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突破讲与练(答案)
-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突破讲与练 第1章 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基础卷)(附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突破讲与练 第1章 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拔尖卷)(附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突破讲与练 专题1.21 全等三角形几何模型-倍长中线(分层练习)(附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突破讲与练 专题1.22 全等三角形几何模型(一线三垂直)(分层练习)(综合练)(附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突破讲与练 专题1.23 全等三角形几何模型(一线三垂直)(分层练习)(培优练)(附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初中数学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1.2 全等三角形课后作业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1.2 全等三角形课后作业题,共3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已知△ABC,如图,,垂足为,垂足为,如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解答题
1.如图,在中,,点D是的中点,点E在上.找出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并选一对证明它们全等.
2.如图,△ABC的高BD与CE相交于点O,OD=OE,AO的延长线交BC于点M,请你写出图中三对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并选择其中一对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
3.如图,点,分别在和上,,点是上一点,的延长线交延长线于点.
(1) 若,,求的度数;
(2) 若点是的中点,与全等吗?请说明理由.
4.如图,已知△ABC
(1) 利用尺规作图,作△DEF,使△DEF≌△ABC,(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 根据你的作图过程,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理由.
5.如图,点A,D,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BC=EF.有下列三个条件:①AC=DF,②∠ABC=∠DEF,③∠ACB=∠DFE.
(1)请在上述三个条件中选取一个条件,使得△ABC≌△DEF.你选取的条件为(填写序号)______(只需选一个条件,多选不得分),你判定△ABC≌△DEF的依据是______(填“SSS”或“SAS”或“ASA”或“AAS”);
(2)利用(1)的结论△ABC≌△DEF.求证:AB∥DE.
6.如图,点E、F在BD上,且,,,试说明:点O是AC的中点.请你在横线上补充其推理过程或理由.
解:因为
所以,即
因为,
所以 (理由:SSS)
所以(理由: )
因为(理由: )
所以(理由: )
所以 (理由: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所以点O是AC的中点.
7.如图,在多边形ABCDE中,,于点F,且,,.
(1)求证:;
(2)若,,求的面积.
8.如图,点G、E、F分别在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AD、BC和DC上,DG=DC,CE=CF,点P是线段CG上一点,连接FP,EP.求证:FP=EP.
9.如图,,垂足为,垂足为.求证:
(1) ; (2) .
10.如图,.
(1)写出与全等的理由;
(2)判断线段与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11.如图①,点C在线段AB上(点C不与A,B重合),分别以AC,BC为边在AB同侧作等边△ACD和等边△BCE,连接AE,BD交于点P.
观察猜想:
1.AE与BD的数量关系为______;
2.∠APD的度数为______;
(2) 数学思考:
如图②,当点C在线段AB外时,(1)中的结论①,②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你写出正确结论再给予证明.
12.在△AOB和△COD中,∠AOB=∠COD=90°,OA=OB,OC=OD,连接AC、BD.
(1)如图1,求证:AC=BD;
(2)如图2,当OA=OD时,连接BC,延长BD、CA交于点E,AB、CD交于点F,在不添加任何字母及辅助线的情况下,请直接写出图中四对全等三角形(第一问中用到的除外).
13.如图,D为等边三角形ABC外一点,∠BDC=120°,∠DBC=∠DAC.试说明:AD=BD+DC.
14.已知:两个等腰直角三角板△ACB和△DCE(AC=BC,DC=CE,∠ACB=∠DCE=90°)如图所示摆放,连接AE、BD交于点O.AE与DC交于点M,BD与AC交于点N.
(1)如图1(两个等腰直角三角板大小不等),试判断AE与BD有何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2(两个等腰直角三角板大小相等,即AC=DC),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请直接写出图2中四对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5.如图,在等边三角形中,是边上的动点,以为一边向上作等边三角形,连接.
(1)求证:≌;
(2)求证:;
(3)当点运动到的中点时,与有什么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16.如图,已知Rt△ABC≌Rt△ADE,∠ABC=∠ADE=90°,BC与DE相交于点F,连结CD、BE.
