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写作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龟裂(guī) 斡旋(wò) 束缚(fú) 缄默(jiān)
B.陨石(yǔn) 两栖(xī) 狩猎(shòu) 粗糙(zā)
C.冗杂(rǒng) 瞳仁(tóng) 弥漫(mí) 雾霭(ǎi)
D.农谚(yàn) 连翘(qià) 磅礴(pò) 风雪载途(zǎi)
2.(2分)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桅杆 沼泽地 海枯石烂 锐不可当
B.燎原 暖融融 消声匿迹 天衣无缝
C.涌跃 马前卒 人情事故 大彻大悟
D.震憾 光辐射 骄首昂视 叹为观止
3.(2分)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人类在追求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不应目空一切,而应努力做到与自然和谐共生。
B.与其偷偷摸摸,不如把事情摊开明讲,更显得光明磊落。
C.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而同学们还沉浸在老师美妙的故事中。
D.今年的天气周而复始:有时骄阳似火,热浪灼人;有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
4.(2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B.《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本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再现了雕刻者王叔远高超的技艺。
C.《社戏》是鲁迅先生散文集《呐喊》中的名篇,记叙了“我”和小伙伴们去赵庄看戏的经历,表现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
D.文言文中有很多表示年龄的词语。“垂髫”“加冠”“不惑”“耳顺”“古稀”五个词语是按它们所表示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的。
5.(2分)依次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把南方比作柔美的女子,吴侬语低吟杨柳岸,那西北无疑就是雄壮昂扬的大汉,啸傲的西风豪唱满江红,只是这铁骨之下柔情。就像这眼前的景色,不同于江南的烟雨蒙蒙,有别于转侧的曲水流。站在桥上迎风远眺,祁连山脉,山顶是皑皑的白雪,脚下是奔流的大河,抬头,蓝天白云澄澈明净,呼吸一口带着草木清爽的空气,一切烦忧会一清。
A.暗含 更 连绵不断 飘荡
B.暗藏 却 跌宕起伏 飘荡
C.暗含 更 连绵不断 涤荡
D.暗含 却 跌宕起伏 涤荡
6.(6分)古诗文默写。
(1)蒹葭萋萋,。(《蒹葭》)
(2),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青青子衿,。(《子衿》)
(4)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浩渺的烟波、浑然一体的水天,呈现出宏伟的气象。
(5),不可知其源。(柳宗元《小石潭记》)
7.(2分)仔细揣摩下面两个语句的内容和写法,再仿写一句。
当一个人怀疑自己的时候,他忘记了建立自信是一种习惯;当一个人浑噩度日的时候,他忘记了阅读好书是一种习惯;
8.(4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荣”与“辱”,在人的生活中,至关重要。②很多人将“荣”与“辱”作为行事为人、判断取舍。③“荣”与“辱”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④萧伯纳说过:“一个人感到害羞的事情越多,就越值得尊敬。”⑤一个人具有怎样的荣辱观,便决定了他会成为怎样的一个人?⑥对于我们青年来说,所谓“荣”与“辱”,就是反对无所作为、不劳而获,提倡奋发向上,努力为祖国和人民贡献出自己的聪明和才智。
(1)第②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
(2)第⑤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
二、阅读理解(42分)
9.(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式微
《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用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典范。
B.全诗刻画了两个场景,在露水中和泥地里劳作,将劳动人民的勤劳表现得淋漓尽致。
C.从全诗来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一句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
D.诗歌的语言凝练,以重章叠句营造特别的氛围,押韵和谐,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1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
春风挂帆,西视点苍①如蓬莱、阆苑②,雪与花争妍,山与水竞奇,天下山川之佳莫逾是者。且点苍十九峰中,一峰一溪飞流下洱河。而西崖之上,山麓之下,一郡居民咸聚焉。四水入城中,十五水流村落,大理民无一垅半亩无过水者,古未荒旱,人不识桔槹③。又四五月间,一亩之隔,即倏雨倏晴,雨以插禾,晴以刈麦,名“甸溪晴雨”。其入城者,人家门扃院落捍之即为塘;梵之即为井。谓之乐土,谁曰不然?
