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知识点
展开
这是一份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共10页。
八年级下册古诗鉴赏关 雎 《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去挑选它。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赏析:出自《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是《诗经》的第一篇。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练习:1、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主要表现为比兴和重章叠句,在情感特质上主要表现为以礼节情,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是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极其生动。其中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什么?连用两个“悠”字,把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及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的淋漓尽致。诗中的女子,为何会让君子“寤寐思服”?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她文静、美好,善良;劳作姿态优美。 本诗起句运用“兴”的手法托物寄意。请从学过的其它诗文中选取一例,并加以简析。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以芦苇、霜露起兴,引出下文写主人公追寻伊人而不得。示例:“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先说山上的物产,以引起下句“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5.这首诗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满生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6.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1)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2)增强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中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赏析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然而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却难即的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 这里的“伊人”,可以是贤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业、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堑,可以是宗法、礼教,也可以是现实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碍。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现和表现天地。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的心境。诗每章的头两句都是以秋景起兴,引出正文。它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的心情,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练习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苍、霜、方、长、央。(1分,漏一字不得分)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这首诗在结构形式上的特点是重章叠句。7、请写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在本诗中的作用。 ①点明季节和时间②渲染冷清、萧瑟的氛围式微 《诗经》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赏析1、《邶风·式微》出自《诗经·国风·邶风》,式作语气助词,微为黄昏,字面意思就是暮色,昏暗,天要黑了。2、本诗描写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诗抓住天色将晚这一瞬间的感触,一连串的疑问、质问,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有对亲人泥水霜露中的关切,有对“君”的行为的怨怒。3.全诗只有短短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然而,《式微》诗上下二章只变换了两处文字, 但就在这巧妙的变换中, 体现出了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练习1.这首诗以设问起笔,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这首诗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论的故意设问。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不平,表达对统治者的不满。2.这首诗在句式方面有何特点?有何作用?这首诗重章换字,押韵和谐,凝练的语言,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旨。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的同情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4、这首诗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请具体说明。诗歌采用设问的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发人深思,达到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的效果。子衿 《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译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没去找你,你岂能不继续通音信?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思念。纵然我没去找你,你岂能不来?往来相见多少次,在城门高台上张望。一天没和你见面,好像三个月一样。主旨归纳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表现了这位热恋中的女子焦急不安、情深意切的真挚感情。练习1.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全诗采用倒叙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最后一句的含义是: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3、“青青子衿”至“子宁不来”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这八句对仗工整,以排比的手法写出了对方服饰给主人公留下的深刻印象,进而用反问句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恋人的无比思念之情。4、全文虽寥寥几十字,人物形象却十分鲜明,为什么会达到如此效果?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画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信、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象,可谓字少而意多。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译文(即将告别)由三秦环绕护卫着的都城长安,(透过迷漫的)风烟(似乎能)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我)同您(此时)都怀有惜别的心情,(因为我们)都是离乡在外做官的人。(只要)四海之内有着知心朋友,(即使)远隔万里(也)如近在咫尺。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赏析1.这是诗人二十一岁游蜀之前供职长安时期的作品。杜少府:名不详。少府:唐人对县尉的尊称。蜀川:犹言蜀地。又作“蜀州”。2.城阙:唐代的都城长安。阙,宫门前的望楼。辅三秦:以三秦为辅。长安位于三秦的中枢,故云。辅:护卫。三秦:今陕西省一带,古时为秦国。项羽灭秦后分秦地为雍、塞、翟三国,分封秦降将章邯等三人为王,故称“三秦”。这里泛指长安附近的关中之地。3.这是送别之作,是唐诗中很有代表性的壮别诗,颇能体现初盛唐时期人们志存高远的精神风貌。诗中有深情的劝慰,却不因远别而悲伤,表现了诗人真挚的友情和旷达的胸怀。 4.首联点明送别地点和友人赴任之处,场景开阔,气势雄伟,是典型的唐诗风味。“风烟”与“望”字之中,已露惜别之意、关切之情。5.次联进一步写送别心情:彼此的宦游感受是一样的。颈联宕开一笔,申述对离别的看法,是慰人,也是自慰,情理交融,乃全诗最精警之处。尾联相互劝慰勉励。 要点:(首联)既寄寓不必伤别之意,又起破题作用,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点明两个地点,用环境描写衬托依依惜别之情。(颔联)表明诗人与友人同病相怜,两人情感间的共鸣句、此别为别中之别、劝慰友人既然离乡“宦游”,离别是常事,不必感伤的诗句。(颈联)点明不必伤别的理由、把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表现诗人宽阔胸襟的诗句、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千百年来的名句。(尾联)再次劝慰友人不必伤别,更不要学儿女态的诗句,在离别之际,诗人直言相劝友人无须悲悲切切的诗句。练习这是一首送别诗。