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学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捕捉意象品读愁情,为何说是“淡酒”,结论秋风渲染愁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声声慢 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三杯两盏”,是一个约数,不是真的喝了“三两杯”,而是表达词人不知道“一杯接着一杯”地喝了多少杯,是在不确定间表达一种确定感。词人的心情是那样的焦躁不安,于是只能一杯接着一杯地喝,以期望能借酒抑愁。
“酒”在李清照的词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回想起她年轻时写下的无数美丽句子:“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在这些词作中,“酒”往往是词人慵懒闲适生活的代名词,即使偶尔不快,但那也是属于少妇或少女的“甜蜜的忧伤”。
但这里的“酒”,却带不来片刻的欢愉。
以酒暖身,借酒消愁,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 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内心是何等的愁苦惨淡。
春风自是带来温暖、生机。本词中的“风”是秋风,是傍晚时分的疾风,抒写出的是萧瑟冷凄之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
在古代,“雁”是传递信息的使者。旧时相识,大雁曾为她和丈夫传递相思之情。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此处,“过雁”象征离愁,既有丈夫去世之悲,又有国破家亡之痛。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
古人常用黄花比喻女子的容颜憔悴。是凄婉愁苦的象征。
“满地黄花堆积”,菊花本是傲霜之物,如今却陨落满地。这不正是象征着“宁抱枝头香死”的高傲菊花在命运的颠沛流离下的不堪处境吗?不正象征着美丽女子青春和生命的双重凋零吗?不正如同李清照一般,恰似她的顾影自怜,哀叹自我人生已经到了最后阶段吗?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结论:梧桐是悲凉、孤寂、凄苦的象征。
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浣溪沙》
这里的雨不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春雨,是细密的秋雨,清冷,独自听雨,一夜无眠,点点滴滴,落在人的心上,是哀伤﹑愁思的象征。
词人通过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营造出冷清悲凉的意境,抒发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后的内心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课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通读全文,诵读愁词,品味“愁”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酒是“愁”的象征,品味愁情朗读下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评课课件ppt,共1页。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说课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人论世,叠字的作用,以愁作结直接抒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