(节选自王士性《广志绎》,有删改)
【注】①点苍:点苍山,又名苍山、灵骜山。②蓬莱、阎(làng)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③桔槔(jié gā):井上打水用具。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缘溪行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③欣然规往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②山麓之下,一郡居民咸聚焉。
(3)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身份,“忽逢桃花林”中一个“忽”字使节奏变快,引起读者对下文的好奇。
B.【乙】文“雪与花争妍,山与水竞奇”一句通过描写作者所见积雪与山花争奇斗艳、山峦河水互相比美的景象,展示了点苍山的优美风光
C.【甲】文由近及远,读此文时而奇,时而喜,时而疑,时而惊,跌宕起伏,摇曳生姿;【乙】文由远及近,先远观,再近看,步步深入。
D.【甲】【乙】两文中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和点苍山都是自然环境优美、社会安定和平、百姓生活和睦的场所,都堪称一方“乐土”使人心驰神往。
(4)甲乙两文中都描写了自然风光,但作者表达的情感却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11.(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冠”之礼法知多少
①现代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含有“冠”的词语,比如“衣冠楚楚”“怒发冲冠”“桂冠”“夺冠”等。在古代,“冠”是贵族所戴“帽子”的总称。如果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冠”的习俗,便不难发现,“冠”总与礼法制度有关联。
②《礼记》记载:“男子二十,冠而字。”即指古时男子到二十岁要举行冠礼。周代的“冠礼”,是贵族男子二十岁时由父亲在空庙里主持的成年礼,仪式上还要请来宾为他取“字”。行礼时由来宾加冠三次:先加布冠(用黑麻布做的冠),表示从此有治人的特权;次加皮弁(biàn)(用白鹿皮做的冠),表示从此要服兵役:最后加爵弁(赤黑色的平顶冠),表示从此有权参加祭祀。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古代少年男子一经加冠,社会和家庭就会按成人的标准要求他。
③在古代,“冠”一般只有贵族男子方能佩戴。《释名》中说:“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士人指的是贵族,庶人指的是百姓。《晋语》云:“人之有冠,犹宫室之有墙屋也。”可见,贵族非常看重他们的“冠”,“冠”成为贵族的常服,也成为他们身份的标志。据《左传》记述,卫国内乱,子路被人砍断了系冠的缨,他说:“君子死,冠不免。”于是停下战斗来“结缨”,结果被对方杀死。
④古人凡遇重要场合必须戴冠,否则就是违礼。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接见臣属有时不拘戴冠之礼,但碰到耿直而敢于进谏的都尉汲黯却不敢随随便便。有一次,武帝接见臣下时没有戴冠,恰逢汲黯入宫奏事,武帝便急忙躲进帐中不敢见他。可见,“冠”具有庄严正大的意义,即使是帝王也不可随意亵渎。
⑤在古代,不同身份的人需要佩戴不同的“冠”。“冠”有正名分、别次序的礼法制约功用。《周礼》中记载,从君王到大夫,随着爵位、官职的由高到低,冠上的丝带、玉饰和彩饰也渐次递减,从而形成形制上的差异。人们只能选择与自己身份相符的“冠”来佩戴,如果违反了这种礼制,便是僭越,甚至会招来杀身之祸。据《左传》记载,子臧因为戴了不合身份的“鹢冠”,终被诱杀。
⑥戴什么样的“冠”还因不同的场合而各有定规,如田猎或征伐戴“皮弁”,祭祀戴“爵弁”等等。这些做法形成惯制,又成为一种带有强制性质的法规。据《左传》记载,卫献公召见臣子孙文子、宁惠子,两人穿戴整齐应召前来,卫献公却跑到园围里去射大雁,迟迟不见他们。孙、宁两人去找献公,献公没有按照礼法摘去打猎戴的皮弁就同他们说起话来,结果两人大怒,进而谋反。
⑦综上所说,可知古人关于“冠”的礼法制度有相当复杂的内容:戴不戴“冠”以及戴什么样的“冠”,与人的年岁、身份,以及所处场合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在直观上表现为人们戴冠所需遵循的种种礼法,而深层含义则定以“冠”作为礼制的象征,用来节制人们的言行举止。
