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1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1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01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1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02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1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03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1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1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1页。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贴条形码区”。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大量新媒体微平台和互联网群组的建立,拉开了数字时代文艺批评的序幕。海量微信群和朋友圈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一种理论话语上的“去中心化”和对话语霸权的消解。但是,“狂欢式”的批评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圈层化”与“分流化”现实。
    以趣缘为纽带的同质化个体借助数字技术的东风,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网络文化“群体”,并成为今天人们网络化生存的真实写照。“圈层化”批评成为很多人在网络空间中探寻人类联系的新机制。“隔圈如隔山”“说了你也不懂”“懂了你也不听”“听了你也不做”成为很多网络批评群体“圈层化”的形象表述。当我们将“不懂勿犯”视为网络时代“圈层化”交往的基本礼仪时,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网络评论经常出现“非黑即白”的对立与争吵了。更重要的是,数字媒介技术不仅改变了社会关系的生态圈,也改变了当前文艺批评的生态场域。在数字“圈层化”背后的生成机制中,商品、资本、消费以及流量等因素其实发挥着比批评话语本身更加重要的作用。
    数字技术应用的多元化,使得个体在网络空间中的交往更加频繁,同时由于个体多重身份的叠加,网络空间中的评论话题更加多样化,并呈现出越来越细碎化和“蜂群化”的发展趋势。每个“蜂群”通过划定特定的网络空间进行信息与观点的分享,在信息交流的过程中吸引更多人加入群体,并形成笼罩整个群体的价值观念。这就是桑斯坦所谓的“信息茧房”效应,即在看似海量的网络信息中,我们往往“只听我们选择的东西和愉悦我们的东西”。个体会在“茧房”效应的作用下不知不觉地建构起一种信息的自我过滤和自我保护屏障,并在延绵不绝的同质化信息流的轰炸下,形成一种特定的圈层化的认知偏见。
    提起“圈层”,公众的第一反应可能是“饭圈”。如果说粉丝们将大量时间、金钱投入到追星活动中是个人行为的话,那么“饭圈”则是追星模式的团队化和体系化。因此可以将“饭圈”视为粉丝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饭圈”批评从语言上来说,多采用“圈地自萌”和“造梗”的方式,创造独属于自己的行业“黑话”。“饭圈”批评常常由挪用的语言符号构成,借用了很多二次元的语言符号,又夹杂着英文缩写、拼音缩写等形式。“饭圈”批评的圈内话语还带有明显的口语化、情绪化和排他性。“饭圈”批评常常是在固定的贴吧或者线上群体中产生的即时性互动,强调交流的具身化和情境化。与学院派的严谨逻辑相比,“饭圈”批评不仅缺乏必要的学理性,而且很多语言组织都违背了拼写的规则或者语法规范,圈外人很难“解码”。“饭圈”批评中还存在一定的语言暴力和排他性。粉丝们对某些明星偶像往往投入过多的情感,他们的很多批评都具有一定的情绪化特征。“饭圈”的圈层内部也存在着一定的壁垒,交织着潜在的话语斗争与权力的博弈。粉丝们话语权的大小往往与他们的活跃度、发帖数、贡献值等密切相关。有的“饭圈”内部还出现派系斗争,于是控评、互撕、屠版、人肉甚至直接拉黑某些异见者变成了他们的惯用策略。
    (摘编自王亚芹《数字时代文艺批评的“圈层化”与“破圈”之道》)
    材料二:
    在印刷媒介与电子媒介时代,文艺批评的权力主要由学院派批评家掌控,普通受众多处于文艺批评权力结构的底层。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媒介技术的多元融合及其重新赋权,无疑为包括粉丝群体在内的广大普通受众参与文艺批评、发表个人文艺观点创造了机会与可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粉丝群体便能够在文艺批评场域之中占据一席之地。尽管粉丝批评中不乏真知灼见,不过更多的时候,学院派批评家为了维护其专家身份与权威形象,会主动疏离网络社区,并对粉丝批评采取漠视态度,即便有所关注也很难完全认同。粉丝群体则出于对文本单一化解读的反感和对文艺批评权威的反叛,而往往提供各种区别于学院派批评的另类阐释。所以,二者基本处于声音对抗或权力话语博弈的矛盾关系之中。在此关系中,身处弱势地位的粉丝群体,一方面渴望建构一种自由平等的新型文艺批评公共领域;另一方面则通过其独特的文艺批评话语体系竭力抵抗来自学院派批评家的权力压制和趣味规训。
    依据阿伦特和哈贝马斯的公共性理论,公共领域需要由众多具备主体性、理性精神与批判意识的个体组成,这些个体围绕某些公共事务开展自由交流、平等对话,并且彼此可以被他人“看见”和“听见”。公共领域的真正实现必须以不同个体的“同时在场”且所有个体的差异性能够得到充分保证为前提,差异性及包容精神的缺失便意味着公共领域的消亡。显然,粉丝批评离理想的文艺批评公共领域尚有较远的差距。
    (摘编自李雷《粉丝批评的崛起——粉丝文艺批评的形态、策略与抵抗悖论》)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媒体微平台和互联网群组的建立,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对话语霸权的消解。
    B. 数字时代文艺批评的生态场域之所以发生变化,是消费、流量等因素作用的结果。
    C. 身处劣势的粉丝群体,往往对学院派批评家采取漠视态度,并难以完全认同其观点。
    D. 圈外人很难“解码”饭圈批评,与饭圈批评缺乏必要的学理性和语言组织不规范有关。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数字技术应用的多元化和个体多重身份的叠加,是网络评论话题呈现细碎化和“蜂群化”发展趋势的前提。
    B. “饭圈”批评语言大多由二次元的语言符号、英文和拼音缩写组成,这样的语言是其他行业难以理解的“黑话”。
    C. 粉丝群体对作品的另类阐释只是出于对文本单一化解读的反感和对文艺批评权威的反叛。
    D. 由众多具备主体性、理性精神与批判意识的个体组成的公共领域具有差异性和包容精神。
    3. 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引用网络批评群体“圈层化”的形象表述,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网络批评“圈层化”的内涵。
    B. 材料一运用比喻论证,论述了网络批评话题“圈层化”的特点,通俗易懂,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C. 材料二首段通过分析粉丝批评与学院派批评的矛盾对立,论述学院派批评家的权威性已受到冲击。
    D. 材料二“依据阿伦特和哈贝马斯的公共性理论”,体现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和论证的严谨性。
    4. 请结合材料一的1~3段,概括“圈层化”批评存在的问题。
