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课件: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 第三单元 检测卷(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课件: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 第三单元 检测卷(二)第1页
    课件: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 第三单元 检测卷(二)第2页
    课件: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 第三单元 检测卷(二)第3页
    课件: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 第三单元 检测卷(二)第4页
    课件: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 第三单元 检测卷(二)第5页
    课件: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 第三单元 检测卷(二)第6页
    课件: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 第三单元 检测卷(二)第7页
    课件: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 第三单元 检测卷(二)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课件: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 第三单元 检测卷(二)

    展开

    这是一份课件: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 第三单元 检测卷(二),共60页。
    第三单元检测卷(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玫瑰的颜色是红的,而矢车菊的颜色是蓝的。为什么会这样?一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一直试图揭开这个谜团。尽管花儿有着明显不同的颜色,但它们有共同的色素。自1913年以来,这个问题就一直困扰着植物学家。109年前,科学家首先在蓝色的矢车菊中发现了花色素,后来,科学家又在红色的玫瑰中发现了同样的花色素,问题是:为什么一种花色素会呈现两种不同的颜色呢?关于这个问题有许多理论,有人认为不同花的细胞中含有不同的PH值,PH值的不同导致花颜色的不同;有人认为不同的花从土壤中吸取了不同的金属离子,金属离子的不同导致花颜色的不同。如今,植物学家提出了新的理论,他们在《自然》杂志上报告说,色素在矢车菊植物的细胞中形成了一种非同寻常的“微胞”,也叫超分子。这种现象不仅让科学家感兴趣,也让商业花农感兴趣。多年来,他们花费大量金钱和时间,试图在不能开出蓝花的植物上培育出蓝色的花朵。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研究培育出不褪色的蓝色玫瑰。这种玫瑰中产生了一种蓝色的色素,叫飞燕草色素苷,这种物质在飞燕草中能够自然发现,但从来没有在玫瑰中发现。科学家发现,矢车菊中的色素形成一个大的分子联合体,这个联合体由6个花色素分子组成,它们与1个被称为黄酮的色素分子结合,又与另外4个金属离子结合在一起,其中包括一个铁离子、一个镁离子和两个钙离子。但是在玫瑰中,就没有这种超分子形成,所以同样的色素在这两种花中形成了不同的颜色。科学家的这一研究打破了自然规律,那就是可以在一种植物中加入飞燕草色素苷,得到想要的蓝色花朵。人们已经开始尝试用新方法把一些不是蓝色的花变成蓝色的,比如康乃馨、玫瑰和菊花等。以前,人们一直认为蓝色只能由飞燕草色素苷形成,这是多年来的教条。科学家的研究不是说这种观念是错的,而是说如今似乎有另外的方法可以培育蓝色的花朵,而且是矢车菊那样的蓝色,这种蓝色是真正的蓝色,非常漂亮。玫瑰花中的色素在矢车菊中也能发现,而这种色素在矢车菊中却形成了美丽的天蓝色,如果发现其中的原因就有可能改变培育战略,从而能够培育蓝色的玫瑰。矢车菊和玫瑰色素中的基本化学物质是一样的,是组成化学结构的方法不同才导致了颜色的不同。(摘编自任秋凌《花儿为什么颜色不同?》)材料二:花儿五颜六色,主要是因为花瓣中含有不同的色素。如果不含有色素,或者由于某些原因,色素没有发挥作用,花儿只能呈现纯洁的白色。植物呈现黄色与橙色通常是类胡萝卜素的功劳,红、蓝、紫等色彩则主要靠以花青素为代表的类黄酮色素来描绘。石竹目植物则比较特别,它们的黄色或红色主要源于甜菜红碱。至于花朵中的绿色和茎叶中的翠绿色,则一样来自叶绿素。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这些植物色素的名称全都是一类化学物质的统称,成员都比较复杂,比如花青素就是一个大家族,广泛存在于众多植物的大多数器官之中。不同种类植物体内的花青素,不论是分子结构,还是呈现的颜色,都不相同。植物体内的天然色素都是个性活泼的家伙,环境中的温度、酸碱度以及微量元素的含量等因素稍有差异,即使是同一种色素也会显现不同的颜色。花朵与果实中最常见的花青素类色素,在偏碱性的植物体内通常呈现浓郁的蓝紫色,在酸性条件下却会变脸为漂亮的红色。