧,可修改为:我国不少地区饮用的维生素D强化牛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维生素D缺乏症。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此处是个问题,由后文“经常晒太阳是既廉价又能够有效补充人体维生素D的最好途径”可推知,这里是问:如何科学补充维生素D呢?
B:这里是说补充维生素D的注意事项,由后文“摄入过量的维生素D可能会产生……严重的维生素D中毒可导致死亡”可推知,这里是说:维生素D也并非越多越好。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1)语句③,“只有”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可把“只有”改成“只要”,才能与后句中的“便可以”搭配,且符合事理逻辑。
(2)语句⑥,“不错的”与“较好”语义重复,可修改为: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也是一条较好的途径。
(3)语句⑧,语序不当,“一定程度上”应作状语,可修改为:我国不少地区饮用的维生素D强化牛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维生素D缺乏症。
河南省郑州市励德双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内容丰富,创意无限。《春江花月夜》鸿篇巨制,寓意深远。月光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思妇、游子等,幻化成丰赡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理趣兼有的画卷。我们可据此进一步策划创意,设计营建多元夜游产品,做特做精。
山清水秀,名诗配名曲。可将《春江花月夜》名诗做成音频、视频,在“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悦耳声中,融进镇江古城月光下绚丽的秀美景色,背景画面从春江潮广场移入“三山一湖一渡一河”,从焦山缓缓推升,远江 ① ,一轮明月冉冉升起;镜头切换为金山塔影、北固夜色、西津灯火等,景色 ② ……如果再配以《春江花月夜》的经典名曲,一句诗、一处景、一首曲、一幅画、一脉情、一捧意,情景交融,定能打动人心,而将其打造成镇江夜游产品新品牌。
节事活动,丰富又多彩。我们可全年举办“镇江花月夜”系列节事活动,如诗歌朗诵周、趣味美食月、音乐欣赏季、名篇赏析会、书画摄影展、3D灯光秀、创意商品汇和旅游艺术节等,夜游、夜演、夜娱、夜市、夜购、夜食、夜赏、夜读,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亮点、季季有高潮、年年有创意。只要我们 ③ ,定能借船出海,“镇江花月夜”会成为镇江夜间文旅经济新名片。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由一系列短语并列而成,但第一处是数量词短语,第二处是含有“夜”的偏正短语,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请简要说明。
【答案】18. ①波光粼粼 ②美不胜收 ③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同心协力均可)
19. 第一处是由“一句诗”“一处景”“一首曲”“一幅画”“一脉情”“一捧意”这些数量词短语并列而成的,突出“镇江花月夜”将《春江花月夜》的“诗情”与镇江古城月下景色的“画意”完美结合;第二处是由一系列含有“夜”的偏正短语并列而成的,“夜游”“夜演”“夜娱”“夜市”“夜购”“夜食”“夜赏”“夜读”,既突出了夜色弥漫的特色,又突出夜游节事活动之丰富,标示夜游经济的发达、人民群众生活的美好。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形容波光明净。语境是说随着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江水呈现波光闪耀的状态,此处可用“波光粼粼”。波光粼粼:波光闪动的样子。
第二空,语境指“金山塔影、北固夜色、西津灯火等”景色很多,很美好,可用“美不胜收”。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形容美好的事物非常多,无法一一收纳。
第三空,语境强调了时间,“周周”、“月月”、“季季”到“年年”,活动越办越好需要“我们”有恒心坚持才能成功,也可指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办好,所以,此处可用“持之以恒(或久久为功、同心协力)”。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久久为功:意为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同心协力:意思是为了共同的目的或为取得一致的效果而统一思想、共同努力。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使用短语和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第一处数量词短语“一句诗”“一处景”“一首曲”“一幅画”“一脉情”“一捧意”均是偏正结构的名词性短语,将山清水秀的景色、富有优美意境的名诗《春江花月夜》和《春江花月夜》的经典名曲融合在一起,为我们展现出了从“春江潮广场”“三山一湖一渡一河”“焦山缓缓推升”“远江波光粼粼”“明月冉冉升起”到“金山塔影、北固夜色、西津灯火等”一系列优美景色,重在展现画面,画面感强,情景交融,颇富诗情画意。
第二处“夜游”“夜演”“夜娱”“夜市”“夜购”“夜食”“夜赏”“夜读”均是偏正结构的动词性短语,其中“夜”做定语,表示活动的时间是夜晚,夜色弥漫,充满意境;“游”“演”“娱”“市”“购”“食”等一系列动词表明人们活动很多,各式各样。夜晚很多人外出活动,而且丰富多彩,突出当地经济发达,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美好。