(1)请你找出图中其他的全等三角形;
(2)试证明CF=EF.
17.如图,AC、BD相交于点O,AB=CD,AC=BD.求证:(1) ∠ABD=∠DCA;(2) AO=DO.
18.如图1,点P、Q分别是边长为4cm的等边三角形ABC的边AB、BC上的动点,点P从顶点A,点Q从顶点B同时出发,且它们的速度都为1cm/s.
(1)连接AQ、CP交于点M,则在P,Q运动的过程中,证明≌;
(2)会发生变化吗?若变化,则说明理由,若不变,则求出它的度数;
(3)P、Q运动几秒时,是直角三角形?
(4)如图2,若点P、Q在运动到终点后继续在射线AB、BC上运动,直线AQ、CP交点为M,则变化吗?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则求出它的度数。
19.如图,在Rt△AOB中,∠AOB=90°,∠BAO=30°,以AB为一边作等边△ABE,作OA的垂直平分线MN交AB的垂线AD于点D.
(1)连接BD,OE.求证:BD=OE;
(2)连接DE交AB于F.求证:F为DE的中点.
20.探究:如图①,△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AC=BC.点D在边AB上(D不与A,B重合),连结CD,过点C作CE⊥CD,且CE=CD,连结DE、AE.
求证:△BCD≌△ACE.
应用:如图②,在图①的基础上,点D在BA的延长线上,其他条件不变.若AD=AB,AB=4,求DE的长.
21.综合与实践:
我们知道“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但是,乐乐发现:当这两个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时,它们会全等.
(1)请你用所学知识判断乐乐说法的正确性.
如图,已知、均为锐角三角形,且,,.
求证:.
(2)除乐乐的发现之外,当这两个三角形都是______时,它们也会全等.
22.如图1,直线于点B,,点D为中点,一条光线从点A射向D,反射后与直线l交于点E(提示:作法线).
求证:;
如图2,连接交于点F,连接交于点H,,求证:;
如图3,在(2)的条件下,点P是边上的动点,连接,,求的最小值.
23.如图,在边长为6cm的正方形ABCD中,动点P从点A出发,沿线段AB以每秒1cm的速度向点B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沿线段BC以每秒2cm的速度向点C运动.当点Q到达C点时,点P同时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秒.(注:正方形的四边长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1)CQ的长为______cm(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2)连接DQ并把DQ沿DC翻折,交BC延长线于点F,连接DP、DQ、PQ.
①若,求t的值.
②当时,求t的值,并判断与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24.(1)问题背景.
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是线段BC、线段CD上的点.若∠BAD=2∠EAF,试探究线段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
童威同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接AG,先证明△ABE≌△ADG.再证明△AEF≌△AGF,可得出结论,他的结论应是__________________.
(2)猜想论证.
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C=180°,E在线段BC上、F在线段CD延长线上. 若∠BAD=2∠EAF,上述结论是否依然成立?若成立说明理由;若不成立,试写出相应的结论并给出你的证明.
(3) 拓展应用.
如图3,在四边形ABDC中,∠BDC=45°,连接BC、AD,AB:AC:BC=3:4:5,AD=4,且∠ABD+∠CBD=180°.则△ACD的面积为
参考答案
1.,,,证明见解析
【分析】由已知条件可分别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证得;根据证得;根据证得.
【详解】解:图中的全等三角形有:,,;
∵D是的中点,
∴,
∵,,
∴;
∴,
∵,,,
∴;
∴,
∵,,,
∴.
【点拨】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注意:、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做题时从已知结合全等的判定方法开始思考,做到由易到难,不重不漏.
2.图中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有:,,,,,,证明见解析
【分析】结合已知条件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证明即可.
【详解】解:,,,,,.
理由如下:
在与中,,
,
∴,
∴,
在与中,
∴,
∴,
∴,即,
∵,
∴.
在与中,,
,
∴.
在与中,,
,
∴.
在与中,
,
∴.
在与中,,
∴.
