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检测预习,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堂回顾,交流收获,作业设计,巩固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单元选编了《猎人海力布》和《牛郎织女》两个故事,主人公都是普通的劳动者,故事情节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充满浪漫色彩,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期盼与追求。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旨在让学生把故事讲得生动,更有吸引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口语交际安排了“讲民间故事”的活动,旨在将学到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习作要求是“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摘录、删减、改写、概括等方法简要地介绍故事,完成故事的缩写。本单元还安排了“快乐读书吧”栏目,推荐阅读中国民间故事以及欧洲、非洲等地的民间故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民间故事的特点,感受阅读民间故事的乐趣。
教材分析
9 猎人海力布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酬、誓”等4个生字,会写“酬、珍”等12个字,会写“猎物、酬谢”等17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课文围绕海力布写的几件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有关猎人海力布的视频,引发学生了解海力布的故事的欲望。
导语: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吧?故事里有美妙的风景,有感人的真情。这些故事丰富了我们的童年时光。《猎人海力布》就是众多故事中的一个。据说在一个小山村,有一块奇特的石头,传说是海力布变的,大家称这块石头为“海力布”。海力布是一个猎人,怎么会变成一块石头呢?为什么他的故事会流传了这么久呢?同学们想知道吗?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关于海力布的课文。
2.出示课题,理解课题。(教师板书:猎人海力布。)
思考:在猎人海力布身上发什么了什么故事?他的结局是怎样的?
3.文学知识介绍。
民间故事 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口头文学作品。其特点是:(1)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2)口头传播。(3)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美好愿望。(4)多采用象征形式,内容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教师提出阅读要求,学生大声、快速地朗读课文。
阅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先圈起来,再把词语放进句中多读几遍,然后自己推测词语的意思,最后查资料准确地把握词语的意思。遇到读不懂的句子时先画出来,再和同学讨论、交流。
2.教师出示生字词,指名读,正音。小组内交流词语的意思,教师巡视指导。
识字方法:可以根据类型归类识字,如“悔”是表示心理活动的,所以应该是“忄”旁;“叮”“嘱”都与嘴有关,所以应该是“口”字旁。
需要注意的字音:“叮”的韵母是后鼻韵母“inɡ”,不是前鼻韵母“in”;“塌”读第一声,不要读成第二声;“谎”读第三声,不要读成第一声。
需要注意的字形:“酬”是左右结构,不能将“酉”写成“西”;“誓”是上下结构,不能将“折”写成“拆”;“延”的“廴”不能写成“辶”。
3.小组合作,快速默读课文。在默读中相互检测生字、生词的认读情况,做到能结合语境理解生字、生词。
提示:本文是一篇民间故事,篇幅较长,所以默读时速度要稍快,在默读中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把握与主人公海力布有关的故事情节。在认读生字新词时,要能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思考:
(1)读文章的时候,边读边画,你能准确地画出表示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词语或句子吗?
(2)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故事吗?
(3)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
2.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课件出示。)
明确:起因——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小白蛇,小白蛇要报答他。经过——海力布得到龙王的宝石并利用宝石救了乡亲,自己变成石头。结果——乡亲们得救了,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很显然,本文写的是猎人海力布的故事,但写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所以全文由几个小故事组成。
3.指名学生归纳本文的主要内容,看谁归纳得既简洁又全面。
明确:猎人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一块能听懂动物语言的宝石。有一天,他从鸟儿那里听到村子要有灾难的消息,他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得救了,而他自己却变成了一块石头。
4.梳理故事情节,分析结构,明确层次,并写出每一层的大意。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引出故事,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写热心助人的海力布救了小白蛇,得到一块可以听懂动物的话的宝石。
第三部分(第7~11自然段):写海力布为了救乡亲们说出实情,打破了使用宝石的禁忌,结果自己变成了一块石头,人们世世代代纪念他。
5.小组讨论、交流后,推荐代表梳理故事情节,说出文中记叙的有关海力布的几件事。
明确:课文写了有关海力布的三件事。(1)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小白蛇,小白蛇要报答他。(2)海力布得到了龙王赠送的能听懂动物的话的宝石,小白蛇再三告诉海力布不能将动物说的话告诉别人,否则他就会变成石头。(3)海力布从鸟儿那里听到村子将要遭受山崩水淹大灾难的消息,并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得救了,海力布却变成了一块石头。
方法拓展:梳理故事情节要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有何结果”的模板概括每件事,然后分条写出。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小结:本文故事曲折生动,引人入胜,感人至深。海力布的故事为什么感人呢?他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呢?课文是怎样刻画海力布这一形象的?我们能从海力布的故事中学到些什么呢?下节课上我们将探讨这些问题,希望同学们认真品读,好好体会。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分类
具体内容
内容简说
教学要点
课时安排
课
文
猎人海力布
文章讲述了猎人海力布变成石头的故事,赞美了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领悟海力布的高尚品质,受到熏陶。
2课时
牛郎织女(一)
文章讲述了牛郎从小和老牛相依为命,后来在老牛的帮助下和织女结成夫妻的故事,表现了牛郎和织女善良、勤劳的品格,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在抓住课文主要情节的基础上精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课时
牛郎织女(二)
文章叙述了牛郎和织女婚后生活美满和遭遇王母娘娘无情的阻挠,仍坚定地追求幸福的故事,歌颂了劳动人民反抗压迫的精神,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独立阅读课文,能复述故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课时
口语国际
讲民间故事
引导学生把民间故事讲得生动、有吸引力。
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激发学习民间故事的兴趣。
1课时
习
作
缩写故事
引导学生缩写民间故事。
掌握缩写故事的方法、技巧。
2课时
语
文
园
地
交流平台
把故事分享得更有新鲜感。
掌握把故事分享得更有新鲜感的方法;体会意思相同的俗语与成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通过分析例文,学会把故事改写得更具体;积累古诗,提升文学修养。
1课时
词句段运用
体会意思相同的俗语和成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仿照例子,把故事情节说得更具体。
日积月累
理解古诗内容,积累描写节日的古诗。
快乐读书吧
从前有座山
了解世界各地的民间故事,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
把握世界上不同地区民间故事的异同,探索其中寄托的人们朴素的愿望。
机动
教学目标
1.认识“酬、誓”等4个生字,会写“酬、珍”等12个字,会写“猎物、
酬谢”等17个词语。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出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些事情。(重点)
3.能以海力布或乡亲的口吻讲述海力布劝说乡亲赶快搬家的部分。(重点)
4.能简要介绍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的来历。(难点)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第一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课前解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次读文,浅谈人物,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第一课时教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