河南省郑州市桃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一项文化遗产,都来自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更在百姓生活中活态存续。随着时代的变迁,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就必须① 。近年来,非遗文化正以公众② 的方式走近老百姓,越来越受到百姓的喜爱。古老的非遗文化正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实现传统文化的“复兴蝶变”。
2022年6月11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云游非遗·影像展”在线展播2300多部非遗传承纪录影像、非遗题材纪录片,各类非遗短视频主题直播、话题讨论等活动也同步进行,丰富的线上活动让百姓③ 就能感受各地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玲珑小巧的庆阳香包、古朴雅致的推光漆器、松酥香脆的淮安茶馓、色彩绚丽的黎族织锦……多地“非遗购物节”纷纷上新,④ 的非遗商品涵盖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让众多网友纷纷直呼“挑花了眼”。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讲述了一位故宫青年研究员“穿越”回北宋,“窥”见画家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的故事。它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通过舞剧的形式展现了宋代的美学。非遗文化正结合新时代元素“活”起来,不断融入百姓生活,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 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的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 )
A. 古老的非遗文化正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
B. 多地“非遗购物节”纷纷上新
C. “窥”见画家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的故事
D. 非遗文化正结合新时代元素“活”起来
【答案】18. ①与时俱进 ②喜闻乐见 ③足不出户 ④琳琅满目
19. 它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通过舞剧的形式展现了宋代的美学特征。 20. B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与时俱进:与时间一起前进。指不断进取,永不停滞。文中是强调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应该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可以用“与时俱进”。
第二空,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从后文“越来越受到百姓的喜爱”可知,此处要表达的是非遗文化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在百姓中很受欢迎,修饰“方式”一词,可以用“喜闻乐见”。
第三空,足不出户:意思是脚不跨出家门,形容不与外界接触。从前文“各类非遗短视频主题直播、话题讨论等活动也同步进行”可知,新的传播方式让人们不必到现场就可欣赏到非遗文化的表演,强调如今人们不必与外界接触就可欣赏到非遗表演。可以用“足不出户”。
第四空,琳琅满目:比喻面前美好的东西很多。文中是强调非遗商品种类的丰富,可以用“琳琅满目”。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横线的句子共有两处语病:
(1)搭配不当。“展现”与“美学”搭配不当,应是“展现”“特征”,“美学”作“特征”的定语,故应在“美学”后加上“特征”一词。
(2)句式杂糅。“它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句式杂糅,可以改为“它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或“它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切入”。
故正确表述为:它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通过舞剧的形式展现了宋代的美学特征。或:它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切入,通过舞剧的形式展现了宋代的美学特征。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表示特殊含义。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特殊含义。
D.表示特殊含义。
故选B。
河南省开封市祥符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郭老头、耿老头,俩老头,这两个老头,从前面看,像五十岁;从后面看,像三十岁,他们今年都已经做过七十整寿了,身体真好!郭老头能吃饭,斤半烙饼卷成一卷,攥在手里,蘸一点汁,几口就下去了。他这辈子没有牙疼过。耿老头能喝酒。他拿了茶碗上供销社去打酒,一手接酒,一手交钱,售货员找了钱给他,他亮着个空碗:“酒呢?”售货员有点忧伤:记得是打给他了呀!——售货员低头数钱的功夫,二两酒已经进了他的肚了,俩老头非常“要好”——这地方的方言,“要好”是爱干净爱整齐的意思,不论什么时候,上唇的胡子平崭乌黑,下巴的胡子刮得溜光。浑身的衣服,袖子是袖子,领子是领子,一个纽扣也不短。俩老头还都爱穿靸鞋,斜十字实纳帮,皮梁、荡底,是托人在北京步云斋买的。这种鞋过去是专门卖给抬轿的轿夫穿的,后来拉包月车的车夫也爱穿,抱脚,精神!