综上所述,图中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有:,,,,,(任选三对即可).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注意: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
3.(1) (2)不全等,理由见解析
【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2)只有一边一角不能证两个三角形全等.
【详解】(1)解:,,
,
又,,
;
(2)不全等,理由如下:
点是的中点,
,
,
只确定了这两个条件,无法证明全等.
【点拨】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利用平行线性质得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1)见解析; (2)见解析.
【分析】(1)根据SSS作出图形即可;
(2)根据SSS证明三角形全等即可.
【详解】(1)如图,△DEF即为所求(作法不唯一).
(2)由作图可知,AB=DE,EF=BC,DF=AC,
在△ABC和△DEF中,
,
∴△ABC≌△DEF(SSS).
【点拨】本题考查作图−复杂作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1)①,SSS (2)见解析
【分析】(1)根据SSS即可证明△ABC≌∆DEF,即可解决问题;
(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可得∠A=∠EDF,再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1)解:在△ABC和△DEF中,
,
∴△ABC≌△DEF(SSS),
∴在上述三个条件中选取一个条件,使得△ABC≌△DEF,
选取的条件为①,判定△ABC≌△DEF的依据是SSS.(注意:只需选一个条件,多选不得分)
故答案为:①,SSS;
(2)证明:∵△ABC≌△DEF.
∴∠A=∠EDF,
∴AB∥DE.
【点拨】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能熟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此题的关键.
6.;;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判定两三角形全等,并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再次得到两个三角形全等,从而得到对应线段相等,即可证明点O是AC的中点.
【详解】因为
所以,即
因为,
所以(SSS)
所以(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因为(对顶角相等)
所以()
所以(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所以点O是AC的中点.
【点拨】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通常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能逐步推理是解题的关键.
7.(1)见解析(2)6
【分析】(1)根据ASA证明△ABF≌△DBC,故可求解;
(2)根据SAS证明△ABE≌△DBE,得到AE=DE=4,故可求解.
【详解】(1)∵,
∴∠BFA=∠C=90°
又,
∴△ABF≌△DBC,
∴;
(2)∵△ABF≌△DBC
∴∠ABF=∠DBC
∵===
∴∠ABE=∠DBE
又AB=DB,BE=BE
∴△ABE≌△DBE
∴AE=DE=4,
∴的面积为AE×BF=.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8.证明见解析.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D∥CB进而求得∠GCE=∠GCF,根据SAS证出△PCE≌△PCF,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CB,
∴∠DGC=∠GCE.
∵DG=DC,
∴∠DGC=∠GCF,
∴∠GCE=∠GCF,
在△PCE和△PCF中,
∵,
∴△PCE≌△PCF(SAS),
∴FP=EP.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比较简单,需要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9.(1)见解析 (2)见解析
【分析】(1)直接用即可证明;
(2)由,可得出,由,
可得出,由即可得出,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1)证明:在和中
∴
(2)∵,
∴,
∵,
∴,
在和中,
,
∴,
∴.
【点拨】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判定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
10.(1)见解析
(2),理由见解析
【分析】(1)由得出,再根据判断与全等即可;
(2)由与全等得出判断与全等,最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详解】(1)全等,理由如下:
∵ ,
∴ ,
在与中
∴
(2),理由如下:
在与中
,
∴ ,
∴ ,
∵ ,
∴ ,
∴ ,
在与中
,
∴ ,
∴.
【点拨】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应用,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关键是选择恰当的判定条件,此题比较典型.
11.(1)①AE=BD;②60°
(2)上述结论成立.∠APD=60°,证明见解析
【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只要证明△DCB≌△ACE,即可证明出AE于BD的数量关系,以及∠APD的角度;
(2)根据△ACD,△BCE均为等边三角形,可知=AC,BC=EC,∠DCA=∠BCE=60°,进而可知∠DCA+∠ACB=∠ACB+∠BCE,即∠DCB=∠ACE,从而可证△DCB≌△ACE(SAS),则DB=AE, ∠CDB=∠CAE,根据∠DCA=∠DPA=60°可证∠APD=60°.
