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时教学课件+练习+检测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2单元群文阅读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2单元群文阅读课件,共17页。
群文阅读品先哲之思每个民族都有一些“原创性的、能够成为这个民族的思想源泉的”原典,这些原典,是这个民族面对诸多现实问题的“精神的养料”。我们的民族很幸运,在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拥有诸子百家。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面对强执弱、富辱贫、贵傲贱等诸多社会问题,诸子以其担当精神,勇敢探索解决社会危机的方法和措施,成就了中华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段辉煌。《孟子·滕文公下》节选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参考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的战火就熄灭。”孟子说:“这哪里称得上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冠礼时,父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常法,是妇女遵循的规则。(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能实现理想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理想时,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大丈夫。”《墨子·贵义》节选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参考译文 墨子说:世间万事没有比义更贵重的了。如果现在对别人说:“赠给你帽子和鞋子,但要砍断你的手和脚,你肯吗?”那人一定不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帽子和鞋子没有手和脚贵重。如果又说:“把天下送给你,但要把你杀死,你肯吗?”那人一定不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天下也没有自己的生命贵重。为了争辩一句话而相互残杀,这是因为义比自己的生命更贵重。所以说:世间万事没有比义更贵重的了。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节选)鲍鹏山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手足无措,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除此,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这位“天仙才子”(李鼎语),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造化钟神秀”,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焦在这个“槁项黄馘”的哲人身上啊!“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先秦诸子,谁不想做官?“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在其位,谋其政。”“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谁不想通过世俗的权力,来杠杆天下,实现自己的乌托邦之梦?庄子的机会来了,但庄子的心已冷了。这是一个有趣的情景:一边是濮水边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庄周先生,一边是身负楚王使命,恭敬不怠、颠沛以之的两大夫。两边谁更能享受生命的真乐趣?这可能是一个永远聚讼不已,不能有统一志趣的话题。对幸福的理解太多样了。我的看法是,庄周们一定能掂出各级官僚们“威福”的分量,而大小官僚们永远不可能理解庄周们的“闲福”对真正人生的意义。这关乎对“自由”的价值评价。这也是一个似曾相识的情景——它使我们一下子就想到了距庄子七百多年前渭水边上发生的一幕:八十多岁的姜太公用直钩钓鱼,用意却在钓文王。他成功了。而比姜太公年轻得多的庄子(他死时也只有六十来岁),此时是真心真意地在钓鱼,且可能毫无诗意——他可能真的需要一条鱼来充实他的辘辘饥肠。庄子此时面临着双重诱惑:他的前面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以及水中从容不迫的游鱼,他的背后则是楚国的相位——楚威王要把境内的国事交给他了。大概楚威王也知道庄子的脾气,所以用了一个“累”字,只是庄子要不要这种“累”?这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庄子持竿不顾。”好一个“不顾”!濮水的清波吸引了他,他无暇回头看身后的权势。他那么不经意地推掉了在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他把这看成了无聊的打扰。如果他学许由,他该跳进濮水洗洗他干皱的耳朵了。大约怕惊走了在鱼钩边游荡试探的鱼,他没有这么做,从而也没有让这两位风尘仆仆的大夫太难堪。他只问了两位衣着锦绣的大夫一个似乎毫不相关的问题:楚国水田里的乌龟,它们是愿意到楚王那里,让楚王用精致的竹箱装着它,用丝绸的巾饰覆盖它,珍藏在宗庙里,用死来换取“留骨而贵”呢,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活着?二位大夫回答说:“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中活着。”“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这则记载在《秋水》篇中的故事,不知会让多少人暗自惭愧汗颜。这是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又由这种清洁的精神滋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当然,我们不能以此来要求芸芸众生,但我仍很高兴能看到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有这样一个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例子。是的,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庄子似因无情而坚强,实则因最多情而最脆弱!庄子是人类最脆弱的心灵,最温柔的心灵,最敏感因而也最易受到伤害的心灵……(有改动)阅读思考:按照鲍鹏山“庄子似因无情而坚强,实则因最多情而最脆弱”的说法,庄子是关注社会的。结合前两则选文分析,庄子对社会的关注与孟子、墨子有什么不同。提示:庄子对人类充满怜悯,最多情,最温柔宽仁,最敏感,因而最脆弱,最易受到伤害。庄子在污浊的人世间保持着清洁的精神,超凡绝俗,拒绝诱惑,不同流合污,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而孟子说“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无论发生什么变化,做人的基本原则是不能变的,要正道直行,坚持“仁、义、礼”的原则,以道进退。墨子认为“义”比“生命”重要,没有“义”徒有“生命”,如同没有“手足”而“冠履”无所用一样。孟子与墨子对社会的关注更多的在于积极进取,而庄子则选择避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