不过这种情况并不绝对,飞燕草色素也是一种花青素,但颜色却和植物体内的铝离子浓度高度相关,铝离子浓度高的时候呈现艳丽的蓝色,反之就是粉红或鲜红色的。不少品种的绣球花色决定于花萼中的飞燕草色素,酸性土壤中的铝离子活性通常比较高,因而可以培育出蓝色的绣球花。仅仅一个花青素家族,就能在红、蓝、紫、黑等颜色之间玩出诸多花样。如果一朵鲜花上有多种色素的同时出演,不同色素之间复杂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会使得花朵们的色彩魔术更加变幻无穷。一旦体内植物色素的颜色或浓度发生变化,俏丽的花朵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来个大变脸。在鸳鸯茉莉的花朵刚刚开放的时候,花瓣中的花青素浓度比较高,花朵的蓝紫色也显得格外深沉。随着花青素慢慢被鸳鸯茉莉花朵的母体分解与回收,花朵的颜色随之越来越淡,最后几乎变成纯白色。木芙蓉花的变色不仅与花青素的浓度有关,同时还受到气温以及植物体内酸度的影响。花儿的变脸把戏,归根结底是植物色素浓度和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摘编自秦彧《花为什么有颜色》)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们曾为在不能开出蓝花的植物上培育蓝色的花朵花费大量金钱和时间,后来研究培育出不褪色的蓝色玫瑰。B.矢车菊呈现蓝色是因为它的色素形成一个大的分子联合体,与1个黄酮色素分子结合,又与4个金属离子相结合。C.类胡萝卜素、类黄酮色素、甜菜红碱等植物色素使植物颜色各异,但同一种色素因温度等因素的不同也会显现不同的颜色。D.鸳鸯茉莉的花朵刚开时,花青素浓度比较高,显现深沉的蓝紫色;随着花青素浓度变低,花朵的颜色变为纯白。解析 D.“变为纯白”说法错误,材料二最后一段原文说“几乎变成纯白色”。选项缺少限定词“几乎”。DA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花儿颜色不同的原因,但二者的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谈颜色不同的原因,后者侧重谈颜色产生变化的原因。B.对于同一种花色素因何呈现不同颜色的问题,以前认为原因在于PH值不同或金属离子不同,而新近的研究发现,两种观点是错误的。C.科学家曾经在一种植物中加入飞燕草色素苷培育出了想要的蓝色的花朵,在发现新理论以后,已经熟练掌握了一条培育蓝色花朵的新办法。D.花瓣中含有的单一或多种色素,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呈现赤橙黄绿青蓝紫白等复杂的颜色,造成了花的颜色在不同时间的变化。解析 B.“两种观点是错误的”说法错误,材料一只是说植物学家提出了新的理论,发现了“微胞”,从材料一第五段“科学家的研究不是说这种观念是错的”可知,作者并没有说原有观点有错。C.“已经熟练掌握了一条培育蓝色花朵的新办法”说法错误。从材料一第五段“人们已经开始尝试用新方法把一些不是蓝色的花变成蓝色的”可知,进行时误解成完成时。D.“花瓣中含有的单一或多种色素,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呈现赤橙黄绿青蓝紫白等复杂的颜色”扩大范围,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如果不含有色素,或者由于某些原因,色素没有发挥作用,花儿只能呈现纯洁的白色”,可见白色的花中不含色素或色素不发挥作用。 B3.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由矢车菊和玫瑰花色素一致却颜色不同引出为何花儿颜色不同的话题。B.材料一介绍了以往研究情况,并采用比喻、引用等方法介绍了研究取得的突破。C.材料二从花瓣中的色素及其制约因素的角度,说明了花儿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D.材料二从花青素浓度、气温及酸度影响等角度,说明了花儿颜色有变化的原因。解析 B.“并采用比喻、引用等方法介绍了研究取得的突破”中“比喻”说法错误,材料一的文中没有比喻。有引用,如“他们在《自然》杂志上报告说,色素在矢车菊植物的细胞中形成了一种非同寻常的‘微胞’,也叫超分子”。 4.好的科普文应该具备哪些要素?请结合文本材料进行分析。(4分)解析 ①根据材料一第三段“关于这个问题有许多理论,有人认为不同花的细胞中含有不同的PH值,PH值的不同导致花颜色的不同”“如今,植物学家提出了新的理论,他们在《自然》杂志上报告说,色素在矢车菊植物的细胞中形成了一种非同寻常的‘微胞’,也叫超分子”中对《自然》杂志的报告的引用,以及“PH”“微胞”等术语,材料二第四段“不少品种的绣球花色决定于花萼中的飞燕草色素,酸性土壤中的铝离子活性通常比较高,因而可以培育出蓝色的绣球花”中的“铝离子”等术语可知,科普文在介绍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要运用较多的科学术语和科学研究成果,使其具有科学性。 ②由材料一第一段“玫瑰的颜色是红的,而矢车菊的颜色是蓝的。为什么会这样”“109年前,科学家首先在蓝色的矢车菊中发现了花色素,后来,科学家又在红色的玫瑰中发现了同样的花色素,问题是:为什么一种花色素会呈现两种不同的颜色呢?”提出花为什么颜色不同从而引出花色素,“如今,植物学家提出了新的理论,他们在《自然》杂志上报告说,色素在矢车菊植物的细胞中形成了一种非同寻常的‘微胞’,也叫超分子。