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过关检测(A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过关检测(A卷)含答案第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过关检测(A卷)含答案第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过关检测(A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过关检测(A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过关检测(A卷)含答案,共16页。
    第四单元过关检测(A卷)(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邓析、墨子、惠施、公孙龙等人就以“辩”为研究对象深入系统地探讨了与“辩”有关的诸多问题,在此时期,形成了一个专门的学派——名家。产生于中国先秦时期、名之曰名辩的中国逻辑植根于中华文明独特的语言和文化,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独创性。中国逻辑注重概念分析。汉语是以象形符号作为基本元素的独立表意文字,这与表音文字不同,需要更多的符号单位来表达丰富的概念并描述其细微的语义差别。以表达最为基本的逻辑关系的“否定”为例,早在先秦典籍《诗经》中就有“罔”“莫”“未”“微”“毋”“勿”“无”等十余个之多,并且这只是单独表达的否定,还不算组合式的否定,这在其他语言中是极其罕见的,充分体现了汉语在否定表达方面的丰富和精微。中国逻辑强调概念的辩证转化。与西方逻辑强调概念的确定性、重视概念独立性的静态分析不同,中国逻辑重视概念内涵的生成和变动发展,重视概念之间的关联性及其相互转化,重视对概念进行动态分析。这与中华文明的传统密切相关。《道德经》中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阴阳五行”学说更是重视概念的相互生发和矛盾转化。中国逻辑是基于汉语自然语言的逻辑。由于语言因素,早在亚里士多德时代,三段论研究就大量使用了符号语言;近代莱布尼兹更强调要使用人工语言进行逻辑研究;现代数学逻辑产生之后,形式化的人工语言更是成了西方逻辑的“母语”。同样由于语言的因素,中国逻辑始终基于汉语的自然语言。不仅对象语言始终是汉语自然语言,而且作为元语言使用的也都是汉语文字。中国逻辑中,表达基本逻辑关系的连接词是“并且”“或者”等,表达量词关系的是“皆”“都”等,表达时态的是“将来”“曾经”等,表达抽象模态的是“必”“可”等,使用的均是汉语自然语言。中国逻辑是形义结合的逻辑。典型的如“白马非马”,若仅仅从语形分析,“白马非马”显属诡辩,但若从语义来分析,则自有其道理:“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这里的“非”是“不等于”的意思。作为中国逻辑的易学系统更加典型地体现了形义的结合,强调“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摘编自杜国平《中国逻辑的特质》,《光明日报》2018年7月28日)材料二 中国作为逻辑学的三大发祥地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丰富多彩的逻辑思想、逻辑理论,它们表现在惠施、公孙龙、后期墨家、荀况、韩非等人的著述中。但由于政治、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逻辑在中国古代并未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也并未成为人们思维方式的主流。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特别重视的是经验,而分析性的逻辑则被排斥在主流之外,逻辑思维在中国始终不发达。相反,直觉思维则有长足的发展和广阔的市场。在中国古代,道家、佛教以及儒家都特别重视直觉思维。所谓“直觉”,即未经逻辑推理而得的认知,是将“自己置于对象之内”,交融于对象之中的体悟,“此是置心在物中,究见其理”。“直觉思维”,是相对于“逻辑思维”而言的。它不需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不需对外界事物进行分析。直觉思维凭借主体的神秘的自觉、灵感、体验、感悟,在瞬间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质。