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展开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 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 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以文为词”是后人对辛弃疾的重要评价,相关研究已非常深入。学者普遍注意到辛弃疾词具有熔铸经史、善发议论、融入散文章法句法等特点。不过据笔者管见,对辛词与四六文的关系似乎研究不多。
辛弃疾虽以词最为著名,但其实著述颇多,诸体兼备。只可惜其《稼轩集》早佚,文章留存有限。今所见者,散文有大名鼎鼎的《美芹十论》 《九议》,骈文则有《贺叶留守启》 《新居上梁文》等数篇。骈体文章,宋人通称为“四六”。宋代骈散分流,散体多用以著述,骈体多施于朝廷文书及士人交际日用。南宋时期,骈体书启的写作日益普遍,诸家文集多有留存。辛弃疾的四六文创作亦应不少,而且享有一定的时誉,一些篇章被纳入选本,一些名句亦为他人借鉴。今存四六虽不多,但章句文辞颇耐细品。如《新居上梁文》云:“青山屋上,古木千章; 白水田头,新荷十顷。亦将东阡西陌,混渔樵以交欢; 稚子佳人,共团栾而一笑。”想象新居落成后的优美风景和居处其中的悠然生活,骈对工稳,文气秀逸。
这篇《新居上梁文》既体现了辛弃疾以四六法为文的特点,还体现出辛弃疾化用前人成句的做法。文中有云:“望物外逍遥之趣,吾亦爱吾庐; 语人间奔竞之流,卿自用卿法。” “吾亦爱吾庐”是陶渊明《读山海经》中的句子,“卿自用卿法”乃《世说新语》中庾敳对王衍说过的话。二者放在一起,不但是天然佳对,而且鲜明展现出辛弃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奔竞的蔑视,算得上四六文中的俊句。此种化用前人成句的做法,正是辛弃疾词中的拿手好戏。其《水调歌头 (我亦卜居者) 》作于将迁新居不成之际,上片末尾直用孟郊《借车》中的“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两句,下片末尾直用陶渊明《读山海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呼应将迁新居,化用自然,前后照应,呈现出与《新居上梁文》相似的艺术技巧。
直接移用诗句,只是辛词化用成句的一种,更为多见的,是其对散文成句的化用。最能突出展现这一点的是《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集句是宋代兴盛的一种创作方式,将前人诸家诗句汇聚为一首新的作品,能够展现创作者的敏捷才思。不过前人集句多从诗词中取材,句式的选择较为容易,而辛弃疾此词专从儒家经典中集句,必然要面临剪裁转换的问题,因而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集句,更接近于四六中的化用成句。此词首三句云: “进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请学樊须稼。” “进退存亡”来自 《易·乾·文言》;“行藏用舍”是对《论语·述而》 中“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的概括; “小人请学樊须稼”更见剪裁工夫,《论语·子路》载“樊迟请学稼”,待樊迟出,孔子曰: “小人哉,樊须也!”孔子认为稼穑之事只是毒端,不如礼义仁信重要。而辛弃疾不为朝廷所用,只能营建“稼轩”,自甘与“小人”为伍,其实是一种自我调侃。辛弃疾特意强调此词专集经句,而主旨却在说归隐,在对立冲突中表达理想不能实现的无奈。从艺术技巧上说,与诗词集句颇为不同,而与宋四六化用成句同一机杼。
在化用成句之外,辛弃疾词还有着好用长句的特点。好用长句同样是宋四六特色之一。就体式而言,词与四六文显然不同,不过一些词调中会包含连续几个短句,辛弃疾常常将这样的短句贯通起来,形成长句。这一做法在长调慢词中较为常见,《水龙吟》是其中一例。此调上下片第三句至第八句例作四字句,诸家多用独立短句,或稍加勾连,成为一组复句,意思上虽是一个整体,但小句也可以单独拎出。而辛弃疾常将小句打通,如“割肉怀归,先生自笑,又何廉也” “更想隆中,卧龙千尺,高吟才罢”(《水龙吟·用瓢泉韵戏陈仁和,兼简诸葛元亮,且督和词》),无论从句意上看还是从语法上看,都不能轻易抽出其中的小句。传统的表现方式,更倚重物象的描摹与铺排,借以传达绵密的思绪。辛弃疾将其作为长句来处理,往其中注入了更明晰的逻辑线索与文章气势,因而更容易形成气脉贯通、纵横捭阖的格局。
在一些词中,辛弃疾甚至会顺势融入骈句。这类情况以《沁园春》最为典型。此调上下片第三句至第六句,实由一个领字带出四个四字句,四句的安排,有前两句、后两句各自对仗者,也有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仗者。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仗者,与四六文最为接近。辛弃疾的《沁园春》以这种方式最多,有意用四六法加以安排,如形容山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前二句与后二句分别将山峰比喻为谢家子弟、司马相如,直接从词中抽出,便是上好的四六对句。