这种现象不仅让科学家感兴趣,也让商业花农感兴趣”“但是在玫瑰中,就没有这种超分子形成,所以同样的色素在这两种花中形成了不同的颜色”进而来介绍影响花有不同颜色的原因。材料二第一段“花儿五颜六色,主要是因为花瓣中含有不同的色素。如果不含有色素,或者由于某些原因,色素没有发挥作用,花儿只能呈现纯洁的白色”先介绍花儿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接着“植物呈现黄色与橙色通常是类胡萝卜素的功劳,红、蓝、紫等色彩则主要靠以花青素为代表的类黄酮色素来描绘”“植物体内的天然色素都是个性活泼的家伙,环境中的温度、酸碱度以及微量元素的含量等因素稍有差异,即使是同一种色素也会显现不同的颜色”“不过这种情况并不绝对,飞燕草色素也是一种花青素,但颜色却和植物体内的铝离子浓度高度相关,铝离子浓度高的时候呈现艳丽的蓝色,反之就是粉红或鲜红色的”从不同角度谈花儿颜色变化的原因,层次分明,逻辑清晰,可知科普文在介绍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具有逻辑性。 ③根据材料一第四段“科学家发现,矢车菊中的色素形成一个大的分子联合体,这个联合体由6个花色素分子组成,它们与1个被称为黄酮的色素分子结合,又与另外4个金属离子结合在一起,其中包括一个铁离子、一个镁离子和两个钙离子”可知,在介绍矢车菊中的色素形成一个大的分子联合体时,列出具体数字,更加精准,科普文在介绍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具有严谨性(准确性)。④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俏丽的花朵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来个大变脸”“花儿的变脸把戏,归根结底是植物色素浓度和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可知文章运用比拟等手法,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将专业性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从而得出科普文在介绍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具有通俗性。 答案 ①科学性:在介绍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运用较多的科学术语和科学研究成果,例如“PH”“微胞”,引用《自然》杂志上的报告等。②逻辑性:材料一由花为什么颜色不同引出花色素,进而来介绍影响花有不同颜色的原因。材料二先介绍花儿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接着从不同角度谈花儿颜色变化的原因,层次分明,逻辑清晰。③严谨性(准确性):在介绍矢车菊中的色素形成一个大的分子联合体时,列出具体数字,更加精准。④通俗性: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运用比拟等手法,例如“俏丽的花朵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来个大变脸”,将专业性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 5.如何通过人工干预改变花的颜色?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解析 ①从材料一第五段“科学家的这一研究打破了固有的做法,那就是可以在一种植物中加入飞燕草色素苷,得到想要的蓝色花朵”可知,可以在一种植物中加入飞燕草色素苷得到想要的蓝色花朵。②从材料一第三段“色素在矢车菊植物的细胞中形成了一种非同寻常的‘微胞’”,第四段“科学家发现,矢车菊中的色素形成一个大的分子联合体,这个联合体由6个花色素分子组成……但是在玫瑰中,就没有这种超分子形成,所以同样的色素在这两种花中形成了不同的颜色”可知,可以在花的色素的基本化学物质是一样的情况下,改变其化学结构。③从材料二第三段“植物体内的天然色素都是个性活泼的家伙,环境中的温度、酸碱度以及微量元素的含量等因素稍有差异,即使是同一种色素也会显现不同的颜色”,最后一段“一旦体内植物色素的颜色或浓度发生变化,俏丽的花朵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来个大变脸”等内容可以知道,通过温度、酸碱度、微量元素的含量、色素浓度等因素的人工干预使颜色改变。答案 ①在一种植物中加入飞燕草色素苷得到想要的蓝色花朵;②在花的色素的基本化学物质是一样的情况下,改变其化学结构;③通过温度、酸碱度、微量元素的含量、色素浓度等因素的人工干预使颜色改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红鬃马贺敬涛壮硕紧实的肌肉如同雕刻般凸起,油亮血红的毛发像披了鲜红的毯子,高高扬起的鬃毛迎风飘动,粗大的鼻孔猛烈地喷着白气,由于连续地奔跑,渗出的汗水闪耀着红光,像是在流血。这是一匹纯正的蒙古红鬃马。红鬃马兀立在队列中间,对面乌压压排列着一个日本骑兵中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此刻,凛冽的寒风像一头发怒的野兽,横冲直撞,涤荡着山野,在这荒凉的山谷里,呜咽嘶鸣,鹅毛般的雪花迎面扑来,拍在脸上沙沙地疼。