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目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目标】
1.读句子,能感受神奇的想象,并说出其他神话故事中神奇的地方。
2.朗读、背诵古诗《嫦娥》。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词句段运用——感受想象的神奇
1.教师引读,学生接读句子。
我国的创世神话是这样描写神奇的想象的:
课件出示: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古希腊神话是这样表现想象的神奇的:
课件出示:
当太阳车从天空驰过的时候,普罗米修斯跑到太阳车那里,从喷射着火焰的车轮上,拿了一颗火星,带到人间。
在我国古代神话《女娲补天》中,想象的补天的过程也是无比的神奇:
课件出示:
女娲先从各地拣来赤、青、黄、白、黑五种颜色的石头,燃起神火熔炼。随着神火渐渐熄灭,五种颜色的石头被炼成了黏稠的石浆。女娲用这些石浆把天上的大窟窿修补好。
2.同桌交流:说一说哪句话让你感受最深,这句话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很神奇。
3.指名交流:在其他神话故事中,你读到过让你感到神奇的地方吗?
课件出示:
潘多拉于是和埃庇米修斯生活在一起。不久后,普罗米修斯带给埃庇米修斯一个大盒子,并反复叮嘱他一定不能打开,但潘多拉是一个好奇心很重的女人,普罗米修斯的反复叮嘱使她产生了打开盒子的欲望,她想:“一个普通的盒子何必藏得这么隐秘?而且又盖得这么紧,到底为什么呢?”趁埃庇米修斯外出时,潘多拉悄悄打开了盒子,结果里面并没有潘多拉所期待的东西,而是无数的灾祸虫害。在潘多拉打开盒子以前,人类没有任何灾祸,生活宁静,那是因为所有的病毒恶疾都被关在盒中,人类才能免受折磨。由于潘多拉的好奇,灾难与瘟疫逃出来,从那时起,灾难们日日夜夜、处处危害人类,使人类受苦。在慌乱与害怕中,潘多拉悄悄地关上了盒子,结果留下盒子中唯一美好的东西——希望。
指名朗读,谈体会。
【设计意图】回顾本单元课文中的句子,适当引入课外书籍中的神话故事中的语段,课内课外联通,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神话故事想象的神奇,提高阅读兴趣。
板块二 日积月累——背诵《嫦娥》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3.学生再读古诗,有不理解的字词看看注释。
课件出示:
嫦娥:古代神话中居住在月宫中的仙女。
云母屏风:用云母制作的屏风。云母,一种矿物,古代常用来装饰窗户、屏风等。
深:暗淡。
长河:银河。
晓星:晨星,启明星。
应:料想、猜测。
灵药:指长生不老药。
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
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4.观察插图,说说古诗的大意。
5.朗读古诗。
(1)指名读,指导读好停顿,读出节奏。
(2)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3)全班齐读。
(4)比赛背诵。
【设计意图】这是与神话有关的古诗,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引导学生感知大意,读读背背,重在积累,使学生在阅读神话时读得更深入,体验到更多的阅读乐趣。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设置的栏目多,不同的栏目目标不同,备课时应该读懂编者的意图,将语文要素的落实具体化。
例如:本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通过回顾本单元四篇课文,梳理了神话故事的特点,提供了一个聚焦、深化、延展单元语文要素的平台——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了带领学生进行深入交流,设计了小组学习单,引导学生运用学习伙伴交流的方式进行交流,谈谈阅读神话的感受,总结对神话特点的认识。在小组交流中,组员根据评价标准互相评价,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将无意识的行为变为有意识的行为。
这样,充分发挥“交流平台”的作用,实现了语文要素的内化、迁移和运用,使语文要素呈现出学习和运用的完整过程,真正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课堂回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统编版(2024)语文园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课堂回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第2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词句段运用——感受词句神奇,日积月累——探秘诗中神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