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精品第2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第2课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并简要归纳世界人口空间分布特点。要求学生能够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归纳世界人口空间分布的特点,初步了解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因素。
2.运用反映人种内容的图文资料,描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树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要求学生能够说出世界三个主要人种的体质特点,树立人种平等的观念。
内容要点说明
【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密度是表示人口分布的一个常用指标,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例如,某地区面积为2 000平方千米,人口为40万,这个地区的人口密度为200人/千米2。
2.阅读教材图5.5和阅读其他等值线图一样,首先要看图例。图例中红色表示人口密度大,黄色表示人口密度小,也可以说颜色越深,人口密度越大。了解每一种颜色代表的数值范围后,再在图中找出这种颜色的分布地区。在这幅图中,着重可以看人口密度大(红色)和人口密度小(黄色)这两个极值的分布区,以此可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3.人口稠密的地区一般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工农业发展历史较长,所以养育了众多的人口。这样的地区一般位于中低纬度的平原地区和沿海地区。而人口稀疏地区则在某一方面条件较差。例如,沙漠地区过于干旱,低纬和高纬地区气候不适宜,高原和山区地势太高。在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时,可以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有着重要的影响。
4.教材结合世界人口分布图,在课文中列举了几个人口稠密的地区,并在图中解释了这些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其中既有自然条件优越的自然原因,也有工农业发展历史悠久、经济发达等人文方面的原因。对于人口稀少地区,教材通过“活动”进行分析。不同案例区域人口稀少的自然原因不尽相同,有的是因为气候干旱,有的是因为气候寒冷,有的是因为气候湿热,有的是因为空气稀薄。
【世界不同的人种】
1.根据肤色、头发形状、面部特征等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三个主要人种。教材通过三个主要人种的图像及相关的文字描述,说明世界三个主要人种不同的体质特征。实际上,世界人种还有其他多种划分方案。
2.三个主要人种的分布特点是以大范围集中分布为主,以小范围的零星分布为辅。关于各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课程标准没有要求,教材也没有提供分布图或文字叙述。教材图5.6中列举的三个主要人种的来源地,其实就是该人种的主要分布区。
3.“思与学”栏目——环境对人种身体特征的形成有多大影响主要是分析自然环境对人种体质特征的影响。这里着重分析气温、阳光、紫外线三个自然因素对鼻子结构、体毛多少、皮肤黑色素含量的影响,其他方面没有涉及。同时,教材阐述时回避环境决定论,避免把自然环境对体质的影响绝对化。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新课导入
【讲述】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今天我们将继续人口的学习,去认识世界人口空间分布的特点。
新课学习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展示】人口疏密对比的图片。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对比两幅图片中人口分布的特点,感受人口稠密和人口稀疏的区别。
【讲述】我们一般用人口密度描述人口分布的情况,人口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人口密度=某地区的总人口数该地区的总面积(单位:人/千米2)
(可以给出具体数据,让学生计算一地人口密度,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展示】教材图5.5。
【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地图上圈画人口密度在200人/千米2以上和1人/千米2以下的地区,并对照大洲的分布,说出其具体分布。
【学生活动】读图圈画,并说出人口密度在200人/千米2以上和1人/千米2以下的地区具体分布在哪个大洲、什么方位。
【小结】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西部等地区。非洲撒哈拉沙漠、大洋洲中部沙漠地区、南美洲亚马孙平原、亚洲和北美洲北冰洋沿岸地区、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等地人口分布稀疏。
【提问】世界人口呈现这样的分布特点,主要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
【展示】“世界地形图”和“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布置任务】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对照教材图5.5,简单分析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西部等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讨论分析原因,代表回答问题,其他小组适当补充。
【小结】从自然条件看,这些地区都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气候较为适宜;地势平坦,大都在平原地区(亚洲东部是我国的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亚洲南部是印度的印度河—恒河平原,欧洲西部主要是西欧平原)。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另外,社会经济条件也影响人口的分布: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这两个地区都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人类在这里聚居的历史悠久,这里农业发展较早;欧洲西部是工业发展较早的地区,经济发达。
【承转】为什么非洲撒哈拉沙漠、我国的青藏高原等地区人口分布稀疏呢?为了弄清楚原因,我们一起完成以下活动。
【展示】教材活动——分析世界一些地区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原因,撒哈拉沙漠、青藏高原、亚马孙热带雨林的景观图,以及“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填写教材表5.2,派代表向同学展示讨论结果。
【小结】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极端干旱的沙漠,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人口稀疏。
【承转】世界各地不同的地理环境,不仅影响了人口的分布,还使长期生活在不同环境下的人们身体特征差异显著。在一些国际体育赛事中常常能看到不同肤色的运动员同台竞技,仔细观看视频,你发现了几种不同肤色的人种?除了肤色不同,不同人种的身体特征还有哪些不同?
