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 下册7.1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学案设计
展开1.成语积累
(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2)振奋人心:使人们的情绪、精神振作奋发。
(3)君臣佐使:中药方剂组成配伍的比拟词。针对病因或主症的主要药物为君,辅助主药发挥作用的药物为臣,治疗兼症或消除主药副作用的药物为佐,引药直达病所或起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为使。后引申为上下各守其职。
(4)防微杜渐:在错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杜,阻塞。渐,事物发展的开端。
(5)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时采取预防措施。
(6)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绸缪,修补。
(7)杏林春满:杏林春意盎然,用来赞扬医术高明。
(8)悬壶济世:比喻行医救人,赞颂医生救死扶伤的高尚品德。
2.名句积累
(1)屠呦呦名言
①我喜欢宁静,蒿叶一样的宁静;我追求淡泊,蒿花一样的淡泊;我向往正直,蒿茎一样的正直。
②一个科研的成功不会很轻易,要做艰苦的努力,要坚持不懈、反复实践,关键是要有信心、有决心把这个任务完成。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科技工作者要去掉浮躁,脚踏实地!
③梦想很轻,却因此拥有飞向蓝天的力量。
④生活就是改变。有时痛苦,有时精彩;但大多数时候,两者兼有。
⑤人生的经历就像是铅笔一样,开始很尖,经历得多了也就变得圆滑了,如果承受不了就会断了。
⑥真正的坚韧,应该是哭的时候要彻底,笑的时候要开怀,说的时候要淋漓尽致,做的时候不要犹豫。
(2)关于“中医”的名言
①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国语·晋语》
②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
——[西晋]杨泉《物理论》
③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④凡为医者,性情温雅,志必谦恭,动必礼节,举止和柔。
——[南宋]佚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⑤人身疾苦,与我无异。凡来请召,急去无迟。——[明]江瓘《名医类案·医戒》
⑥良医处世,不矜名,不计利,此其立德也;挽回造化,立起沉疴,此其立功也。
——[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华序》
1.诗词赏读
论诗(其一)
[清]赵翼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白话译诗 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不断地运动发展,新事物、新思想层出不穷。即使能预支五百年的新意作诗,到了一千年又觉得陈旧了。
赏析 人们只有用发展的眼光而不是静止的眼光看待事物,才能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实际,写出有时代气息且有新意的好诗。大自然在不断变化和进步,“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则表达了世上欣欣向荣、人才辈出的大好景象。
2.佳作阅读
屠呦呦:四十六年坚守,赢得了世界喝彩
瑞典当地时间12月10日下午4点30分,全世界的目光从这一刻开始“聚焦”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当身着一袭紫色礼裙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研究员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中接过诺奖奖章和证书的时候,庄严的会场里掌声经久不息。
46年的坚守,让这位85岁的老人为中国赢得了世界的尊重。3天前,屠呦呦在出席卡罗琳医学院举办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演讲会时,新华社记者拍下了令人感动的一幕:诺贝尔主题演讲会的主持人,卡罗琳医学院传染病学教授Jan Anderssn先生在屠呦呦演讲过程中一直跪在地上,一只手从后面扶着这位85岁的老人,另一只手为她拿着话筒,30分钟里始终保持着这个姿势,一动不动。