红鬃马摆动了一下头,两边是十四匹八路军骑兵团的战马,“火车头”“黑骏马”“青花梨”……高扬着头,喷着白气,躁动着,不停地用前蹄刨着脚下的积雪。红鬃马背上威然端坐着杨班长,灰布军装整齐地扎进皮带里,乌亮的马枪背在身后,细长的马刀笔直地立在右侧,刀背轻薄,刀刃锋利异常。他目光如炬,充满杀气,左手轻抚着红鬃,像每次大战之前一样。此时,风雪戛然而止。“老杨同志,这次你的任务,是带领你的骑兵班引开敌人,掩护大部队转移,敌人是一个中队的日本骑兵!”骑兵团周团长脸色铁青,眼睛盯着杨班长,“有问题吗?”“没问题,保证完成任务!”杨班长挺直了身板,后脚跟猛地一磕,举手行了个军礼。走出团部,红鬃马正静立在那儿,高扬着头,目视前方,仿佛一百年、一千年,就那样立着,像一尊雕像,左腿上一道五厘米的伤疤分外抢眼,那是与日本骑兵激战时挂的彩。“兄弟,一个中队,交给你了!”杨班长伏在马耳边交代完,像蚱蜢一样飞身上马,一抖马缰,红鬃马一声长啸,飞驰而去。“唰!”那是向前挥动马刀的声音。“骑兵团,冲锋!”杨班长的声音炸雷般响起。战士们高举着马刀,十五匹战马像一股巨大的旋风,向小野中队冲去。狂风骤然猛烈,雪花打着旋扫向前方,呼啸声、马蹄声、嘶鸣声、马刀碰击声与呻吟声交织在一起,声震山野。空旷的开阔地上,红鬃马傲然与小野中队对视,雪地上横躺着十多具尸体和马匹,一匹战马吃力地爬起来,又无力地躺在地上,脖子上的血汩汩地流了出来。“对面的骑兵听着,不要做无谓的抵抗,放下马刀,皇军大大优待!”一名日本骑兵喊话。“骑兵团,冲锋!”杨班长高亢的声音再次响起。折返时,只有红鬃马立在雪中,它左腿被马刀刺中,鲜血顺着腿注入雪中。杨班长左臂也被砍掉了,血流不停,右手的马刀刀刃已卷了口,手哆嗦不止。“对面的骑兵战士,小野中队长敬你是一名真正的武士,只要放下马刀,皇军大大优待!”风陡然增大,飞起的雪花飘在杨班长残臂上,白色雪花瞬间变成了红色羽片,杨班长回望一眼大部队突围方向,仰天大笑,高声呐喊:“骑兵团,冲锋!”一抖马缰,冲向日本骑兵。好大的白绢布哇,就铺在身下,杨班长静静躺在白绢布上,右手举着马刀,斜着身子,嘴巴大张着像在嘶喊,一副冲锋击杀的姿势,身边,立着红鬃马。一名日本骑兵端起枪。“八嘎!”被小野厉声呵责制止。红鬃马一低头,衔起杨班长衣角,拖曳着向前挪动,一步、两步……雪地上,徐徐铺展开一匹鲜艳的红帛。雪花又飘了下来,像白色的蝴蝶在红鬃马面前起舞。 “下马!”旷野上响起小野的狂叫。日本兵齐刷刷地下了马,士兵们开始在雪地上刨土,“咚、咚!”土太硬了,日本兵轮番刨着。坑刨好了,日本兵抬起杨班长,轻轻放入土坑中,开始封土,红鬃马却衔着杨班长衣角,半天不松口……小野走到坟前,啪,双腿并立,恭恭敬敬地弯腰行礼,身后,整个日本骑兵中队默然肃立。接下来,红鬃马的举动,令小野一行惊呆了!只见红鬃马绕坟一周,猛然卧倒,头深深地偎依在坟土上,眼眶里流出泪水。许久,它站起身,回头看了一眼覆满雪花的坟茔,径自踉踉跄跄往远方走去……枯树,原野,大山,白雪,正前方就是百丈悬崖。风雪猛然增大,风,嘶鸣着,一阵猛过一阵,雪,重重拍在马背上,红鬃马吃力地抖擞起身形——那是一匹多么健美的骏马呀,壮硕紧实的肌肉如同雕刻般凸起,油亮血红的毛发像披了鲜红的毯子,高高扬起的鬃毛迎风飘动,粗大的鼻孔猛烈地喷着白气……红鬃马长啸一声,用尽气力紧走几步,迎着风雪,纵身跳下悬崖……(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从红鬃马非凡的外部形象入手,在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的同时,为下文红鬃马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作铺垫。B.虽然杨班长率骑兵班以少战多,但他们毫不畏惧,三次“骑兵团,冲锋!”之语彰显了战士们的英勇奋战精神。C.虽然杨班长奋力拼杀的行为失败,没有完成周团长交代的任务,但赢得了敌人尊重,令整个日本骑兵中队肃立致敬。D.红鬃马和杨班长的形象很鲜明,二者有着许多相通之处,互相映衬,浑然融于一体,读后令人久久难以忘怀。解析 C.“没有完成周团长交代的任务”说法错误,下文“杨班长回望一眼大部队突围方向,仰天大笑”暗示了任务的完成。C7.关于小说中红鬃马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鬃马的命名主要是因其有油亮血红的毛发和连续奔跑后渗出的汗水会闪耀着红光。B.“红鬃马傲然与小野中队对视”运用夸张手法,明写红鬃马,暗写杨班长的无畏精神。C.小说中多次写红鬃马衔着杨班长衣角的情形,突出了红鬃马与杨班长之间的深厚情谊。D.小说结尾描写红鬃马纵身跳下悬崖的情景,催人泪下,增添了小说悲壮色彩。解析 B.“运用夸张手法”分析不当,应是“拟人手法”。“傲然”赋予了马以人的神情姿态。 B8.小说中多次写到了“雪”,请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解析 “此刻,凛冽的寒风像一头发怒的野兽,横冲直撞,涤荡着山野,在这荒凉的山谷里,呜咽嘶鸣,鹅毛般的雪花迎面扑来,拍在脸上沙沙地疼”,此处的雪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场景。杨班长率领骑兵班与日本兵的战斗就在冰天雪地中展开。“他目光如炬,充满杀气,左手轻抚着红鬃,像每次大战之前一样。此时,风雪戛然而止”“狂风骤然猛烈,雪花打着旋扫向前方,呼啸声、马蹄声、嘶鸣声、马刀碰击声与呻吟声交织在一起,声震山野”“红鬃马一低头,衔起杨班长衣角,拖曳着向前挪动,一步、两步……雪地上,徐徐铺展开一匹鲜艳的红帛。雪花又飘了下来,像白色的蝴蝶在红鬃马面前起舞”,这些关于雪的描写,突出了文中人物的精神品质。风雪交加的环境描写突出了杨班长等八路军战士英勇顽强、无畏杀敌的献身精神,红鬃马雪地中拖曳杨班长,凸显了红鬃马一心护主的特点。