    5. 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如何减少“圈层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答案】1. D 2. C
    3. C 4. ①导致出现“非黑即白”的对立与争吵。
    ②导致“信息茧房”效应,形成一种特定的圈层化的认知偏见。
    5. ①突破圈层文化的“壁垒”,促进文化交流与文化认同。
    ②培养具有主体性、理性精神与批判意识的个体,展开自由交流、平等对话。
    ③尊重差异性,包容青年的圈层文化。
    ④引导青少年发现圈层文化的正向价值,和主流价值保持一致。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新媒体微平台和互联网群组的建立”错误,结合原文“海量微信群和朋友圈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一种理论话语上的‘去中心化’和对话语霸权的消解”可知,原文是说海量微信群和朋友圈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一种理论话语上的“去中心化”和对话语霸权的消解。选项“新媒体微平台和互联网群组的建立……消解”曲解文意。
    B.“是消费、流量等因素作用的结果”错误,结合原文“在数字‘圈层化’背后的生成机制中,商品、资本、消费以及流量等因素其实发挥着比批评话语本身更加重要的作用”可知,原文是说“商品、资本、消费以及流量等因素”作用的结果,选项“是消费、流量等因素作用的结果”概括不全。
    C.“身处劣势的粉丝群体,往往对学院派批评家采取漠视态度”错误,结合原文“学院派批评家为了维护其专家身份与权威形象,会主动疏离网络社区,并对粉丝批评采取漠视态度,即便有所关注也很难完全认同”可知,原文是说学院派批评家会对粉丝批评采取漠视态度,选项“身处劣势的粉丝群体,往往对学院派批评家采取漠视态度”张冠李戴。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只是”错误,结合原文“粉丝群体则出于对文本单一化解读的反感和对文艺批评权威的反叛,而往往提供各种区别于学院派批评的另类阐释”可知,原文是说“粉丝群体则出于对文本单一化解读的反感和对文艺批评权威的反叛”,选项“只是”过于绝对。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论述学院派批评家的权威性已受到冲击”错误,结合原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粉丝群体便能够在文艺批评场域之中占据一席之地。尽管粉丝批评中不乏真知灼见,不过更多的时候,学院派批评家为了维护其专家身份与权威形象,会主动疏离网络社区,并对粉丝批评采取漠视态度,即便有所关注也很难完全认同”可知,原文是说并不意味着粉丝群体便能够在文艺批评场域之中占据一席之地,学院派批评家为了维护其专家身份与权威形象,会主动疏离网络社区,并对粉丝批评采取漠视态度。选项“已受到冲击”曲解文意。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结合原文“当我们将‘不懂勿犯’视为网络时代‘圈层化’交往的基本礼仪时,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网络评论经常出现‘非黑即白’的对立与争吵了”可知,导致出现“非黑即白”的对立与争吵。
    结合原文“这就是桑斯坦所谓的‘信息茧房’效应,即在看似海量的网络信息中,我们往往‘只听我们选择的东西和愉悦我们的东西’。个体会在‘茧房’效应的作用下不知不觉地建构起一种信息的自我过滤和自我保护屏障,并在延绵不绝的同质化信息流的轰炸下,形成一种特定的圈层化的认知偏见”可知,导致“信息茧房”效应,形成一种特定的圈层化的认知偏见。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结合原文“个体会在‘茧房’效应的作用下不知不觉地建构起一种信息的自我过滤和自我保护屏障,并在延绵不绝的同质化信息流的轰炸下,形成一种特定的圈层化的认知偏见”可知,突破圈层文化的“壁垒”,促进文化交流与文化认同。
    结合原文“依据阿伦特和哈贝马斯的公共性理论,公共领域需要由众多具备主体性、理性精神与批判意识的个体组成,这些个体围绕某些公共事务开展自由交流、平等对话”可知,培养具有主体性、理性精神与批判意识的个体,展开自由交流、平等对话。
    结合原文“公共领域的真正实现必须以不同个体的‘同时在场’且所有个体的差异性能够得到充分保证为前提,差异性及包容精神的缺失便意味着公共领域的消亡”可知,尊重差异性,包容青年的圈层文化。
    结合原文“显然,粉丝批评离理想的文艺批评公共领域尚有较远的差距”可知,引导青少年发现圈层文化的正向价值,和主流价值保持一致。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鉴赏家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他的果子都是原装,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亲家一样了……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梅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卖马牙枣,卖葡萄。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儿”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卖百合、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他还卖佛手、香橼。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
    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
    叶三五十岁整生日,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
    叶三有点生气了:“嫌我给你们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
    季四太爷即季陶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
    叶三真是为了季陶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陶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季陶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
    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陶民送去。
    季陶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叶三不须通报,一来就是半天。季陶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志,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得意之笔。季陶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阿谀谄媚。
    季陶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
    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陶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
    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季陶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
    叶三说:“紫藤里有风。”“唔!你怎么知道?”“花是乱的。”“对极了!”