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 宦游人 ”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不舍、依依惜别之情,也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 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抒发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寄情于景和拟人的手法,作者借“明月”寄托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对友人的忧虑、关切、同情和不舍。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答: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在身边,表达了诗人的乐观精神。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①与友人的惜别之情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5.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o答:“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望”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6.说说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在哪里?答: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这首诗不同于其它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的新意境,一洗往昔送别中悲苦缠绵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能给友人以安慰和鼓励。颈联蕴含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的哲理,真正的友谊是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的,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这一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的不朽名句。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译文:八月湖水盛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想要渡水却没有船只,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赏析1.这是一首典型的干谒诗。干谒,古人为求显声扬名或经世致用而求见达官显贵,希望他们能够赏识自己,荐举自己或重用自己。2.前面两联写景,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涵”字点明洞庭湖汪洋浩阔,与天相接,吞天吐地,包容万象的恢宏气度,颇似范仲淹《岳阳楼记》的描写:“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平”字横向着眼,极见湖水浩渺,视野开阔。“太清”纵向描绘,给人以天高地阔,玉宇澄清之感。 3.三、四两句实写洞庭。水汽蒸腾,如烟似雾,仿佛江边湖畔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水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葱葱。湖水翻江倒海一般澎湃汹涌,稳固如山的岳阳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显得异常渺小。“蒸”字渲染一种湿漉漉,水淋淋的气氛,给人以孕大含深,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岳阳城天摇地动,几近坍塌;极显湖水喧嚣动荡,桀傲不驯的自然伟力。这两句锤炼词语,以静衬动,凸现洞庭秋水虎吼雷鸣的勃勃生机。 4、四句写景,看似不涉干谒,不关情思,其实不然。孟浩然的高明就在于表达心意,旁敲侧击而不显山露水。这天地之间的浩荡汪洋的一湖秋水,既烘托出作者经世致用的凌云壮志和积极进取的勃勃雄心,又暗示张九龄宽宏大度,海纳百川的胸襟气度。壮景奇观,惊天动地,隐喻风流俊杰即将横空出世。此为借景传情,托水言志! 6、诗歌后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触景兴怀,就近设喻。诗人面对浩浩湖水,想到自己在野之身,满腹经纶,满面怀壮志,却无人接引,无人知赏,不禁悲从中来,就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端居耻圣明”,意谓在这个伟大光明的太平盛世,自己本该一展宏图,大有可为;现在却是闲居无聊,浪费光阴。诗人心有不甘,气有不平而倍感愧疚,甚至羞于见人。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志,说明自己心向神往出仕求官,却找不到门路。 练习诗中“太清”的意思是天空。 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想做官而没有途径,言外之意是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尾联化用古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诗人巧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借以表现对丞相张九龄出来主持国政的羡慕,表达能追随左右、得到引荐、为国效力的政治渴望。诗歌颔联着一“蒸”字,从视觉角度写出洞庭湖水汽弥漫的样子;着一“撼”字,从听觉或触觉角度写出洞庭湖波浪汹涌(汹涌澎湃、博大、雄浑壮阔等)的气势。5.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情感的?请结合诗句予以简析。①诗人面对波澜壮阔的洞庭湖发出“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的感慨,借双关,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渴望有人引荐的心愿。②尾联用典故,巧设喻,表达出诗人希望张九龄引荐自己出仕,为国效力的情感。③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过渡,再以“垂钓者”“羡鱼情”设喻作结,委婉表达渴望得到引荐,为国效力的思想感情。6.这首诗的颔联为世人传诵,成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的妙处。(颔联运用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云梦泽水气蒸腾,洞庭湖波涛汹涌,摇撼岳阳城的景况,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或:从视觉、听觉和触觉角度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尤其是“蒸”字展示了洞庭湖丰富的贮蓄,“撼”字衬托洞庭湖的浩阔激荡,气势宏大。) 7.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为民谋利的苦衷,以及希望能够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的心愿。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天下寒士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见此屋,吾独破受冻死亦足!【译文】八月深秋,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在我眼前做出偷窃的事来,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只好回来,拄着拐杖感叹自己的不幸和世态悲凉。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深秋天色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胡蹬乱踢,把被里蹬破了。因为屋顶漏雨,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像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高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赏析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2、茅屋,指成都草堂。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3、全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写面对狂风破屋的焦虑;第二段写面对群童抱茅的无奈;第三段写遭受夜雨的痛苦;第四段写期盼广厦,将苦难加以升华。前三段是写实式的叙事,诉述自家之苦,情绪含蓄压抑;后一段是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轩昂。前三段的层层铺叙,为后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此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完美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作品主旨 表达了诗人关心国家、同情人民疾苦的高尚情操。练习赏析“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该句主要运用了一系列动词,通过“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风对茅屋的肆虐,表现出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焦灼苦闷心情。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诗中哪个词(组)相照应?“我”叹息什么?老无力。叹息的内容: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自经丧乱少睡眠”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表达了诗人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6、赏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怒号”把秋风拟人化,从听觉上写秋风来势猛、声音大、速度快、力量强;“卷”字从视觉上形象地写出了秋风的强劲,生动地写出茅草随风卷起的情态,突出秋风的猛烈和席卷茅草的状态,表现出诗人因秋风卷茅后的焦灼和无可奈何的愁苦心情;“三重”既写出了风的猛烈,也写出了茅屋受灾严重。7.“飞”“渡”“洒”“飘转”“沉”等词的作用。 这些动词细致地写出风吹茅草的动态,写出秋风对茅屋的破坏,流露出诗人焦灼、痛苦的心情,为后文写屋漏遇雨、自己的境遇之惨蓄势。