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时教学课件+练习+检测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练习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练习含答案,共4页。
第四单元 逻辑的力量课后·训练提升1.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推理判断,它包含一个一般性原则的大前提,一个附属于大前提的小前提,一个由此引申出的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结论。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大前提必须引用名言,语言简明、连贯,句式不要求完全一致。示例:“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是勇者,所以最终我们将取得胜利。(1) (2) 答案示例:(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是圣贤,所以肯定会犯错。(2)“谦虚使人进步”,我们保持了谦虚的品质,所以能不断取得进步。2.下面文段中的三个语句存在逻辑问题,请参照②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目前,不少城市都存在道路交通标志或指示线不清晰、道路中间莫名出现隔离带、连续井盖事先无提示等问题,①这是交通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解决道路交通标志与实际脱节和不符的问题,②需要社会各界认真规划、治理。道路交通标志设置的目的是给驾驶者或行人提供引导、提示。如果提示本身就成问题,把人搞得晕头转向,何谈引导?道路标志牌设计不合理、标志不清会影响道路通行,导致交通拥堵,③必然导致交通事故。对此,路标设计者和城市交通的管理者,还须多用点心。①归结原因错误,应当修改为: 。 ②划分责任错误,应当修改为:需要交通部门认真规划、治理。③推论不符合事实,应当修改为: 。 参考答案:①这是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 ③还可能引发交通事故3.归谬法指为了反驳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下面文段存在推断问题,请仿照后面的示例,另写两个运用归谬法论证的句子。要求:符合归谬逻辑,语言简洁、明了。关于文学创作,我们总可以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只要是流行的,就一定是被大众喜欢并接受的;有人却认为曲高才会和寡,知音越少,作品水平就越高。同样,有人认为文无定法,文学创作只能靠天赋;有人则认为作文只能靠世世代代相传的秘诀。例句:如果流行的一定是被喜欢并接受的,那么流行感冒也就成为最受欢迎的疾病了。(1) 。 (2) 。 参考答案:(1)如果作品知音越少水平越高,那么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2)如果作文有可传的秘诀能够代代相传,那么作家这一行当就可以子子孙孙无穷匮了4.请参考材料一的推断方式,合理反驳对方的观点。材料一 李贺考进士,反对者说:他父亲名字中的“晋”与进士的“进”谐音,按照避讳的原则,他不能考进士。韩愈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那么父亲叫“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材料二 一个学生表示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他说:我的梦想是像爱因斯坦一样,写出一部伟大的科学著作。语文老师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 ? 参考答案:那么你那伟大的科学著作将用什么样的文字来写作呢5.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一个人的生长环境与他的成才与否息息相关。①只有逆境才能造就人才。贝多芬双耳失聪,但他凭借坚定的意志,创作出了著名的《第九交响曲》。顺境只会消磨人的意志。刘禅安于享乐,结果意志消沉,乐不思蜀。因此,一个人只有多经历磨难才能成才。①未必只有逆境才能造就人才。② 。 ③ 。 参考答案:②顺境未必只会消磨人的意志 ③一个人未必只有多经历磨难才能成才6.下列各句中,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中学生应该学习逻辑,我们都是中学生,所以,我们应该学习逻辑。B.中国人都是勤劳勇敢的,我们是中国人,所以,我们是勤劳勇敢的。C.凡运动员都是需要锻炼身体的,我是运动员,所以我需要锻炼身体。D.想考大学的人要努力学习,你是想考大学的人,所以你要努力学习。答案:B解析:前后两个“中国人”的含义不一致。7.阅读下面这段论述性语段,后面的选项能更好地完成其论证的一项是( )人类学家坚定地断言:文化仅当它是独立的而非依赖的,才能有所发展。也就是说,只有当来自它外部的压力被来自它内部的首创精神取代的时候,它才能有所发展。换句话说,只有民族文化才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动力,非主体文化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但是,任何把外来文化的观点强加给民族文化的做法,都会威胁它的独立和发展。同样,如果我们把每一所单独的学校视为一种独立的文化的话,那么,教育进步的关键是: A.每个学校要依靠独立于外来压力的内部首创精神才能有所发展。B.某些学校只要依靠他们全体员工和学生的创造力就能有所发展。C.学校管理人员必须随着学校发展的进程而调整自己的首创精神。D.外来的各种有利或有害的因素必须被阻止参与学校发展的努力。答案:A解析:这是一个类比论证。原文以“文化发展的动力”来类推“教育进步的关键”。材料论述:文化只有独立并由内部首创精神取代外部压力才能发展。材料把独立的学校类比为独立的文化,那么学校的发展应该跟文化的发展类似,即学校只有独立并由内部首创精神取代外部压力才能发展,A项表达的正是这个观点。8.下列各句中,内部逻辑关系成立的一项是( )A.因为经常跑北京、上海等城市,又肯动脑筋,他的见解总比别人的高明。B.有人说中国人向来是最有骨气的,然而能说汪精卫有骨气吗?C.会议都开了一半了,张主任还没来,一定是路上又堵车了。D.别看咱们的老王又黑又矮,他思考问题比谁都周密。答案:A解析:从逻辑角度分析,B项实质是一个演绎推理,结论之所以不成立,是因为汪精卫虽是中国人,但“中国人最有骨气”这个判断是“中国人”这个整体所具有的属性,个体未必都具有。C项中的“一定”太绝对,只能说“可能”。D项中的肤色、身材与人的思考周密与否没有因果联系。9.某单位办公室有甲、乙、丙、丁、戊五名工作人员,在商量假日谁值班时,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条意见:①如果戊值班,则甲或丙也值班。②如果甲值班,则乙也值班。③如果丙值班,则乙也值班。④如果丁值班,则戊也值班。⑤丁已确定去值班。请问:在上述情况下,乙是否值班?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乙值班。 根据已知条件⑤和④,可知戊值班。结合已知条件①可知甲或丙值班。最后再由已知条件②③可知乙值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