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知识提纲】2024部编版七上历史1-6课重点知识精简背诵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223964/0-172822901087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重点知识提纲】2024部编版七上历史1-6课重点知识精简背诵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223964/0-172822901093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重点知识提纲】2024部编版七上历史1-6课重点知识精简背诵
展开
这是一份【重点知识提纲】2024部编版七上历史1-6课重点知识精简背诵,共4页。
重点精简版:343字
(1)知道所学的几个远古人类代表起源于何时何地: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发现于云南元谋;蓝田人距今约160万年,发现于陕西蓝田;郧县人距今约100万年,发现于湖北郧阳;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发现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发现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中。
(2)大致了解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状况:远古人类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北京人制作打制石器,已经学会使用火;山顶洞人依然使用打制石器,但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可能已经知道人工取火。
(3)知道我国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4)考古发掘成果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依据,化石是研究古人类历史和古环境变迁的重要证据。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重点精简版:346字
(1)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地之一,目前已知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都发现于我国,这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2)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3)河姆渡遗址位于长江下游的浙江余姚河姆渡,距今约7000年。河姆渡人主要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
(4)半坡遗址位于黄河中游地区的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属于仰韶文化。半坡人主要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屋在。
(5)仰韶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距今约7000—5000年,处于氏族社会的兴盛时期,逐渐出现了贫富分化迹象。
(6)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于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地区,距今约5900—4400年。考古表明,大汶口文化时期,同一群体内部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
(7)旧石器时代指主要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新石器时代指主要使用磨制时期的时代。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重点精简版:270字
(1)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这一切的基础,都是原始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2)良渚、陶寺等考古发现表明,中华文明具有5000多年的历史,我们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3)通过阪泉之战,炎帝归顺黄帝,二者结成部落联盟,通过涿鹿之战,蚩尤败给了炎黄,炎黄部落联盟逐渐演化为后来的华夏族,这反映了华夏族形成过程的显著特点是多民族融合。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4)尧舜禹是黄帝之后的部落首领,他们之间实行禅让制,把首领传给贤德之人,大禹治水体现了大禹的奉献精神。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重点精简版:463字
(1)夏商西周都是奴隶制王朝,其中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夏朝,其起止时间为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夏朝的建立者是大禹,亡国之君是夏桀。大禹死后,他的儿启继位,从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并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承袭。
(2)商朝的建立者是商汤,起止时间为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创造了以青铜器、甲骨文为显著标志的文明成就。与商朝有关的重大事件有盘庚迁殷。商朝的亡国之君是商纣王。
(3)西周的建立者是周武王姬发,起止时间为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西周实行分封制,巩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范围。西周时期的重大事件有周厉王与民争利引发国人暴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西周灭亡。
(4)大禹治水,拯救万民,深得民心,最终建立夏朝,夏桀残暴失去民心,夏朝灭亡;商汤任用贤能,得到了民心,建立了商朝,商纣王暴虐失去民心,商朝灭亡;周文王周武王贤明,深得民心,周厉王周幽王荒唐失去民心,西周灭亡:夏商西周的兴衰更替告诉我们,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与唯物史观中的“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和历史的创造者”相符合。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重点精简版:553字
(1)公元前771年,定都镐京的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以洛邑为都城的东周开始。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和变化之中。
(2)春秋时期的动荡主要体现在周王室经济、军事实力削弱之后的王室衰微和诸侯国强大之后的诸侯争霸方面。在王室衰微、政由方伯的政治新局面中,一些大的诸侯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积极争霸,最终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等霸主。
(3)春秋争霸,一方面使少数诸侯国疆域不断扩展,出现了局部统一的趋势,一方面一方面又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周边少数民族也在与中原的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这有利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共同发展。
(4)春秋争霸,为了应对战争,赢得霸主地位,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不断改革,任用贤才,设置县、郡,直接委派官员管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频繁的战争造成了动荡,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出现了弭兵大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比较和平安宁的社会环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5)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与推广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春秋战国一切变革的经济基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手工业的繁荣;进而促进了商业的繁荣,为了顺应商业的发展,金属货币在当时得到较为广泛的使用。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重点精简版:727字
(1)战国七雄及方位: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2)战国时期,争霸战争转变为兼并战争,著名的战役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
(3)为了实现富国强兵,为巩固统治、对外扩张积极创造条件,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纷纷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代表有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齐国的邹忌变法,韩国的申不害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赵国的胡服骑射等。其中成效最大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4)公元前356年,秦国国君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其主要内容可以用“耕战”二字概括,即废除旧的土地制度,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与之相配的其他措施还有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此外,还有在经济方面的统一度量衡,在政治方面的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地方。(1-6课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5)商鞅变法的影响,也可以用“耕战”二字来延申,即“耕以富国,战以强兵,富国强兵,一统天下”,即商鞅变法提高了秦国的综合国力(耕以富国),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战以强兵),使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富国强兵),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一统天下)。(1-6课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6)战国时期,冶铁技术迅速发展,使得铁器的使用日趋普遍,与此同时,牛耕得到进一步推广,耕作技术明显进步,使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为商鞅变法等封建性质的改革奠定了经济基础,推动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7)公元前256年,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的岷江之上,是一座综合性水利工程,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智慧与勤劳精神的集中体现。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统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知识点复习提纲精编版,共30页。
这是一份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知识点复习提纲精编版,共3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失败原因,意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二上历史期中复习重点知识梳理,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主要线索,重点梳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