(作者:曹保顺,选文有删改)
(1)选文②~⑥段从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古代贵族男子方能戴冠、重要场合必须戴冠、A 、B 五方面依次介绍了古人要遵循的“冠”之礼法。
(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请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冠”是古代礼制的一种象征,古人戴冠要遵循相关的礼法,一旦戴上“冠”,人们的言行举止就会受到约束。
B.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加冠时先戴赤黑色的平顶冠,再戴用白鹿皮做的冠,最后戴用黑麻布做的冠。
C.选文中第③段“‘冠’一般只有贵族男子方能佩戴”一句中的“一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本文在结构上采用总分总形式,并使用大量文献资料作为佐证,客观地介绍了“冠”之礼法的相关知识。
12.(9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相约在春天开花
孙道荣
①妻子突然从厨房里冲出来,甩着湿漉漉的手,急匆匆就要出门。
②外面飘着漫天的雪花,这是今冬以来,杭州下的第一场雪。她这是要出去赏雪吗?可是,雪刚飘下来,就都融化了,还没有积起来呢。妻子摇摇头,说,昨天我和人家约好了,要买她的盆景,差点忘记了,刚刚想起来。
③我拉住她,外面下着大雪,买什么盆景?等天好了再买也不迟啊。
④妻子却坚持马上去。她解释说,昨天中午吃过饭后,我在单位附近溜达,在桥头,看到一个骑着三轮车卖盆景的老太太,有剑兰,文竹,金菊,还有水仙球。我想买几颗水仙球,赶到春节的时候,正好能开花。老太太却告诉我,这几颗水仙球都是卖剩下来的,芽发的迟,估计要到春节后才能开花。她说,我要是真想买的话,她明天再带几颗好的球株来,确保能在春节期间开花。真是一个善良的老太太。于是,我和她约好,第二天中午这个时候,还在这个地方,我等她。
⑤我探头看看窗外,雪下得更紧了。我对妻子说,外面下着这么大的雪,谁还会出门啊?再说了,那种路边的买卖,本来就是随口说说而已,你还当真了。
⑥妻子执意要去。
⑦我推出自行车,那就我替你跑一趟吧。
⑧妻子的单位,离家大约三四公里,顶着风雪,向前骑去。我心里嘀咕着,肯定是白跑一趟,权当是体验一下雪中骑车的滋味吧。赶到妻子单位附近,四处张望,风雪中除了偶尔几个顶着伞的路人,路上显得空空荡荡。果然被我言中了,也难怪,大雪天,谁还出门没事找事啊。
⑨路滑,推着车往回走。拐弯的时候,忽然看见,路边的墙角,蹲着一个老大爷,面前摆着两只箩筐,都是水仙球株。没想到,这个天,还真有人坚持做生意,小本买卖,不容易啊。
⑩问好价钱,我买了五个水仙球株。我是这样打算的:回去跟妻子撒个谎,就说找到那个和她约好的老太太了,水仙都是从她那儿买来的,免得她有失落感。
⑪老大爷细心地用塑料袋,帮我将水仙球株一个个装好。他的毡帽上,飘落了好几片雪花,竟然没有融化。一看,落在地上的雪,也已经开始积聚了。这说明,气温在下降。我劝老大爷,天冷,又下雪,不会再有什么生意了,赶紧回家吧。老大爷双手凑到嘴巴前,一边哈着热气,一边点着头。
⑫我推着车,慢慢往前走去。身后,隐约听到老大爷在自言自语:“人家也许不会来了,真的不会来了。这个鬼天气,谁还会出门啊。老太太,太冷了,我得回家了,你可别怪我,我可是已经足足等了一个多时辰哦。”
⑬原来……我霎时明白了。
⑭我转回身。我要紧紧握住老大爷的手,我要大声告诉他,您没有白等啊。
⑮雪打在我手中的水仙球株上,它们已经长出绿叶,她们相约,在春天开花。
(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表中空缺处。
(2)请赏析下面句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妻子却坚持马上去。
(3)请说说你对本文题目“相约在春天开花”的理解。
13.(8分)名著阅读。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式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歌谣真可说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了。
(1)以上语段出自名著《》,其作者是,是作者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分介绍我国的著作。全书共篇,介绍了《》《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
(2)材料中,原始歌谣有哪些主要用途?