化用成句,好用长句,都参与着辛弃疾笔下的风云变幻。越是对宋四六的发展走向与行文风格有所了解,越能感受到辛词背后的四六笔意。对于兼善各体的创作者而言,一种文体的创作技巧 常常会或有意或无意地参与另一种文体的创作。这是创作技巧在文体间的迁移,在合适的条件下可能促成文体的发展革新。宋人常常破体为文——或以文为诗,或以诗为词,又或以论为记、以赋为记等。这样的文学景观体现着宋代文学的集成性与丰富性。辛弃疾以四六法为词,正是此类文学景观中别具风采的一种。
(摘编自周剑之《辛弃疾“以四六法为词”浅论》)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辛弃疾作词善于引经据典、发表议论、运用散文式章法句法,后人评价他的创作具有“以文为词”的特点。
B. 从对《水调歌头》的分析可以看出,辛弃疾虽然直接移用了前人成句来表意,但是化用自然,未妨碍自我情感的表达。
C. 孔子认为“稼穑之事”是末端的小人之事,辛弃疾却愿意与“小人”为伍,可见辛弃疾和孔子对“樊迟学稼”的看法是相同的。
D. 与前人化用诗词的集句方式不同,辛弃疾以剪裁转换儒家经典来集句的方式更复杂,创作水平也更高。
2. 下列关于辛弃疾和“四六文”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辛弃疾的《稼轩集》早早地佚失,后代学者虽然知道他以词闻名、诸体兼备,但却少有对其词与四六文关系的研究。
B 骈体文章在宋代通称“四六”,与散体用途不同,骈体多用于朝廷文书及士人交际日用,如《贺叶留守启》。
C. 感受辛弃疾词作蕴含的四六笔意是一个动态过程,会随着对宋四六的发展走向与行文风格的了解而加深。
D. 辛弃疾以四六法为词的创作技巧,体现了宋代文学的集成性和丰富性,这表明宋代文学创作已打破了文体的界限。
B. 下列选项不符合“词中融入骈句”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3分)
A.“但江郊雁起,渔村笛怨,寒釭委烬,孤砚生冰。”(陆游《沁园春》)
B.“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东坡老,驾勒吾回。”(刘过《沁园春》)
C.“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郑燮《沁园春》)
D.“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 疏篱护竹,莫碍观梅。”(辛弃疾《沁园春》)
4.《新居上梁文》在论证中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4分)
5. 请从辛弃疾词“好用长句”的角度,结合材料分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6分)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二) 现代文阅读Ⅱ (本题共4 小题, 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狙击手
①1942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进入最后的巷战。苏联“神鹰狙击队”的队长瓦西里在奉命率队完成了一个艰巨的任务后,全队只有他一人幸存。在返回途中,经过几堆乱石时,瓦西里敏锐地捕捉到,一个微弱的光点正在他的太阳穴上晃动。他本能地弹身而起,向右侧一块巨石后面扑去。枪响了,他的左大腿一阵剧痛——已被子弹打穿。瓦西里躲在巨石背后,疼得直喘气。
②凭着这一枪,瓦西里判断敌人藏在前方那块巨石后面,但从石缝中看过去,前方却毫无动静。腿上血流不止,他取出止血药敷上,用绷带包扎好,然后忍着腿上的疼痛,抠去石缝里的泥土,挖出一个小洞,形成一个射击孔,凝神以待。
③敌人躲在一块孤立的巨石后面,瓦西里也一样,两人相距有50米。瓦西里耐心地等待着,只要敌人离开那块石头,他就有把握将其击毙。
④没想到敌人出奇的冷静。3个小时过去了,对方仍然纹丝不动,就连一向以冷静著称的瓦西里都开始怀疑敌人是否还在那石头后面。
⑤瓦西里从身上摸出一个小小的橡胶手套,吹成手掌那么大,绑在枪口上,让它像手一样在石头上爬动。只听“砰”的一声,橡胶手套的两根手指被齐根打断。敌人枪法奇准。不但没走,还在时刻监视着他。
⑥两人默默地僵持着,瓦西里明白,这回遇到了真正的狙击高手。
⑦夜幕降临,敌人没动,瓦西里也没动,他不敢合眼,牢牢地盯着那块巨石,可敌人就像死了一样毫无动静。
⑧一天一夜过去了,两个人仍僵持着。谁先从石头后面走出来,就意味着走向了死亡。
⑨轰隆隆! 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下起了瓢泼大雨。雨水淋在伤口上,刺痛难忍,瓦西里咬牙忍住。他相信敌人同样也在受着煎熬,只要那家伙忍不住悄悄摸上来,那就是他瓦西里唯一的机会了。但是,敌人仍然一动不动,瓦西里心中暗暗吃惊,这到底是怎样一个敌人,竟有如此惊人的耐力!