    季陶民提笔题了两句词:“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
    季陶民最爱画荷花。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陶民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如何?”
    叶三说:“四太爷,你这画不对。”“不对?”
    “‘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是吗?我头一回听见!”
    季陶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
    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
    季陶民送了叶三很多画,都是题了上款的。有时季陶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一有上款不好卖。”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一张也不卖!”
    十多年过去了。季陶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陶民坟上供一供。
    季陶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陶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叶三说:“不卖。”
    有一天有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叶三看了他的名片;这人的姓很奇怪,姓“辻”,叫“辻听涛”。一问,是日本人。辻听涛说他是专程来看他收藏的季陶民的画的。
    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客人非常虔诚,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喔!喔!真好!真是神品!”
    客人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叶三说:“不卖。”客人只好怅然而去。
    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陶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叶三对绘画艺术真心喜爱,他以自己的经验和感受来品评画作,不附庸风雅,因而能获得季陶民的青睐。
    B. “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这句话写出了季陶民的谦虚和低调。
    C. 叶三位居社会底层,而季陶民是久负盛名的画家,两人虽社会地位悬殊,却没有雅俗之别。
    D. 季陶民听从叶三的意见,改画了一幅红莲花并题诗表惭愧,两人之间没有伪饰和谄媚,活得真诚而又实在。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花费笔墨写叶三的儿子们,乍看与“鉴赏家”没有关系,实则通过写两个儿子侧面衬托叶三欣赏艺术的执着。
    B. 从情节和结构来看,文章开头从写叶三卖果、送果,再写到叶三看画、懂画、评画,文章情节自然顺畅。
    C. 小说语言准确精练,不失华丽,有散文化的倾向,体现在卖水果那一段,精炼传神的语言展现出水果的时令和灵气。
    D. 汪曾祺将水果贩子写成真正的鉴赏家,颠覆了传统的鉴赏家形象,这种反常规的写法寄寓了其对美纯粹的追求。
    8. 第二段卖果的情节是否属多余笔墨,为什么?
    9. 小说结尾是否可以改为“保留画作”?试作分析。
    【答案】6. B 7. C
    8. 不多余。①叶三鉴赏家的身份与果贩身份形成反差,吸引读者。②叶三卖果,实为接近季陶民,欣赏他的画作,更能突出他的高雅情趣。③叶三卖果识果,说明他对生活之美、生活情趣有一种天然的鉴赏能力,为后文他懂画评画做铺垫。④引出下文,写他以“果”为媒介与季陶民的交往、深得季陶民的信任。
    9. 示例一:不可以。①突出人物形象:叶三重情守诺,不慕名利,人格高尚,是真正喜欢艺术、视画为生命鉴赏家;②符合情节发展:与前文情节呼应,叶三多次说过不卖。③深化文章主题:赞颂叶三对艺术纯粹的热爱、不慕名利的品格,也展现出人情的温暖和知己的珍贵,使主题更加深刻、丰富。④具有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引发读者更大的思索兴趣。
    示例二:可以。①若按原文“埋葬画作”,则显得叶三有点自私和顽固,有损叶三的形象。②原文“埋葬画作”,埋葬了季陶民的绘画精品,让人惋惜,有损主题思想,使人觉得国人思想意识狭隘保守。③保留画作,使得民族文化的精品得以保全,让人们得以有机会领略画家的真迹,才是对艺术家和真正艺术最好的尊重和保护。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谦虚和低调”错误。结合语境来看,季陶民“喝半盏茶就道别”,“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他是不愿意应酬。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不失华丽”错误,本文语言没有华丽的特点。如“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语言质朴自然。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不多余。
    ①第二段介绍叶三的身份是卖果子的,“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而第一段却说他是鉴赏家,“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叶三鉴赏家的身份与果贩身份形成反差,吸引读者。
    ②第二段详细介绍了叶三卖什么果子,但后文揭示了叶三卖果子的真实意图,“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叶三真是为了季陶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陶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叶三卖果,实为接近季陶民,欣赏他的画作,更能突出他的高雅情趣。
