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温故知新,导入新课,研读课文,重点探究,背诵积累,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领略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
2.领悟文章通过对比表现主题的写法。
3.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圆明园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
导语:请同学们各用两三个词来分别描述“圆明园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学生自由作答。)
明确:“圆明园的辉煌”——举世闻名,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圆明园的毁灭”——不可估量的损失、痛心疾首。
2.谈感受:从“圆明园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的对比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明确: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是啊,昔日的辉煌毁于一场大火,圆明园的遗迹如今历历在目,这是我国人民心中永远的痛。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就是要提醒人们铭记历史,不要忘记我们祖国曾经遭受的苦难。现在我们一起去欣赏圆明园曾经的辉煌,一起去铭记这段曲折的历史。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一)走“近”圆明园
1.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提出重点词。(板书:不可估量。)
(2)多媒体出示圆明园废墟的图片,感受圆明园“大”的特点。
①教师介绍圆明园占地面积约为350公顷,估算相当于多少个教室那么大。
②再读第1自然段,把刚才看完图片的感受和估算的感受带到课文里。
(3)句式转换练习。
这一段用“是……也是……”把两个意思连起来了。既然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必然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请同学们挑战自己,也用这个句式说一说圆明园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明确: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圆明园的价值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学生齐读。)
过渡:既然圆明园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我们必须先要走近它,看看它的过去究竟有多么辉煌。
2.了解圆明园辉煌的历史。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2~5自然段,运用读书符号记录读书收获。小组合作学习: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园林?结合课文具体谈谈。
(2)学生汇报。
明确:文中有三句话高度概括了圆明园的价值:①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②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③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3)教师用简洁的词语概括介绍圆明园辉煌的过去。(课件出示。)
过渡:这座园林建筑为何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呢?里面到底有什么呢?我们来细读课文,走进圆明园。
(二)走“进”圆明园
1.走进这座博物馆、艺术馆。
(1)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根据理解画出圆明园的布局。
①教师出示课件,演示圆明园的俯瞰图,理解“众星拱月”。
②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手绘圆明园布局图,与同桌交流。
(2)师生共读第3自然段,思考:圆明园里有哪些宏伟的建筑?
①学生朗读感悟,教师相机点拨朗读语气:读出自豪之情,读得底气十足。
②教师引读,重读“圆明园中,有……也有……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
③学生勾画文中的景观,初步感受圆明园内景观的丰富。
④教师展示“买卖街”“山乡村野”“平湖秋月”“蓬岛瑶台”“武陵春色”的相关图片。
⑤教师指导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景观并加以想象,具体描述出来。
⑥展开想象:假如你漫步园中,看到眼前的美景,你会发出什么样的感慨?(学生慨叹: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3)指名读第4自然段,感受圆明园的历史价值。
①引导学生从“上自……下至……”中感受圆明园中收藏的珍宝的历史之悠久。
②教师引导学生从“最珍贵”中感受圆明园中收藏的珍宝的价值无法估量。
③回顾第1自然段,具体感受“不可估量的损失”。
过渡:这“瑰宝”和“精华”是谁创造的?(学生: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圆明园凝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智慧和汗水,更是一个奇迹!然而它如今已变为废墟,让我们走进被毁灭的圆明园。
2.走进被毁灭的圆明园。
(1)学生带着感受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教师给出阅读要求。
要求:
①浏览第5自然段,思考:圆明园是怎样被侵略者毁灭的?在文中画出相关词句,从这些词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做简单批注。
②同桌对比朗读,把“闯进”换成“进入”,把“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等词语删去,通过朗读、比较、讨论,体会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
③用“不但……而且……甚至……”的句式来说说强盗毁灭圆明园的经过。
(2)学生汇报,教师引导。
(3)播放相关视频,向学生展示当年这些强盗野蛮抢夺、肆意破坏的情景。
(4)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作者的情感。
明确:①赞叹之情:圆明园举世闻名,值得全世界人民的赞叹。
②惋惜之情:这样一座辉煌的建筑被侵略者付之一炬,全世界人民都为之感到惋惜。
③仇恨之情:圆明园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怎能不激起作者对侵略者的仇恨?
(5)教师小结。
小结: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奇耻大辱,是英法等列强侵略中国,践踏人类文明的铁的罪证。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不可估量的损失时刻提醒我们不忘国耻。
(三)走“出”圆明园
过渡:圆明园在今天作为一处遗址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在离开圆明园的时候,我们不光要停留在恨上、难过上,还要对未来充满希望。所以,留给我们心中的思考还要继续。
1.穿越时空,联想表达。
导语:走出圆明园,我们就要把刚才的感情化为理性。除了愤怒,还应有一些理性的思考。现在我们做一次小小的体验,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1860年。现在,你回到了那个时候,面对圆明园的被毁灭,假如你是掌握国家前途命运的皇帝,或是辅佐皇帝、参与朝政的大臣,又或是保卫圆明园或者保卫祖国疆域的普普通通的士兵……,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说一说面对这样的毁灭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2.学生自由思考、交流,各抒己见。
提示:让学生在对特定角色的交流过程中领悟到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了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同时明白只有祖国强盛了,才不会受到侵略者的欺辱,从而领悟语文学习的真正目的和魅力所在,那就是不但要会学习,更要懂得怎样做人!这正是语文学习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
3.先同桌交流,针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正,再在班上汇报。
三、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描写建筑的词句,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材选编《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语言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爱与恨的情感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到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学本质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成长的历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字里行间充分挖掘“爱恨变换”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
反思课堂教学,我认为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实现了以读促思、迸发情感的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我始终以情为线,以读为轴,将多种阅读形式交替使用,以读引思,以读悟法,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和积累。我尽力做到了引导学生一步步把课文读懂、读深、读透,真正让学生在“阅读中走了一个来回”。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检测预习,再读课文,理清层次,情景导学,初“识”圆明园,课堂回顾,交流收获,作业设计,巩固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温故知新,导入新课,研读课文,重点探究,拓展阅读,赏析名篇,背诵积累,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案,文件包含第1课时初步认识比热容pptx、加热水和煤油mp4、比较水沙石的比热容mp4、比较金属的比热熔冰mp4、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对比mp4、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对比swf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