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版新教材七上: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单元测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2024版新教材七上: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单元测试卷)(原卷版).docx
    • 解析
      2024版新教材七上: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单元测试卷)(解析版).docx
    2024版新教材七上: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单元测试卷)(原卷版)第1页
    2024版新教材七上: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单元测试卷)(原卷版)第2页
    2024版新教材七上: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单元测试卷)(原卷版)第3页
    2024版新教材七上: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单元测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4版新教材七上: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单元测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4版新教材七上: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单元测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版新教材七上: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单元测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七上: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单元测试卷),文件包含2024版新教材七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单元测试卷原卷版docx、2024版新教材七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单元测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图是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年代标尺,其中②处是( )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居民
    2.2022年,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出土了一具较为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是迄今改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好的古人类头骨化石之一,证实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演化史。这说明“郧县人”化石出土是( )
    A.认识史前社会的依据B.证实神话传说的史料
    C.探究原始农耕的钥匙D.开始父系氏族的标志
    3.给下图拟定一个标题,合适的是( )
    A.北京人用火场景想象图B.山顶洞人的生活想象图
    C.河姆渡人农业生产想象图D.半坡居民狩猎场景想象图
    4.迄今为止,河南、云南、陕西、北京、广东等省区都发现了古人类化石及活动遗迹、遗物。数十万年前,先民们就在不同地方生存、发展。据此可知( )
    A.中华文明起源有多元一体的特征B.古代北方经济发展超过南方
    C.我国早期人类开始农耕定居生活D.古代先民交流交融程度较高
    5.为纪念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发现,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了“承载历史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下列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 )
    A.北京人复原头像图B.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
    C.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等D.北京人用火场景想象图
    6.考古发现为历史学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观察出土文物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最适合用来研究早期农耕生活定居文明的出土文物是 ( )
    A.B.
    C.D.
    7.历史图片是生动鲜活的历史事件的实景再现。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①陶器上的稻穗纹 ②鱼纹彩陶盆 ③干栏式房屋 ④半地穴式房子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8.以下北京地区的考古发现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9.环太湖地区的良渚遗址出现了超大规模都邑、被称作“王陵”的高等级墓地、标志王权和军权的豪华玉钺等。据此可推测( )
    A.长江流域出现早期国家B.黄河流域出现早期国家
    C.良渚文明发展相对独立D.良渚文明产生时间最早
    10.在对陶寺遗址动物考古发掘时,人们发现较多猪的肢骨上,不仅有敲骨取髓现象,还有一些浅而细密的切割痕(如下图:剔骨痕迹的猪肢骨残段)。据推断,这些切割痕的形成,最有可能是因为( )
    A.对猪进行的手术操作B.一种特殊的烹饪手法
    C.受伤后未痊愈的疤痕D.天生形成的“胎记”
    11.下图为故宫《良渚大展》中展出的“琮王”,为良渚玉琮之首。约1000年以后,在良渚1000多公里以外的古蜀金沙,也有一件与良渚文化“同宗同源”的十节玉琮。对此现象解释较为合理的是我国古代( )
    良渚玉琮 成都金沙十节玉琮
    A.中原文化遥遥领先B.经济文化交流互鉴
    C.长江文化辐射全国D.南北文化高度统一
    12.象牙雕刻制品作为商品在我国有悠久历史,《诗经·鲁颂·泮(pàn)水》:“元龟象齿,大赂南金。”《左传》曰:“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制品应出土在( )
    A.陕西西安市B.北京房山区C.云南元谋县D.浙江余姚市
    13.一位同学在某处原始居民遗址博物馆里看到了下列展品。据此判断,当时生活在这里的原始居民( )
    A.已经发明使用了文字B.逐渐产生了阶级分化
    C.过上定居生活从事农业生产D.实行禅让推选部落联盟首领
    14.下表是陶寺墓葬(752座)等级分类统计表。据此可知,陶寺遗址所代表的文明( )
    A.已经具备成熟国家形态B.社会组织能力比较强
    C.形成完备社会管理体系D.已出现复杂阶级分化
    15.下图是一首音乐作品的部分歌谱,该作品利用音乐的感染性,充分展示了华夏儿女对某位传说人物的热情颂扬。据此判断该人物是( )
    A.蚩尤B.黄帝C.炎帝D.嫘祖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20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读图说史百万年人类史】
    (1)如图中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位于 处;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位于 处。(填写图中字母即可)(2分)
    材料二:【读图说史一万年文化史】
    (2)将图1、图2、图3考古发现与推论对应。(划线处填写推论中字母即可)(3分)
    考古发现 推论
    图1: ;推论A:出现制陶业,改变先民生活方式,初具朴素的审美观念。
    图2: ;推论B:先民过上定居生活,自然地理环境造成建筑形式的差异。
    图3: ;推论C:出现人工栽培的农作物,开始原始农业及原始农耕文明。
    材料三:【史料实证五千年文明史】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三处遗址考古发现的共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考古发现的重要意义。(3分)
    (4)根据上述材料一、二、三,提炼一个主题。(2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是早期人类化石和文化发现的重要地区之一……我国旧石器时代初期文化遗址有二十余处,北起辽宁,南及云南,东到安徽。其中,沿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分布较为密集。
    ——《中国原始社会史》
    材料二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 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有许多部族。为了增强实力,陶唐氏、有虞氏和夏后氏三个部落结成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联盟的首领。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发展历法,适时耕种。年老时,征求各部族首领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在位时,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舜年老时让位于禹。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归纳我国早期人类的分布有哪些特点?(4分)
    (2)据材料二、列举当时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当时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联盟首领的更替与哪项制度有关?这种制度的特点是什么?(2分)注解:图中右边有一妇女手持骨针正在缝制衣服,人们不再赤身露体……
    序号
    考古发现
    结论

    北京人遗址:灰烬、烧石和烧骨等
    会使用磨制石器

    山顶洞人遗址:穿孔骨针
    会建干栏式房屋

    门头沟东胡林遗址:距今10000-8000年栽培粟和黍的遗存
    原始农业形成

    平谷上宅遗址:距今约7000年前的陶器
    贫富分化出现
    墓者身份
    “王”者
    贵族
    平民富有者
    平民
    数量(座)
    6
    161
    31
    554
    百分比(%)
    0.8
    21.4
    4.1
    73.7
    良渚古城遗址
    陶寺都城遗址
    二里头遗址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杭州,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外城组成。城内外祭坛上有权贵墓地,随葬着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礼器。
    陶寺都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4300-4000年,遗址中有一个围墙环绕的宫城。城内有高等级墓地,墓葬往往随葬陶鼓、玉钺、龙盘等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
    二里头遗址,发现于河南偃师,距今约4100年左右,遗址中有宫殿建筑群。在遗址中发现大型墓葬,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等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

    相关试卷

    历史七年级上册(2024)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精练: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上册(2024)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精练,文件包含核心素养同步练2024版七上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教用含答案docx、核心素养同步练2024版七上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学用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真题汇编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解析版)(安徽专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真题汇编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解析版)(安徽专用),共22页。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真题汇编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卷版)(安徽专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真题汇编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卷版)(安徽专用),共12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