(三)世界不同的人种
【播放】相关体育赛事视频。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小结】根据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三个主要人种。除了肤色,不同人种的头发形状、面部特征等都有许多不同,如教材图5.6所示。
【展示】教材图5.6。
【学生活动】读教材图5.6,小组合作填写三个主要人种身体特征比较表,派代表展示讨论成果。
表5.3
人种
肤色
头发特征
面部特征
体毛特征
黄种人
淡黄色
黑直
扁平
中等
白种人
肤色浅
波状
鼻梁高、嘴唇薄
较多
黑种人
黝黑
卷曲
嘴唇较厚
很少
【展示】补充的图文资料:印第安人、因纽特人和印度人。
印第安人,是对除因纽特人、阿留申人以外的所有美洲原住民的统称,分布于南美洲和北美洲各国。印第安人是冰河时期从亚洲大陆迁徙到美洲的。
因纽特人,分布在从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半岛到格陵兰的北极圈内。几千年前,人类最后的一支迁徙大军从亚洲出发跨过白令海峡向美洲腹地进发,最后他们在北极圈内生存了下来。
印度人,原是居住在黑海和里海附近的雅利安人,大约在公元前1 500年大规模进入印度半岛。而欧洲大部分民族都有雅利安人的血统,因此从人种起源上说,印度人与欧洲各民族的白种人是有共同祖先的。
【提问】根据以上图文材料,试判断印第安人、因纽特人、印度人分别属于什么人种?
【学生活动】阅读图文材料,说出自己的判断结果。
【小结】美洲的印第安人、因纽特人都属于黄种人;南亚的印度人则属于白种人。
【提问】阅读教材,你能说说世界三个主要人种的分布有什么特征吗?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搜索答案并回答。
【小结】由于人口迁移等原因,世界三个主要人种的分布呈现“大范围集中分布,小范围零星分布”的特征。有些地区成为不同人种的混居区。现在人种的分布越来越复杂。
【展示】补充的图文资料:李政道、杨振宁、林肯和马丁·路德·金人物图片,以及他们的贡献。
黄种人:1957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白种人:美国原总统林肯为推动美国社会向前发展作出了贡献。黑种人:美国黑种人马丁·路德·金组织了美国民权运动,影响深远。
【学生活动】阅读图文资料,了解列举的人物,感悟各人种的贡献。
【小结】三个主要人种无论体质差异如何,分布地区有什么不同,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我们要尊重他们,以及他们的文化,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人种是没有优劣之分的,三个主要人种都是平等的。
课堂总结
【讲述】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共同影响,世界人口分布并不均匀,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我们还知道了世界上有三个主要人种,不同人种共同创造人类文明,世界上所有人种一律平等。
板书设计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二节 城镇与乡村优秀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dl/tb_c404958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二节 城镇与乡村优秀第2课时教学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城镇和乡村的变化,学生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获奖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dl/tb_c404958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获奖第1课时教学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学生活动,布置任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七年级上册(2024)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精品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dl/tb_c404958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精品第2课时教学设计</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与人类活动,学生活动,布置任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