⑩第二个夜晚又来临了,敌人仍是纹丝不动,瓦西里的信心开始动摇,一阵极度的疲惫感涌来。“不能睡!”他警告自己,然而眼皮完全不听使唤。这时候,他的手无意中摸到了胸前,碰到一个硬东西。“丽莎!”他猛然惊醒,从怀里摸出一枚像章。尽管夜色下看不分明,丽莎却鲜活地出现在他的面前:她俏皮地站在白桦树下,就像一朵美丽的郁金香……然而德国人的飞机来了,她的父母都死于轰炸。在那故乡的小河边,丽莎亲自为他戴上了这枚像章,送他上了战场。“瓦西里,活着回来。”她眼含热泪的嘱托就像烙铁一样烙在了他的心里。
⑪“为了丽莎,我要活着回去!”瓦西里心中涌起一股热流,顿时睡意全消。
⑫他脱下衣服塞进钢盔,在黑夜中看起来,钢盔就像一个人头,他将这“人头”绑在枪托上缓缓地从巨石背后探出,猛一下又缩回来,一连试探了3次,第4 次“人头”完全露在了石头外面。果然,对面的枪响了,钢盔被打了一个窟窿,瓦西里配合着发出了一声惨叫。
⑬敌人并没有冲过来,仍是按兵不动。
⑭太阳出来了,敌人还是没有出来。瓦西里已经有点沉不住气了,这个德国佬实在太冷静了! 他几乎忍不住想冲过去,看看敌人是不是在睡觉!
⑮突然间,对面的大石后面探出一个人影! 瓦西里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儿,他把枪口瞄向了人影。“假人!”他吃了一惊,扣动扳机的手猛然停住。那是一个非常逼真的头,然而以50米距离来说,这个头显得大了点儿。“假头”一连伸了5次。瓦西里一动不动。终于,从石头的另一侧缓缓探出一顶钢盔,一个人无声地站起来,瓦西里毫不犹豫地扣动了扳机,那人直挺挺地倒下了。
⑯瓦西里端着枪走了过去。德国人脸色苍白地倒在地上,额头被打出一个洞。瓦西里蹲下身,从德国人上衣口袋里摸出一张证件,上面写着:克尼格,党卫军上校,王牌狙击手。德国人手中握着一面镜框,镜框里是一位蓝眼睛的姑娘,面带微笑,站在清澈的小河边。瓦西里心中一阵刺痛,他想到了丽莎,兴许这个德国姑娘也像丽莎一样,盼着心上人能活着回去! 他终于明白了,这个德国人为什么能有惊人的毅力和他僵持了两天两夜! 他的心里,该有多么强烈的求生欲望! 然而命运却让他永远留在这片土地上。
⑰瓦西里轻轻地合上了德国人的眼睛,把镜框放在了他的胸口上。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他的左大腿一阵剧痛——已被子弹打穿”,说明瓦西里被对手先发现并击伤,对手已占先机,处于有利地位。
B 德国狙击手将“橡胶手套的两根手指齐根打断”,后来又击中了“人头”(钢盔),表明他时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C. 瓦西里的钢盔被击中后,对手并没有冲过来,他很想“冲过去,看看敌人是不是在睡觉!”,他的急躁与德国人的冷静形成对比。
D.“瓦西里轻轻地合上了德国人的眼睛,把镜框放在了他的胸口上”,这个细节表明此刻他对德国人少了几分敌意,多了几分同情。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开篇的时间、地点、环境的叙述,既交待了故事的背景,也渲染了紧张恐怖的氛围。
B. 对峙一天一夜之后,乌云、雷电、大雨等恶劣的天气描写,有力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C. 作者塑造两个姑娘时都用到了“小河”,衬托出她们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形成对比。
D “3个小时”“一天一夜”“夜幕降临”“第二个夜晚”等时间词语,加快了叙事节奏。
8. 在瓦西里和德军王牌狙击手的较量中,瓦西里最终获胜,请概括他获胜的原因。(4分)
9. 小说主要是以瓦西里的视角来讲述故事的,请结合全文,分析其叙述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35分)
(一) 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四年,晋饥乞籴于秦,缪公问百里奚,百里奚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国之道也。与之。”邳郑子豹曰:“伐之。”缪公曰: “其君是恶,其民何罪!”卒与粟,自雍属绛。明年秦饥,请籴于晋。晋君谋之,虢射曰:“往年天以晋赐秦,秦弗知取而贷我。今天以秦赐晋,晋其可以逆天乎?遂伐之。”惠公用虢射谋,不与秦粟,而发兵且伐秦。秦大怒,亦发兵伐晋。
