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教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 第9课 说“木叶”第1页
    教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 第9课 说“木叶”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教案设计,共5页。
    2. 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3.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来源:学*科*网]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课文,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总结归纳;
    难点:1.全文表面是分析古诗中“木叶”的艺术特征而实质是谈诗歌语言的特点;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诗歌中的同类现象。
    教学方式 朗读法、探究法、分析与归纳等方法相结合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预习:
    作者简介
    (三)解释下列词语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形容烟气缭绕上升;形容声音延长不绝)皎皎——洁白明亮的样子。
    灼灼——明亮鲜艳的样子。
    寒砧——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凄凉萧瑟的景象。砧,捣衣石。
    第一课时
    导入:
    “诗圣”杜甫有一句千古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那么其中的“落木”是什么意思呢?天上掉下来的木头吗?(学生回答)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诗词的鉴赏离不开对意象的分析把握,今天我们就走进林庚先生的《说“木叶”》。(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抓关键
    宋朝的心学家陆九渊曾经总结出一些读书的方法: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功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上诗的意思即是:1.读书必须要静下心,心静自然能讲文章理解透彻;2.好好玩味其中的意蕴,所谓的意味深长;3.读不懂得地方可以先行放过,不要走死胡同;相反的,在重点之处则应该仔细思量、考虑。
    (一)概括每一段落的中心
    1.第一段的重点在哪里?主要讲述的是什么?(提问)
    明确:作者引用了大量诗句,旁征博引,提出了需要论述的对象:“木叶”成为了诗人钟爱的形象。
    引用的作用:引出话题
    2.第二段主要针对的对象有哪几个?它们的关系如何?(提问)
    明确:树、木、树叶、木叶、叶、落木。“木叶”就是“树叶”,少用“树叶”,常用“树”、“叶”及“落木”。主要归纳起来就是:用“木叶”舍“树叶”。
    3.第三段的主要对象又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提问)
    明确:“木叶”、“落叶”、“树叶”、“落木”等,其实主要是承接上面所提到的几个对象。几者的主要区别关键字在“木”字。归纳起来就是:用“落木”舍“木叶”。它的目的是为了引导我们注意“木”字为诗人们所喜欢的原因。
    小结:第一至第三段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研究对象,列举了一系列现象,促使读者继续读下去,究其根源。
    4.第四段开始探究上文中提出的问题,作者在这里是怎么回答的呢?(提问)
    明确:本段主要探究出“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
    引用的作用:以诗歌作为例证。
    5.第五段和上一段有什么关系?作者主要讲了什么?(提问)
    明确:“木”何以有这个艺术特征?意即对第一个艺术特征进行解释: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
    6.第六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提问)
    明确:注意上一段的最后一句“这里又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那么这一段是总结“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木”在颜色上具有暗示性。
    小结:第四至第六段主要是针对提出的疑问进行论述,找到相关的答案,即“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7.最后一段是作者在分析论述的时候得到的一个结论:艺术形象的领域中,概念相同字不同,其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文章一至三段叙述现象,提出问题,四至六段分析现象,论其本质,由现象到本质,这也是同学们需要学习的论证方法。
    (三)总结:通过从上面两个的解读,希望对同学们解读相关的社科类文章有一定得帮助,总结起来就是八个字:整体把握、咬文嚼字。
    第二课时
    导入:(3分钟)
    哲学家说:没有两片树叶是相同的。当然秋天与其他三个季节都不同,我喜欢春天,新生的嫩叶散发着他的勃勃生机,我喜欢夏天,深绿色的树叶同知了一起歌唱,我喜欢秋天,灰色的叶子,随着风儿来翩翩舞蹈即将结束的生命,那叶子的颜色,那干枯的茎,像一位骨瘦如柴的老人,不会再空中摇摆,而是落下地来去滋润大地,变成了落叶。首先,请大家跟我一起来感受这金秋的气息。【图片展示幻灯片1-7】
    二、读诗·悟境。(10分钟)【本组图片里面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这秋天的落叶了吧,今天就请我们一起走进林康先生的《说“木叶”》来品尝这“木叶”的味道吧。(幻灯片8)】【幻灯片9】
    (1)找一找:画出文中所引用的诗句。(3分钟)
    (2)读一读:满怀激情地诵读自己喜欢的诗句。(2分钟)
    (3)议一议:说说自己的理解。(5分钟)
    三、读文·悟理。(15分钟)
    (1)引用诗句中均有一个共同的意象——“木叶”。【幻灯片10】
    【时至暮秋,《说"木叶"》一文此时出现可谓恰逢其会。在文学领域,概念相同的两个字,它们在形象、色泽、联想意义上,可能大有区别。进入诗歌,形成不同的意象,造成不同的意境和情感。对于这个现象,我们的诗人早就慧眼独具的发现了。在表示清秋的句中,诗人们用"木叶"取代了"树叶"。】
    (2)为什么“木叶”不用“树叶”呢?“木”与“树”究竟有何区别?【幻灯片12;5分钟】
    (3)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地是什么?【幻灯片13】
    明确:是为了阐述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4)作者是如何阐释诗歌语言暗示性特点的?【幻灯片14、15】
    明确:这种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诗歌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启示性。
    三、听读·悟情【幻灯片16】
    (1)听诗歌朗诵《登高》
    (2)就“木叶”谈谈自己的感受
    总结:不同暗示性的字进入诗歌,往往产生了不同的意境与情感。
    正是有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树与木就有了不同的意味,我们由此也可明白,清秋的落叶,诗人为何用"木叶"取代了"树叶"。"木叶"更能体现秋的性格:空阔,疏朗,微黄,干燥。正有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我们的诗人才"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才有了"推敲"的美谈。
    四、拓展·悟术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试分析这首诗中“小松”这一形象的寓意。
    分析:这里的“小松”寄托着一定的寓意,实际上属于意象。“松”的共性是坚强不屈,但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还讲到松的出身、时人的眼光。
    答案:小松虽从小被埋没,无人赏识,但却有锐不可挡的生命力、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而且有凌云的壮志。本诗通过该形象的塑造,表达诗人不甘埋没的远大志向,同时也批评时人的短浅目光。
    (3)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记诸言外,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尝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意味。【幻灯片19】
    六、小结:同学们,我们生长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诗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遗产,更是我们的骄傲。今天我们学习了诗歌的语言特点,然而这对于优美的古典诗歌来说,不过是冰山一角,古典诗歌那蒙娜丽沙般的神秘的美,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探索,我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对我们如何领略诗歌的微妙之处有所启发。
    七、课后作业:【幻灯片20】

    相关教案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走近文本,阅读文本  整体感知,析段研句 突破重难,挖掘文本 提升思维,课内小结 强化重点,课堂实践 检验效果,举一反三,迁移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第2课时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活动设计,合作探究,课堂练习,拓展提高,课堂总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教案,共4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