“日本兵齐刷刷地下了马,士兵们开始在雪地上刨土……”“风雪猛然增大,风,嘶鸣着,一阵猛过一阵,雪,重重拍在马背上,红鬃马吃力地抖擞起身形——那是一匹多么健美的骏马呀……红鬃马长啸一声,用尽气力紧走几步,迎着风雪,纵身跳下悬崖”,风雪交加的洁白世界里,杨班长等八路军战士与红鬃马最后都以身殉国,这些风雪的描写,渲染出庄严肃穆、神圣悲壮的氛围。 答案 ①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场景。杨班长率领骑兵班与日本兵的战斗就在冰天雪地中展开。②突出了文中人物形象的精神品质。风雪交加的环境描写突出了杨班长等八路军战士英勇顽强、无畏杀敌的献身精神,也凸显了红鬃马一心护主的特点。③渲染出庄严肃穆、神圣悲壮的氛围。在风雪之中,杨班长等八路军战士与红鬃马最后都以身殉国,令人感动。 9.小说的写作富有特色,请结合小说从叙事主体、节奏、手法角度简要分析。(6分) 解析 从叙事主体看,文中大部分内容在描述红鬃马,“红鬃马”是叙述主体之一,“红鬃马一声长啸,飞驰而去”“折返时,只有红鬃马立在雪中,它左腿被马刀刺中,鲜血顺着腿注入雪中”“红鬃马长啸一声,用尽气力紧走几步,迎着风雪,纵身跳下悬崖”,这些内容从动物的角度来体现抗战精神,十分独特。从叙事节奏看,“狂风骤然猛烈,雪花打着旋地扫向前方,呼啸声、马蹄声、嘶鸣声、马刀碰击声与呻吟声交织在一起,声震山野”是在描写激烈的战斗场景。“‘老杨同志,这次你的任务,是带领你的骑兵班引开敌人,掩护大部队转移,敌人是一个中队的日本骑兵!’骑兵团周团长脸色铁青,眼睛盯着杨班长,‘有问题吗?’”,其间插叙周团长交代杨班长任务;“只见红鬃马绕坟一周,猛然卧倒,头深深地偎依在坟土上,眼眶里流出泪水,许久,它站起身,回头看了一眼覆满雪花的坟茔,径自踉踉跄跄往远方走去”,这是描写红鬃马与杨班长的告别。这些内容结合在一起,使叙述张弛有度,舒缓了小说的节奏。 从写作手法看,“红鬃马兀立在队列中间,对面乌压压排列着一个日本骑兵中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此刻,凛冽的寒风像一头发怒的野兽,横冲直撞,涤荡着山野,在这荒凉的山谷里,呜咽嘶鸣,鹅毛般的雪花迎面扑来,拍在脸上沙沙地疼”,这些环境描写烘托了战斗之前的紧张氛围。“风陡然增大,飞起的雪花飘在杨班长残臂上,白色雪花瞬间变成了红色羽片”,风雪的描写烘托了战斗中的激烈场面。“风雪猛然增大,风,嘶鸣着,一阵猛过一阵,雪,重重拍在马背上……红鬃马长啸一声,用尽气力紧走几步,迎着风雪,纵身跳下悬崖……”,红鬃马跳下悬崖的悲壮场景的描写,烘托了红鬃马的品格。文中大量使用烘托手法,烘托人物和红鬃马的品格。答案 ①以“红鬃马”作为叙述主体之一,从动物的角度来体现抗战精神,十分独特。②叙述张弛有度。在描写激烈的战斗场景的同时,插叙周团长交代杨班长任务,写红鬃马与杨班长的告别,舒缓了小说的节奏。③大量使用烘托手法。文中着力于对战斗之前的紧张氛围、战斗中的激烈场面、红鬃马跳下悬崖的悲壮场景的描写,烘托了人物及红鬃马的品格。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B.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C.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D.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解析 句意:他的国家都将去攻打了,何况他曾经的妻子呢!而且接受是为了与秦国结成姻亲以便返回晋国,您竟然拘泥小的礼节,而忘记大的羞耻!句中,“况”表示递进关系,一般放在句首,排除A、B;“结秦亲”是动宾关系,“秦”作“亲”的定语,不应断开,排除C。D1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再拜,“拜两次”,表示恭敬之意,与《鸿门宴》中“再拜献大王足下”中“再拜”意思相同。B.卒,古人对人身故有多种表达方式,士之死称为“卒”,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之死称为“薨”。C.壬寅,本文采用的是干支纪日法。干支由“天干”和“地支”组成,可以纪年、月、日、时。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司马迁撰写,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解析 B.“士之死称为‘卒’”错误,士之死称为“不禄”,大夫之死称为“卒”。B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文公自幼喜结贤士。十七岁时,就拥有五名贤士狐偃、赵衰、贾佗、先轸、魏武子,史称“五贤士”。B.重耳在流亡中历经苦难,逃到秦国时,为了得到秦缪公支持,他主动请求联姻,与秦国结了秦晋之好。C.晋惠公去世后,晋国的大夫暗中劝说重耳回晋国。在逃亡很多年后,重耳在秦缪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D.晋文公之所以联合秦国攻郑,是因为他在流亡过程中受到了郑国的无礼相待,但最终两国都从郑国撤兵。解析 B.“主动请求联姻”错,根据原文“重耳不欲受……遂受”可知,秦缪公要把同宗的五个女子嫁给重耳,重耳一开始还不愿意,是在司空季子的劝说下才答应的,联姻并非重耳主动。 B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袪。