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课件、学案及教案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7.2*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7.2*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语言建构,语言运用,资料链接,文本鉴赏,写法借鉴,参考答案,参考示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惊诧( ) 怪诞( ) 斑斓( )
畏葸不前( ) 鄙视( ) 遐想( )
杜撰( ) 撒手人寰( )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说eq \b\lc\{(\a\vs4\al\c1(解说( ),游说( ))) 系eq \b\lc\{(\a\vs4\al\c1(系列( ),系鞋带( )))
刨eq \b\lc\{(\a\vs4\al\c1(刨根儿( ),刨子( ))) 栅eq \b\lc\{(\a\vs4\al\c1(栅栏( ),栅极( )))
2.语境辨析法
(1)在外久了,故乡的模( )样自然模( )糊成了一团。
(2)花剑选手的脸部被面罩扎( )伤倒地,他挣扎( )着起来,在接受简单包扎( )后接着参加比赛。
二、写对字形
eq \b\lc\{(\a\vs4\al\c1(鱼qí( ),shì( )好)) eq \b\lc\{(\a\vs4\al\c1(cí( )场,zī( )事)) eq \b\lc\{(\a\vs4\al\c1(缠rà( ),富rá( )))
eq \b\lc\{(\a\vs4\al\c1(斑lán( ),lán( )言,波lán( ))) eq \b\lc\{(\a\vs4\al\c1(xiá( )想,xiá( )疵,无xiá( )顾及)) eq \b\lc\{(\a\vs4\al\c1(bàng( )秤,bàng( )议,牛bàng( )))
三、积累词语
1.理解辨析
(1)历程·里程
二者都是名词。“历程”指经历的过程,是时间上或精神上的经历。“里程”指路程,往往指距离上的度量。
(2)震动·振动
二者都有“因外力作用而动摇不定”的意思。“震动”指受到外力影响而颤动;(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不平静。“振动”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地做往复运动。摆的运动就是振动。
2.明确词义
(1)自鸣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刨根究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畏葸不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运用】
1.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写法和词语运用的正误,并改正。
池水表面变得浑乱,水中的睡莲在汹涌(rǒnɡ)不息的水波冲刷下岿然不动。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我曾想,如果从池水中抓出一个鲤鱼“科学家”,事情将会怎么样呢?________________。
A.对于它们而言,这确实是一件可怖的事情。那么别的鲤鱼又将怎样看待这件事呢?放回池水之前,它可能随着我的察看而狂乱挣扎
B.那么别的鲤鱼又将怎样看待这件事呢?放回池水之前,它可能随着我的察看而狂乱挣扎。对于它们而言,这确实是一件可怖的事情
C.放回池水之前,它可能随着我的察看而狂乱挣扎。那么别的鲤鱼又将怎样看待这件事呢?对于它们而言,这确实是一件可怖的事情
D.放回池水之前,它可能随着我的察看而狂乱挣扎。对于它们而言,这确实是一件可怖的事情。那么别的鲤鱼又将怎样看待这件事呢
3.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睡莲之所以能够不被触摸而运动的原因,是因为有一种看不见的神秘力在对它起作用。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链接】
识作者
加来道雄,生于1947年,日裔美国理论物理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是当今高能物理和理论物理学中“超弦理论”的提出者之一。
主要著作有《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超弦导论》等。
探背景
在当代物理学中,有一些非常重要却又艰深的思想,往往因为难以形象浅显地解说而不易为公众所了解。而加来道雄不畏艰辛,在《超越时空》一书中用很生动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现代物理前沿之一——超空间理论的来龙去脉。全书15章分为4篇,分别述说了超空间的早期历史,超空间理论可能通往爱因斯坦梦寐以求的“物理学圣杯”——统一场论,从理论上探讨通过超空间穿越时空的可能性,以及何时方能实际利用超空间理论所具有的潜在威力。
知常识
高维空间
现代理论物理学认为,统一四种力的前景,在于高维(如十维或更高)空间理论的确立。比如对于古人来讲,风暴是怎样产生的,风暴会袭击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袭来、什么时候结束,他们是一无所知的,因为他们生活在平坦的大地上,只能靠肉眼从近似于二维平面的角度来观察,即使有简单的预报,也都是靠经验来推测的。
现在有了气象卫星,从太空这样的三维角度观察地球,在地面上看起来神秘莫测的风暴被看得一清二楚,人们可以精准地预报风暴的动向。同样,理论物理学家认为,传统的四维(三维空间加上时间)理论太“小”,不能解释宇宙中的四种力。当他们超越四维而在更高维(如十维或更高)中寻求统一这四种力时,就能得到一种简单、漂亮的解决模型(科学家认为宇宙应该是简单、和谐的)。
【文本鉴赏】
整体感知
这篇文章以生动、简明的语言介绍了作者加来道雄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对鲤鱼世界的遐想和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启迪作者走上科学探索的道路。并启示读者,要想在科学事业上取得成功,必须具有想象力、乐趣和实验精神等基本因素。