(节选自《史记·晋世家》)
材料二:
惠公御秦师,令韩简视师曰师少于我斗士众。公曰: “何故?”简曰: “以君之出也处己,入也烦己,饥食其籴,三施而无报,故来。今又击之,秦莫不愠,晋莫不怠,斗士是故众。”公曰:“然今我不击,归必狃。一夫不可狃,而况国乎!”晋师溃,戎马泞而止。公号庆郑曰: “载我!” 亦不克救,遂止于秦。缪公归,至于王城,合大夫而谋曰:“杀晋君与逐出之,与以归之,与复之,孰利?”公子絷曰:“杀之利。”公孙枝曰: “不可。耻大国之士于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子思报父之仇,臣思报君之仇,虽微秦国,天下孰弗患?”公子絷曰: “吾岂将徒杀之? 吾将以公子重耳【注】代之。”公孙枝曰:“耻一国之士,又曰余纳有道以临女,无乃不可乎? 若不可,必为诸侯笑。战而取笑诸侯,不可谓武。杀其弟而立其兄,兄德我而忘其亲,不可谓仁。若弗忘,是再施不遂也,不可谓智。”君曰:“然则若何?”公孙枝曰:“不若以归,以要晋国之成,复其君而质其嫡子,使子父代处秦,国可以无害。”是故归惠公而质子圉,秦始知河东之政。
(节选自《国语·晋语三》)
材料三:
晋又饥,秦伯又饩之粟,曰:“吾怨其君而矜其民。且吾闻唐叔之封也,箕子曰,‘其后必大’。晋其庸可冀乎! 姑树德焉,以待能者。”于是秦始征晋河东,置官司焉。
(节选自《左传》)
【注】重耳,晋惠公的哥哥,有贤名。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令A韩简B视C师D曰E师F少G于H我I斗J士K众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微,表假设否定,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微”用法相同。
B. 质,可译为“使……做人质”。用诸侯之子做人质,是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外交方式。
C. 矜,可译为“怜悯”,与李密的《陈情表》当中的“不矜名节”的“矜”意思不同。
D:庸,表示反问,与《师说》中的“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的“庸”用法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晋国发生饥荒,向秦国购买粮食,秦缪公答应了; 第二年秦国发生饥荒,晋国不但不卖粮食,还乘机攻打秦国。
B. 秦晋交战,秦国将士怨恨晋国,以少胜多打败了晋国军队,惠公的马车陷入泥泞中停了下来,惠公被秦俘虏。
C. 秦国大臣对如何处置惠公意见不一,公子絷的建议是杀死惠公,而公孙枝认为这样做不符合道义,亦不明智。
D. 秦缪公权衡利弊后,决定放惠公回国,让惠公的儿子圉到秦国当人质,并且秦国开始管理黄河以东地区的政务。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往年天以晋赐秦,秦弗知取而贷我。今天以秦赐晋,晋其可以逆天乎? (4分)
(2) 杀晋君与逐出之,与以归之,与复之,孰利? (4分)
14. 根据文本概括秦缪公的人物形象。(3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鹧鸪天・西都作
朱敦儒
我是清都①山水郎②,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著眼看侯王?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注】①清都,传说中天帝的居所。②山水郎,为天帝管理山水的侍从。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词人开篇即以“山水郎”自居,直抒自己的生活理想,不喜尘世,流连山水。
