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次北固山下/王湾课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次北固山下/王湾课文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抒写乡愁的诗句,次北固山下,学习目标,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知识链接诗歌,按时代分,文学常识律诗,题目解说,初读文本把握节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3.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其二)】4.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6.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了解诗人及其诗歌特点,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反复诵读,读出韵律,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其诗流传不多。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 代表作有《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等。
《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古代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思乡之情。诗人王湾是开元初年北方人,往来于吴、楚之间,为江南清丽的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这首诗是诗人在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一路行来,泊船北固山下,触发思乡之情而写下的。
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以前(主要是汉魏)的诗歌和模仿唐以前的诗歌创作的作品。它由民歌发展而来,不求对仗、平仄,用韵自由。中唐的白居易、元稹用乐府的形式写新题,称新乐府,仍属古体诗的范围。
与古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今体诗”“格律诗”。句数、字数、平仄、用韵都有严格的规定。分律诗和绝句两类。
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律和七律。它在音韵、平仄、句式、对仗上都有一定的规格和要求。全诗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绝和七绝,四句一首,一般认为是“截律诗之半”而成。
又称“现代诗”,指中国五四运动以来产生的新体诗歌。它在形式上打破了旧体诗歌格律的限制,采用了较为自由的形式和接近口语的白话,便于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 新诗要求做到精练、押韵,大体整齐。
乐府民歌的一种体式。“歌”是总名,铺张本事而歌称“行”, 与“吟”“曲”“引”“叹”“篇”“调”等均称“乐府歌行体”,其间无严格区别。 特点:①有固定的词调,而大多篇无定句,句无定字,以杂言为主,多口语化,通俗生动;②音韵节奏上押韵比较自由,不讲平仄、对仗;③表现手法:除比兴外,多用排比铺陈,叙事曲折淋漓,常用对话和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塑造形象。
诗歌的一种体式,因产生于战国时期南方楚地而得名,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特点:融汇大量神话故事,富于幻想和浪漫气息;除抒情外,大多用铺陈的手法;句式比较散文化,大量用“兮”字。
律 诗 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律和七律。它在音韵、平仄、句式、对仗上都有一定的规格和要求。 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 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 作者家在洛阳,旅于江南,他在这座山下停宿,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请同学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次 北 固 山 下舟停留在北固山下的时候
客 路 青 山 外,行 舟 绿 水前。枯旅途在青山之外,行舟于绿水之中。潮 平 两 岸 阔,风 正 一 帆 悬。,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海 日 生 残 夜,江 春 入 旧 年。夜还未消尽 ,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残冬腊月未过新春已来乡 书 何 处 达?归 雁 洛 阳 边。思念故土的书信,送到什么地方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平:涨平,潮水涨得与岸齐平。
风正:风顺,指风平浪静。悬:挂。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北临长江,与金山、焦山合称“京口三山”。
乡书:思念故乡的书信。达:到,送到。归雁:北归的大雁。
海日:从海上升起的红日。 生:升起来。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入:进入,降临。
1.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这是诗人的想象,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为什么要特别提到“潮平”?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潮平”一语为下句中“江春”一语作铺垫。
早春时节,潮水涌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船帆因风而高高悬挂。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风正”是否可以换成“风顺”?
不可以。此句写得恢宏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仅“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风正”与“潮平”、“两岸阔”、“一帆悬”等词语相互映衬,可见写景极为传神。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中词语运用的精妙性的理解。解答时,首先需明确“风正”与“风顺”在字面意义上的区别。“风正”意指风势平稳,无狂风骤起,而“风顺”则侧重于表达风向有利,航行顺畅。接下来,我们需结合诗句的整体意境和表达效果来分析。
4、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示例:“阔”字描绘了春潮涌来、江水上涨时江面变得更加开阔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恢宏阔大的境界。
【解析】本题从炼字的角度考查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解答时,先明确“阔”字的本义,再分析在颔联中的文中义,可知“阔”字描绘出江面是否开阔,在空间上给人一种开阔无限的感觉。
4.体会“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上下句对偶的精妙。
这两句诗对仗工整,读来朗朗上口,“潮平”对“风正”,“两岸阔”对“一帆悬”,工整的对仗,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壮阔画面。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自然理趣: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①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景象中表现了自然理趣。②运用拟人修辞手法, “生”字和“入”字用得好。“生”“入”采用拟人的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了,赋予了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
6.读“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你还有什么新的感受?
残夜未尽,而旭日已升;旧岁未除,而江上春潮已至——这不正是包含着新的希望吗? “海日”两句就可以使我们产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且相信它会突破一切阻力出现在我们眼前。诗中“生”“入”用了拟人手法。诗人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中蕴含理趣。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江上景物呈现的“春意”闯入旧年,赶走严冬,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总之,这两句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历来脍炙人口。
7、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居他乡,久不得归,自然想到要借大雁给他传递家书。
尾联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思乡愁绪
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到船到镇江后还要到别处去,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颔联: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 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归雁来传递家书了。
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诗人通过描写在北固山下停宿时诗中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次北固山下/王湾教课内容免费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预习展示,读诗歌,次北固山下,一读诗歌,二赏诗歌,赏诗歌,三品诗歌,主旨概括,体会作者浓浓乡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观沧海/曹操课文配套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任务发布,读诗题说线索,律诗特点,教师补白示例,学生补白示例,撰写理由示例,重读分析示例,如何读出诗歌情感,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4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集体备课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次北固山下,疏通诗意,旅人前行的路,北固山,潮水涨得与岸齐平,风顺而和,从海上升起的红日,升起来,夜将尽未尽之时,进入降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