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复习【实用课件】
展开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起源
史前时期: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P9),从约170万年前到公元前21世纪
大约从170万年前元谋人开始,止于公元前21世纪夏朝的建立。
第1 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直立人——元谋人、蓝田、郧县、北京人;智人——山顶洞人
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稻作农业——河姆渡人;黄河中游粟作农业——仰韶文化(半坡人)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大汶口文化
文明标志(私有制、阶级、国家)实证【红山文化(辽河)、良渚古城(长江)、陶寺古城(黄河)】;传说【华夏族、禅让制】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单元内容概述:我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史,北京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北京人遗址的考古发掘揭示了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概况,以及他们在演化过程中的特点。我国是世界上原始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之一。在距今约1万年,生活在长江、黄河流域等地的先民已栽培水稻、粟、黍,并饲养家畜、磨制石器和烧制陶器,开始了定居生活。在农业兴起的基础上,原始社会不断发展,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距今五六千年时,一些落逐渐结成联盟,并推举出首领。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就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被后人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良渚、陶寺等遗址的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有5000多年的历史。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距今约70万一20万年
距今约5300-4300年
距今约4300—4000年
第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制造和使用工具,知道使用火
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
距今约70万-20万年
打制石器;采集狩猎;群居;用火并保存火种
打制石器,制作骨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采集渔猎,缝制衣服,人工取火。有爱美意识。
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对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人类演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补充知识1:1.化石是研究古人类历史和古环境变迁的重要证据。2.古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等大江大河流域。3.区分人和动物的重要标志是:制作和使用工具。
补充知识2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有哪些共同点呢?①都处于旧石器时代;②都会使用火;③都过着群居(集体)生活;④都会制作工具,使用打制石器补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半坡村
陶器(人面鱼纹彩陶盆),纺织制衣。
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
天然漆,陶器(猪纹陶钵)、玉器、乐器,雕刻。
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补充知识1:1.半坡遗址属于仰韶文化2.仰韶文化时期是是氏族社会的兴盛时期。3.河南灵宝西坡遗址发现200平的大房子,可能是氏族首领居住和处理事务的场所,从墓葬规模和陪葬品数量,说明当时没有贫富分化。
补充知识2:大汶口文化1.所属地区:分布于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中下游下2.距今时间:游距今约5900-4400年3.陪葬品反映了:大汶口文化内部群体出现了贫富分化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距今约4300-4000年
都城遗址、高等级建筑、随葬品(陶鼓、石磐、玉钺、龙盘)、青铜器、陶壶、观象台
王权发达、阶级分化严重、观测天象、确定节气,出现文字。
古城遗址、水利系统、高等级建筑、稻谷、随葬品(玉琮、玉璧、玉钺)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统治者调动和组织能力较强;社会阶级分化明显
考古发现证明当时的长江下游地区与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
1.时间:2.城市出现原因:3.早期城市的作用:提供了安全和便利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人口增长
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实质: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
功绩:大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治理黄河水患。
炎黄联盟胜利,逐渐形成华夏族,炎帝和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华人自称“炎黄子孙”。
舜在位时,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政局
禹治水有功,得民众爱戴,被尊为“大禹”
1.史料的分类和获取史料的途径。
2:生产工具的进步与社会组织的演变
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打制石器、渔猎采集、会用火、群居生活
原始农业、饲养家畜、制作陶器、磨制石器、定居生活
共同劳动、成果共享、尚未产生贫富分化
部落联盟、贫富分化、私有制、阶级分化
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
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
第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1.我国远古人类分布的特点:2.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是____________。3.说出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代表(至少三个)4.完成下列表格。
数量众多;分布范围广泛;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流域;
元谋人、郧县人、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走向定居生活的促进因素有哪些?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典型文化代表有哪些?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比较
懂得使用天然漆,会制作陶器
原始农业、饲养家禽、磨制石器、陶器
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1.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2.良渚古城、陶寺都城等考古发现,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___________的特征。3.良渚古城的发现时间:_________________;发现地:______________陶寺都城的发现时间:_________________;发现地:______________4.良渚古城和陶寺都城的共同点:5.被尊称为“人文初祖”的是______________。6.华夏族形成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尧舜禹是通过什么制度传位的?该制度的依据是什么?
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
①规模庞大;②社会阶级分化;
众多民族不断交往、交流、交融
禅让制;通过民主推举的办法,将部落首领传给贤德之人。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复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ls/tb_c4049657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复习课件ppt</a>,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清单,炎帝部落,黄帝部落,蚩尤部落,其他部落,阪泉之战,炎黄联盟,涿鹿之战,华夏族,炎黄子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ls/tb_c4049660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教案配套ppt课件</a>,共1页。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ls/tb_c4049660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课文ppt课件</a>,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何为国,何为文明,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远古的传说,神话传说,考古发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