B. 上阕将词人随性的生活与奇幻的仙境结合,虚实相生,颇有怡然自得之心理。
C. 下阕写出了词人诗思之丰,酒量之大,还凸显了词人对世间功名富贵的鄙夷。
D. 洛阳牡丹早负盛名,词人却舍牡丹而“插梅花”,意在体现高洁的名士风流。
16. 本词被称为《全宋词》中最“狂”的一首,请分析本词是如何将“狂”体现得淋漓尽致的?(6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互文是诗歌中常用的手法,杜甫的《客至》也用了这个手法:“ , 。
(2)《谏太宗十思疏》中,用“网开一面”的典故告诫唐太宗要有好生之德,不要“乐盘游, ,告诫君王兴建要适可而止,“将有作, ”。
(3) 中国古代诗人常常使用设问这一修辞手法增强情感表达的力量,如唐诗中“
三、语言文字运用 (20分)
(一) 语言文字运用Ⅰ (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莎士比亚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天才之一,那些取自他人的材料,并不足以否定莎士比亚的创造性。后人之所以在莎士比亚和马洛的笔墨官司上普遍同情前者,关键在于莎士比亚已成为独立自足的存在。莎士比亚当然可以借用他人的故事,正如可以穿别人设计的戏服,讲从别人那里听来的笑话,但他仍然是独立自足的,他是莎士比亚,也只有他是莎士比亚。这是作家们 ① 的境界,也是读者最关心的事情。一个作家没有达到这个境界,就很容易陷入抄袭的纠纷,而一旦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存在,那么即便有挪用他人材料的嫌疑,在文学上——而不是法律上——也比较容易被原谅,因为他已经原创了他自己。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觉得某人不像他自己,我们也会说莎士比亚的某部作品比另一部作品更加“莎士比亚”。可能我们在某一瞬间觉得成为了自己,就像作家觉得终于把握住了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但是这种成就感很容易消失,绝大部分时间里我们都在重复地寻找成为自身的依据。这是人生的固有困境,也是文学的固有困境,但它并不就是消极的。正因为独创性无法 ② 地把握,作家才会不断挑战自我,使每一次写作都成为新的开始。这又引出所谓创新问题。创新不是完全意义上的 ③ ,而是顺应一个特定的文学传统自我更新的要求,在“现成的故事”之外找到“可能的故事”。文学是以对现成故事的创造性改写才真正进入现实,写作的动因与其说是现实的刺激,不如说是陈旧故事的刺激。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现在中西的学者们,几乎一听到“钦定四库全书”这名目就魂不附体,膝弯总要软下来似的。
B 陶渊明的隐居并不遁入山林,而是回归园田; 所以,才有诗句“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
C 我们学会了上网,也要学会“下”网,不能做低头族,要有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
D. 士,为何选择“隐”,他离开朝堂的目标又是什么? 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20.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如果改写成“这是人生和文学的固有困境,它并不消极”,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4分)
(二) 语言文字运用Ⅱ (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埃尔顿注意到,处于食物链底端的生物数量总是很多,而顶端生物如老虎, A 。①通常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②处于食物链两级的生物数量有着巨大差别,③顺着食物链层次往上呈现逐级递减的方向。埃尔顿称之为“数量的金字塔”。