    ③叶三卖果子也是一绝,“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什么季节卖什么,这些果子也体现了叶三的鉴赏能力,叶三卖果识果,说明他对生活之美、生活情趣有一种天然的鉴赏能力,为后文他懂画评画做铺垫。
    ④此段结构上引出下文,他给季陶民送果子,顺便欣赏他的画作,季陶民本来不愿人看他作画,只有也三十例外,文章写他以“果”为媒介与季陶民的交往、深得季陶民的信任。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此类试题属于开放试题,既可以“保留画作”,也可以“埋葬画作”,但要说出理由。小说题一般都要围绕人物、情节、主题、效果几个角度分析。
    示例一:不可以。
    ①突出人物形象:小说中的叶三是个懂艺术的鉴赏家,他甚至为了欣赏季陶民的画,经常去为季陶民送时鲜的果子,季陶民生前也经常与叶三一起鉴赏画作,叶三是个真正懂艺术、爱艺术的鉴赏家;季陶民送给叶三不少画,叶三多次表示不会卖季陶民的画。文中的叶三重情守诺,不慕名利,人格高尚,是真正喜欢艺术、视画为生命的鉴赏家;
    ②符合情节发展:前文耶叶三多次说过不卖画,如“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一张也不卖!”,日本人非常喜欢季陶民的画,“客人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叶三说:‘不卖。’”。因此不保留画作与前文情节呼应。
    ③深化文章主题:叶三带着知己好友的画作进入坟墓,更符合小说的主题。小说赞颂叶三对艺术纯粹的热爱、不慕名利的品格;也展现出叶三与季陶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陶民送去”,而季陶民“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阿谀谄媚”,展现出人情的温暖和知己的珍贵,使主题更加深刻、丰富。
    ④小说结尾“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陶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具有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出人意料是因为季陶民的画值钱,却这样给埋了;又在情理之中是因为叶三真正热爱艺术,是季陶民的知己。这样的结尾让读者深思,引发读者更大的思索兴趣。
    示例二:可以。
    ①从人物形象来看,小说中的叶三是个正面形象,他热爱艺术,珍视友情,不慕名利。如果把季陶民的画作埋了,只能说明他很自私,为了自己让好友的作品永远埋葬,若按原文“埋葬画作”,则显得叶三有点自私和顽固,有损叶三的形象。
    ②从主题来看,小说中的叶三和季陶民因为艺术而结缘,季陶民的画作确实很好,后文写到“季陶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有个叫辻听涛的日本人专程来欣赏季陶民的画作,可见其作品是艺术精品。原文“埋葬画作”,埋葬了季陶民的绘画精品,让人惋惜,有损主题思想,使人觉得国人思想意识狭隘保守。
    ③此外,小说也启发我们思考,什么是对艺术的尊重,对艺术家的纪念。保留画作,使得民族文化的精品得以保全,让人们得以有机会领略画家的真迹,才是对艺术家和真正艺术最好的尊重和保护。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贾谊论
    苏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①,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萦纡郁闷,趨然②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昼:地名,今山东临淄。②趨然:超然远去的样子。
    材料二:
    且以谊之所陈,孝文略施其术,犹能比德于成、康。况用于朝廷之间,坐于廊庙之上,则举大汉之风,登三皇之首,犹决壅稗坠耳。奈何俯抑佐王之略,远致诸侯之间。故谊过长沙,作赋以吊汨罗,而太史公传于屈原之后,明其若屈原之忠而遭弃逐也。而班固不讥文帝之远贤,痛贾生之不用,但谓其天年早终。且谊以失志忧伤而横夭,岂曰天年乎!
    (节选自欧阳修《贾谊不至公卿论》)
    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古之贤人A皆负B可致之才C而卒不能行D其万一者E未必F皆其时君之罪。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愚,自称,谦称自己不聪明,与《过秦论》中“以愚黔首”的“愚”意思和用法不同。
    B. 不豫,有“泛称尊长有疾”“不高兴”“不事先预备”等意思,文中指孟子身体有疾。
    C. 廊庙,廊指厅堂周围的屋,庙指供祭祖神之地,廊庙指殿下屋和太庙,代指朝廷。
    D. 抑,在文中是抵制的意思,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抑本其成败之迹”的“抑”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肯定贾谊是辅佐帝王的人才,并认为如果按照贾谊的主张治国,可以建立近似于夏商周三代的功业。
    B. 孔子努力地争取国君的重用,曾先后派弟子去楚国表明心意。只要不是极端无道的国家,他都想勉力扶助。
    C. 绛侯、灌婴是汉高祖的旧部,又辅佐文帝巩固政权,苏轼认为他们与汉文帝之间的感情超越了父子兄弟之情。
    D. 班固说贾谊是命里寿短才去世的,欧阳修不认同这种说法,他认为贾谊是因为怀志不遇忧伤抑郁而意外早死。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
    (2)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出自《苏武传》)
    14. 根据苏轼和欧阳修对贾谊的评论,你认为贾谊不受重用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0. ACE
    11. B 12. C
    13. (1)谋略一次没有被采用,怎么知道就永远不再被采用呢?