(4分)(2)“若反国,所不与子犯共者,河伯视之!”乃投璧河中,以与子犯盟。(4分)解析 (1)“趣”,通“促”,赶快、催促;“逾垣”,爬墙;“袪”,袖口。(2)“反”,通“返”,返回;“视”,看,引申为“作证”;“河”,黄河;“盟”,发誓。答案 (1)献公派宦官履鞮赶快杀死重耳。重耳爬墙逃跑,宦官追赶,砍掉重耳的袖子。(2)“如果回到晋国后,有不与您同心的,请河伯作证!”于是,重耳就把璧玉扔到黄河中,与子犯盟誓。 14.秦晋结盟围郑,秦伯却又罢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本文及《烛之武退秦师》的内容回答。(3分) 解析 《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到:“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本文中“亡郑厚晋,于晋得矣,而秦未为利,君何不解郑得为东道交”,由此可知,秦伯罢兵的主要原因是灭掉郑国对晋国有利,于秦有害无益;保存郑国,反而对秦国有好处。 答案 灭掉郑国对晋国有利,于秦有害无益;保存郑国,反而对秦国有好处。 【参考译文】晋文公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从小就喜好结交士人,十七岁时就有五个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朋友:赵衰;狐偃咎犯,这是文公的舅父;贾佗;先轸;魏武子。从献公做太子时,重耳就已是成人了。献公二十二年,献公派宦者履鞮赶快杀死重耳。重耳爬墙逃跑,宦者追赶,砍掉重耳的袖子。重耳于是就逃到狄国。狄国是重耳母亲的祖国。重耳在狄国一共住了十二年才离开。到了秦国,秦缪公把同宗的五个女子嫁给重耳。重耳不想接受,司空季子说:“他的国家都将去攻打了,何况他曾经的妻子呢!而且接受是为了与秦国结成姻亲以便返回晋国,您竟然拘泥小的礼节,而忘记大的羞耻!”重耳于是就接受了。秦缪公十分高兴,和重耳宴饮。秦缪公说:“知道你想尽快返回晋国。”赵衰与重耳离开了座位,再次拜谢说:“我们这些孤立无援的臣子仰仗您,就如同百谷盼望知时节的好雨。”晋惠公十四年秋,晋惠公死亡。晋国大夫听说重耳在秦国,暗中来劝重耳、赵衰等人返回晋国。于是秦缪公就派军队护送重耳回晋国。晋君听说秦军来了,也派出军队抵拒,但是都暗中知道公子重耳要回来。秦国护送重耳到达黄河岸边。咎犯说:“我跟随您周游天下,过错也太多了。我自己都知道,何况您呢?我请求从这里离去吧。”重耳说:“如果回到晋国后,有不与您同心的,请河伯作证!”于是,重耳就把璧玉扔到黄河中,与子犯盟誓。壬寅日,重耳进入晋军中。丙午日,重耳到达曲沃。丁未日,重耳到武宫朝拜,即位做了晋国国君,这就是文公。晋文公七年,晋文公、秦缪公共同包围郑国,因为在文公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对文公不礼貌。晋君说:“一定得到郑君才甘心。”郑国害怕了,就暗中派使者对秦缪公说:“灭亡了郑国,增强了晋国,晋有所收获,秦国却得不到什么好处。您为什么不放弃郑国,得到秦国在东方道路上的友好国家呢?”秦伯同意了,撤走了军队,晋国也随后撤了军。(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过洞庭青草湖①黄庭坚乙丑越洞庭,丙寅渡青草。似为神所怜,雪上日杲杲。我虽贫至骨,犹胜杜陵老。忆昔上岳阳,一饭从人讨。行矣勿迟留,蕉林追獦獠②。[注] ①此诗写于黄庭坚贬官之后。②獦獠:岭南地区的少数民族。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第一、二句交代了诗人前往贬官之地的路途中经过洞庭青草湖的时间。B.本诗第四句写出了洞庭青草湖之景色,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青草湖的感受。C.诗人表示自己虽然十分贫穷,但境况要比杜甫好,因此而由衷感到高兴。D.诗歌尾句描写诗人面对困境仍继续前进不停留,表现出他坚定不屈服的 态度。解析 C.“因此而由衷感到高兴”错误。“犹胜杜陵老”仅仅是一种戏谑和苦中作乐,并非“由衷感到高兴”。 C16.本诗与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都是作者过洞庭湖时所作,且都处在仕途不顺之时,但两位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态度却有所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加以分析。(6分) 解析 结合注释①可知,此诗写于黄庭坚贬官之后,“雪上日杲杲”写出了洞庭青草湖之景色,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青草湖的感受,现在虽处于洞庭湖上,但要继续南行。“行矣勿迟留,蕉林追獦獠”写了面对岭南的蛮荒和苦楚,他也要继续前进不能停留,表现出一种坚定正视和不屈服的态度。 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写的是接近中秋的一个夜晚,他罢官北归,途经洞庭湖,把自己放在澄澈空阔的湖光月色之中,那湖水与月色是透明的,自己的心地肝胆也是透明的,内心变得澄澈明洁,逐渐超越了世俗的宠辱得失。他觉得自己同大自然融为一体了。他以主人自居,请万象为宾客,与大自然交朋友,同样豪放旷达,出神入化。答案 两人不同之处:①黄庭坚现在虽处于洞庭湖上,但要继续南行,面对岭南的蛮荒和苦楚,他“行矣勿迟留”,表现出一种坚定正视和不屈服的态度。