直觉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有效地突破认识的程式化,为思维的发挥提供灵活的想象空间,对于伦理学、美学、文学、艺术学等学科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甚至对于注重实证的自然科学而言,直觉思维亦有其用武之地。比如,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其中就不乏“大胆的直觉”。科学史家乔治·萨顿曾经敏锐地指出,“科学知识不只是理性的,其中有相当比重是体力的和直觉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亦尝明言,“光靠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不能创造,不能突破;要创造要突破,得有灵感”。物理学家汤川秀树热情展望,“如果我们更加注重直觉或大胆的想象,把它们作为不可避免的抽象化趋势的一种补充,基础物理学的又一次返老还童就是可以期望的”。直觉思维在思维过程中没有中间推理阶段,不进行逻辑论证就直接得出结论,具有直接性、自发性、非逻辑性等特点。虽然说直觉思维具有逻辑思维不能替代的优势与特质,但不得不指出的是,直觉思维重灵感、轻逻辑,重体验、轻思辨,重直觉、轻论证,容易导致思维的模糊和不严密,不利于思维向形式化、定量化发展,容易导致经验主义、教条主义,还有可能妨碍自然科学的发展。张岱年曾经指出,朱熹所说的“置心在物中,究见其理”,事实上就是一种直觉思维,这种直觉思维“只是一种主观的神秘体验”,而“真正进入物中究见其理,只能通过科学实验”。可惜的是,“中国传统中缺乏近代的科学实验方法”。蒙培元进一步指出,直觉思维“必须同逻辑思维相结合,以逻辑思维为前提,才能发挥其创造性作用”。但非常遗憾的是,“中国的直觉思维恰恰缺少逻辑思维作为前提条件,因而具有整体的模糊性和神秘性”。也就是说,由直觉思维获得的认识,还必须进行逻辑的加工和整理,同时接受实践的检验。如此,方能由知识的毛坯,升华为科学的成品。(摘编自彭华《中国传统思维的三个特征: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社会科学研究》2017年第3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与对象语言不同,中国逻辑中表达基本逻辑关系的元语言是汉语自然语言。B.“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意思是言、象、意三者是分离的,难以融合。C.直觉思维强调瞬间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质,重经验而不重分析,较之逻辑思维能更有效地突破认识。D.直觉思维对人文学科有积极影响,就注重实证的自然科学而言,也是对抽象化趋势的补充。答案:D解析:A项,说法错误。材料一第4段中说的是“同样由于语言的因素,中国逻辑始终基于汉语的自然语言。不仅对象语言始终是汉语自然语言,而且作为元语言使用的也都是汉语文字”。B项,“意思是言、象、意三者是分离的,难以融合”错误。材料一第5段中,“意以象尽,象以言著”的意思是“意”因“象”而得以展现,“象”因“言”而能得以显示。由此可知,“言”“象”“意”三者之间的关系密切,能够彼此结合。C项,“较之逻辑思维能更有效地突破认识”错误。根据材料二第2段可知,直觉思维“能有效地突破认识的程式化”,而不是“突破认识”,文中更没有将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突破有效性进行比较。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国逻辑的独创性,与中华文明独特的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B.《诗经》中大量表达否定的词,体现了汉语在否定表达方面的丰富和精微。C.中国古代社会中直觉思维较逻辑思维有更长足的发展,与儒释道学说的发展密切相关。D.如果缺失了直觉思维,自然科学研究就有可能陷入僵化,缺少灵感,缺少创新与突破。答案:C解析:C项,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二第1段“直觉思维则有长足的发展和广阔的市场。在中国古代,道家、佛教以及儒家都特别重视直觉思维”可知,儒释道重视直觉思维,但不能说直觉思维有更长足的发展与儒释道学说的发展密切相关。