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上册)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第16课梦游天姥吟留别(备作业)(原卷版+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227792/0-172835503541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必修上册)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第16课梦游天姥吟留别(备作业)(原卷版+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227792/0-172835503552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必修上册)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第16课梦游天姥吟留别(备作业)(原卷版+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227792/0-17283550355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统编版必修上册)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原卷版+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1 梦游天姥吟留别巩固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1 梦游天姥吟留别巩固练习,共17页。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瀛洲(yíng) 天姥(mǔ) 剡溪(shàn) 渌水(lù)
B.荡漾(yàng) 栖隐(qī) 倚石(qǐ) 已暝(míng)
C.澹澹(dàn) 天台(tāi) 觉时(jué) 訇然(hōng)
D.岩扉(fēi) 魂悸(jì) 青冥(míng) 长嗟(jiē)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烟涛微茫信难求(信:实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渌:清澈)
B.失向来之烟霞(向来:原来) 须行即骑访名山(须:等待)
C.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我欲因之梦吴越(因:于是)
D.恍惊起而长嗟(恍:恍然,猛然) 迷花倚石忽已暝(暝:天黑,夜晚)
3.下面给出的各项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脚著谢公屐B.水澹澹兮生烟
C.列缺霹雳,丘峦崩摧D.惟觉时之枕席
4.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 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
B.忽魂悸以魄动(因惊惧而心跳) 失向来之烟霞(原来)
C.天姥连天向天横(遮蔽) 渌水荡漾清猿啼(凄清)
D.迷花倚石忽已暝(睡着) 熊咆龙吟殷岩泉(震动)
5.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情况不同的一句是( )
A.云青青兮欲雨
B.栗深林兮惊层巅
C.越人语天姥
D.虎鼓瑟兮鸾回车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闻舟中夜弹琵琶者B.遂命酒
C.使快弹数曲D.歌以赠之
7.下列各项中,没有使用夸张修辞的一项是( )
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B.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C.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D.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惟觉时之枕席 惟:独、只。
B.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安:怎么。
C.恍惊起而长嗟 而:表顺承。
D.云霞明灭或可睹 或:有的人。
2.第一段运用了衬托手法,下列各句运用的手法与此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D.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而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入云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
B.诗人完全摆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宋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4.诗人游的是天姥山,却首先谈瀛洲、五岳等山川,有何用意?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下列各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标题中的“吟”是古诗中的一种,形式自由,不拘一格。
B.本诗通过梦境的描写,将神话传说与梦境奇幻交织一体。
C.本诗意境雄浑,变幻莫测,是一首现实主义的杰作。
D.本诗表现了作者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烟涛微茫信难求 烟涛:烟雾
B.云霞明灭或可睹 或:或者
C.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因为
D.渌水荡漾清猿啼 渌:清
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栗深林兮惊层巅 (熊的吼声,龙的叫声)把深林吓得发抖,层岩震惊
B.迷花倚石忽已暝 迷恋着花,倚靠着石头,天色一下子黑暗了。
C.虎鼓瑟兮鸾回车 老虎弹琴,鸾鸟驾车回家。
D.惟觉时之枕席 只发现了当时的枕头和席子。
【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写出了浓浓的江南味道,虽然未明写店外,而店外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杨柳含烟的芳菲世界,已依稀可见。
B.“尽觞”是喝干杯中酒之意,第三、四句写出了相送者殷勤劝酒,不忍分别;告别者要走又不想走,无限留恋,故“欲行不行”。
C.“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运用了反问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与李白的别离愁绪比起来,也是望尘莫及,可见李白愁之深,愁之长。
D.全诗热情洋溢,流畅明快,自然天成,情韵悠长,抒发了李白与金陵友人的深厚友谊,表现了李白的豪放性格。
2.有人说,首句一个“香”字用得极佳。请你说说佳在何处。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古风(其二十四)
李白
大车扬飞尘,亭午①暗阡陌。
中贵②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蜺③,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④,谁知尧与跖!