④根据“数量的金字塔”,使动物的区域性数量达到平衡是可能的。⑤问题是,这种种群密度的保持是如何实现的?⑥动物种群如何在过量增长与濒临灭绝两种极端之间寻找平衡? ⑦埃尔顿认为,数量扩张受到上层捕食者、病原和食物供应的限制。⑧捕食对象数量急剧锐减会对捕食者的捕食行为造成压力。捕食者会应激转向第二或第三选择, B 。这就是自然界中种族灭绝不会轻易发生的原因,也可以称之为“大自然的韧性”。
21. 语段中画波浪线处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出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4分)
四、写作 (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相马、赛马、养马”是人才选拔培养的三种方法。“相马观”认为选拔人才最重要,因为只有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才可以发挥最大的作用。“赛马观”认为选拔人才不能仅靠印象和经验,要像赛马一样,让大家在实际的岗位上竞争,最终脱颖而出的才是人才。 “养马观”认为人才投资才是最具价值的投资,要取得持续发展,保持持续竞争力,就要做好内部人才培养。
兴国之道,人才为先。以上三种方法,哪一种对我们更具有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重庆八中2024—2025学年度(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 参考答案
1.D
2.D
3.B
4.①作为例证,精准恰当地论证了辛弃疾以四六法为文的特点和善于化用前人成句的做法;②从论证辛弃疾为文的特点巧妙自然地引出对他作词特点的分析。
5.【参考示例】①连续的几个短句贯通,形成长句,从句意和语法上看,不能从长句中抽出其中的短句,如“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三个短句形成一个长句,构成完整的句意。②将物象作为长句来处理,形成气脉贯通、纵横捭阖的格局,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中“金戈铁马”物象作为长句处理,表达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赞扬,气势豪迈。
6.C
7.B
8.①警惕性更高,反应迅捷。瓦西里被狙击枪瞄准时,敏锐感知,并迅速做出反应,逃过一劫;②欺骗手段更高明。瓦西里用“假手”“假头”都引出了对手,但德国人的“假人”由于“50米距离来说,这个头显得大了点儿”而被识破。(每点2分,其它答案有理也可给分。)
9.①增强紧张感和悬念。通过瓦西里的视角来叙述,读者只能了解他所见所感,而无法了解德国人的情况,这种限制使得故事充满未知和紧张感,只能随着瓦西里的行动和感知来逐步了解故事。
②深化人物心理描写。有限视角使得对瓦西里的心理描写更加深入和细腻,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恐惧、疲惫、坚持和求生欲望,这种内心的挣扎和变化通过他的视角被生动地展现出来。
③增加故事的代入感。读者通过瓦西里的眼睛来观察世界,感受他的情绪和体验,这种代入感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读者仿佛亲身经历了这场生死较量,与瓦西里一同感受每一个惊心动魄的瞬间。
④突出主题。通过瓦西里的视角,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战争对人性的考验,以及爱情的力量。同时,瓦西里和德国狙击手之间的较量也寓意着战争中的残酷和无奈。(每点2分,共6分,其它答案有理也可给分。)
10.DEI
11.D
12.C
13.(1)去年上天把晋国赐给了秦国,秦国不知道夺取晋国反而卖给了我们粮食。现在上天把秦国赐给了晋国,晋国难道可以违背天意吗?
(2)杀死晋君,与将晋君放逐出晋国,与把他带回秦国,与放他回国恢复他的君位,哪个处理方法对我们秦国更有利?