【详解】(1)解:∵△ACD和△CBE都是等边三角形,
∴AC=DC,CE=CB,∠ACD=∠ECB=60°,
∵∠ACE=∠ACD+∠DCE,∠DCB=∠DCE+∠ECB,
∴∠DCB=∠ACE,
∴△DCB≌△ACE,
∴AE=BD,∠BDC=∠CAE,
又∵∠DOP=∠COA,
∴∠APD=∠ACD=60°,
故答案是:AE=BD,60°;
(2)上述结论成立,
∵△ACD,△BCE均为等边三角形,
∴DC=AC,BC=EC,∠DCA=∠BCE=60°,
∴∠DCA+∠ACB=∠ACB+∠BCE,即∠DCB=∠ACE,
在△DCB和△ACE中,,
∴△DCB≌△ACE(SAS),
∴DB=AE,
∠CDB=∠CAE,
如图,设BD与AC交于点O,易知∠DOC=∠AOP(对顶角相等),
∴∠CDB+∠DCA=∠CAE+∠DPA,
∴∠DCA=∠DPA=60°,即∠APD=60°.
【点拨】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能够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2.(1)见解析
(2)△DFB≌△AFC,△DCB≌△ABC,△ABE≌△DCE,△AOB≌△COD.
【分析】(1)利用SAS证明△BOD≌△AOC,即可证明AC=BD;
(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即可写出满足条件的全等三角形.
【详解】(1)证明:∵∠AOB=∠COD=90°,
∴∠AOB-∠AOD=∠COD-∠AOD,
∴∠BOD=∠AOC,
∵OA=OB,OC=OD,
∴△BOD≌△AOC,
∴AC=BD;
(2)解:∵∠AOB=∠COD=90°,OA=OB,OC=OD,且OA=OD,
∴OA=OB=OC=OD,
∴AB=CD,∠ABO=∠CDO=∠BAO=∠DCO=45°,
由(1)得△BOD≌△AOC,
∴BD=AC,∠OBD=∠OAC=∠ODB=∠OCA,
在△DFB和△AFC中,∠OBD-45°=∠OCA-45°,即∠DBF=∠ACF,
又∠DFB=∠AFC,BD=AC,
∴△DFB≌△AFC(AAS),
在△DCB和△ABC中,
∵OB=OC,
∴∠OBC=∠OCB,则45°-∠OBC=45°-∠OCB,
∴∠ABC=∠DCB,
∵∠OAC=∠ODB,则45°+∠OAC=45°+∠ODB,
∴∠BAC=∠CDB,
∵AB=CD,
∴△DCB≌△ABC(ASA),
同理△ABE≌△DCE,△AOB≌△COD,
【点拨】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见详解
【分析】延长BD至E,使DE=DC,连接CE,由∠BDC=120°,推出等边△CDE,得到CD=DE=CE,∠DCE=∠DEC=60°,根据已知等边△ABC,推出AC=BC,∠ACD=∠BCE,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推出△ACD≌△BCE,得出AD=BE,即可求出结论.
【详解】解:AD=BD+DC,理由如下:
延长BD至E,使DE=DC,连接CE.
∵∠BDC=120°,
∴∠CDE=60°,
又∵DE=DC,
∴△CDE为等边三角形,
∴CD=DE=CE,∠DEC=60°.
∵△ABC为等边三角形,
∴AC=BC,∠BCA=60°,
∴∠ACB=∠DCE,
∴∠ACB+∠BCD=∠DCE+∠BCD,
即:∠ACD=∠BCE,
∴△ACD≌△BCE,
∴AD=BE,
∵BE=BD+DE,
∴AD=BD+DC.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此题是一个拔高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
14.(1)AE=BD且AE⊥BD.理由见解析;(2)△ACB≌△DCE,△EMC≌△BCN,△AON≌△DOM,△AOB≌△DOE
【分析】(1)证明△ACE≌△BCD,可得AE=BD,∠CEA=∠BDC,由∠CME=∠DMO,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DOM=∠ECM=90°,进而可证AE⊥BD.
