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 第7课 篇二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229795/0-172838956119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 第7课 篇二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229795/0-172838956122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课件、学案及教案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7.2*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7.2*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导学案及答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科普文特征。
2.把握文章按时间顺序安排内容的行文结构,学习文章生动地讲述科学理论的方法。
3.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领会想象和兴趣对于科学探索与发现的重要意义,感受和领悟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与品质。
作者介绍
加来道雄,日裔美国理论物理学家,纽约州立大学研究生中心的理论物理学教授,科普作家,超弦理论的专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荣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他秉持着爱因斯坦的精神:探寻“所有事物的原理”。主要著作有《超越时空》《平行宇宙》《量子场论》《超弦导论》《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
写作背景
宇宙科学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和兴趣。从古希腊人提出“世界是由什么组成的”到现在,许多科学家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也形成了许多关于世界构成的理论。直到20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把人类探索世界奥秘的步伐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然而他不能解释所有现象。随着科学的快速发展,又产生了解释微观世界规律的量
子理论。但量子理论也不能解决宇宙和粒子的组成及运动规律等问题,于是物理学的发展上升到多维空间理论上来。当今科学界把探求“关于一切的理论”作为目标,但还没有真正出现这种理论,即使科学巨匠霍金也未能解决这个问题。然而世界总有其本源,它强烈地吸引着科学家去不懈追求,甚至穷尽毕生精力试图完成这项最伟大的“工程”,加来道雄就是这样一位理论物理学家。
文本初读
阅读全文,依据提示补充空缺内容。
文本精读
1.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什么?
2.作者对爱因斯坦的“未竟事业”是怎样看待和怎样做的?作者说“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在作者心中“理论物理学家”应该是怎样的人?
3.童年观鱼、探索爱因斯坦未竟事业、做实验三件事分别对作者起了怎样的教育作用?给了我们怎样的“教育”启示?
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重在反映作者成长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但作者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其成长经历,那么,文章在材料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5.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写自己儿时观察水池中的鲤鱼,进而想象水池中鲤鱼“科学家”的一系列思维活动的事情,这是典型的想象手法,作者是怎样想象的?使用想象有何好处?
思维拓展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加来道雄在物理学上的重大成就,这都是人类在科学上的重大成果,他们也因此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因此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加来道雄也被冠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的称号。但这光环背后却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求索之路。当然,科学道路肯定是坎坷不平的,不只是这两位科学家,世界上其他科学家也是如此,比如陈景润、爱迪生等中外科学家。请同学们结合屠呦呦、加来道雄和其他科学家的情况,讨论他们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课堂练习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生态环境部和自然资源部日前表示,将加强监督检查,规范各地工矿企业废渣的排放、转移、收集和集中处置行为,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B.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家长只有严于律己,树立正面形象,为孩子营造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才能避免孩子今后不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C.科幻影片《星际穿越》使公众对理论物理产生浓厚兴趣,也许很多人不知道,这部影片的发起人是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基普·索恩。
D.韩剧能够在亚洲地区走红,主要原因是韩国的编剧和导演对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与深度发掘功不可没。
2.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它们相信它们的宇宙就由阴暗的池水和睡莲构成。
B.凤蝶就替花效劳——它替花做媒,所以凤蝶是祖传的花媒呢。
C.这位工人的屋里,书籍、衣服、杯、盘、碗、碟等都放得井井有条。
D.我很欣赏哈佛校训上的一句话:“为增长智慧走进来,为服务祖国和同胞走出去。”中国青年也应把“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3.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反物质”作一解说。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①爱因斯坦的工作使一种称之为反物质的新型物质成为可能。
②反物质的作用形式与普通物质一样。
③反物质与普通物质接触之后它们将会湮没,并且猛然释放出能量。
④反物质由反粒子组成。