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直觉思维范畴的一项是(  )(3分)A.苏轼曾经问过这样一个问题:“荔枝何所似?”他自己回答说:“荔枝似江瑶柱。”B.数学家阿普顿刚到爱迪生的研究所工作时,爱迪生想考考他的能力,给了他一只实验用的灯泡,叫他计算灯泡的容积。阿普顿对灯泡进行测量和计算。C.物理学家丁肇中感觉很可能存在许多有光的而又比较重的粒子,虽然理论上并没有预言这些粒子的存在。他最终发现了“J”粒子。D.德国化学家凯库勒长期从事苯分子结构的研究,一天由于梦见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形成环形而突发灵感,得出苯的六角形结构式。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二第2、3段中关于直觉思维的内容可知,B项,阿普顿没有突破自己作为数学家的研究模式,没有使用直觉思维。4.请结合材料内容,用一个单句给直觉思维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参考答案:直觉思维是不需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没有中间推理阶段,借主体的神秘的自觉、灵感、体验、感悟,在瞬间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质,具有直接性、自发性、非逻辑性等特点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解析:下定义时应注意其“类属”和“特征”。首先应明确直觉思维是一种思维,然后确定答题区间。根据材料二第1段“‘直觉思维’,是相对于‘逻辑思维’而言的。它不需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不需对外界事物进行分析”,第2段“直觉思维凭借主体的神秘的自觉、灵感、体验、感悟,在瞬间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质。直觉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有效地突破认识的程式化,为思维的发挥提供灵活的想象空间”和第3段“直觉思维在思维过程中没有中间推理阶段,不进行逻辑论证就直接得出结论,具有直接性、自发性、非逻辑性等特点”可整合出答案。还要注意题目中“用一个单句”的要求,即运用“直觉思维是……的思维”的句式。5.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6分)参考答案:①文章采用了总分式的论证结构。先总述中国逻辑的独创性,再分述中国逻辑的独创性所在。②中间的分述采用了并列式结构,分别从中国逻辑注重概念分析、中国逻辑强调概念的辩证转化、中国逻辑是基于汉语自然语言的逻辑、中国逻辑是形义结合的逻辑四方面进行论证。③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解析:从论证结构上看,文章开篇就总体论述了中国逻辑“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独创性”的观点,接下来是四个分论点“中国逻辑注重概念分析”“中国逻辑强调概念的辩证转化”“中国逻辑是基于汉语自然语言的逻辑”“中国逻辑是形义结合的逻辑”。文章总体采用的是总分式论证结构,分述部分采用的则是并列式论证结构,一目了然,层次清晰。从论证方法看,文章在论证过程中综合使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材料一第5段“典型的如‘白马非马’,若仅仅从语形分析,‘白马非马’显属诡辩”采用了举例论证;材料一第3段、第5段引用《道德经》等内容采用了引用论证;文章还多处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如材料一第3段“中国逻辑强调概念的辩证转化。与西方逻辑强调概念的确定性、重视概念独立性的静态分析不同”等突出了中国逻辑和西方逻辑的不同特质。(二)现代文阅读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寻访万年稻源赵丽宏一颗小小的黑色稻米,在灯光下熠熠生辉。这是一颗完整的米粒,米粒上精致的细纹清晰可见,可是它已经炭化,已经穿越了万年时光。在人类的博物馆中,这也许是一件最不起眼的展品,但它吸引了所有参观者的目光。因为,这颗炭化的稻米,有一万年的历史,证明一万年前此处的先民已经开始了稻的耕种。