(2)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找出相等边和角,进而找出全等三角形.
【详解】解:(1)结论;AE=BD且AE⊥BD.理由如下:
∵∠ACB=∠DCE,
∴∠ACB+∠DCA=∠DCE+∠DCA,
即∠DCB=∠ACE,
∵AC=BC,CD=CE,
在△ACE与△BCD中,
,
∴△ACE≌△BCD(SAS),
∴AE=BD,∠CEA=∠BDC,
∵∠CME=∠DMO,
,
即∠DOM=∠ECM=90°,
∴AE⊥BD,
∴AE=BD且AE⊥BD;
(2)∵AC=DC,
∴AC=CD=EC=CB,
在△ACB与△DCE中,
,
∴△ACB≌△DCE(SAS);
由(1)可知:∠AEC=∠BDC,∠EAC=∠DBC,
∴∠DOM=90°,
∵∠AEC=∠CAE=∠CBD,
∴△EMC≌△BCN(ASA),
∴CM=CN,
∴DM=AN,
∴△AON≌△DOM(AAS),
∵DE=AB,AO=DO,
∴△AOB≌△DOE(HL).
【点拨】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与判定,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的关键.
15.(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
【分析】(1)根据和是等边三角形,得到边角关系,即,,,根据等式性质得到,最后利用证明全等即可;
(2)根据≌,可知对应角,又因为,等量代换可知,进而得到;
(3),由是等边三角形,点为的中点,根据三线合一可知,再根据≌,进而得到,最后可求得的度数.
【详解】(1)和是等边三角形;
,,,
,
即,
在与中
,
≌;
(2)≌,
;
,
,
;
(3),理由如下:
是等边三角形,点为的中点,
,,,
,
,
≌,
,
,
.
【点拨】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式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判定等知识点,准确的运用这些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6.(1)图中其它的全等三角形为:①△ACD≌△AEB,②△DCF≌△BEF;(2)证明过程见解析;
【分析】(1)图中除了已知的Rt△ABC≌Rt△ADE,还有①△ACD与△AEB,②△DCF与△BE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AE,AB=AD,∠BAC=∠DAE,进一步即可根据SAS判断①中两个三角形应是全等关系,然后根据这两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判断②中两个三角形的关系,问题从而解决;
(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SAS可证△CAD≌△EAB,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B=∠AED,∠ACD=∠AEB,CD=BE,再利用AAS即可证明△CDF≌△EBF,进一步即可推出结论.
【详解】解:(1)图中其它的全等三角形为:①△ACD≌△AEB,②△DCF≌△BEF;
①∵Rt△ABC≌Rt△ADE,
∴AC=AE,AB=AD,∠BAC=∠DAE,
∵∠BAC﹣∠BAD=∠DAE﹣∠BAD,
∴∠DAC=∠BAE,
在△ADC和△ABE中,
∵AC=AE,AD=AB,∠DAC=∠BAE,
∴△ADC≌△ABE(SAS);
②∵Rt△ABC≌Rt△ADE,△ADC≌△ABE,
∴∠ACB=∠AED,∠ACD=∠AEB,DC=BE,
∴∠DCF=∠BEF,
在△DCF和△BEF中,
∵∠CFD=∠EFB,∠DCF=∠BEF,DC=BE,
∴△CDF≌△EBF(AAS).
(2)∵Rt△ABC≌Rt△ADE,
∴AC=AE,AD=AB,∠CAB=∠EAD,
∴∠CAB﹣∠DAB=∠EAD﹣∠DAB.
即∠CAD=∠EAB.
∴△CAD≌△EAB(SAS),
∵Rt△ABC≌Rt△ADE,△ADC≌△ABE,
∴∠ACB=∠AED,∠ACD=∠AEB,DC=BE,
∴∠DCF=∠BEF,
在△DCF和△BEF中,
∵∠CFD=∠EFB,∠DCF=∠BEF,DC=BE,
∴△CDF≌△EBF(AAS)
∴CF=EF.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属于常考题型,灵活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7.(1)见解析;(2)见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1)根据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证得△ABC≌△DCB,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证得结论;
(2)在(1)的基础上,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结合等角对等边,可证.