    (2)(你)背叛主上,背弃双亲,在异族那里做俘虏,(我)要见你干什么?
    14. 主观上:①贾谊不能努力去获得君王的重用,做到不弃其君,且不爱其身;②贾谊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客观上:③汉文帝不能用才,疏远贤才。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古代的贤能之士,都有建功立业的才能,但有些人最终未能施展其才能的万分之一,未必都是当时君王的过错。
    “古之贤人”是句子的主语,为了表强调可以单独断开,A处断句;
    “负可致之才”是动宾结构,C处断句;
    “不能行其万一”是动宾结构,中间不断开,“者”一般放在上句末尾,E处断开。
    故选ACE。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自称,谦称自己不聪明;使动用法,使……愚蠢。句意:我看贾谊的言论。/来使百姓愚蠢。
    B.“文中指孟子身体有疾”错误,结合“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可知此处的“不豫”应是“不高兴”。
    C.正确。
    D.正确。抵制;或者。句意:可怎奈(孝文帝)却抵制辅佐王道的策略。/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他们与汉文帝之间的感情超越了父子兄弟之情”错,“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意思是“他们这种君臣之间的深厚情分,难道只有父子骨肉兄弟之间才能有吗”,没有“超越”之意。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见”,被;“安”,怎么;“复”,再。
    (2)“畔”,通“叛”,背叛;“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应为“于蛮夷为降虏”;“何以”,宾语前置句,以何;“汝为见”,宾语前置句,见汝为。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主观上:
    ①“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然后举出孔子、孟子的例子,证明“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并且当遇到困境时,贾谊不善于“处穷”,不能正确处理情绪,“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即贾谊不能努力去获得君王的重用,做到不弃其君,且不爱其身;
    ②“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贾谊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
    客观上:
    ③“奈何俯抑佐王之略,远致诸侯之间”“而班固不讥文帝之远贤,痛贾生之不用,但谓其天年早终。且谊以失志忧伤而横夭,岂曰天年乎!”,汉文帝不能用才,疏远贤才。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贾谊论
    苏轼
    不是才能难得,而是自己把才能施展出来实在困难。可惜啊!贾谊是辅佐帝王的人才,却未能施展自己的才能。
    君子要想达到长远的目标,就一定要等待时机;要想成就伟大的功业,就一定要能够忍耐。古代的贤能之士,都有建功立业的才能,但有些人最终未能施展其才能的万分之一,未必都是当时君王的过错,也许是他们自己造成的。
    我看贾谊的言论,如果照他所说的规划目标去做,即使夏、商、周三代的成就又怎能远远地超过?遇到像汉文帝这样的明君,尚且因未能施展才华而郁郁死去。照这样说起来,如果天下没有尧、舜那样的圣君,就终身不能有所作为了吗?孔子是圣人,周游天下,只要不是极端无道的国家,他都想勉力扶助,希望终有一天能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他)将到楚国时,先派冉有前往,再派子夏去(以表明自己的意向)。君子要想得到国君的重用,就是这样辛勤努力。孟子离开齐国时,在昼地住了三晚才离去,还说:“齐王大概会重新召我回朝。”君子不忍心舍弃他的国君,是这样情意深厚。公孙丑向孟子问道:“先生为什么不高兴?”孟子回答:“当今的天下,除了我还有谁(能担当整顿乾坤的重任)呢?我为什么要不高兴?”君子爱惜自己到这种程度。如果做到了这样,还是得不到重用,然后才断定天下确实不值得让他奋发有为,也就可以没有遗憾了。像贾谊这样的人,不是汉文帝不重用他,而是贾谊不能利用汉文帝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啊。
    绛侯周勃曾亲手持着皇帝的印玺献给汉文帝,灌婴联合数十万兵力,来(帮助文帝)决定吕、刘两家胜败的命运,他们又都是汉高祖的旧部,他们这种君臣之间的深厚情分,难道只有父子骨肉兄弟之间才能有吗?贾谊,不过是洛阳的一个年轻后生,要想使汉文帝在一朝一夕之间,全部弃旧图新,也真太难了。作为贾谊这样的人,应该向上取得皇帝的信任,向下取得大臣的支持,对于周勃、灌婴之类的大臣,要从容地、逐渐地、深厚地结交他们,使得天子不疑虑,大臣不猜忌,这样以后,整个国家就会按自己的主张去治理了,不出十年,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哪有在刚见面站着交谈的顷刻之间,就突然对皇帝危言耸听地谈论值得痛哭流涕的天下形势呢?看他路过湘江时作赋凭吊屈原,心绪紊乱,忧郁愤懑,大有远走高飞、悄然退隐之意。此后,终因经常感伤哭泣,以至于短命而亡,这也真是个不善于在困穷不得志的逆境中生存的人。谋略一次没有被采用,怎么知道就永远不再被采用呢?不懂得默默地等待形势的变化,而伤害自己到如此地步。唉!贾谊真是志向远大而气量狭小,才力有余而见识不足。
    材料二:
    如果以贾谊的论述,孝文帝(汉文帝)大致推行他的主张,(达到的效果)还能与周成王、周康王的功德媲美。假如将他使用于朝廷,使他坐于廊庙之上,那么张扬大汉的风度,升上三皇之首,犹如决堤放水、脱落稗草上成熟后的子粒一样容易了。可怎奈(孝文帝)却抵制辅佐王道的策略,远远地将他流放到诸侯王的地方。所以贾谊路过长沙,作赋一篇临汨罗江凭吊屈原,而司马迁在屈原之后为其作传,以昭明贾谊同屈原一样忠君爱国,却遭摒弃放逐。但班固不但不讥笑汉文帝疏远贤才,痛惜贾谊不受重用,却说贾谊是命里寿短才去世的。况且贾谊是因为怀志不遇忧伤抑郁而意外早死,怎么能说他寿命短呢!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致酒行
    李贺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①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②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③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拏云④,谁念幽寒坐呜呃⑤?