文脉梳理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文本深读
一、阅读课文第1~11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那静静的时刻,我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其中“我”遐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3段在选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7段中,“鲤鱼‘科学家’们将会聪明地杜撰某种虚构的东西——它被称为‘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怎样的呢?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课文第12~18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4.第12段,“称他是整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一句中“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指的是谁?“这个理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16段,“年轻人的一个优点就是不会由于世俗的约束而畏葸不前”,这个“优点”对你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17段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总览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7.文章开篇就说:“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并且引导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通过阅读课文,你能找出童年的两件趣事是什么吗?除了这两件趣事,作者还写了成长中的哪些事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在材料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加来道雄成为一名物理学家的过程来看,你认为要成为一名科学家应具备的优秀品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细腻的心理描写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虽然是一篇科普文章,但很有文采,尤其是写小时候大胆想象的心理更是细致入微。如在水池旁忽然来了一场暴雨,作者用了两段写自己的遐思:一是写水中鲤鱼的困惑,睡莲没有人摇动怎么会自己运动起来呢?二是“鲤鱼‘科学家’们”的杜撰,简直引人发笑。发笑之后,不得不佩服小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2.写法指导
常用心理描写“四方法”
(1)直接描写式。这是最为常见的、运用最广泛的一种人物心理描写法,有的句子中含有“想”等关键的字眼作为明显的标志。
(2)梦境描绘式。这是一种容易忽略的心理描写法。梦境是人所想的集中表现,它同样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主题等。
(3)心理分析式。这种心理描写的方法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对人物的所思所想更加明了。如:本文运用拟人手法对鲤鱼们的心理描写。
(4)幻觉展现式。这种人物心理的描写,是通过对人物幻觉的展示,来刻画人物的心理,能揭示文章的主题。如安徒生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对小女孩的幻觉描写,很好地刻画出小女孩天真、单纯和对温饱渴求的心理。同时,又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与黑暗。
3.迁移运用
试着描写一段心理活动,来表达某人物“欲言又止”的心态和神态,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语言建构】
一、(一)
【答案】 chà dàn lán xǐ bǐ xiá zhuàn huán
(二)1.【答案】 shuō shuì xì jì pá bà zhà shān
2.【答案】 (1)mú mó (2)zhā zhá zā
二、【答案】 鳍 嗜 磁 滋 绕 饶 斓 谰 澜 遐 瑕 暇 磅 谤 蒡
三、2.【答案】 (1)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
(2)比喻追究底细,问事问根本,看事看内在。
(3)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语言运用】
1.【答案】 “浑”应写作“混”;“涌”应读作“yǒnɡ”;“岿然不动”应为“摇摆不定”。
2.C 【在池水中抓出一个鲤鱼,根据语意连贯原则,鲤鱼会狂乱挣扎,排除A、B两项;“那么别的鲤鱼又将怎样看待这件事呢?”是问题,应在前,“对于它们而言,这确实是一件可怖的事情”是答案,应在后,排除D项。】
3.【答案】 成分赘余,应去掉“的原因”。
【文本鉴赏】
文脉梳理
【答案】 ①对鲤鱼世界的幻想 ②建立实验室
文本深读
1.【答案】 遐想的主要内容是:水池中的鲤鱼怎样观察它们周围的世界。第3段在选文中起总领作用。
2.【答案】 本句采用比喻手法,比喻我们对自己所生存的环境中的一些未知的东西,往往采用类似的做法,形象地说明了我们对宇宙的认识是有限的,有的甚至是肤浅或错误的。