在诺奖得主演讲会上,提及46年前的那场“战役”,85岁的屠呦呦仍然记忆犹新:1969年,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参加全国“523”项目,她被指定为课题组组长,承担抗疟中药的研发。接受任务后,屠呦呦开始搜集整理历代中医药典籍,走访知名老中医,同时调阅大量民间方药,编写出以640种中草药为主的《疟疾单验方集》。屠呦呦说:“正是这些信息的收集和解析铸就了青蒿素发现的基础,这也是中药新药研究有别于一般植物药研发的地方。”
虽然有了这样一本“验方集”,但要从640种药物中筛选出对疟疾真正有效的药物,其难度可想而知。屠呦呦和她的队友们曾一度陷入研究的“泥淖”中,找不到理想的出路。面对挫折,屠呦呦也曾苦闷。她后来回忆说:“我也怀疑自己的路子是不是走对了,但我不想放弃。”当她再次认真翻阅起曾出现抗疟苗头的几个药物的历代文献时,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中记载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描述给了她新的启迪,也为青蒿素的成功提取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然而,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中国,大部分单位的科研工作都处于停滞状态,根本就没有一个好的实验条件。屠呦呦当年的同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姜廷良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当时实验室连基本的通风设施都没有,但任务时间又很紧迫,屠呦呦为了加快提纯速度,急需寻找能够容纳大量溶剂和实验品的合适器皿。然而,紧张的经费却让她们一筹莫展。急中生智的屠呦呦,想到了家中腌咸菜用的瓦缸,就把这样的瓦缸充当了提纯药物的器皿。最终,靠着这些瓦缸成功提纯了100克青蒿素结晶。而屠呦呦却因为长期接触这样的环境患上了中毒性肝炎,其他成员也出现了不同的中毒症状。”
但这些没有动摇屠呦呦的决心,病情一好转,她就急忙跑回实验室继续科研。为了能尽快让青蒿素应用到临床上,在动物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上,她和科研团队成员自己服用有效部位提取物;当青蒿素片剂临床试用效果不理想时,她们尝试改用单体胶囊……
回忆起屠呦呦研究团队当年的实验情景,姜廷良不无感慨地说:“她的身上有着超越常人的执着精神。这是科学家最重要的品质。”姜廷良透露,在青蒿之前,屠呦呦还筛选过很多种物质,“比如胡椒,实验室的抗疟成绩相当漂亮,对疟原虫抑制率达到90%多,但是临床却没效果。青蒿提取物在开始的实验中对疟原虫的抑制率最高也只不过68%,最低才百分之十几,远远不及胡椒,如果不是因为她的坚持和执着,青蒿素的研究很难取得成功”。
“执着”是记者在采访屠呦呦的同事时,听到他们用来评价她最多的一个词语。靠着这份执着,屠呦呦从古代医书中找到青蒿,用这株看似普通的小草,拯救了世界上无数的生命。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全球有97个国家和地区的33亿人口仍在遭遇疟疾的威胁,其中12亿人口生活在高危区域,这些区域的患病率有可能高于1/1 000。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全球疟疾患者约为1亿9千8百万,死亡人数约为58万人。正如诺奖委员会所指出的那样,“青蒿素这一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的疟疾患者的生命”。获奖后的屠呦呦虽然一直保持着惯有的低调,面对公众和媒体言辞甚少,但在瑞典的媒体见面会上,针对大湄公河地区和非洲少数地区出现的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的抗药性,她却大声疾呼:遏制青蒿素抗药性的任务迫在眉睫!
屠呦呦说,自己和疟原虫“斗”了一辈子,发现了青蒿素。她说:“青蒿素是个全新的化学结构,关于它的研究还远远没有完成。在科学上,青蒿素作用的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仍是有待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如今面对新一轮的耐药性挑战,她依旧信心满满。在她看来,新出现的耐药性问题,让青蒿素的研究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行多远,方为执着?思多久,方为远见?46年的坚守让屠呦呦认准一个道理:在困境面前需要坚持不懈。只要目标明确,坚守信念是成功的前提。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删改)
赏析 屠呦呦精神崇高,人格伟大。她无比执着,为研究青蒿素坚守了46年,终于赢得了世界的喝彩;她勤奋刻苦,走访知名老中医,调阅大量民间方药,编写出以640种中草药为主的《疟疾单验方集》;她不怕困难,没有好的实验条件,就靠自己的智慧创造条件搞研究;她乐于奉献,因研究青蒿素而患病,但病情稍稍好转,她就急忙回实验室继续科研;她富于责任感、使命感,大声疾呼要遏制青蒿素抗药性!大哉,屠呦呦!