14.①秦缪公体恤百姓,心怀仁爱。②秦缪公广开言路,虚心纳谏。③秦缪公不计前嫌,宽容大度。④秦缪公冷静谨慎,沉着隐忍。
15.B
16.①以想象、夸张的手法来体现。词人以天帝山水郎自居,想象自己向天帝借来权利,可以支配风雨,留云借月,可见其“狂”。又自诩诗词万首,饮酒千觞,从未将王侯将相放在眼中,以夸张之法表达了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对世俗的不屑。②塑造了行为疏狂、傲视权贵的人物形象来体现。“玉楼金阙”代表权利和富贵,而“梅花”则代表词人的高洁和孤傲,词人即便是在华丽的天宫做官也懒得去,只愿插着梅花醉卧在洛阳,表现了词人洒脱不羁、淡泊名利之性情。
17.(1)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2)则思三驱以为度 则思知止以安人
(3)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18.①梦寐以求/孜孜以求 ②一劳永逸/轻而易举 ③另起炉灶
19.C
20.①句式上,原句句式重复两次“是……固有困境”,用“也”字突出强调了人生与文学在独特性上的困境相同,改句没有这一效果;②句意上,原句“但”字表转折,“就是”表判断,强调独特性的困境并不消极,改句没有这一效果;③原句引出对文学的独创性困境促人不断自我更新的意义,与下文衔接更紧密,相比改句,更顺理成章。(每点2分)
21.③“方向”改“趋势”(搭配不当);④去掉“使”(介词滥用导致缺少主语);⑧去掉“急剧”(成分赘余)
22.A其数量往往十分稀少 B原来/本来/原本的捕食对象得以幸免(每空2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晋惠公四年(前647年),晋国发生饥荒,向秦乞求买粮食。缪公问百里奚,百里奚说:“天灾流行,各国都会更替发生,救援灾难体恤邻国,是国家的道义。应该卖给它。”邳郑的儿子豹说:“应攻打晋国。”缪公说:“憎恨它的国君,它的百姓有什么罪!”秦国最终卖给晋国粮食,运粮车从雍地一直接连到绛地。第二年秦国发生饥荒,请求向晋国买粮食。晋君与大臣们商量这件事,虢射说:“去年上天把晋国赐给了秦国,秦国不知道夺取晋国反而卖给了我们粮食。现在上天把秦国赐给了晋国,晋国难道可以违背天意吗?于是(应该)攻打秦国。”惠公便采纳了虢射的计谋,没有卖给秦国粮食,并派军队攻打秦国。秦国非常生气,也派军队攻打晋国。
材料二:惠公迎战秦国军队,派韩简去探视秦军情况,(韩简)报告说:“秦军人数比我们少,但斗士众多。”惠公问:“什么原因?”韩简回答说:“因为你出奔逃亡时依靠过秦国,回国继承君位时烦劳过秦国,饥荒时又吃过秦国卖给我们的粮食,秦国对我们有三大恩惠,而我们都没有报答,所以他们才来入侵。如今你又出兵出击,秦军没有人不愤怒,晋军没有人不懈怠,所以秦军斗士众多。”惠公说:“但如今我不出击,回去后晋国一定会受到轻侮。一介匹夫尚且不可轻侮,何况一个国家呢!”晋军溃败,惠公驾车的马陷入泥泞之中不能行进。惠公呼叫庆郑说:“快用车来载我逃命!”但也未能救出惠公,于是晋惠公被秦军俘获。秦缪公班师回朝,到达王城,召集大夫们谋划,说:“杀死晋君,与将晋君放逐出晋国,与把他带回秦国,与放他回国恢复他的君位,哪个处理方法对我们秦国更有利?”公子絷说:“杀死他对秦国有利。”公孙枝说:“不可以。我们已经让大国的卿士在战场战败蒙耻,又杀他们的国君来加重这种耻辱,这样晋君的儿子就会想着为父报仇,臣子就会想着为国君报仇,这种事即使不是秦国干的,天下人谁不憎恨呢?”公子絷说:“我难道仅仅杀死晋君就完了吗?我将用公子重耳来代替他为国君。”公孙枝说:“羞辱了一国的士大夫,又说我立有道的国君来统治你们,恐怕不可以吧?倘若行不通,必定被诸侯取笑。战胜大国却被诸侯取笑,不可以说是威武。杀弟弟而立他的哥哥,哥哥假如感激我却忘记了他的亲人,不可以说是仁义。如果没有忘记,这是秦国第二次施恩而没有成功,不可以说是明智。”缪公问:“那么该怎么办呢?”公孙枝说:“不如放他回去,和晋国缔结和约,恢复他的君位,但让他的嫡子做人质,使他们父子交替住在秦国,这样秦国就可以不受祸害了。”因此让惠公回晋国,让子圉到秦国为人质,秦国开始管理黄河以东的政务。
材料三:晋国又发生了饥荒,秦缪公又送给他们粮食,说:“我怨恨他们的君王,但怜悯他的百姓。况且我听说唐叔受封的时候,箕子曾说过,‘唐叔的后代必定会强大’。晋国难道是可以随便打主意的吗?我姑且多树立德行,以等待有才能的人。”从这时起,秦国开始在黄河以东征收赋税,设置官吏,负责管理。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一)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重庆市第八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一)语文试题,文件包含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语文+详解答案pdf、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适应性训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适应性训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入学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重庆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入学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五)语文 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重庆市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五)语文 Word版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人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