俩老头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年下办年货,一起去;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一起去;开会,一起到场;送人情出份子,一起进门。生产队有事找他们,队长总是说:“去!找找俩老头!”“俩老头”不是“两个老头”的意思,是说他们特别亲密的关系。类似“哥俩”、“姐俩”,按说应该叫他们“老头俩”,不过没有这么说话的,所以人们只能叫他们“俩老头”。
17. 下列句子中的“能”与文中加点的“能”,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新颁布的控烟条例规定,绝大多数公共场所都不能吸烟。
B. 以前这条小河上没有桥,人们只能涉水而过,非常不便。
C. 我们班同学就数他能说,讲起话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D. 她尽量高高地踮起脚尖,希望车厢里的人能看见她的脸。
18. 下列句子中画横线部分与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句,用法和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说话办事一定要公私分明,公是公,私是私,不能公器私用。
B. 瞧那个小姑娘,眼睛是眼睛,鼻子是鼻子,真是个美人胚子。
C. 稗子的叶很像稻叶,但稻子是稻子,稗子是稗字,要分清楚。
D. 从今以后,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咱们俩井水不犯河水。
19. 他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改成:“年下办年货、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开会、送人情出份子,都一起去。”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案】17. C 18. B
19. ①原句使用排比和反复修辞,原句四句结构相似,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并且“一起”共出现四次,更能突出俩人关系密切,形影不离;改句没有排比、反复修辞,不能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
②原句为短句,改句是长单句,原句使用短句更符合整个文段口语化的特点。
③原句使用“到场”“进门”这样的动词,让描写更细腻,更有画面感;改句只用“去”则没有这种效果。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文中的“能”含义是“擅长”。
A.“能”,动词,“能够,可以”;
B.“能”,动词,“能够,可以”;
C.“能”,动词,“擅长,善于”;
D.“能”,动词,“能够,可以”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的用法和作用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句属于描写性语句,突出强调描写对象“俩老头”穿的衣服干净整齐的特点;
A.“公是公,私是私”属于议论性语言,突出强调应公私分明的观点。
B.“眼睛是眼睛,鼻子是鼻子”属于描写性语句,突出强调描写对象“小姑娘”长得漂亮的特点。
C.“稻子是稻子,稗子是稗子”属于说明性语言,突出强调“稻子和稗子”是有本质区别的,应该分清楚。
D.“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属于人物语言描写,突出强调与对方划清界限。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从修辞角度分析,原句“年下办年货,一起去;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一起去;开会,一起到场;送人情出份子,一起进门”使用了排比修辞;“一起”反复出现四次,运用反复修辞。改句没有运用修辞,原句的排比和反复修辞使描写的性语句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突出强调了俩老头关系密切,形影不离。
从句式和语体色彩分析,结合“郭老头、耿老头,俩老头”“攥在手里”“几口就下去了”等语言特点来看,整个文段运用的是口语化的语言。划线句原文为短句,改句为长单句,短句属于口语的一种特点,这与整个文段短句化的口语特点相符,而改句为一般的长单句,与整个文段的语体不协调。
从用词角度分析,原句比改句多使用了“到场”“进门”这样的动词,动词的加入,让描写性语言更生动,生动地描写了俩老头一起来开会,一起去送人情出份子的事件,让语言更有画面感。改句没有使用这样生动的动词,因此没有这样的效果。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共13页。
这是一份湖南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共10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汇编: 语言文字运用Ⅰ,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