诗歌的第一节是怎样描绘风雨肆虐的情景的?是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描绘?“风怒号”,从听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卷”,从视觉上形象地写出了秋风之肆虐;“飞”“渡”“洒”“飘转”等词写出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这样的描绘为后文写屋漏遇雨、自己的悲惨境遇蓄势。第一节自然环境描写作用。交代了事情发生的具体时间,渲染了特定的气氛,烘托了诗人的悲凉心情,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做铺垫。“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在诗中有怎样的作用?主要有两种作用:①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并渲染了特定的氛围(气氛);②是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襟蓄势。赏析“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的细密、连绵,侧面表现作者凄苦的生活“自经丧乱少睡眠”的情感:作者从眼前的处境拓展到安史之乱以后的种种经历,从风雨飘摇的茅屋到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表达了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情感。“叹息”的原因是什么?①秋风破屋,②群童盗茅③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赏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文章的主旨句,诗人由个人的悲惨生活的痛苦,推己及人,联想到风雨中千千万万生活贫苦的百姓寒士,发出了呐喊,表现出作者忧国忧民,关心百姓疾苦的济世情怀。14、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词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在这首诗中却一反常态,只写个人的遭遇?诗人通过对个人遭遇的描写,以小见大,推己及人,表现出了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卖炭翁 白居易〔唐代〕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译文有位卖炭的老头,在终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乌黑。卖炭得到钱做什么用?为了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数九寒天可怜身上穿的衣服很单薄,但是心里担忧炭的价钱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轧着冰冻的车辙赶路。牛疲乏了,人也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 两个骑马的人轻快前来了,他们是谁?是穿黄衣服的太监和穿白衣服的差役。手里拿着公文,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吆喝着赶牛往北面拉去。一车炭,一千多斤,宫市使者们硬是要赶走,老翁舍不得它,却也没有办法。宫市使者们将半匹红绡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钱。赏析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于元和四年(809)。题下自注:“苦宫市也”。2、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自唐德宗贞元(785—805)末年起,宫中日用所需,不再经官府承办,由太监直接向民间“采购”,谓之“宫市”,又称“白望”(言使人于市中左右望,白取其物)。 在内容上,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由开头至“心忧”句,交代卖炭翁生活的艰辛和愿望。第二段,自“夜来”句至“市南”句,描述他进城卖炭。第三段,自“翩翩”句至结尾,写炭被掠夺。全诗有叙述,有描写,有细节,有对比。笔法简洁,语言精练,在概括、剪裁和渲染等方面,处处显出诗人的匠心。 练习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这一句话运用了心理描写,细致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的天气中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希望天气更寒冷的矛盾心理“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3.《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诗,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揭露了“宫市”掠夺的本质(统治阶层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4.“翩翩”一词,本意是轻快洒脱的意思,但在文中则是用来形容宫使趾高气扬(横冲直撞)的形象。5.诗中对卖炭老人的肖像、心理、动作描写非常精彩,请你任选一方面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示例一“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一处的肖像描写,把卖炭老人灰尘满面,十指熏黑的形象刻画得极为传神。两鬓花白与“十指黑”的对比,见其年高与劳苦,让人为之心酸。示例二“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对卖炭老人心理活动的描写,身上衣单与“愿天寒”形成不合情理的鲜明对比,“心忧炭贱”又使之完全可以理解,读之催人泪下。示例三“晓驾炭车辗冰辙”这一动作描写,写出卖炭老人早起驾车,踏雪辗冰的艰辛,画面感颇强,读之如在眼前。6.诗歌讲述了卖炭翁以烧炭卖炭为生却横遭掠夺的悲惨故事。7.请分析“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在诗中的作用。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宫使的仗势欺人、粗暴蛮横。②间接地表现了卖炭翁在强权面前的无奈、无助。③表达了对统治阶级罪恶的控诉。或: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 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找出两处并分别分析其作用。百姓的辛苦和炭的重与使者的骄横和交换物的少且不实用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封建统治阶级苛政的批判,对劳动人民痛苦生活的同情。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诗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掠夺人民财产的罪行的揭露与抨击。“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作用?第一,写出已经结了冰,天的冷.说明卖炭翁的辛苦第二,写出牛车的重量,说明卖炭翁的勤劳.为下文一段黄布换炭车形成对比,写出世炎的凄凉。全诗的主旨是“苦宫市也”,诗人为什么用很多笔墨来写卖炭翁烧炭和运炭之苦?请说说你的理解。诗人写卖炭翁烧炭运炭之苦是为下文写宫市(或炭被抢夺)之苦做铺垫。烧炭运炭固然辛苦,但卖炭翁还是充满希望的,只要炭能卖个好价钱,日子还能过下去,但是炭被宫使抢走,希望就彻底破灭了。通过层层铺垫,揭示了宫市的黑暗。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译文: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赏析1、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2、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练习1.诗中“空''字则表现了诗人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2.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答:古寺、初日、高林、曲径、禅房、花木、山水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诗人追求清净隐逸生活的思想感情。4.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以声衬静,“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以钟磬音来衬托山中的寂静。5.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示例:“悦”字写出了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的情态;“空”字写出了诗人见到禅院的优美景色而内心宁静平和的感受。6.请描绘颈联“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所展现的画面。 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欢唱;潭水清澈,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倒映在水中,心中的尘世俗念顿时涤除。 7、品读诗歌,请说说诗人是怎样巧妙地将情、景、理融为一体的。诗歌描写日照山林,曲径通幽,花木青葱,山水空明,钟磬声声等景色,营造了一种清幽雅致的意境;禅房《院)环境的清幽雅致、山光水色的清明空灵,正与诗人除去杂念,追求禅意的心境相契合,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曲径通幽”蕴含了人生道路曲折、漫长(深远),需要人们不断探索的哲理。诗人就是这样巧妙地将景、情、理融为一体的。8.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9.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10.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答: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11.诗的最后两句隐含的一个成语是万籁俱寂 ,由这两句,我们很容易想起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王维的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1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答:写出了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请对“山光悦耳鸟性,潭影空人心”从表现的内容上或表达的情感上做点赏析。