这颗小小的稻粒,像是一粒乌金的雕塑铭刻了时间,让人想象岁月的悠长和大自然的神秘,更让人联想人类文明的道路是多么遥远漫长。这是浙江浦江的上山遗址博物馆。陪我来参观的,是考古学家蒋乐平。上山遗址博物馆中,保留着当年的考古现场。起伏不平的土层中,到处是发掘过的坑坑洼洼。蒋乐平和他的同事们,在这些坑坑洼洼里小心翼翼地拨开岁月的沙尘,让一件又一件见证历史的万年古物展陈在人们面前。很多年前,浙江河姆渡发现了七千年前人类种植水稻的痕迹,当时曾成为重大新闻。上山遗址被发现时,还无法确定年代。这个被人称为上山堰的地方,埋藏着很多古人生活的遗迹。考古学家们发现,这里出土的陶器,多为夹炭陶,陶土中掺杂着许多稻壳。出土的古物中,有不少大大小小的磨石,还有很多石球石棒。这些,似乎都在证明,在这里生活的古代人类,已和稻谷结缘。夹炭陶片被送到北京大学作测年分析。结果让蒋乐平吃惊,也让他兴奋:上山出土的陶器,历史超过一万年!而这些一万年前的陶土中,掺和着密集的破碎稻壳。蒋乐平深知这发现的意义,为追踪这些碎稻壳的由来,他动手实验。蒋乐平想,那些类似磨盘的大石块与石球石棒,和稻谷有什么关系?他将适量稻谷放到上山出土的磨盘上,然后用一根石棒进行挤压搓磨。做这些动作时,蒋乐平觉得自己就是一万年前的上山先民,也许当年,他们就这样使用这些石头工具,金黄的稻谷就这样在磨盘和石棒间被反复搓磨。五分钟后,他随意抓出一把经过搓磨的稻谷作统计,结果发现,被脱壳后保持完整的米粒有四百九十二颗,碎为半粒的一百二十颗,被碾碎的一百颗,未脱壳的只有四十四颗。这些石磨石棒,可能是上山古人为稻谷脱粒的优良工具。更重要的是,经过科学的分析,上山遗址出土的夹炭陶中的稻谷遗存,有人工栽培的特征。这些稻谷,可能已不全然是荒原中的野生植物,而是经过了人类的驯化和培植,正逐渐化为大地上的农作物,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一个残缺的大口陶盆,一颗小小的稻粒,一块磨盘,一根石棒,一个被揭示的古人村落遗址,成为考古的钥匙,历史之门由此被打开,埋藏多年的秘密被发现。上山遗址的发现,印证着先民万年前的智慧和勤劳。上山遗址,是人类走向文明道路上的一个深深的脚印。在浦江,已经建起了一个造型质朴却内涵丰富的上山遗址博物馆。博物馆坐落在一大片稻田之中,当年的考古现场,被保留在博物馆的大厅里。在这里,能看到上山人用过的各种陶器。大大小小的陶罐上,可以依稀看到神秘的图案,那是一些寄托着飞扬神思的点和线条。还有石头做成的工具,磨盘、石球、石刀、石锤、石凿。而博物馆的中心焦点,是那颗黑色稻粒。在射灯的映照下,小小的万年古稻熠熠闪亮,如钻石,如乌金,牵动着参观者的思绪,让人的联想穿越时空,飞向遥远的古代。上山遗址博物馆门口,有袁隆平的题词:“万年上山,世界稻源。”上山遗址的重大发现,使这位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深感欣喜,于是挥毫写下这八个字。正是晚秋时分,风中已有寒意。但上山博物馆周围的一大片稻海,却在天地间蔓延着耀眼的金黄。沉甸甸的稻穗在风中点头,那是沉浸于丰收欢悦的微笑。稻田中,我看到一些装束简朴的农民在劳作,有人在车水,有人在弯腰收割,也有人牵着牛走在田间。走近细看,原来是一组组不动的雕塑。这也是博物馆的一部分。视线越过上山的稻田,可以看到浦江的仙华山。浦江友人告诉我,在仙华山上,有一些神奇的岩石,上面有远古的神秘雕刻,这些岩雕的年代和成因,至今仍是谜。离开上山遗址,友人带我上了仙华山。在苍茫暮色中,我看到了那些隐匿在荒草中的神奇岩石。岩石上的浮雕,不是文字,也不是具体的物象,而是一些奇怪的符号,如一个个圆睁着或者微阖着的巨眼。神秘的眼神中,有惊奇,有诘问,有沉思,有疑惑。无论是烈日当头,还是夜色弥漫,无论是冰雪覆盖,还是风雨交加,这些眼睛永远在石头上睁着,默默遥望着无垠的苍穹。我想,这些岩雕,会不会和驯化了野生稻的上山人有着某种关联?相信我们的考古学家终有解密的一天。(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1月9日,有删改)文本二 舒晋瑜:您的散文集《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日晷之影》获首届冰心散文奖。能否谈谈您的散文风格和语言风格?您写散文,秉持怎样的文学追求?赵丽宏:评价自己的文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自我评价,也未必准确。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个作家的创作风格,应该由读者来评价。不少评论家评论过我的散文,有些评论使我心生共鸣,也有些评论使我产生困惑。我想,一个写作者,还是应该随心所欲。