    【注】①主父:即汉朝时的主父偃,久不得进,后终得汉武帝信任,官至齐相。②马周:唐朝人,西游长安时宿于新丰,被客店老板冷待,后得到唐太宗赏识,拜为监察御史。③空:只。④拏(ná)云:凌云,比喻高昂的志趣。⑤呜呃:悲叹声。
    15.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零落栖迟”写出客人的漂泊失意,“奉觞”句写主人捧杯向客人敬酒,以热情温暖了客人失意的心。
    B. 汉代名士主父偃早年困居长安,郁郁不得志,家人因思念他而折断门前柳,此典故含有慰勉之意。
    C. “吾闻”二字领起的四句有开导意,先用夸张来突出马周也曾长久遭遇冷落,后因上书进言得到皇帝重用。
    D. 全诗运用主客对话的方式,“吾闻”的“吾”与“我有”的“我”都是指诗人自己,也就是诗中的客人。
    16. 此诗与李白的《将进酒》均为劝酒之作,都含有怀才不遇之愁。《致酒行》结尾画线句与《将进酒》结尾四句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15. D 16. ①《致酒行》结尾,李贺虽然感叹自己有迷失的魂魄,无法召回,但还是相信雄鸡一声则天下大亮,年轻人应当心怀凌云壮志,不必总是唉声叹气。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舒展抱负的心情。②《将进酒》结尾,李白大声呼喊,要将手中名贵宝物都换成美酒,与友人一起排遣心中之愁。表现了诗人在穷愁之境中狂放不羁的心情(慷慨豪迈、纵情享乐之情亦可)。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都是指诗人自己,也就是诗中的客人”错误,“吾闻”的“吾”是指持酒相劝的主人,“我有”的“我”指诗人自己。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结合原文“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可知,我有迷失的魂魄,无法召回,但我深信雄鸡一叫,天下必大亮。年轻人胸中应当有凌云壮志,谁会怜惜你困顿独处,唉声叹气呢?诗人直抒胸臆,“雄鸡一声”是一鸣惊人,“天下白”的景象激起了诗人的豪情;“谁念”句,既是自我激励,也是一种对诗人以前的批判。总体展现了诗人的理想和抱负。
    结合《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可知,“与尔”,口气很大;而且具有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诗情至此狂放至极。“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可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表现了诗人在穷愁之境中狂放不羁的心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列传》中从“小与大、近与远”两方面评价《离骚》创作艺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过秦论》中写陈涉举起竹竿闹起义所引起的社会反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书愤》中陆游回忆曾经积极练兵备战,在前线与金兵交战的风云岁月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②. 举类迩而见义远 ③. 天下云集响应 ④. 赢粮而景从 ⑤. 楼船夜雪瓜洲渡 ⑥. 铁马秋风大散关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指”“类迩”“见”“赢”“赢”“洲渡”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据媒体报道显示,今年国庆,在社交平台上不少年轻人晒出自己的“反向旅游”行程。从一些在线旅游平台提供的数据看,“反向旅游”确实正在成为年轻群体的新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扎堆前往热门旅游城市,而是选择“反向旅游”。其实这也不奇怪,那些热门的旅游城市、景点,在节假日期间,往往都是 ① ,一方面,游客太多容易降低旅游体验,比如长时间排队、堵到走不动路等等;另一方面,随着需求暴涨,餐饮、住宿、机票等费用 ② 。去热门旅游城市“浅”玩下,可能就要花掉一个月的工资。与此同时,冷门旅游目的地的能见度在不断提升,而且没有过度开发、过度商业化的状态,能让游客从中感受到原生态的味道。对很多年轻人来说,与其花大价钱去热门目的地“添堵”,不如到这些小众地区小玩一下,不仅成本更低,还更清静休闲,更惬意。更重要的是,“反向旅游”对一些热门旅游目的地的分流,还能够倒逼其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和运营能力,而不是躺在自然资源上坐地收钱。
    比如不少网友就提到,一些传统的热门景区,被过度地商业开发,并且基本上被开发得 ③ ,尤其是像各地的一些“古镇”,卖的都是同样的美食小吃、同样的文创产品,缺少本地特色。可以这样说,“反向旅游”代表的旅游市场的新变化,意味着互联网种草时代,年轻人不再盲目从众扎堆,而是对旅游体验、游玩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旅游市场也应该加快优质产品的供给,尤其是一些传统的热门景区,应该将服务和体验不断升级。
    18.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线句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 请简述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答案】18. ①人山人海