1.课内素材
“中国式创新”范本:屠呦呦发现青蒿素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代表了“中国式创新”的范本。青蒿素从基础研究的突破,到理论研究的创新,再到临床应用推广,一气呵成,需求导向贯穿始终,对今天的科技创新颇具启示意义。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科学,只有围绕需求,才能形成创新链条,才能迅速转化成果,才能提升创新效率。
屠呦呦的原创性贡献,在于发现了青蒿素中杀灭疟原虫的有效成分。当年,因为找不到稳定的安全提取方法,科研工作难以取得进展,化学专业毕业的屠呦呦尝试过用高温提取有效成分,没有成功。在科研的大门久攻不破之时,中医知识赋予了她灵感,帮她捅破了那层“窗户纸”。中医古代典籍中的记载,让她顿悟,改变思路,最终成功。
适用主题:创新、传统文化的贡献、需求与科研等。
2.时新素材
航天员桂海潮:从“小镇做题家”到“摘星星的人”
5月30日上午,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这次飞天的三位航天员备受瞩目,更有一位成为全网顶流,他的名字叫桂海潮。他的出现,在中国航天史上绝无仅有。他是中国首位非军人航天员,中国史上最年轻的航天员,中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他发表了20多篇SCI论文,31岁就成为北航教授、博导。
他出生在云南施甸县姚关镇的一个小山村。施甸县不通火车,姚关镇更是偏远。从施甸县城出发,还要走20多公里崎岖的山路,才能抵达姚关镇。桂海潮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也曾和发小疯玩、打游戏。但是上中学后,他突然就不玩游戏了。因为一个人:杨利伟。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探路太空。17岁的桂海潮看到电视上这一幕,被深深地震撼了!他在心底种下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我也能飞上太空。”他开始了废寝忘食地学习。他的高中班主任说:“桂海潮是一个非常能吃苦的学生,相比于天赋,他更重要的是勤奋。”每天他总是第一个到教室,最晚回到宿舍。熄灯后,常常打着手电筒在床上看书。到了饭点,其他同学会冲去食堂打饭,他却刻意错过打饭高峰期,用多出来的几分钟背书。不管是小测还是大考,他都会及时把存在的问题和老师进行沟通,直到完全理解才罢休。实在学累了,他就到操场上打篮球,后来还喜欢上了攀岩等极限运动。
上了大学之后,桂海潮一刻也没有松懈过。他不是在图书馆,就是在去图书馆的路上。如果图书馆找不到他,实验室里肯定有他的身影。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保研并提前攻读博士学位。著名导航与控制技术专家徐世杰作为他的导师曾感叹:“在课题组,桂海潮出成果并不是最快的,但是他非常勤奋,且一丝不苟,抓住关键难题不放松。”
2014年博士毕业后,他再次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出国留学。他先后前往加拿大约克大学、瑞尔森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留学三年期间,他在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了20余篇SCI学术论文,成为该领域的世界级专家。2017年9月,31岁的桂海潮回到母校,成为航天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2018年6月,中国科学院发布了“空间站载荷专家选拔工作通知”。桂海潮激动不已,20年的坚守,终于等来了这个机会,他第一时间报了名。经过3年的筛选与淘汰,他从2 500人里脱颖而出,成为4名预备载荷专家之一,并最终实现了自己的飞天梦。
从小镇做题家到北航教授,从军训时踢正步都顺拐的大学生到中国空间站的首位载荷专家。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杨利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加加林。努力读书吧!冲出小镇,你的目标是星辰大海。(摘自中国新闻网2023年6月2日)
适用主题:奋斗、坚持、梦想、榜样的力量等。
1.以本课晨读中的成语积累为基础,在下列句子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成语。
(1)流星虽然陨落了,却用美丽的光芒划破夜空;乐曲虽然结束了,却用激昂的旋律__________。
(2)即使现有的产品畅销,也要____________,抓紧技术储备与新产品开发这一环节。
(3)如果我们不从小事做起,____________,那些细小的苗头最终可能酿成大祸。
答案 (1)振奋人心 (2)未雨绸缪 (3)防微杜渐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诗人白发频添,酒杯难举,无法疏解郁积于心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
(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蔑视权贵、不卑不亢的人生态度。
(3)在自然中,“清风”二字常会撩动古人心弦,被化作佳句融入古诗文之中,其中令你印象深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3)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惟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7.1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1827_t4/?tag_id=42" target="_blank">7.1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学案</a>,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语言建构,语言运用,资料链接,文本鉴赏,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7.1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1827_t4/?tag_id=42" target="_blank">7.1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学案设计</a>,共13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7.1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1827_t4/?tag_id=42" target="_blank">7.1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学案及答案</a>,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过程,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