注:①亭午:正午。②中贵:“中贵人”的省称,指有权势的太监。③干虹蜺:冲犯天上的彩虹和云霞。干,冲犯。④洗耳翁:传说,尧想让天下给许由,许由认为这些话污了他的耳朵,就去水边洗耳。⑤跖(zhí):古代传说中造反的领袖,被诬为盗贼。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亭午时分却黯然不见阡陌,可见尘土之大,写出了大车之多与行驶之迅疾。
B.诗的第四句中以“连云”状宦官宅第高而且广,直接霄汉,突出其高大连绵。
C.斗鸡者路逢宦官,不禁赞叹其冠盖之光彩照人,侧面表现了宦官出行场面的豪华。
D.“鼻息干虹蜺”运用夸张手法,活现斗鸡者势焰薄天、不可一世的骄横神态。
2.本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简要分析。
【片段写作】
在幽静的夜色中,优美的旋律萦绕耳畔,定会让你心旷神怡。结合你熟悉的适合在夜晚演奏的乐曲,发挥你的想象和联想,写一段描写音乐的文字。
要求:写出音乐所传达的内容,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200字左右。
16 梦游天姥吟留别
【基础练习】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瀛洲(yíng) 天姥(mǔ) 剡溪(shàn) 渌水(lù)
B.荡漾(yàng) 栖隐(qī) 倚石(qǐ) 已暝(míng)
C.澹澹(dàn) 天台(tāi) 觉时(jué) 訇然(hōng)
D.岩扉(fēi) 魂悸(jì) 青冥(míng) 长嗟(jiē)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识记能力。B项,“倚”应读yǐ,靠着的意思。故选B。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烟涛微茫信难求(信:实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渌:清澈)
B.失向来之烟霞(向来:原来) 须行即骑访名山(须:等待)
C.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我欲因之梦吴越(因:于是)
D.恍惊起而长嗟(恍:恍然,猛然) 迷花倚石忽已暝(暝:天黑,夜晚)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字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C项,因:介词,依据。句意: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故选C。
3.下面给出的各项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脚著谢公屐B.水澹澹兮生烟
C.列缺霹雳,丘峦崩摧D.惟觉时之枕席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文言文中通假字的能力。C项,“列”通“裂”,分裂。“列缺”指闪电,缺,指云的缝隙。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其它选项都没有通假字。故选C。
4.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 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
B.忽魂悸以魄动(因惊惧而心跳) 失向来之烟霞(原来)
C.天姥连天向天横(遮蔽) 渌水荡漾清猿啼(凄清)
D.迷花倚石忽已暝(睡着) 熊咆龙吟殷岩泉(震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D项,暝:昏暗,指天黑,夜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已经晚了。故选D。
5.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情况不同的一句是( )
A.云青青兮欲雨
B.栗深林兮惊层巅
C.越人语天姥
D.虎鼓瑟兮鸾回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情况。作答时将各个加点的文言实词带入具体语境中进行推断,B项,“栗”“惊”使动用法,使……战栗,使……震惊。A项,“雨”名词作动词,下雨;C项,“语”,名词作动词,告诉;D项,“鼓”,名词作动词,演奏。所以选B项。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闻舟中夜弹琵琶者B.遂命酒
C.使快弹数曲D.歌以赠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现象。A.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B.酒:名词作动词,摆酒;C.无活用;D.歌:名词作动词,作歌;故选C。
7.下列各项中,没有使用夸张修辞的一项是( )
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B.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C.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D.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答案】D
【解析】此题是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修辞方法的能力。A项,“四万八千丈”夸张地写天台山之高。意思: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B项,“千岩万转”夸张地写出了天姥山的山路曲折。意思: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了。
C项,“一夜飞度”夸张地写出心情的急迫。意思: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D项,没有使用夸张,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将古来万事比作东流水。意思: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故选D。
【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惟觉时之枕席 惟:独、只。
B.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安:怎么。
C.恍惊起而长嗟 而:表顺承。
D.云霞明灭或可睹 或:有的人。
2.第一段运用了衬托手法,下列各句运用的手法与此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D.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而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入云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
B.诗人完全摆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宋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4.诗人游的是天姥山,却首先谈瀛洲、五岳等山川,有何用意?