散文是非虚构的文体,写作者必须有真诚的态度,真诚是散文的灵魂。至于语言风格,也许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年轻时曾经讲究文采,追求过绮丽的文风,曾经不断地求变求新,希望在文体上有所创建。写了几十年,回头看看,是一条曲折迂回的路。现在的写作,越来越归于平淡质朴,用简单平实的文字,可以抒发深挚的情感,也可以表达曲折的思想,我想,这应该是一种可以持之以恒的追求吧。(选自舒晋瑜、陈仓《赵丽宏:写作要让人在困厄中也能看到希望》)6.下列对文本一、二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本一开篇聚焦已经炭化的万年古稻,“黑色”却“熠熠生辉”,“最不起眼”却“吸引了所有参观者的目光”,突出了其历史价值。B.袁隆平为上山遗址博物馆题词“万年上山,世界稻源”,既点明了上山的历史,也强调了上山的国际影响力,并流露出袁隆平的惊异之感。C.文本二是舒晋瑜对赵丽宏的访谈,从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赵丽宏虽有散文获奖,但他能很冷静地评论自己的文字并自我剖析。D.在赵丽宏看来,一个人的语言风格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他年轻时追求绮丽的文风,现在却希望用简单质朴的文字表达深沉的感情。答案:B解析:B项,“并流露出袁隆平的惊异之感”错误,题词表达了袁隆平对上山遗址重大发现的赞叹。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中两次使用比喻的手法描述万年古稻,第一处将其比作“一粒乌金的雕塑”,第二处将其比作“钻石”“乌金”。B.文章标题为“寻访万年稻源”,因而作者重点介绍了上山博物馆的万年古稻和考古现场,忽略了考古学家付出的努力。C.文章描写上山博物馆周围的环境,重点描写了在天地间蔓延的耀眼的金黄的大片稻田,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增加了环境的画面感。D.文章结尾作者面对岩雕产生了“会不会和驯化了野生稻的上山人有着某种关联”的疑问,这样写能够引发读者的遐思。答案:B解析:B项,“忽略了考古学家付出的努力”错误,文章并没有忽略这一点。8.请结合文本一相关内容,分析作者重点提及的考古学家蒋乐平在文本中起到什么作用。(4分)参考答案:考古学家揭开了万年古稻的谜团,让人类更清晰准确地回溯自己的来路。文章中考古学家陪同作者参观,以考古学家的视角能够清晰展现考古学家与先人之间相似的精神品质。9.文本二中赵丽宏对自己的语言风格有何认识?请从中任选一个角度,评论《寻访万年稻源》的语言风格。(6分)参考答案:赵丽宏说自己的语言风格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年轻时讲究文采,追求过绮丽,求变求新;现在的写作,越来越归于平淡质朴。示例:《寻访万年稻源》语言平实质朴,沉稳而不失活泼。文章中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却让描述对象生动呈现出来,同时在平实的表述当中流露出作者的历史之思,耐人寻味。解析:第一问,在文本二中筛选信息即可。第二问,作答时结合第一问赵丽宏对自己的语言风格的评价寻找评论点。要观点鲜明,还要在文本一中找到印证之处。此问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中书舍人。选授御史,巡视中城。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出理屯田,因条上三因十四议,诏悉允行。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阉人愤而去。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至则下诏狱酷讯。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光斗既死,赃犹未竟。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已,再赠太子少保。福王时,追谥忠毅。(选自《明史·左光斗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B.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C.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D.