答:这里曲径幽静,花木掩映,天光山色潭水,不仅让鸟儿欢悦,而且让杂念顿消。表现了大自然的美景对人的熏陶作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陶醉之情。14.“万籁此俱寂”和“但余钟磬音”中否矛盾,为什么?答:不矛盾。万物之音响全部消寂,而仅有禅院的钟表磬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它使这寂静的禅院更显空寂,使用权这肃穆的世界更为庄严,使用权一刹那成为了永恒……17、这首诗描写的主要内容是:清晨,破山寺后禅院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了诗人颇为浓厚的隐逸情怀。15.“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请赏析其中的妙处。“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曲径通幽处”一句,对“曲”课文注释为一作“竹”。编者选用“曲”而不用“竹”,你认为这两个词在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两个词所表达的意境是不相同的:“竹”,表示小路被竹林掩映;“曲”,描摹的是小路弯弯曲曲,层次多,景致深,更能突出环境的幽静。 请概括说说本诗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何特点。 ①由上而下,②由远到近,③情景交融,④由整体到局部。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空”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 “空”字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一下子把心中的种种人世烦恼都除去、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的感受生动地现出来。送友人 李 白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译文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游子心思恰似天上浮云,夕阳余晖可比难舍友情。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赏析1、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练习从内容上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请发挥想象,描绘诗中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山上草木葱绿,好一派生机景象。一条波光粼粼的流水,环绕在城的东边,潺潺而过。好一幅动静相生、寥廓秀丽的图景!这诗表达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简答。(3分)依依惜别之情,对友人漫长孤独旅程和未来命运的深切关怀。本诗的颈联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是经典名句,请你比较这两联诗在情感上的异同。相同点:都表达了在离别时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不同点:李诗主要表达“我”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对即将远行友人的担忧;王诗主要劝勉朋友不要因离别而伤感,要心胸豁达,坦然待之。请简要分析尾联中细节描写的作用。离别时挥手告别的动作表现了依依惜别的心情;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了离情别绪。6.赏析“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运用了 比喻 的修辞手法,它的表达作用是 形象地抒发了诗人对朋友漂泊天涯的深切关怀和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7.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中“横”和“绕”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横”勾勒出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出白水的动态,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东城而过,动静结合,描摹出一副寥廓秀丽的图景。8.颈联用了什么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偶,情景交融。天空的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一轮红日缓缓西沉,似乎不忍离去,隐喻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尾联用了什么手法,有何好处?化用古典诗句,着一“班”字,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这首诗歌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送友人》中用“孤蓬”“浮云”代指即将远去的友人。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译文: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唯有那缥渺高飞的孤雁的身影。它突然惊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诗歌主旨:该词托物写怀,描写了深夜所见景象,借月夜孤鸿的形象,表达了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对理想的坚守。练习从内容上看,上片用缺月疏桐、漏断人静来烘托“孤鸿”的孤独形象,下片用它不肯随意栖息的行为来表现它的卓尔不群。 简要赏析“缥缈孤鸿影”的意境。孤鸿若有若无,也许就是词人心灵的投影,与词人合二为一。写鸿“惊起”“有恨”“不肯栖”,表现了作者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 3.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词人用象征手法,通过写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心情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追求。4.词的开头两句通过“缺月、疏桐、漏断 ”三个意象描绘出了寓居地的环境,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 5.“拣尽寒枝不肯栖”表现出词人怎样的品质? 这句词的意思是孤鸿找遍所有寒枝也不肯栖息,表现出词人志趣高洁、坚守理想的品质。6.请对作品中“孤鸿”的形象加以赏析。(5分)词以象征手法,通过孤鸿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表达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作者与孤鸿心灵相契,把自己的主观情感加以物象化,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 7.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作简要赏析。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谁见幽人独往来?”反问句子表达怎样的意思?“缥缈孤鸿影”,缥缈,高远隐约的样子。孤鸿与幽人有何关系? 第一问:意思是说我这个幽居之人在这样凄冷孤寂的深夜独自徘徊,无人相伴,无人看见。突写一个“独”字。第二问:孤鸿是作者的自喻,本体是孤独的词人,喻体是高远隐约的孤鸿影,一独一孤,同病相怜。结合下片词句,说说幽人与孤鸿有哪些共同的处境、心理、志趣?处境:飘零失所,孤独凄冷。词人寓居定慧禅院,孤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无良木之可栖,只好栖于寂寞冷清的沙洲。心理:“惊”“恨”,心怀幽恨,惊恐不已。乌台诗案,九死一生,牵连众多,如惊弓之鸟。此处孤鸿纯是作者写照,取其神似。志趣:孤高、洁身自好、坚持操守,不肯同流合污。飘零失所,惊魂未定,却仍择地而栖,不肯同流合污、坚持操守。寂寞、孤高、 孤芳自赏、洁身自好。卜算子· 咏梅 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译文寂寞无主的幽梅,在驿馆外断桥边开放。已是日落黄昏,她正独自忧愁感伤,一阵阵凄风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 她完全不想占领春芳,听任百花群艳心怀妒忌将她中伤。纵然她片片凋落在地,粉身碎骨碾作尘泥,清芬却永留世上。赏析 1、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 练习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落寞的意境? 断桥、黄昏、风雨词的下阕最后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梅自喻,表达了作者虽历经艰辛,但不会趋炎附势,仍会坚守节操、立志报国的决心。整首词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 采用托物言志(或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全词借饱受摧残、香气犹在的梅花,抒发自己虽屡遭排斥仍坚持正义、孤高傲世(或:忠贞不渝、矢志不渝、独立不倚等)的情怀。这首诗歌歌咏“梅花”,其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以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咏梅,表明词人虽然在仕途上屡遭排斥,怀才不遇,但仍孤高傲世、独立不倚、坚持正义。“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是作者的人格写照,请简要分析。“碾作尘”喻指作者屡遭挫折,“香如故”突出强调其心志始终如一。这两句作者以梅自比,表现不惧厄运、坚持正义的精神。 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如同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样,那么,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请回答。答:以梅花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孤傲、坚贞自守的品格。