【答案】1.D2.D3.D
4.①首先以“烟涛微茫”的瀛洲的难求、难得来衬托天姥山的可睹、可寻,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的色彩。②诗人将天姥山与五岳、赤城、天台山进行比照,把其高耸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它纵可入云,五岳、赤城相形见绌,万丈天台拜倒脚下。事实上天姥山只不过是浙东的一处灵秀之地,与天台山并峙,较五岳却是小巫见大巫,这是用陪衬、夸张的手法营造一种神奇的氛围,将我们一步步引向那梦幻的世界。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D项,或:有时。云霞忽明忽暗有时能看得见。
2.本题考查古诗的表现手法,具体考查衬托。A项,衬托,以鸟鸣反衬春涧静;B项,衬托,以树的叶子黄正衬人的头发白,突出人的老;C项,衬托,以上青天之难正衬蜀道之难行;D项,未用衬托。故选D。
3.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D项,“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理解错误,整首诗的格调是昂扬振奋的,潇洒出尘的,有一种不卑不屈的气概流贯其间,并无消沉之感,也没有“颓废”。故选D。
4.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非主要意象作用的能力。从“自身作用”考虑,非主要意象有的自身具有鲜明的特点,其具有的作用首先是自身的作用;衬托主要意象是次要意象的主要作用;此外,还要分析其在表达诗歌主题上是否有作用。诗人游览的是天姥山,写其它山川是为了写天姥山,分析时,要联系写“瀛洲、五岳”等山川的内容,找出其特点,与天姥山进行比对,看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天姥山的哪些特点。如文中“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联系下文“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是以瀛洲的难求对照衬托出天姥山的“或可睹”;文中“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天台本身就高,但面对天姥山却要拜倒在脚下,这是用的夸张和衬托手法,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写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胜。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下列各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标题中的“吟”是古诗中的一种,形式自由,不拘一格。
B.本诗通过梦境的描写,将神话传说与梦境奇幻交织一体。
C.本诗意境雄浑,变幻莫测,是一首现实主义的杰作。
D.本诗表现了作者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烟涛微茫信难求 烟涛:烟雾
B.云霞明灭或可睹 或:或者
C.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因为
D.渌水荡漾清猿啼 渌:清
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栗深林兮惊层巅 (熊的吼声,龙的叫声)把深林吓得发抖,层岩震惊
B.迷花倚石忽已暝 迷恋着花,倚靠着石头,天色一下子黑暗了。
C.虎鼓瑟兮鸾回车 老虎弹琴,鸾鸟驾车回家。
D.惟觉时之枕席 只发现了当时的枕头和席子。
【答案】1.C2.D3.B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是一首现实主义的杰作”错误,这首诗是一首记梦之作,不是写实,是典型的浪漫主义作品。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A.本句意为:在烟波浩淼的遥远地方,实在难以找到。烟涛:波涛渺茫,远看像烟雾笼罩的样子。B.本句意为:在云霞的明灭掩映之间有时候能看见。或:有时。
C.本句意为:我想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因:根据,依据。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翻译诗句的能力。A.“栗”“惊”在此处都是使动用法,意为: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C.“回”在此处是“旋转,运转”之意,意为:老虎弹琴,鸾鸟驾车。D.“觉”指“醒”,意为: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故选B。
【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写出了浓浓的江南味道,虽然未明写店外,而店外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杨柳含烟的芳菲世界,已依稀可见。
B.“尽觞”是喝干杯中酒之意,第三、四句写出了相送者殷勤劝酒,不忍分别;告别者要走又不想走,无限留恋,故“欲行不行”。
C.“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运用了反问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与李白的别离愁绪比起来,也是望尘莫及,可见李白愁之深,愁之长。
D.全诗热情洋溢,流畅明快,自然天成,情韵悠长,抒发了李白与金陵友人的深厚友谊,表现了李白的豪放性格。
2.有人说,首句一个“香”字用得极佳。请你说说佳在何处。
【答案】1.C
2.“香”字所包含的不仅是柳花的香,还包括店外飘来的其他花香、店内横溢的酒香、吴姬身上的幽香。这一切汇成一阵阵醉人的醇香,怎能不使李白留恋呢!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C项,“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中没有运用夸张,而是兼用拟人、比喻、对比、反问等手法,抒发离别之愁。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炼字”的诗歌艺术表现手法,品鉴作者高超语言艺术魅力的能力。“香”是人的嗅觉所能感受到的美好的气息。“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中一个“香”字,开启全篇,而且是“满店香”,说明“香”不只是柳花的香味,烂漫春天其他花草的香,更有浓郁的酒香、美人的体香,这不由得令诗人“欲行不行各尽觞”,这从侧面表现了酒好、景美,读来令人颊齿垂津。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古风(其二十四)
李白
大车扬飞尘,亭午①暗阡陌。
中贵②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蜺③,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④,谁知尧与跖!