试题解析:(1)在△ABC与△DCB中,AB=CD,AC=BD,BC=CB,∴△ABC≌△DCB,
∴∠ABC=∠DCB,∠ACB=∠DBC,∴∠ABC-∠DBC=∠DCB-∠ACB,即∠ABD=∠DCA;
(2)由(1)知:△ABC≌△DCB,∴∠ACB=∠DBC,∴OB=OC
∵AC=BD,∴AC-OC=BD-OB,即AO=DO.
18.(1)见解析;(2)∠CMQ=60°,不变;(3)当第秒或第秒时,△PBQ为直角三角形;(4)∠CMQ=120°,不变.
【分析】(1)利用SAS可证全等;
(2)先证△ABQ≌△CAP,得出∠BAQ=∠ACP,通过角度转化,可得出∠CMQ=60°;
(3)存在2种情况,一种是∠PQB=90°,另一种是∠BPQ=90°,分别根据直角三角形边直角的关系可求得t的值;
(4)先证△PBC≌△ACQ,从而得出∠BPC=∠MQC,然后利用角度转化可得出∠CMQ=120°.
【详解】(1)证明: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B=AC,∠B=∠CAP=60°
又由题中“点P从顶点A,点Q从顶点B同时出发,且它们的速度都为1cm/s.”可知:
AP=BQ
∴≌;
(2)∠CMQ=60°不变
∵等边三角形中,AB=AC,∠B=∠CAP=60°
又由条件得AP=BQ,
∴△ABQ≌△CAP(SAS),
∴∠BAQ=∠ACP,
∴∠CMQ=∠ACP+∠CAM=∠BAQ+∠CAM=∠BAC=60°;
(3)设时间为t,则AP=BQ=t,PB=4-t,
①当∠PQB=90°时,
∵∠B=60°,
∴PB=2BQ,得4-t=2t,t=;
②当∠BPQ=90°时,
∵∠B=60°,
∴BQ=2BQ,得t=2(4-t),t=;
∴当第秒或第秒时,△PBQ为直角三角形;
(4)∠CMQ=120°不变,
∵在等边三角形中,AB=AC,∠B=∠CAP=60°,
∴∠PBC=∠ACQ=120°,
又由条件得BP=CQ,
∴△PBC≌△ACQ(SAS),
∴∠BPC=∠MQC,
又∵∠PCB=∠MCQ,
∴∠CMQ=∠PBC=180°-60°=120°.
【点拨】本题考查动点问题中三角形的全等,解题关键是找出图形中的全等三角形,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角度转化,得出需要的结论.
19.(1)见解析;(2)见解析.
【分析】(1)连接OD,易证△ADO为等边三角形,再证△ABD≌△AEO即可.
(2)作EH⊥AB于H,先证△ABO≌△AEH,得AO=EH,再证△AFD≌△HFE即可.
【详解】证明:(1)连接OD,如图1,
∵△ABE是等边三角形,
∴AB=BE,∠EAB=60°,
∵DA⊥BA,
∴∠DAB=90°,
∵∠BAO=30°,
∴∠DAO=90°﹣30°=60°,
∴∠OAE=∠DAB,
∵MN垂直平分OA,
∴OD=DA,
∴△AOD是等边三角形,
∴DA=OA,
∴△ABD≌△AEO(SAS),
∴BD=OE;
(2)证明:如图2,作EH⊥AB于H,
∴∠EHA=∠DAF=90°,
∵AE=BE,
∴2AH=AB,
∵∠AOB=90°,∠BAO=30°,
∴2OB=AB,
∴AH=BO,
∴Rt△AEH≌Rt△BAO(HL),
∴EH=AO=AD,
∵∠EHF=∠DAF=90°,∠EFH=∠DFA,
∴△HFE≌△AFD(AAS),
∴EF=DF,
∴F为DE的中点.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20.探究:证明见解析;应用:.