三、写作表达(50分)
14.(50分)作文。
对于鲁迅来说,藤野先生是他求学路上的那束光;对于朱德来说,母亲是他成长路上的那束光……在每个人的人生的历程中,总有一个人是我们的那束光。在你的人生历程中,谁又是你的那束光呢?
请以《你是我的那束光》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①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名和人名。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
15.半命题作文。
春暖花开,柳舞莺啼,那是美妙的青春旋律;朔风卷雪,枭鸟怪鸣,那是黯淡的青春音符。成功它并不平凡,是暴风雨后的彩虹;失败也并不简单,是千锤百炼的锻造。在你青春潋滟的波光中,一定有酸甜苦辣的生活体验,有五彩缤纷的人生梦想,有敢为人先的探索追寻……
请以“_____,我的青春旋律”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例如填写“拼搏”“坚强”“尽责”“感恩”“诚信”“追逐梦想”“成就美德”等,你也可以自行提炼一个词语或短语填写在横线上,进行写作。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④不得套作抄袭;
⑤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运用(22分)
1.【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仔细辨析。
【解答】A.有误,“龟裂”的“龟”应读作“jūn”,“束缚”的“缚”应读作“fù”。
B.有误,“两栖”的“栖”应读作“qī”,“粗糙”的“糙”应读作“cā”。
C.正确。
D.有误,“连翘”的“翘”应读作“qiá”,“磅礴”的“礴”应读作“bó”,“风雪载途”的“载”应读作“zài”。
故选:C。
【点评】字音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
2.【分析】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能力。解答时,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字词意思辨析判断。
【解答】A.正确;
B.有误,“消声匿迹”的“消”应为“销”;
C.有误,“涌跃”的“涌”应为“踊”,“人情事故”的“事”应为“世”;
D.有误,“震憾”的“憾”应为“撼”,“骄首昂视”的“骄”应为“矫”。
故选:A。
【点评】错别字,大多是因为汉字中存在着许多形声字、形近字等造成的。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正确书写。
3.【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BC.正确。
D.有误,周而复始: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环。在此形容天气的变化无常,使用有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等,结合选项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呐喊》是小说集。
故选:C。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5.【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句意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易错点是句意理解不到位,词语理解不正确。
【解答】“暗含”的意思是做事说话包含某种意思而明白说出,“暗藏”的意思是隐蔽或隐藏,根据关键词“铁骨”“柔情”及语境可知“藏”更恰当。
“更”表递进,“却”表转折,通读上下句可知,第二空所在的句子与前句是递进关系,应选“更”。
“连绵不断”的意思是连续而不中断;“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根据关键信息“祁连山脉”可知,应选“连绵不断”。
“飘荡”的意思是飘浮、飘来飘去,“涤荡”的意思是清洗、清除,根据关键信息“一清”可知,应选“涤荡”。
故选:C。
【点评】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具体语境中,每个词就只能有一个确定的意义。
6.【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1)白露未晞(重点字:晞)
(2)气蒸云梦泽
(3)悠悠我心
(4)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5)其岸势犬牙差互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7.【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要看示例,续写要把握好语境,改写要注意变化。答题时弄清句式结构特点、前言语意,弄清句子所在的语境后,再予以针对性作答。
【解答】这里要注意仿照两个例句,句式为“当一个人……的时候,他忘记了……是一种习惯”,前后两个分句的内容构成相反关系,前者采用消极词语,后者积极词语。例如:当一个人志得意满的时候,他忘记了谦卑为怀是一种习惯。
答案示例:
当一个人志得意满的时候,他忘记了谦卑为怀是一种习惯。
【点评】一般说来,做仿写题的方法是:根据提供的语言材料,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大方面入手进行仿写。
