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检测预习,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研读课文,重点探究,课堂回顾,交流收获,作业设计,巩固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新课。
导语: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它们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今天,我们就继续来了解它们的故事。
2.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2.教师检测学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
识字方法:“偎”可以结合相关的动作来理解,“珊、瑚、礁、筐”可以结合实物图片来理解,“衰”可以结合其形近字来理解,“皇、拗”可以通过查字典的方法来理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圈画不懂的地方。
2.指名简单复述课文。
提示:可按照“男耕女织,日子美满—老牛诀别,忍痛剥皮—王母知情,发誓追回—闯入家里,抓走织女—心急如焚,携子追赶—划出天河,牛郎被拦—隔河相望,化作星辰—喜鹊搭桥,一年一见”的顺序复述课文。
3.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并说说每一层的主要内容。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牛郎和织女婚后的幸福生活,同时交代了老牛的死和临终嘱托。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写王母娘娘无情地把织女抓走,并划一道天河将牛郎和织女隔开。
第三部分(第6~8自然段):写由于织女的极力抗争,终于得到王母娘娘的允许,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与牛郎在鹊桥相会。
四、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有感情地朗读第1~2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1)牛郎和织女婚后的生活怎么样?
明确:两人婚后男耕女织,你勤我俭,日子过得很美满。“美满”是圆满美好的意思,说明他们靠勤劳的双手不仅日子过得富足了,而且一家人团团圆圆。
(2)牛郎和织女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但他们会不会担心发愁?为什么?
(课件出示。)
明确:织女怕外祖母找她,知道她和牛郎生活在一起。因为织女知道王母娘娘是绝不会允许她这样做的。
(3)老牛的眼泪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明确:对老牛的神态描写表现出老牛的年老体衰,对即将离开相依为命的伙伴感到万分难过。因而这是留恋的眼泪,是激动的眼泪,这眼泪中饱含了老牛对牛郎和织女的不舍之情。
(4)老牛临死前所说的话有何作用?
明确:老牛对牛郎说它就要死了,叫牛郎在它死后把它的皮留着,碰见什么紧急事就披上它的皮,这为后面王母娘娘抓走织女、牛郎披上牛皮携子追赶的内容埋下了伏笔,使故事前后浑然一体,环环相扣。
2.品读第3~5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1)这部分讲了几层意思?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来。
明确:①知道下落,发誓抓回。②闯入家里,抓走织女。③心急如焚,携子追赶。④划出天河,牛郎被拦。
(2)王母娘娘知道织女下嫁人间后有何表现?找出描写她的举动的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从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对此有何感想?
明确:王母娘娘恨织女有意败坏她的门风,损害她的尊严,发誓要把织女抓回天庭,严厉惩罚。
描写王母娘娘的动作的词语有“一把抓住”“狠狠一推”“一划”等,从中可以看出王母娘娘是一个不讲骨肉亲情、心狠手辣的专制家长。
感想:对王母娘娘气愤,对牛郎和织女同情、祝福。
(3)牛郎和织女的表现又是怎样的?读读相关的句子,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
明确:织女——“心里恨极了……”。从中可体会出织女不愿离开人间,不愿与亲人分离的痛苦情感。
牛郎——“跟着男孩赶回家……赶紧披上牛皮……”。从中可看出牛郎心急如焚。
(4)牛郎和织女在一起生活的事被王母娘娘知道了,结果怎样?同桌相互交流。
交流示例:
生: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时,带领天兵天将把织女抓走了。
生:牛郎披上牛皮,带着孩子飞了起来。他快追上织女时,王母娘娘划出一条天河,隔开了他们。
3.品读第6~8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1)牛郎和织女的结局是什么?
明确:牛郎织女被天河阻隔,最后化作了牵牛星和织女星。
(2)织女“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跟牛郎会一次面”,这是王母娘娘的恩赐吗?
明确:不是。王母娘娘抓走了织女,给她很厉害的惩罚,可是织女仍然追求着幸福的生活。“拗”字说明“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跟牛郎会一次面”不是王母娘娘的恩赐,而是织女坚持不懈地与王母娘娘斗争所赢来的。
(3)这个故事以鹊桥连通天河让牛郎和织女七夕相会作为结局,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课件出示。)
明确:喜鹊搭桥让牛郎和织女相会,这反映了人们心中的美好愿望。因为人们珍视牛郎和织女间的那种美好的情意,感动于牛郎和织女为追求幸福生活而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这也寄托了勤劳、善良的人们对自由、幸福的生活的美好向往。
4.引导学生再次从整体上感知《牛郎织女》这一民间故事,为故事设计连环画,并配上相应的文字。
明确:画面1:四面透风的牛棚里,身穿破衣的牛郎已经在干草上睡着了,老牛在旁边温和地看着他。
画面2:大树下,牛郎边赶牛虻边和老牛说话,老牛看着牛郎,仿佛能听懂。
画面3:在简陋的茅草屋里,老牛嘴巴张开,对面的牛郎高兴地听着。
画面4:湖面微波荡漾,湖边草地上,织女羞涩地侧脸站着,牛郎站在她的身边说话。
画面5:明月当空,织女正给孩子们讲天上的故事,牛郎在细心地给老牛刷洗身子。
画面6:一条天河把画面隔为两部分,右上是王母抓着织女,左下是牛郎挑着儿女。
画面7:一条天河,波涛汹涌。天河上边,成群的喜鹊搭起一座拱桥,牛郎、织女在桥上会面。
五、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小结:在这样一个流传千古的民间故事里,我们既为牛郎和织女的勤劳、善良以及他们真挚的爱情所感动,同时也感受到了民间故事的神奇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我们要继承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2.教师为学生分组,引导他们交流学习收获。
3.引导学生摘抄文中优美的词句,并学会在习作中灵活运用。
六、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前一课学习的基础上,我由易到难,安排了以下三个层次的自主探索与交流活动:
一、引导学生自主练习复述课文,在与原文的比较品评中学习语言。在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借助各段的小标题练习复述课文,并在小组内试讲。发挥小组成员合作学习的优势,由组员们把各自复述的内容与课文原文进行比较,讨论各自的优缺点。
二、引导学生通过研读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故事中的人物个性鲜明,他们留给我们的印象总是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表现出来的。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观其言、察其行,在文中圈画重点词语,简单做批注,既把握了人物形象,又总结了感知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引导学生感知民间故事的写作技法。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仅完成梳理故事情节、复述课文、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任务似乎太浅显了。所以,我又和学生一起去挖掘这篇课文在写作方法上的特点,由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这个故事的地方,从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中总结民间故事在安排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以及借助丰富的想象来讲述等方面的特点。
通过这节课,我愈发地感觉到文本的使用绝对是一门艺术。浅显的文章经过深入的挖掘,同样可以找到很多的生发点。而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教师和学生都会有所得,都能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教学目标
1.认识“俭、皇”等9个生字。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故事主要内容。(重点)
3.根据《牛郎织女》故事的主要情节设计连环画,能给连环画配上相应的文
字。(难点)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检测预习,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堂回顾,交流收获,作业设计,巩固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温故知新,导入新课,研读课文,重点探究,读写结合,学有所获,课堂回顾,交流收获,作业设计,巩固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牛郎织女二教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