反物质是
4.根据材料所给的内容,在下面横线上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引力波被科学家证实,在很多人尚未明白它究竟是何物之际,已有商家“抢占先机”, ① 。在某电商网站,一款声称能够防引力波辐射的毯子售价近200元。 ② ?其实,引力波并不是新事物,它一直存在,只是人类技术此前无法探测到。引力波辐射对人有害是谬论。任何物体的温度只要高于绝对零度(-273.15 ℃),就会向外辐射能量,但人们需要防护的是那些能量高的电离辐射。引力波作为一种携带能量的时空波动,对人体产生的影响比一般电磁波都要弱太多, ③ 。
【参考答案】
文本初读
【答案】①对鲤鱼世界的幻想 ②建立实验室
文本精读
1.【答案】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①人类“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只要“超出了我们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他们就“拒绝承认”;②“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是因为他们只愿意承认“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不肯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③“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的理论,他们就加以“鄙视”,表现出思想上的保守和固执。
2.【答案】(1)首先,作者接触到爱因斯坦的“未竟事业”,激发了他的探究兴趣。其次,他把爱因斯坦的理论当成一个“侦探故事”来阅读、探究,并且“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再次,高中时代本应“在棒球场或篮球场玩耍”享受青春年华,但作者却“找遍周边地区大量的电子仓库,装配必需的硬件设备”,在“学校的足球场中缠绕22英里长的铜线”,自己动手建设实验室,验证爱因斯坦理论,探究反物质。
(2)理论物理学家的工作是抽象枯燥的,受实验条件的限制,自己的学说很难得到实验的证明,甚至可能到死也得不到成就。这样的人必须耐得住寂寞,必须有恒心和奉献精神。“在所不辞”意味着“理论物理学家”道路的艰辛。
3.【答案】(1)三件事对作者的成长分别体现了不同的教育作用:①童年观鱼的遐想培养了作者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②探索爱因斯坦未竟事业则主要激发了作者的好奇心、求知欲望以及随之而来的以阅读为主要方式的探索行动;③做实验着重培养了作者的动手能力、实验精神以及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
(2)“教育”启示:①作为教育主导的父母和老师,对孩子童年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②对青少年来说,偶像、榜样的力量同样重要;③在学习过程中,自主观察思考、学习求真和自主实践也很重要。
4.【答案】特点:本文在材料的处理上重点突出,详略得当。①从整体上看,文章的题目虽然是“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但作者并没有按时间顺序叙事,而是通过童年的两件趣事和高中时建立实验室的事例,突出他成长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并不旁及其他成长的体验。②从局部上看,如高中阶段,作者看了许多有关统一场论方面的书,并常常去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学图书馆。相关的理论书籍是怎样启发、引导他研究的,这里肯定有许多精彩的故事,但是作者只是一笔带过,重点放在制造自己的“原子对撞机”上,其中具体的数据叙述得很详尽,让人体会到作者严谨、踏实的性格,以及成为物理学家所需要的内在的基本素质。
好处:作者这样安排行文,既让读者看到了作者的成长历程,又让读者明白了一个物理科学家成长过程中最有说服力的“成长因素”。如果一味按照时间顺序叙事,最有价值的内容必将被冲淡,标题中的“教育”意义也难以得到突出。
5.【答案】(1)作者摇身一变,以鲤鱼的眼光来审视鲤鱼世界,对鲤鱼世界以外的看不见的世界持否定态度;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鲤鱼“科学家”的愚昧、无知,对自己生存的世界在认识上有根深蒂固的偏见。
(2)作者用这一生动的想象说明人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和鲤鱼“科学家”对水池的理解是一样的,这样就将不太好说明的道理深入浅出地阐释出来,通俗易懂,便于读者接受。
思维拓展
【答案】(观点一)好奇心和对科学的浓厚兴趣。《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提到屠呦呦对“中草药的好奇心”;加来道雄为慢慢畅游的鲤鱼所陶醉,怀着一颗好奇的童心,读着有关爱因斯坦及其他人的理论的每一本书,最后决心当一名理论物理学家;而爱迪生和陈景润,分别闹出了坐在鸡蛋上孵小鸡,为思考一个数学难题走路时撞到电线杆上的笑话。
(观点二)孜孜以求、不怕艰辛的奋斗精神。这些科学家们都是经历过数十甚至数百次的失败,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才最后取得惊人成果的。屠呦呦研究了2 000种中草药,“然而进展甚微”;爱迪生研究电灯屡屡失败,最后才成功。因此,要想取得一番成就,这两个原因是必不可少的。
课堂练习
1.【解析】C A项,语序不当,将“收集”移到“转移”前。B项,不合逻辑,删去“不会”。D项,句式杂糅,删去“主要原因是”或“功不可没”。
2.【解析】A “宇宙”应加引号。
3.【解析】这里的几个短句,围绕“反物质”展开话题。可以用“反物质是一种新型物质”作为主干,而将其他短句分解、组合,化为“新型物质”的定语。
【答案】(反物质是)一种由反粒子组成,作用形式与普通物质一样,但与普通物质接触之后将会湮没,并且猛然释放出能量的新型物质。
4.【解析】①处根据后文“在某电商网站,一款声称能够防引力波辐射的毯子售价近200元”内容概括即可;②处要根据后文“其实,引力波并不是新事物……引力波辐射对人有害是谬论”进行推断、概括;③处要根据前文“引力波……对人体产生的影响比一般电磁波都要弱太多”进行推断。
【答案】①开始出售能够防引力波辐射的产品 ②引力波辐射真的对人体有害吗 ③根本不需要防护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7.2*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导学案,共4页。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7.2*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导学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自主认知,合作探究,课堂练习,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7.2*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导学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教材助读,预习自测题,我的疑问,学始于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