8.【分析】(1)第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②句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标准”。
(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第⑤句“一个人具有怎样的荣辱观,便决定了他会成为怎样的一个人”是陈述句,应将问号改为句号。
【解答】答案:
(1)在句末加上“的标准”。
(2)将问号改为句号。
【点评】病句辨析类答题技巧:①读一遍句子,通过语感感受一下是否通畅,如果不,那就可能意味着这个句子是病句。②看主干,缩句。看句子主干有无问题,主谓宾是否都有,是否搭配不当。③看语序,尤其是形容词的顺序问题。④看搭配,比如说可以“提高能力”,却不能“养成能力”;可以“提高水平”,却不能“培养水平”。⑤有关联词的复句,主语相同,关联词置于主语后;主语不同的句子,关联词置于主语前。
二、阅读理解(42分)
9.【分析】《国风•邶风•式微》是一首先秦时代的诗歌。采用反问、隐语、互文等多种修辞方式,情感表达宛转而有情致。重章换字,押韵和谐。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韵律和谐优美,用词异常精巧。式微也成为后世诗歌中常用的意象,对后世古典诗歌有着深远的影响。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ACD.正确;
B.有误,这是一首被奴役者的悲歌,不是表现劳动人民的勤劳。
故选:B。
(2)本题考查主旨把握。“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意为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意思是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由此可见,这首诗表达了对统治阶级满腔埋怨愤恨之情;“胡为乎泥中”意为“何以还在泥浆中”,写劳动人民辛勤劳作,天黑了还在泥水中忙碌着,还不能回去,表达了对劳动者的同情。
答案:
(1)B
(2)这首诗表达了对劳动者的同情,对统治者的愤恨。
参考译文: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点评】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10.【分析】参考译文:
【甲】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有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向前行船,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详细地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世道,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竟然迷路了,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乙】
在春风的吹拂下,扬帆于洱海游玩,向西望去,点苍山的景色就像蓬莱和阆苑仙境一样,美不胜收。积雪和山花竞相斗艳,山峦和河水互相争奇,天下间再美的山水景色也不能超越这里。另外,点苍山的19座山峰中,每座山峰中都有一道山溪飞流而下,汇入洱河。在点苍山的西崖上面流下,沿山坡而下,溪流之下都有一郡百姓居住。其中有四道溪流流进城市中,而其他十五道溪流则流经村落,大理的百姓每一方田地都有水经过,自古以来没有发生过荒旱的情况,这里的人都不知道桔槔这种舀水浇田的工具。每逢四至五月期间,仅一块田地的间隔,经常发生这边突然下雨而那边又突然放晴的景象。雨天,百姓们就进行插秧的劳作;晴朗的天气就收割麦子,这种景象,被美其名曰“甸溪晴雨”。溪水流入城市中,就被每家每户的居民在院落之前围起来,当作塘,用砖垒起来,当作喝水用的井。这里被称为乐士,谁会说不是这样呢?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沿着溪水划船而行。缘:沿着,顺着。
②句意: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妻子:指妻子、儿女。
③句意: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规:打算,计划。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语,告诉。足,值得。为,对。句意: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②重点词:之,的。咸,都。句意:山脚下,一郡的百姓都居住在这里。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ABD.正确;
C.有误,“【甲】文由近及远”错误,应为“由远及近”。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甲文中“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是对桃林美景的描绘,文章表达了作者渴望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反映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乙文中“春风挂帆,西视点苍如蓬莱、阆苑、雪与花争妍,山与水竞奇,天下山川之佳莫逾是者”描绘了点苍山的自然风光,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谓之乐土,谁曰不然”则表达了想要在点苍山附近生活的心情。
答案:
(1)①沿着,顺着;②指妻子、儿女;③打算,计划。
(2)①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②山脚下,一郡的百姓都居住在这里。
(3)C
(4)甲文表达了作者渴望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反映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乙文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以及想要在点苍山附近生活的心情。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11.【分析】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第①段总述“冠”总与礼法制度有关联,②—⑥段分别说明了古时男子到二十岁要举行冠礼、古代冠一般只有贵族男子方能佩戴、古人凡遇重要场合必须戴冠、古时不同身份的人需要佩戴不同的冠、戴什么样的冠还因不同的场合而各有定规,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再次强调古人关于“冠”的礼法制度有相当复杂的内容。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解答此类问题时,首先给文章分层,然后结合问题要求判定答题范围,最后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概括。本题②—⑥段分别说明了古时男子到二十岁要举行冠礼、古代冠一般只有贵族男子方能佩戴、古人凡遇重要场合必须戴冠、古时不同身份的人需要佩戴不同的冠、戴什么样的冠还因不同的场合而各有定规,问题已经概括出②③④段的主要内容,因此空格处应填写⑤⑥段的中心内容。这两段的中心内容从首句概括即可得出。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作用。解答此类问题时,首先需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判定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然后结合句子内容具体分析其作用。画线句举的是《左传》中子路停下战斗结“缨”的例子,具体说明了古时贵族非常看重他们的“冠”。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注意在文中找到与选项内容相关的语句,仔细甄别判定说法是否正确。
ACD.正确。
B.有误,文章第②段提到“先加布冠(用黑麻布做的冠),表示从此有治人的特权;次加皮弁(biàn)(用白鹿皮做的冠),表示从此要服兵役:最后加爵弁(赤黑色的平顶冠)”,选项与原文不符。
故选:B。
答案:
(1)身份不同需戴不同的冠 不同场合戴不同的冠(不同场合戴冠各有定规)
(2)运用举例子,具体有力的说明了古代贵族看中“冠”,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3)B
【点评】说明方法是说明文常考题型之一。解答此类问题时,考生要根据句中的关键词判定运用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引资料、列图表、摹状貌。
12.【分析】本文通过记叙,“我”决定冒雪出门为妻子曾经相约的老太太处买盆景买水仙球,但是到了约定地点没有看到老太太,只看到一位老大爷在卖水仙球,“我”决定到老大爷处买水仙球来应付妻子,意外得知老大爷就是代替老太太来等妻子的人,“我”被老人信守承诺的精神感动,表现了老人善良、诚信的美好品质就像春天的花儿一样美丽,使人感动。
【解答】(1)本题考查梳理文章脉络的能力。起因是“我”因无奈于妻子要冒雪出门,所以决定替妻子出门买水仙球。第8﹣11段是经过,“我”没有看到老太太,只看到一位老大爷在卖水仙球,觉得意外,于是从老大爷处买下水仙球应付妻子。第12段至文末是结果,得知老大爷是代替老太太的,深受感动,要返回告诉老大爷。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坚持”意思是不改变不动摇,始终如一。联系前文可知“我”劝说妻子等雪停了再去,妻子却坚持要冒着大雪赴约,体现了妻子信守承诺的品质。
(3)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理解。“相约在春天开花”一是对“赶到春节的时候,正好能开花”水仙花开花的概括,概括了事情发生的起因和文章内容;二是“春天”点明了主人公的美好品质就像春天的花儿一样美丽,使人感动,升华主旨,点明文章中心。
答案:
(1)①“我”决定替妻子冒雪出门买水仙球株 ②决定到老大爷处买水仙球株来应付妻子 ③感动
(2)“坚持”一词生动地写出了妻子执意要冒雪外出买盆景的心理,表现了妻子信守承诺,为人善良的品行。
(3)题目揭示了文章内容:妻子与老太太约定买在春天开放的水仙球株;“春天”点明了老太太和妻子都具有善良、守信的美好品质,暗寓了文章中心。
【点评】标题的用意(原因、作用、效果、好处)有:①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②概括小说主要事件;③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④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⑤具有象征意义;⑥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⑦寄托作者情感;⑧展开情节,前后呼应;⑨对比讽刺,强化效果;⑩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从给读者的感情来说,还有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阅读的冲动的作用。