3.【答案】 第一问:①“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②“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它们以神秘的“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③“鲤鱼”科学家的“消失”和“重现”——它们认为是“奇迹”,是“可怖的事情”,而不肯去探究原因。④“鲤鱼”科学家的“传奇故事”,真实地证明了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而大多数鱼却认为这是“胡说八道”,荒谬绝伦,违背它们的“自然规律”。第二问:说明“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①人类“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只要“超出了我们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他们就“拒绝承认”。②“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是因为他们只愿意承认“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不肯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③“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它”的理论,他们就加以“鄙视”,表现出思想上的保守和固执。
4.【答案】 ①指的是爱因斯坦。②是下文提到的“统一场论”。
5.【答案】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如果年轻人像大多数成年人那样过多地考虑所要涉及的困难,就很难有所突破。
6.【答案】 列数字。作为科普作品其功能之一就是激发大家对科学的兴趣,这种叙事方式加上准确的数字说明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目的。
7.【答案】 童年的两件趣事:①观看水池中的鲤鱼,想象鲤鱼世界。作者由鱼的观察角度,反思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并且保持了这种奇特的想象力,由此奠定了他对高维空间理论探究的基础。②作者少年时接触到爱因斯坦的“未竟事业”,激发了他的探究兴趣。他把爱因斯坦的理论当成一个“侦探故事”来阅读、探究,并且“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表现了他的毅力和恒心,这也是成为科学家的基本素质。除了这两件趣事,作者还写了在高中时代,“找遍周边地区大量的电子仓库,装配必需的硬件设备”,在“学校的足球场中缠绕22英里长的铜线”,自己动手建立实验室,验证爱因斯坦理论,探究反物质的事例。作者进行这样艰苦枯燥的工作,体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以及踏实的态度,显露出一个科学工作者的潜能。
8.【答案】 本文布局谋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在整体上,作者并没有从童年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按时间顺序叙事,而是通过童年的两件趣事和高中时建立实验室的事例,突出他成长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并不旁及其他成长的经验;在局部上,如高中阶段,作者看了许多统一场理论方面的书,并常常去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图书馆,相关的理论书籍是怎样启发、引导他研究的,这里肯定有许多精彩的故事,但是作者只是一笔带过,重点放在制造“自己的原子对撞机”上,其中具体的数据叙述得很详尽,让人体会到作者严谨、踏实的性格,以及成为物理学家所需要的内在的基本素质。
9.【答案】 (观点一)丰富的想象力。科学是需要想象力的,想象力能带来创造力。作者正是从对鲤鱼世界的想象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能。由感性的想象上升到理性的创造,体现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观点二)独立的思考能力。科学不应该是枯燥的,而应该是充满乐趣的。探寻自然的奥秘,对真正的科学工作者来说,一定要善于观察和思索,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观点三)勤奋和执着的精神。经过踏踏实实地实验,才能得到基本数据,假说才能确立。一味地空想,不去做基础工作,没有勤奋和执着的精神,就不可能到达真理的彼岸。
【写法借鉴】
3.【参考示例】 面如死灰的他眼里突然闪现一缕光芒,嘴角微微上扬;但是,她接下来的一句话让他愣了,他皱了皱眉,迅速地思索着,却寻不着一丝痕迹;本想开口的他这时不过是紧紧地闭着嘴唇。说,还是不说呢?思绪在他的脑海里已然是一团乱麻,到底应不应该说出事实的真相呢?或许一切并没有我想的那么的糟糕……不,不行,万一正如她所说的那样,我一定会后悔死的!不能说!可是……他的唇动了动,抬起眼睛怔怔地看,却再次迅速低下了头。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7.2*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导学案,共4页。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7.2*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导学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自主认知,合作探究,课堂练习,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7.2*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导学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教材助读,预习自测题,我的疑问,学始于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