    ②水涨船高
    ③千篇一律 19. 据媒体报道,今年国庆,不少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的“反向旅游”行程。
    20. 节假日期间人们常常扎堆前往热门旅游城市,然而今年国庆期间很多年轻人却选择“反向旅游”,去冷门的原生态小众地区游玩。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此处形容节假日热门旅游城市、景点人多,可填“人山人海”。人山人海: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②此处形容餐饮等费用随着需求而暴涨,可填“水涨船高”。水涨船高: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增长提高。
    ③此处形容传统热门景区被开发成一种形式,可填“千篇一律”。千篇一律:指诗文书画等作品公式化,也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没有变化。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
    第一处,“据媒体报道显示”句式杂糅,“据……报道”和“报道显示”两句杂糅,可删掉“显示”;
    第二处,“在社交平台上不少年轻人”语序不当,前面时间状语已经提前,此处地点状语不宜再提前,应修改为“不少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上”。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选用句式概括要点的能力。
    文段句首指出,今年国庆,在社交平台上不少年轻人晒出自己的“反向旅游”行程,即和节假日期间人们常常扎堆前往热门旅游城市相反。结合后文的阐释可知,选择“反向旅游”,就是去冷门的原生态小众地区游玩。后文阐述具体原因及作用。
    年轻人的选择和平常人们的选择相反,构成转折关系,据此整合以上信息得出答案:节假日期间人们常常扎堆前往热门旅游城市,然而今年国庆期间很多年轻人却选择“反向旅游”,去冷门的原生态小众地区游玩。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对待自然的问题上,中国作品看重神力, ① ,充满了乐观、自信。西方作品看重人力,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给人类提出一个个严峻的课题,但我们读后却不感到悲观,反而会继承一种精神,产生出一种莫名的冲动和强烈的征服欲。西方的“神”主宰着人的命运,因此,西方人看重个人的力量; ② ,因此,中国人看重外物的利用。被神主宰的,总探求自身的解放,故探索永远不会停止,人类自身也不断地在自然面前获得一定的自由。幻想主宰神的,在意念上总是胜利者, ③ ,人也总会受制于自然而得不到解放。看重个人力量者,认为一切成功都来源于自身的努力,因此遇事多从主观方面找原因,以通过自我的调整和努力获得对自然的驾驭,他每走一步,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一种启示,都有助于今后的努力——这种人比较自信,不看重外界因素的影响,“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自我奋斗是这种思维的外化。
    21. 在文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 下列选项中引号的用法与文中画波浪线处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B. 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
    C.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D. “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
    【答案】21. ①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给人以鼓舞
    ②中国的“神”被人主宰着
    ③故不去或很少去探索 22. B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此处和“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给人类提出一个个严峻的课题”为对照句,可想到是“以浪漫主义手法……”,结合后文“充满了乐观、自信”可知是给人鼓舞,可填“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给人以鼓舞”。
    ②此处和“西方的‘神’主宰着人的命运”为对照句,呼应后文“幻想主宰神”,可填:中国的“神”被人主宰着。
    ③此处是“在意念上总是胜利者”的结果,是“人也总会受制于自然而得不到解放”的原因,参照西方“探索永远不会停止”可推知此处与此相反,可填“故不去或很少去探索”。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处引号的用法表强调。
    A.表引用
    B.表强调。
    C.表反语。
    D.表特定称谓。
    故选B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要说近两年最热门的词汇,“内卷”和“躺平”这一对反义词绝对要算入其中。然而,就在近日,网络上又流行开了一个新词,叫做“45°人生”。
    所谓“45°人生”,指的是一种介于“内卷”和“躺平”之间的生活状态。如果把人生比作一个90度的直角,向上是奋力一击的追求,拼命内卷;向下是颓废懒散后的妥协,躺平摆烂。而“45°”则是卡在中间最让人感到尴尬的位置,网友吐槽说:“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摆又摆不烂”。