②张孝祥罢官北归,途经洞庭湖,沉浸于洞庭美景,内心变得澄澈明洁,逐渐超越了世俗的宠辱得失。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即使遭遇“摄乎大国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状况,子路还是表达了治理好千乘之国的志向。(2)《庖丁解牛》一文中,写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有回旋的余地,毫不费事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登高》中,诗人远离故乡,又处暮年,表达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加之以师旅 因之以饥馑 (2)以无厚入有间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3)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天文学是进行科学教育最好的切入点。它从远古时代就激发着人类的好奇心,且天文学作为六大基础学科中唯一未进入中小学课程体系的学科,可以不受已有学科教育范式的束缚。“比宇宙更大的是什么?”“太阳为什么不会掉下来?”“火星上有植物吗?”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武向平在云南做科普报告时,遇到纳西族小学生的连环追问。这些__①__的问题,武向平已回答了多次,他说:“小孩子是__②__的,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也有很多__③__的想法。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保护这份好奇心,通过科学教育将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理念告诉他们,在他们心中播下科学的火种。”科学教育的目的不是不要让孩子们像科学家一样思考,而是让每一个孩子们都成为科学家。 近年来,很多中小学校采购天文观测设施,开发校本课程,组织天文活动,一些相关教育机构也推出了各类观星活动与天文研学活动,在天文科学普及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开展天文科学教育,可以培育一片深厚的土壤,让天文学不再“曲高和寡”,让科学之树枝繁叶茂,让具有好奇心和创新能力的青少年不断“冒”出来。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解析 第一空,语境指奇怪的问题,可以用“千奇百怪”或“稀奇古怪”。千奇百怪:形容事物奇异而多样。稀奇古怪:指很少见,很奇异,不同一般。第二空,结合语境“小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可以用“天真烂漫”。天真烂漫:意思是指人心地单纯,坦率自然,也用来比喻青少年或儿童思想单纯、活泼可爱,没有做作和虚伪。第三空,语境指孩子有很多新奇的想法,可以用“天马行空”或“异想天开”或“出人意料”。天马行空:多比喻诗文书法、言行等气势豪放,不受拘束。也形容说话做事不着边际。异想天开:比喻荒唐离奇,想象着暂时无法实现的事,还比喻超强的想象力。出人意料:意思是事物的好坏、情况的变化、数量的大小等出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答案 ①千奇百怪(稀奇古怪) ②天真烂漫 ③天马行空(异想天开、出人意料)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解析 原句有三处语病。一是多种否定失当,“不是不要”改为“不是要”。二是搭配不当,“每一个孩子们”的“们”需删除。三是逻辑不当,“教育的目的”对应“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科学家”不合逻辑,应把让“孩子都成为科学家”的意思与让“孩子们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的意思互换位置。 答案 科学教育的目的不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科学家,而是要让孩子们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20.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4分) 解析 “开展天文科学教育,可以培育一片深厚的土壤”“让天文学不再‘曲高和寡’”“让科学之树枝繁叶茂”运用比喻,分别把打下天文知识学习的基础比作培育一片土壤,把高深的天文知识比作高格调的乐曲,把科学的发展比作大树枝繁叶茂,使读者对天文科学教育的作用印象深刻,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让天文学不再‘曲高和寡’,让科学之树枝繁叶茂,让具有好奇心和创新能力的青少年不断‘冒’出来”,三个“让……”句式形成排比,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天文科学教育的积极影响,使文章内容丰富,程度加深,句式整齐,富有气势。 