【详解】试题分析:探究:由△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直角,线段、角相等,由线段垂直得到直角,证明三角形全等.
应用:由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得到∠CAB=∠ABC=45°,由AD=AB,得到AD=1,BD=5,由勾股定理求得结果.
试题解析:探究:如图①,
∵CE⊥CD,∠ACB=90°,
∴∠DCE=∠ACB=90°,
∴∠BCD=∠ACE,
∵AC=BC,CE=CD,
在△BCD与△ACE中,
,
∴△BCD≌△ACE(SAS).
应用:如图②,
∵AC=BC,∠ACB=90°,
∴∠CAB=∠ABC=45°,
∵AD=AB,
∴AD=1,BD=5,
∵△BCD≌△ACE,
∴AE=BD=5,
∴∠CAE=∠CBD=45°,
∴∠DAE=90°,
∴DE=.
考点: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勾股定理.
21.(1)见解析;(2)钝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分析】(1)过B作BD⊥AC于D,过B1作B1D1⊥B1C1于D1,得出∠BDA=∠B1D1A1=∠BDC=∠B1D1C1=90°,根据SAS证△BDC≌△B1D1C1,推出BD=B1D1,根据HL证Rt△BDA≌Rt△B1D1A1,推出∠A=∠A1,根据AAS推出△ABC≌△A1B1C1即可.
(2)当这两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时,直接利用HL即可证明;当这两个三角形都是钝角三角形时,与(1)同理可证.
【详解】(1)证明:过点作于,过作于,
则.
在和中,
,,,
∴,
∴.
在和中,
,,
∴,
∴.
在和中,
,,,
∴.
(2)如图,当这两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时,
∵,,.
∴≌(HL);
∴当这两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时,它们也会全等;
如图,当这两个三角形都是钝角三角形时,作BD⊥AC,,
与(1)同理,利用AAS先证明,得到,
再利用HL证明,得到,
再利用AAS证明;
∴当这两个三角形都是钝角三角形时,它们也会全等;
故答案为:钝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点拨】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22.(1)见解析 (2)见解析 (3)5
【分析】(1)由可证,可得;
(2)由可证,可得,由余角的性质可得结论;
(3)由可证,可得,则当点E,点P,点D三点共线时,有最小值,即有最小值为的长,由面积法可以求解.
【详解】(1)证明:如图1,过点D作,
由题意可得:,
∴,
∵点D是的中点,
∴,
在和中,
,
∴,
∴;
(2)∵,
∴,
∵,
∴,
∵,
∴,
又∵,
∴,
∴,
∵,
∴,
∵,
∴,
∴;
(3)在和中,
,
∴,
∴,
∴,
∴当点E,点P,点D三点共线时,有最小值,即有最小值为的长,
∵,
∴,
∵,
∴,
∴,
∴.
∴的最小值为.
【点拨】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寻找条件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
23.(1)
(2)① 2.4 ② 2,不是全等三角形.
【分析】(1)根据题意动点Q从点B出发,沿线段BC以每秒2cm的速度向点C运动.因此利用速度和时间的乘积等于路程,可得CQ的长.
(2)①根据题意分别计算和的面积,列方程求出t值即可.
②首先根据题意计算PF、DP和DF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确定了t值再证明与是否全等.
【详解】(1)根据题意可得点Q移动的速度为2cm
(2)①根据题意可得
即
②根据题意可得DP=
DF=
PF=
解的
所以当时,可得
CQ=2, BQ=PB=4,
因此可得 , , ,
而
所以可得与不是全等三角形.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动点问题,关键在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根据方程求解即可.