八年级下册古诗鉴赏关 雎 《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去挑选它。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赏析:出自《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是《诗经》的第一篇。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练习:1、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主要表现为比兴和重章叠句,在情感特质上主要表现为以礼节情,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是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极其生动。其中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什么?连用两个“悠”字,把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及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的淋漓尽致。诗中的女子,为何会让君子“寤寐思服”?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她文静、美好,善良;劳作姿态优美。 本诗起句运用“兴”的手法托物寄意。请从学过的其它诗文中选取一例,并加以简析。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以芦苇、霜露起兴,引出下文写主人公追寻伊人而不得。示例:“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先说山上的物产,以引起下句“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5.这首诗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满生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6.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1)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2)增强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中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赏析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然而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却难即的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 这里的“伊人”,可以是贤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业、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堑,可以是宗法、礼教,也可以是现实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碍。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现和表现天地。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的心境。诗每章的头两句都是以秋景起兴,引出正文。它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的心情,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练习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苍、霜、方、长、央。(1分,漏一字不得分)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这首诗在结构形式上的特点是重章叠句。7、请写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在本诗中的作用。 ①点明季节和时间②渲染冷清、萧瑟的氛围式微 《诗经》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赏析1、《邶风·式微》出自《诗经·国风·邶风》,式作语气助词,微为黄昏,字面意思就是暮色,昏暗,天要黑了。2、本诗描写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诗抓住天色将晚这一瞬间的感触,一连串的疑问、质问,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有对亲人泥水霜露中的关切,有对“君”的行为的怨怒。3.全诗只有短短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然而,《式微》诗上下二章只变换了两处文字, 但就在这巧妙的变换中, 体现出了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练习1.这首诗以设问起笔,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这首诗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论的故意设问。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不平,表达对统治者的不满。2.这首诗在句式方面有何特点?有何作用?这首诗重章换字,押韵和谐,凝练的语言,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旨。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的同情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4、这首诗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请具体说明。诗歌采用设问的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发人深思,达到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的效果。子衿 《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译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没去找你,你岂能不继续通音信?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思念。纵然我没去找你,你岂能不来?往来相见多少次,在城门高台上张望。一天没和你见面,好像三个月一样。主旨归纳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表现了这位热恋中的女子焦急不安、情深意切的真挚感情。练习1.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全诗采用倒叙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最后一句的含义是: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3、“青青子衿”至“子宁不来”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这八句对仗工整,以排比的手法写出了对方服饰给主人公留下的深刻印象,进而用反问句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恋人的无比思念之情。4、全文虽寥寥几十字,人物形象却十分鲜明,为什么会达到如此效果?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画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信、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象,可谓字少而意多。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译文(即将告别)由三秦环绕护卫着的都城长安,(透过迷漫的)风烟(似乎能)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我)同您(此时)都怀有惜别的心情,(因为我们)都是离乡在外做官的人。(只要)四海之内有着知心朋友,(即使)远隔万里(也)如近在咫尺。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赏析1.这是诗人二十一岁游蜀之前供职长安时期的作品。杜少府:名不详。少府:唐人对县尉的尊称。蜀川:犹言蜀地。又作“蜀州”。2.城阙:唐代的都城长安。阙,宫门前的望楼。辅三秦:以三秦为辅。长安位于三秦的中枢,故云。辅:护卫。三秦:今陕西省一带,古时为秦国。项羽灭秦后分秦地为雍、塞、翟三国,分封秦降将章邯等三人为王,故称“三秦”。这里泛指长安附近的关中之地。3.这是送别之作,是唐诗中很有代表性的壮别诗,颇能体现初盛唐时期人们志存高远的精神风貌。诗中有深情的劝慰,却不因远别而悲伤,表现了诗人真挚的友情和旷达的胸怀。 4.首联点明送别地点和友人赴任之处,场景开阔,气势雄伟,是典型的唐诗风味。“风烟”与“望”字之中,已露惜别之意、关切之情。5.次联进一步写送别心情:彼此的宦游感受是一样的。颈联宕开一笔,申述对离别的看法,是慰人,也是自慰,情理交融,乃全诗最精警之处。尾联相互劝慰勉励。 要点:(首联)既寄寓不必伤别之意,又起破题作用,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点明两个地点,用环境描写衬托依依惜别之情。(颔联)表明诗人与友人同病相怜,两人情感间的共鸣句、此别为别中之别、劝慰友人既然离乡“宦游”,离别是常事,不必感伤的诗句。(颈联)点明不必伤别的理由、把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表现诗人宽阔胸襟的诗句、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千百年来的名句。(尾联)再次劝慰友人不必伤别,更不要学儿女态的诗句,在离别之际,诗人直言相劝友人无须悲悲切切的诗句。练习这是一首送别诗。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 宦游人 ”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不舍、依依惜别之情,也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 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抒发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寄情于景和拟人的手法,作者借“明月”寄托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对友人的忧虑、关切、同情和不舍。