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答案:B解析:“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的主语是光斗,“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弹劾的是两个人,“忠贤”与“及魏广微”不能分开,排除A、C两项;“上之”不能和前边句子分开,排除D项;故选B项。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辇下,又称为辇毂下,意思是在皇帝的车驾之下,常常用作京都的代称。B.东宫,太子所居之宫,文中用来借指太子。C.殿下,汉代以后对太子、诸王、丞相的敬称,礼尊意味次于敬称皇帝的陛下。D.追比,指旧时地方官吏严逼人民,限期交税、交差,逾期以杖责等表示警惩,继续追逼。答案:C解析:“殿下”是古代对太子、诸王的敬称,礼尊意味次于敬称皇帝的陛下。“殿下”不能用来敬称丞相。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左光斗为人刚直,大力整肃吏治。他的字为遗直,正与他的性格相符;他担任御史时,捕治吏部恶吏,起获假印,揭露假官,引起极大震惊。B.左光斗勤于政事,反对无理要求。他的建议得以施行,水利大兴,百姓得利;刘朝以东宫名义索取戚畹废庄,他将信件原封返还,坚决拒绝。C.左光斗揭露赃私,受到小人陷害。他与人弹劾魏忠贤、揭发崔呈秀,引起魏忠贤及其党羽的愤恨,魏忠贤以先发制人的手段,绕过法司,害死光斗。D.左光斗饱受迫害,死后得以平反。他家中受到株连,母亲、兄长以及同宗群从十余人被迫害致死,直到魏忠贤被诛,他才受到追赠,谥为忠毅。答案:D解析:D项,“母亲、兄长以及同宗群从十余人被迫害致死”表述有误,原文为“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没有提到被迫害而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2)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参考答案:(1)杨涟等起初不招认,随后担心不招认会被酷刑毙命,希望下至法司,得以稍稍缓死,日后再做谋划。(2)都御史周应秋还认为主管官员受命追查不力,上疏催促此事,因而使各人家族全都家破人亡。14.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3分)参考答案:第一问:左光斗对京都附近地区有恩德。第二问:没有成功,在救助过程中左光斗被杀害。解析:阅读原文,勾画关键语句。结合语段“容城孙奇逢者……诸生争应之”分析,可知孙奇逢等救助左光斗的原因。结合语句“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可知救助结果。参考译文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考中进士。授官中书舍人。被选拔授予御史,负责巡视中城。其间收捕惩治了吏部的强横凶暴的官吏,收缴假印七十多枚,假官一百多人,整个京城都为之震动惊悚。他出京管理屯田,于是分条呈上三个理由十四条建议,诏令全部允许施行。水利兴建,北方人开始知道种植水稻。邹元标曾经说:“三十年前,都城人不知道稻草是什么,现在到处是稻草,是种水田的益处啊。”宦官刘朝声称太子命令,索要外戚的废置庄田。左光斗没有启封就将信件还给了他,说:“尺土都是殿下所有,今日怎么敢私自授予。”宦官愤怒离开。杨涟弹劾魏忠贤,左光斗和他一起谋划,又和高攀龙一起揭发崔呈秀贪赃徇私。魏忠贤和他的党羽都非常恼怒。等魏忠贤驱逐了赵南星、高攀龙、魏大中以后,接着将轮到杨涟、左光斗。左光斗很气愤,草拟奏疏弹劾魏忠贤和魏广微所犯三十二条应当斩首的罪行,准备十一月二日上奏,预先将妻子儿女遣还南方。魏忠贤刺探得知,提前两天假借会同推选之事将他和杨涟二人一起削去官籍。奸邪小人还不解恨,又陷害汪文言入狱,将左光斗的名字加进去,派差役前往捉拿。父老子弟围着马头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也为之流泪。到京后,左光斗被关入钦犯监狱,严刑拷问。许显纯诬蔑他们收受杨镐和熊廷弼的贿赂,杨涟等起初不招认,随后担心不招认会被酷刑毙命,希望下至法司,得以稍稍缓死,日后再做谋划。于是他们都承认了那些莫须有的罪名,左光斗被定罪收受贿银二万两。魏忠贤于是假借圣旨,仍命许显纯每过五天就追查一次,不交给司法官,杨涟等人这才后悔自己失算了。