注:①亭午:正午。②中贵:“中贵人”的省称,指有权势的太监。③干虹蜺:冲犯天上的彩虹和云霞。干,冲犯。④洗耳翁:传说,尧想让天下给许由,许由认为这些话污了他的耳朵,就去水边洗耳。⑤跖(zhí):古代传说中造反的领袖,被诬为盗贼。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亭午时分却黯然不见阡陌,可见尘土之大,写出了大车之多与行驶之迅疾。
B.诗的第四句中以“连云”状宦官宅第高而且广,直接霄汉,突出其高大连绵。
C.斗鸡者路逢宦官,不禁赞叹其冠盖之光彩照人,侧面表现了宦官出行场面的豪华。
D.“鼻息干虹蜺”运用夸张手法,活现斗鸡者势焰薄天、不可一世的骄横神态。
2.本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简要分析。
【答案】1.C
2.①以许由自比,表明自己不慕荣利、不苟流俗的情怀,丰富了诗歌的内涵。②以议论作结,将宦官、斗鸡者这些骄横跋扈之人比作盗跖,加深了批判意味。③暗讽当时统治者不辨善恶,无德无能之徒飞黄腾达的社会现实,愤慨之情溢于言表。
【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C项,五、六两句的描写对象是斗鸡者,不是写宦官的。写作者路遇斗鸡者,不禁赞叹其冠盖之光彩照人,侧面表现了斗鸡者出行场面的豪华。故选C。
2.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的能力。本诗前八句描写的两种人:一是多黄金的中贵人(宦官),一是不可一世的斗鸡者。显然这两种人是诗人批判的对象。“世无洗耳翁”中运用了许由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像许由一样不慕名利、不苟流俗的情怀。“谁知尧与跖”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将宦官和斗鸡者这些骄横跋扈的人比作盗跖进行批判。前八句写到宦官和斗鸡者的荣华富贵,飞黄腾达,暗讽当时统治者不辨善恶,无德无能之徒飞黄腾达的社会现实,愤慨之情溢于言表。
【片段写作】
在幽静的夜色中,优美的旋律萦绕耳畔,定会让你心旷神怡。结合你熟悉的适合在夜晚演奏的乐曲,发挥你的想象和联想,写一段描写音乐的文字。
要求:写出音乐所传达的内容,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200字左右。
【参考例文】
尘缘中琴声,月皎波澄。人们神怡心旷之际,耳边一阵微风忽起伏。远远传来缕缕琴声,悠悠扬扬,一种情韵却令人回肠荡气。清澈明净的琴声潺潺流动,如同来自深山幽谷,静静地淌着,淌过人生的皱褶,淌过岁月的颠沛。虽琴声如诉,所有最静好的时光,最灿烂的风霜,最稚嫩的模样,都缓缓流淌起来。而琴声如诉,是在过尽千帆之后,看岁月把心迹澄清,是在身隔沧海之时,沉淀所有的波澜壮阔。在懂得之后,每一个音符下,都埋藏一颗平静而柔韧的心灵。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能力,并涉及到语言表达。解答此题要认真审读题干要求,准确把握命题人考查方向。题干中说“写一段描写音乐的文字”就得有描写,描写“适合在夜晚演奏的乐曲”,就要注意音乐特点应该是舒缓悠扬的夜曲。正面描写音乐比较枯燥困难,最好通过音乐的效果侧面来写。同时注意的是想要文段写的有感染力,就要使描写音乐和人生感悟联系起来。语言要力求简洁流畅、生动形象。再注意要求“写出音乐所传达的内容,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200字左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2 登高一课一练,共13页。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6 (芣苢 插秧歌)6.2 插秧歌同步训练题,共15页。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精练,共16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