24.(1)BE+FD=EF;(2)上述结论不成立,正确结论是EF+FD=BE,证明见解析;(3)
【分析】(1)先证明△ABE≌△ADG(SAS),再证明△AEF≌△AGF(SAS),可即可求解;
(2)首先在DF上截取BG=DF,并连接AG,然后证明△ABE≌△ADG(SAS),再证明△AEF≌△AGF(SAS),可即可求解;
(3)方法一:延长AB至K,使得BK=BC,过点D作DM⊥AB,DN⊥AC,证得△DBK≌△DBC(SAS),进而得到∠KDC=2∠BDC=90°,由AB:AC:BC=3:4:5可得 ∠BAC=90°,可以证得△DKM≌△DNC(AAS),进一步得到四边形AMDN为正方形,设AB=3x,可以表示出BM和CN的长,然后根据即可求解;
方法二:过点D作DM⊥AB,DN⊥AC,作DH⊥BC,可以证得D为△ABC的旁心,然后得到四边形AMDN为正方形,设AB=3x,可以表示出BM和CN的长,然后根据即可求解.
【详解】(1)BE+FD=EF
∵∠B+∠ADF=180°,∠ADF+∠ADG=180°,
∴∠B=∠ADG
又∵AB=AD,BE=GD,
∴△ABE≌△ADG(SAS)
∴∠BAE=∠DAG,AG=AE
∵∠BAD=2∠EAF
∴
∴∠EAF=∠GAF
又∵AG=AE,AF=AF,
∴△AEF≌△AGF(SAS)
∴GE=FE
∴GD +DF= GF=EF
∵BE=GD
∴BE+FD=EF
故答案为BE+FD=EF.
(2)上述结论不成立,正确结论是EF+FD=BE.
如图2所示,在DF上截取BG=DF,并连接AG
∵∠B+∠ADC=180°,∠ADF+∠ADC=180°,
∴∠B=∠ADF
又∵AB=AD,BG=DF,
∴△ABG≌△ADF(SAS)
∴∠BAG=∠DAF,AG=AD
∴
∴
∴∠EAG=∠EAF
又∵AG=AD,AE=AE,
∴△GAE≌△FAE
∴GE=FE
∴EF +DF= GE+BG =BE
故正确结论是EF+FD=BE;
(3)
方法一:延长AB至K,使得BK=BC,
∵∠ABD+∠CBD=180°,∠ABD+∠DBM=180°,
∴∠CBD=∠MBD
又∵BK=BC,BD=BD
∴△DBK≌△DBC(SAS)
可知DK=DC,∠K=∠DCB,∠KDC=2∠BDC=90°
由AB:AC:BC=3:4:5可得 ∠BAC=90°,
过点D作DM⊥AB,DN⊥AC
∵∠K+∠ACD=180°,∠DCN+∠ACD=180°,
∴∠K=∠DCN,即∠DCB=∠K=∠DCN
∴△DKM≌△DNC(AAS),
∴MK=CN, DM=DN
∴BC=BK=BM+CN,且四边形AMDN为正方形
设AB=3x、AC=4x、BC=5x,可列 解得 ,
∴,
∴
∵
∴
方法二:延长AB至K,使得BK=BC,
∵∠ABD+∠CBD=180°,∠ABD+∠DBM=180°,
∴∠CBD=∠MBD
∴△DBK≌△DBC(SAS)
同理得到∠DCB=∠DCN
可知DK=DC,∠K=∠DCB,∠KDC=2∠BDC=90°
由AB:AC:BC=3:4:5可得 ∠BAC=90°,
过点D作DM⊥AB,DN⊥AC,作DH⊥BC,由角平分线性质可得DM=DH=DN,即点D
∵D为△ABC的“旁心”
∴BH=BM,CH=CN
∴BC=BH+CH=BM+CN,且四边形AMDN为正方形
设AB=3x、AC=4x、BC=5x,可列 解得 ,
∴,
∴
∵
∴
故答案为.
【点拨】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全等中辅助线的引发,问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做出正确的辅助线,画出示意图,根据题意推理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1.2 全等三角形达标测试,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科版(2024)第一章 全等三角形1.2 全等三角形当堂检测题,共38页。
这是一份苏科版(2024)1.2 全等三角形巩固练习,共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