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答: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在身边,表达了诗人的乐观精神。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①与友人的惜别之情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5.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o答:“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望”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6.说说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在哪里?答: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这首诗不同于其它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的新意境,一洗往昔送别中悲苦缠绵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能给友人以安慰和鼓励。颈联蕴含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的哲理,真正的友谊是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的,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这一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的不朽名句。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译文:八月湖水盛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想要渡水却没有船只,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赏析1.这是一首典型的干谒诗。干谒,古人为求显声扬名或经世致用而求见达官显贵,希望他们能够赏识自己,荐举自己或重用自己。2.前面两联写景,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涵”字点明洞庭湖汪洋浩阔,与天相接,吞天吐地,包容万象的恢宏气度,颇似范仲淹《岳阳楼记》的描写:“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平”字横向着眼,极见湖水浩渺,视野开阔。“太清”纵向描绘,给人以天高地阔,玉宇澄清之感。 3.三、四两句实写洞庭。水汽蒸腾,如烟似雾,仿佛江边湖畔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水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葱葱。湖水翻江倒海一般澎湃汹涌,稳固如山的岳阳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显得异常渺小。“蒸”字渲染一种湿漉漉,水淋淋的气氛,给人以孕大含深,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岳阳城天摇地动,几近坍塌;极显湖水喧嚣动荡,桀傲不驯的自然伟力。这两句锤炼词语,以静衬动,凸现洞庭秋水虎吼雷鸣的勃勃生机。 4、四句写景,看似不涉干谒,不关情思,其实不然。孟浩然的高明就在于表达心意,旁敲侧击而不显山露水。这天地之间的浩荡汪洋的一湖秋水,既烘托出作者经世致用的凌云壮志和积极进取的勃勃雄心,又暗示张九龄宽宏大度,海纳百川的胸襟气度。壮景奇观,惊天动地,隐喻风流俊杰即将横空出世。此为借景传情,托水言志! 6、诗歌后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触景兴怀,就近设喻。诗人面对浩浩湖水,想到自己在野之身,满腹经纶,满面怀壮志,却无人接引,无人知赏,不禁悲从中来,就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端居耻圣明”,意谓在这个伟大光明的太平盛世,自己本该一展宏图,大有可为;现在却是闲居无聊,浪费光阴。诗人心有不甘,气有不平而倍感愧疚,甚至羞于见人。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志,说明自己心向神往出仕求官,却找不到门路。 练习诗中“太清”的意思是天空。 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想做官而没有途径,言外之意是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尾联化用古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诗人巧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借以表现对丞相张九龄出来主持国政的羡慕,表达能追随左右、得到引荐、为国效力的政治渴望。诗歌颔联着一“蒸”字,从视觉角度写出洞庭湖水汽弥漫的样子;着一“撼”字,从听觉或触觉角度写出洞庭湖波浪汹涌(汹涌澎湃、博大、雄浑壮阔等)的气势。5.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情感的?请结合诗句予以简析。①诗人面对波澜壮阔的洞庭湖发出“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的感慨,借双关,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渴望有人引荐的心愿。②尾联用典故,巧设喻,表达出诗人希望张九龄引荐自己出仕,为国效力的情感。③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过渡,再以“垂钓者”“羡鱼情”设喻作结,委婉表达渴望得到引荐,为国效力的思想感情。6.这首诗的颔联为世人传诵,成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的妙处。(颔联运用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云梦泽水气蒸腾,洞庭湖波涛汹涌,摇撼岳阳城的景况,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或:从视觉、听觉和触觉角度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尤其是“蒸”字展示了洞庭湖丰富的贮蓄,“撼”字衬托洞庭湖的浩阔激荡,气势宏大。) 7.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为民谋利的苦衷,以及希望能够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的心愿。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天下寒士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见此屋,吾独破受冻死亦足!【译文】八月深秋,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在我眼前做出偷窃的事来,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只好回来,拄着拐杖感叹自己的不幸和世态悲凉。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深秋天色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胡蹬乱踢,把被里蹬破了。因为屋顶漏雨,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像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高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赏析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2、茅屋,指成都草堂。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3、全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写面对狂风破屋的焦虑;第二段写面对群童抱茅的无奈;第三段写遭受夜雨的痛苦;第四段写期盼广厦,将苦难加以升华。前三段是写实式的叙事,诉述自家之苦,情绪含蓄压抑;后一段是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轩昂。前三段的层层铺叙,为后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此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完美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作品主旨 表达了诗人关心国家、同情人民疾苦的高尚情操。练习赏析“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该句主要运用了一系列动词,通过“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风对茅屋的肆虐,表现出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焦灼苦闷心情。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诗中哪个词(组)相照应?“我”叹息什么?老无力。叹息的内容: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自经丧乱少睡眠”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表达了诗人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6、赏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怒号”把秋风拟人化,从听觉上写秋风来势猛、声音大、速度快、力量强;“卷”字从视觉上形象地写出了秋风的强劲,生动地写出茅草随风卷起的情态,突出秋风的猛烈和席卷茅草的状态,表现出诗人因秋风卷茅后的焦灼和无可奈何的愁苦心情;“三重”既写出了风的猛烈,也写出了茅屋受灾严重。7.“飞”“渡”“洒”“飘转”“沉”等词的作用。 这些动词细致地写出风吹茅草的动态,写出秋风对茅屋的破坏,流露出诗人焦灼、痛苦的心情,为后文写屋漏遇雨、自己的境遇之惨蓄势。诗歌的第一节是怎样描绘风雨肆虐的情景的?是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描绘?