容城人孙奇逢,是一个有节义侠气的人,和定兴人鹿正一起,认为光斗为官时对京城所管辖地区的人民有恩德,倡议为他们凑齐钱款,人们争相响应。共捐得数千两银子,商量要代他们还钱,来缓解他们的讼事,但左光斗与杨涟已经在同一天被狱卒杀害,当时是天启五年七月二十六日,左光斗终年五十一岁。左光斗死后,赃款追查还未结束。魏忠贤命令抚按严加追缴,拘捕光斗亲属十四人。长兄左光霁因被牵连治罪而死,母亲因为儿子哭泣悲伤而死。都御史周应秋还认为主管官员受命追查不力,上疏催促此事,因而使各人家族全都家破人亡。魏忠贤被杀后,朝廷追赐左光斗为右都御史,录用了他的一个儿子。之后,再赠太子少保。福王时,追谥为“忠毅”。(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重阳日荆州作①吴 融万里投荒②已自哀,高秋寓目更徘徊。浊醪任冷难辞醉,黄菊因暄却未开。上国③莫归戎马乱,故人何在塞鸿来。惊时感事俱无奈,不待残阳下楚台④。注①此诗作于乾宁三年(896)诗人被贬荆州时。②投荒:贬谪、流放至荒远之地。③上国:京都长安。④楚台:章华台,楚灵王修建的离宫,相传为楚王梦遇神女之阳台。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点明诗人寓居荆州的原因,并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B.颔联写诗人借酒浇愁,饮酒赏花,无奈花不开,不遂人愿。C.尾联借用楚王于楚台梦遇神女的典故,含蓄蕴藉,含意深广。D.整首诗意境凄凉,但哀而不伤,哀伤的基调中不乏昂扬之气。答案:D解析:D项,“但哀而不伤,哀伤的基调中不乏昂扬之气”错误,从诗歌内容来看,诗人身在荆州,而荆州离家万里,又是被贬谪之地;正逢佳节,诗人思念家人,满目萧瑟,无法排遣愁绪;国家不太平,朋友不知在何处。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的悲伤和无奈之情。16.全诗表现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6分)参考答案:①被贬荆州的无奈与哀伤;②对国家动荡不安的忧虑;③对故人的思念。解析:结合诗歌标题“重阳日荆州作”和注释“被贬荆州时”可以得出如下信息:诗人被贬,身处他乡,且逢佳节。这就提示了情感方向。再看诗歌内容。首联写诗人独登高台,想到自己离家万里,悲伤之情油然而生,极目远眺,看到秋天的肃杀之景,更加惆怅迷茫,流露出被贬的无奈;颔联写诗人愁绪满怀,想到了喝酒解愁,可见诗人的愁思之重,再次远望,发现黄菊也未盛开,天不遂人愿,愁情依然无法排解;颈联由写自己转到了写国家,京师战乱,不能归去,这里有诗人的忧国之情,接着想到国家不太平,我的故友现在在哪儿呢?不经意间看到了天上的鸿雁,想到了自己仍在漂泊,想到了朋友至今杳无音信,感伤自己,思念朋友;尾联卒章显志,再次流露对国事的担忧,对自己处境的无奈。(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四章》中,老子认为战胜他人与战胜自己的结果不同的句子是“          ,          ”。 (2)《大学之道》中,用“          ,          ”两句强调家庭经营有序与国家治理上轨道的重要性。 (3)《十二章》中表现孔子推己及人的为人处世原则的两句是“          ,          ”。 答案:(1)胜人者有力 自胜者强 (2)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3)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据《世说新语》记载,孔融10岁那年,随父亲到洛阳。李膺正在朝中任司隶校尉,官高位显。读书人入洛阳者,无不设法求见,李膺①      ,只好设定条件加以限制,非中表亲戚及有名望的杰出士人,门卫一律挡驾。孔融虽然年幼,却也久仰李膺大名,很想登门拜会。一天,孔融来到李府门外,对门卫说他是李府君的亲戚,烦劳通禀。李膺对进来通报的人说:“既然是亲戚,就请他进来吧!” 孔融落座以后,李膺左看右看,怎么也想不起来他是谁,只好问道:“请问,你与我是何亲戚关系?抑或是你父祖辈与我有过交往?”孔融从容答道:“从前,我的先人仲尼与您的先人伯阳(老子李耳号伯阳公)有师友之交,这样算起来,我和大人也算是世家通好吧?”听了孔融的回答,李膺和在场的宾客莫不②      ,都说:“真是个神童啊!” 后到的陈韪听说此事,随口说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听了,当即朗声说道:“想君小时,必然了了。”意思是陈大人小时候一定是非常聪敏的人了……在座客人听后③      。