    你是45°青年吗?如何面对45°人生?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45°人生”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45度人生”是冲刺前的准备
    继“内卷”和“躺平”被频繁使用后,“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成为年轻人在现实面前的一句吐槽。面对忙碌、焦虑等压力状态,一些人在反复横跳下,开启了另一种可能:“45度人生”,这是一种介于0度“躺平”和90度“内卷”的“折中状态”。
    《山月记》里有这样一句内心独白恰好说明了这种状态:“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不愿意融入凡俗法则,可又没有勇气彻底遗世绝俗;无心参与无尽的内卷,但又不甘于与失败者们一同躺平。这种“45度人生”,恰巧就来源于两种矛盾之间、两股冲突之间的张力。
    面对当下社会所带来的学业压力、工作压力、家庭压力,我们都会有迷惘的时候。以为能走的路突然不能再走下去的时候,我们能做的,就是在风起云涌的环境中保持安宁的自我。所以,不能把“45度人生”看成是一种消极的人生状态。
    正如那位撞脸“兵马俑”的英语老师董宇辉。他曾一度也很“卷”,连续5年押中高考真题,连十年前的高考题目都能完整背下来。随着“双减”落地,新东方迎来艰难时刻。“躺平是躺不平的”,董宇辉踩着石头过河,跟随新东方转型做起网络直播。凭借深入浅出的人文表达,吸引很多学生专程看直播,不为别的,就为了学习。“一时之间,我不知道该下单,还是该记笔记。”他绝地逢生,走向了事业的“第二春”。
    夹角前是迷茫,夹角中是彷徨,夹角之后是成长。从这个角度看,选择“45度人生”既是一种平衡,也是一种蓄势待发。“45度”是预备起跑的前奏,也是迎接新挑战前的缓冲。倾斜代表着松弛与力量兼而有之,或许只有客观面对自己的能力和欲望,才能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地建立起自己内心世界的秩序。
    另一方面,为了能让更多的年轻人从“45度人生”中蓄力而起,不能只靠单纯的精神喊话。我们应看到“夹角”里,青年人面对的问题、承受的压力,聆听他们的呼声,从而提供更好的条件去帮助他们实现人生的理想。政府要给予帮助,提供政策保障,拓展就业渠道,优化就业环境,营造更为宽松的生活环境。全社会也要为年轻人提供足够的动力和支持。
    “45度人生”中隐含的迷茫也好、自卑也罢,那皆是因为我们对人生有着无限美好的憧憬,内心还留有锐意向上的热情与积极。
    作为时代青年,我们要直面自己的脆弱,肯定自我的价值,做好冲刺前的准备,才不枉人生在世的冒险与游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两段文字构成。第一段文字提到最近两年的热门词汇“内卷”和“躺平”,以及近日网络上流行的新词——“45°人生”。第二段文字首先对“45°人生”进行解释,指出它是介于“内卷”和“躺平”之间的生活状态。然后通过打比方,运用几何角度,形象地说明了向上的角度是内卷,向下的角度是躺平,卡在中间的是“45°”,并引用网友们的话,来阐述了这个位置的尴尬。提示语要求考生阐述对“45°人生”的思考。
    可见,“45°人生”是材料的关键词。考生可以就网络新词“45°人生”进行多方面解读,以体现思维的思辨性。“45°人生”是用来形容当代年轻人的状态:一种是半摆烂,即不上不下,颤抖,尴尬,无奈,放弃不甘心,奋斗不尽力的“半摆烂”状态;一种是蓄势待发,45度姿势并不是仰卧起坐中的不上不下,更像是起跳前蓄势待发的下蹲,是冲刺前的准备,是“厚积而等待薄发”的状态,是迎接新挑战前的缓冲,我们可积攒实力、充实自己,可从耐得住寂寞与枯燥,不为旁俗所动,不图“短平快”等角度思考;一种是理性,如果躺平是贴近水平线的零度,内卷是拔地而起90°,那么45°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这个姿势能够确保我们在“越多越好、越少越好”的事物中加以分辨、做出选择,避免用细节的刻苦掩盖方法上的懒惰。95后年轻人在顺从和反抗、主流和边缘之间反复横跳后,不约而同地开启了另一种可能,也许这是他们步入理性的一个迹象,不是彰显自我,而是消除自我,融入更广阔的文化河流。写作任务部分确定了写作者的身份,即“新时代青年”;明确了内容的指向,要求考生谈谈对“45°人生”的看法。由此可知,本次写作的要点如下:45度内涵要清晰,体现世界多元的背景,明确青年的身份,可以结合自身经历或社会实际。
    从“表达你思考”可知,文体倾向于议论文。行文构思上,可以先列出对45°人生的不同解读,以此引出自己的态度;接着分析45°人生出现的原因,挖其根源,紧跟着分析其弊端;然后围绕“权衡利弊,适当放弃”“合理规划,不忘根本”“坚持信念,始终如一”三个方面分析如何远离45°人生;最后联系当下的形势向广大青年发出号召。
    立意:
    1. 45°人生,开启另一种可能。
    2.远离45°,争当新时代奋斗者。
    3.以45°姿态蓄积力量。
    4.选择“45°人生”既是一种平衡,也是一种蓄势待发。
    相关试卷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6页。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6页。

    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12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0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