“风怒号”,从听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卷”,从视觉上形象地写出了秋风之肆虐;“飞”“渡”“洒”“飘转”等词写出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这样的描绘为后文写屋漏遇雨、自己的悲惨境遇蓄势。第一节自然环境描写作用。交代了事情发生的具体时间,渲染了特定的气氛,烘托了诗人的悲凉心情,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做铺垫。“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在诗中有怎样的作用?主要有两种作用:①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并渲染了特定的氛围(气氛);②是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襟蓄势。赏析“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的细密、连绵,侧面表现作者凄苦的生活“自经丧乱少睡眠”的情感:作者从眼前的处境拓展到安史之乱以后的种种经历,从风雨飘摇的茅屋到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表达了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情感。“叹息”的原因是什么?①秋风破屋,②群童盗茅③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赏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文章的主旨句,诗人由个人的悲惨生活的痛苦,推己及人,联想到风雨中千千万万生活贫苦的百姓寒士,发出了呐喊,表现出作者忧国忧民,关心百姓疾苦的济世情怀。14、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词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在这首诗中却一反常态,只写个人的遭遇?诗人通过对个人遭遇的描写,以小见大,推己及人,表现出了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卖炭翁 白居易〔唐代〕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译文有位卖炭的老头,在终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乌黑。卖炭得到钱做什么用?为了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数九寒天可怜身上穿的衣服很单薄,但是心里担忧炭的价钱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轧着冰冻的车辙赶路。牛疲乏了,人也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 两个骑马的人轻快前来了,他们是谁?是穿黄衣服的太监和穿白衣服的差役。手里拿着公文,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吆喝着赶牛往北面拉去。一车炭,一千多斤,宫市使者们硬是要赶走,老翁舍不得它,却也没有办法。宫市使者们将半匹红绡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钱。赏析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于元和四年(809)。题下自注:“苦宫市也”。2、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自唐德宗贞元(785—805)末年起,宫中日用所需,不再经官府承办,由太监直接向民间“采购”,谓之“宫市”,又称“白望”(言使人于市中左右望,白取其物)。 在内容上,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由开头至“心忧”句,交代卖炭翁生活的艰辛和愿望。第二段,自“夜来”句至“市南”句,描述他进城卖炭。第三段,自“翩翩”句至结尾,写炭被掠夺。全诗有叙述,有描写,有细节,有对比。笔法简洁,语言精练,在概括、剪裁和渲染等方面,处处显出诗人的匠心。 练习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这一句话运用了心理描写,细致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的天气中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希望天气更寒冷的矛盾心理“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3.《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诗,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揭露了“宫市”掠夺的本质(统治阶层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4.“翩翩”一词,本意是轻快洒脱的意思,但在文中则是用来形容宫使趾高气扬(横冲直撞)的形象。5.诗中对卖炭老人的肖像、心理、动作描写非常精彩,请你任选一方面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示例一“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一处的肖像描写,把卖炭老人灰尘满面,十指熏黑的形象刻画得极为传神。两鬓花白与“十指黑”的对比,见其年高与劳苦,让人为之心酸。示例二“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对卖炭老人心理活动的描写,身上衣单与“愿天寒”形成不合情理的鲜明对比,“心忧炭贱”又使之完全可以理解,读之催人泪下。示例三“晓驾炭车辗冰辙”这一动作描写,写出卖炭老人早起驾车,踏雪辗冰的艰辛,画面感颇强,读之如在眼前。6.诗歌讲述了卖炭翁以烧炭卖炭为生却横遭掠夺的悲惨故事。7.请分析“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在诗中的作用。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宫使的仗势欺人、粗暴蛮横。②间接地表现了卖炭翁在强权面前的无奈、无助。③表达了对统治阶级罪恶的控诉。或: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 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找出两处并分别分析其作用。百姓的辛苦和炭的重与使者的骄横和交换物的少且不实用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封建统治阶级苛政的批判,对劳动人民痛苦生活的同情。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诗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掠夺人民财产的罪行的揭露与抨击。“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作用?第一,写出已经结了冰,天的冷.说明卖炭翁的辛苦第二,写出牛车的重量,说明卖炭翁的勤劳.为下文一段黄布换炭车形成对比,写出世炎的凄凉。全诗的主旨是“苦宫市也”,诗人为什么用很多笔墨来写卖炭翁烧炭和运炭之苦?请说说你的理解。诗人写卖炭翁烧炭运炭之苦是为下文写宫市(或炭被抢夺)之苦做铺垫。烧炭运炭固然辛苦,但卖炭翁还是充满希望的,只要炭能卖个好价钱,日子还能过下去,但是炭被宫使抢走,希望就彻底破灭了。通过层层铺垫,揭示了宫市的黑暗。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译文: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赏析1、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2、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练习1.诗中“空''字则表现了诗人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2.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答:古寺、初日、高林、曲径、禅房、花木、山水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诗人追求清净隐逸生活的思想感情。4.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以声衬静,“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以钟磬音来衬托山中的寂静。5.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示例:“悦”字写出了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的情态;“空”字写出了诗人见到禅院的优美景色而内心宁静平和的感受。6.请描绘颈联“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所展现的画面。 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欢唱;潭水清澈,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倒映在水中,心中的尘世俗念顿时涤除。 7、品读诗歌,请说说诗人是怎样巧妙地将情、景、理融为一体的。诗歌描写日照山林,曲径通幽,花木青葱,山水空明,钟磬声声等景色,营造了一种清幽雅致的意境;禅房《院)环境的清幽雅致、山光水色的清明空灵,正与诗人除去杂念,追求禅意的心境相契合,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曲径通幽”蕴含了人生道路曲折、漫长(深远),需要人们不断探索的哲理。诗人就是这样巧妙地将景、情、理融为一体的。8.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9.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10.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答: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11.诗的最后两句隐含的一个成语是万籁俱寂 ,由这两句,我们很容易想起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王维的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1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答:写出了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请对“山光悦耳鸟性,潭影空人心”从表现的内容上或表达的情感上做点赏析。