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参考答案:①应接不暇 ②啧啧称奇 ③哄堂大笑19.选文的最后一段暗含一个三段论的推理,请按相关提示写出这个三段论的推理过程。(4分)(1)孔融反驳陈韪的大前提:                 (2)孔融反驳陈韪的小前提:                 (3)孔融对陈韪的评价结论:                 参考答案:(1)小时候聪敏的人,长大后不一定出众。(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2)陈韪小时候一定是非常聪敏的人。 (3)陈韪长大后(表现平庸)并不出众。(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草场上几只黑色瘦胫的羊,正慢慢地啮着草,远远地有一个孩子躺着,悠然地嚼着一根长长的青草。难得这么静的下午,我的脚步声和羊群的啮草声都清晰可闻。回头再看看那曲臂为枕的孩子,不觉有点羡慕他那种“富贵于我如浮云”的风度了。几只羊依旧低头择草,恍惚间只让我觉得它们嚼的不只是草,还是冬天里半发的绿意,以及草场上无边无际的阳光。偶一抬头,只见微云掠空,斜斜地排着,像一首短诗,像一阕不规则的小令。看着看着,就忍不住发出许多奇想。记得元曲中有一段述说一个人不能写信的理由:“不是无才思,绕清江买不得天样纸!”而现在,天空的蓝笺已平铺在我头上,①                    。其实即使有笔如云,也不过随写随抹,何尝能尽情描绘造物之奇。至于和风动草,大概本来也想低吟几句云的作品。只是云彩总爱反复地更改,叫风声无从传布。如果有人学会云的速记,把天上的文章流传几篇到人间,该多么好呢! 正在痴想之间,发现不但云朵的形状变幻着,②            。半天朱霞,粲然如焚,映着草地也有三分红意了,就像莽原尽处烧着一片野火似的。牧羊的孩子不知何时已把他的羊聚拢了,村落里炊烟袅升,他也就隐向一片暮霭中去了。 20.下列各句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3分)A.它们嚼的不只是草,还是冬天里半发的绿意,以及草场上无边无际的阳光。B.微云掠空,斜斜地排着,像一首短诗,像一阕不规则的小令。C.不是无才思,绕清江买不得天样纸!D.只是云彩总爱反复地更改,叫风声无从传布。答案:B解析:A项,无修辞;B项,“像一首短诗,像一阕不规则的小令”是比喻;C项,是夸张;D项,“云彩总爱反复地更改着”是拟人。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参考答案:①我却又苦于没有云样的笔 ②而且云的颜色也奇异地转换了解析:第①处,根据“天空的蓝笺已平铺在我头上”“其实即使有笔如云”可知,此处应填一个表转折的句子,内容与“有笔如云”相反,推知可填“我却又苦于没有云样的笔”;第②处,根据“不但云朵的形状变幻着”可知,此处呼应“不但”,应填递进分句的下句“而且……”,再根据“半天朱霞,粲然如焚,映着草地也有三分红意了,就像莽原尽处烧着一片野火似的”可知,描写的是云的颜色,推知可填“而且云的颜色也奇异地转换了”。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为:“牧羊的孩子已赶着他的羊回家去了。”但不如原文更有表现力,为什么?(4分)参考答案:①原文将人物行为置于自然景物中加以描绘,富有诗情画意,更有意境和艺术感染力。②原文通过“聚拢”“袅升”“隐向”等词语,更能表现出美妙动人的动态过程。③原文在内容和风格上与前文更为协调统一,其中“不知何时”照应了“我”的“痴想”。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滴黑墨水滴入装满清水的透明玻璃杯中,整杯水都会慢慢变成黑色。将两滴黑墨水同时滴入温度不同的两杯水中,盛有热水的这杯就会先变成黑色;但放置一段时间后,无论是热水杯还是冷水杯,其水里的黑色物均慢慢沉淀,水杯中上层的清澈渐渐显露……请以“我这样看待这滴墨水”为副标题写一篇时评性文章,清晰地阐述自己的看法;或给正处在舆论旋涡中的某类人写一封书信,表达自己的某种倾向。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写作指导写作时,要由“一滴墨水”联想到现实中的种种“黑暗”甚至是为“黑暗”助力的元素,也要由“一滴墨水”的最终沉淀联想到“黑暗”总会过去,要认识到并批判所谓“墨水”的破坏性,也要坚信“澄清”总会到来的必然性。时评文要体现时代性和评价性,而书信则要明确写给哪类人。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