答案 ①运用比喻,将打下天文知识学习的基础比作培育一片土壤,把高深的天文知识比作高格调的乐曲,把科学的发展比作大树枝繁叶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文科学教育的作用。②运用排比,三个“让……”句式整齐,节奏感强,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天文科学教育对天文学、科学、青少年带来的积极影响。(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加入空心钢球的水球为什么会变“懒”了呢?原来,这跟物体振动的固有频率有关。周期性外力施加在物体上,物体会发生受迫振动,外力频率与物体固有频率越接近,振动就会越剧烈而发生共振。外力施加到水球上,水会发生振动,加入一枚钢球后,__①__,就不容易引起共振了。在地面上的水里放一个球,__②__。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现象,挑水时,在水桶表面放一片荷叶来减缓水的振荡,就是__③__。这个减振原理还被应用于航空航天,比如航天器分离时加速度比较大,这时会用到颗粒阻尼器,它具有吸能作用,可以减少航天器和人受到的冲击。21.下列各项中,和文中加点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翠翠心中那个古怪的想法“爷爷死了呢?”便仍然占据到心里有一会儿。B.我们的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以为宇宙只包含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C.“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D.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地区之间的交流、合作日益紧密。解析 文中加点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A.表示强调。B.表示特殊含义。C.表示否定讽刺。D.表示特定称谓。B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解析 第①处,由语境“外力施加到水球上,水会发生振动,加入一枚钢球后……就不容易引起共振了”分析可知,加入钢球后不容易引起共振,可见水球原有的振动频率发生了改变,故可填写“水球固有频率会发生改变”之类的句子。第②处,此处为照应句,“在地面上的水里放一个球”照应“在水桶表面放一片荷叶来减缓水的振荡”,即水里放一个球水的振荡就会减缓,故可填写“水的振荡就会减缓”之类的句子。第③处,此处为总结句,是对上文“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现象,挑水时,在水桶表面放一片荷叶来减缓水的振荡”的总结,“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现象”是对前文“在地面上的水里放一个球,水的振荡就会减缓”这一原理的举例说明,故可填写“用到了这个原理”之类的句子。 答案 ①水球固有频率会发生改变 ②水的振荡就会减缓 ③用到了这个原理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人为“人”,二人为“从”,三人为“众”。“人”,强调自我,小我,是特立独行,也会孤独寂寞。“从”,表示相随,相伴,我追随人,也有人跟从我。“众”,指多人组成一个群体,可万众一心,也可能盲目从众。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综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多则材料作文题。写好作文的前提保障是审准题立佳意。所以先细读材料,审清题意确定题旨。 材料主体由四段构成,都属于对汉字的注解内容,后三行是对第一行中三个词的具体阐释,可见是总分关系。立意若是综合而言,取自第一行(段):一人为“人”,二人为“从”,三人为“众”,但开口太大不好写,所以可以适当放宽审题,从四段中哪个角度立意都可以。1.从“人”立意——个人的作用选“人”的立意,谈独自、特立独行可以,但单写独立,谈孤独寂寞的价值就偏题了。因为第二则材料是从褒贬两个角度辩证而言的,原文语境也是在“个人”与“众人”的比较中谈“人”的。这里的“独”应是“众”的反义词。应该从特立独行和孤独寂寞两个角度辩证而言。2.从“从”立意——谈如何从,或谈不可盲目从众“从”这个立意,谈“行事不可盲目从”这个小切口论题可以。3.从“众”立意——众人的作用(万众一心)从“众”的内容关系,“万众一心”和“盲目从众”——可单独立意,也可以辩证而言,如万众一心好,但也不能盲目从众。4.从“人”与“众”二者的关系立意——行文中能谈清二者辩证关系的文章,要高于割裂开来谈的。如独也好,众也好,各有各的好,就结束了,这样的文章显然没有把内容糅合到一起。人与众的关系,写成谈量变与质变、谈积累——也偏题。5.从“人”“从”“众”三者的关系立意——立意切口太大。行文中要谈三者的辩证关系,不能三者是独立的,各是各,仍然割裂。如果仅仅是各写各的好,那就没有写出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参考立意](1)要做独一无二的自己。(2)盲目从众不可取。(3)万众一心,大事可成。(4)既要融入集体又要有独立的自我。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