答:这里曲径幽静,花木掩映,天光山色潭水,不仅让鸟儿欢悦,而且让杂念顿消。表现了大自然的美景对人的熏陶作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陶醉之情。14.“万籁此俱寂”和“但余钟磬音”中否矛盾,为什么?答:不矛盾。万物之音响全部消寂,而仅有禅院的钟表磬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它使这寂静的禅院更显空寂,使用权这肃穆的世界更为庄严,使用权一刹那成为了永恒……17、这首诗描写的主要内容是:清晨,破山寺后禅院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了诗人颇为浓厚的隐逸情怀。15.“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请赏析其中的妙处。“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曲径通幽处”一句,对“曲”课文注释为一作“竹”。编者选用“曲”而不用“竹”,你认为这两个词在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两个词所表达的意境是不相同的:“竹”,表示小路被竹林掩映;“曲”,描摹的是小路弯弯曲曲,层次多,景致深,更能突出环境的幽静。 请概括说说本诗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何特点。 ①由上而下,②由远到近,③情景交融,④由整体到局部。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空”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 “空”字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一下子把心中的种种人世烦恼都除去、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的感受生动地现出来。送友人 李 白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译文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游子心思恰似天上浮云,夕阳余晖可比难舍友情。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赏析1、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练习从内容上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请发挥想象,描绘诗中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山上草木葱绿,好一派生机景象。一条波光粼粼的流水,环绕在城的东边,潺潺而过。好一幅动静相生、寥廓秀丽的图景!这诗表达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简答。(3分)依依惜别之情,对友人漫长孤独旅程和未来命运的深切关怀。本诗的颈联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是经典名句,请你比较这两联诗在情感上的异同。相同点:都表达了在离别时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不同点:李诗主要表达“我”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对即将远行友人的担忧;王诗主要劝勉朋友不要因离别而伤感,要心胸豁达,坦然待之。请简要分析尾联中细节描写的作用。离别时挥手告别的动作表现了依依惜别的心情;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了离情别绪。6.赏析“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运用了 比喻 的修辞手法,它的表达作用是 形象地抒发了诗人对朋友漂泊天涯的深切关怀和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7.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中“横”和“绕”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横”勾勒出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出白水的动态,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东城而过,动静结合,描摹出一副寥廓秀丽的图景。8.颈联用了什么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偶,情景交融。天空的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一轮红日缓缓西沉,似乎不忍离去,隐喻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尾联用了什么手法,有何好处?化用古典诗句,着一“班”字,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这首诗歌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送友人》中用“孤蓬”“浮云”代指即将远去的友人。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译文: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唯有那缥渺高飞的孤雁的身影。它突然惊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诗歌主旨:该词托物写怀,描写了深夜所见景象,借月夜孤鸿的形象,表达了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对理想的坚守。练习从内容上看,上片用缺月疏桐、漏断人静来烘托“孤鸿”的孤独形象,下片用它不肯随意栖息的行为来表现它的卓尔不群。 简要赏析“缥缈孤鸿影”的意境。孤鸿若有若无,也许就是词人心灵的投影,与词人合二为一。写鸿“惊起”“有恨”“不肯栖”,表现了作者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 3.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词人用象征手法,通过写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心情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追求。4.词的开头两句通过“缺月、疏桐、漏断 ”三个意象描绘出了寓居地的环境,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 5.“拣尽寒枝不肯栖”表现出词人怎样的品质? 这句词的意思是孤鸿找遍所有寒枝也不肯栖息,表现出词人志趣高洁、坚守理想的品质。6.请对作品中“孤鸿”的形象加以赏析。(5分)词以象征手法,通过孤鸿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表达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作者与孤鸿心灵相契,把自己的主观情感加以物象化,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 7.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作简要赏析。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谁见幽人独往来?”反问句子表达怎样的意思?“缥缈孤鸿影”,缥缈,高远隐约的样子。孤鸿与幽人有何关系? 第一问:意思是说我这个幽居之人在这样凄冷孤寂的深夜独自徘徊,无人相伴,无人看见。突写一个“独”字。第二问:孤鸿是作者的自喻,本体是孤独的词人,喻体是高远隐约的孤鸿影,一独一孤,同病相怜。结合下片词句,说说幽人与孤鸿有哪些共同的处境、心理、志趣?处境:飘零失所,孤独凄冷。词人寓居定慧禅院,孤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无良木之可栖,只好栖于寂寞冷清的沙洲。心理:“惊”“恨”,心怀幽恨,惊恐不已。乌台诗案,九死一生,牵连众多,如惊弓之鸟。此处孤鸿纯是作者写照,取其神似。志趣:孤高、洁身自好、坚持操守,不肯同流合污。飘零失所,惊魂未定,却仍择地而栖,不肯同流合污、坚持操守。寂寞、孤高、 孤芳自赏、洁身自好。卜算子· 咏梅 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译文寂寞无主的幽梅,在驿馆外断桥边开放。已是日落黄昏,她正独自忧愁感伤,一阵阵凄风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 她完全不想占领春芳,听任百花群艳心怀妒忌将她中伤。纵然她片片凋落在地,粉身碎骨碾作尘泥,清芬却永留世上。赏析 1、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 练习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落寞的意境? 断桥、黄昏、风雨词的下阕最后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梅自喻,表达了作者虽历经艰辛,但不会趋炎附势,仍会坚守节操、立志报国的决心。整首词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 采用托物言志(或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全词借饱受摧残、香气犹在的梅花,抒发自己虽屡遭排斥仍坚持正义、孤高傲世(或:忠贞不渝、矢志不渝、独立不倚等)的情怀。这首诗歌歌咏“梅花”,其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以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咏梅,表明词人虽然在仕途上屡遭排斥,怀才不遇,但仍孤高傲世、独立不倚、坚持正义。“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是作者的人格写照,请简要分析。“碾作尘”喻指作者屡遭挫折,“香如故”突出强调其心志始终如一。这两句作者以梅自比,表现不惧厄运、坚持正义的精神。 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如同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样,那么,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请回答。答:以梅花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孤傲、坚贞自守的品格。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