13.【分析】《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解答】(1)本题考查对名著常识的把握。根据文段内容,可以判断出:选文出自《经典常谈》的第四章《诗经》。《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2)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概括。根据“一个人高兴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来唱”“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可以判断出:主要是抒发情感、庆祝节日或彼此唱和竞胜。
答案:
(1)经典常谈 朱自清 传统文化经典 13 说文解字(《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汉书》)
(2)①抒发情感(消愁解闷);②酬神作乐(庆祝节日);③唱和竞胜。
【点评】阅读名著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三、写作表达(50分)
14.【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审题可知,“你”第二人称代词,有时,也可称“物”“景”等,根据材料“对于鲁迅来说,藤野先生是他求学路上的那束光:对于朱德来说,母亲是他成长路上的那束光……在每个人的人生的历程中,总有一个人是我们的那束光”提示可知,本题只能写人,如妈妈、老师、同桌、医护人员、外卖小哥等。“光”通常指照在物体上,使人能看见物体的那种物质,如太阳光、灯光、月光,以及看不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等,本题是比喻义,指人的品德、精神、能力等,“那束”是那一束的意思,犹言一捆、一扎等。“是”表判断,含有肯定和感激之意。立意上,应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易写成记叙文。选材构思。应先根据对题意的理解,确定“你”是谁,如爷爷、老班、邻居、死党等,然后明确“那束光”跟你带来什么,如温暖、信心、力量、胆量、顽强等。要用具体的事例表现“你”为什么是“我的那束光”,要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要用肖像、语言、行动等多种描写方法对人物进行刻画,用心理描写出自己的感受,用议论抒情语句点明“你”对我的影响或作用。
【解答】
你是我的那束光
我呱呱坠地那年,你二十五岁,风华正茂。妈妈说那时的你就像个毛头小子,经常将我环在你的臂弯,然后伴着我咯咯的笑将我抛上了天。
我还梳着碎碎的童花头那年,你二十九岁,不显衰老。那时候我们会鼻尖对着鼻尖,额头抵着额头,然后让我把小手竖在头上当牛角。你像早晨暖暖的太阳,温暖着我的童年生活。
我可以自己背着书包过马路那年,你三十二岁,健壮依然。你要离开故乡去厦门。你理理妈妈在风中的乱发,又摸摸我的小脑袋。表情平添了严肃:“妞妞,在家一定要乖乖的,不能再胡闹。”我盯着你看了许久,终于勾住你的手指头,微微哽咽地说:“我们拉钩。”再后来,我就将这段光影剪下来,泡在每一杯你爱喝的茶里,然后在阳光艳艳的时光里咽下去。
我可以自己扎着乱乱的马尾学吉他的时候,你三十五岁,韶华不再。我一点一点地察觉到你的嗓音里流出的沧桑。或许你只有在梦里才能穿梭回故乡,梦里没有那里的人情世故,没有你要拼命为我们赚取的未来,有的只是单纯的阳光。
我对着电话拨着吉他,将歌儿唱给你听:“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独自莫凭栏……”爸爸,你是我的太阳,离我很远,又很近。为了我们家庭的幸福,你更多的是在外品味孤独。
我现在坐在考场上安安静静地想你的时候,你四十岁,终于归家,双鬓添了新愁。当老妈数落我的时候,你竟仍然会习惯性地将我护在你的身后。我将脚轻而浅地移回自己房屋,终于忍不住将头抵在墙上泪流满面。老爸你是否知道,看着你矮矮的个头护在我的面前,我是何等地幸福?又是何等地心酸?
十几年的光阴从我发丝中穿过,唯一不变的只是你这暖而热的光。
老爸,你是我心灵中的光,有你真好,无论什么时候,你都会用你的爱在奔涌的人群中找到我。
【点评】爸爸就是“我”生活中的一束光,温暖了“我”的世界,照亮了“我”的人生。本文用充满深情的笔墨抒写了老爸对“我”满腔的爱。文章意时间为序,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文末再次点题,总结全文。
15.【分析】【审题立意】这是一则半命题作文,所谓旋律就是在青春的历程中自己所坚持的精神,这一点从题目中给出的填写建议可能看出来。每个人都曾拥有青春,但青春的色彩不同,旋律也不同,有的人坚强,有的人拼搏,有的人感恩等等。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然后以此立意构思即可。
【文体选择】记叙文或抒情散文。
【思路点拨】文首可以用一段景物描写开篇,渲染气氛,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同时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文中则写人记事,采用以小见大写法来表现自己选定的“旋律“。文末则以议论或抒情的表达方式来升华主题,总结全文,并与第一段形成首尾呼应,使全文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写作误区】题目中给出的材料是打开思路用的,在进行创作时,这些内容绝对不能出现在自己的作文当中。因为这样会给评卷老师造成一种该生积累贫乏的观感,不利于获得理想的分数。
【解答】【示例】
努力,我的青春旋律
轻轻地,悄悄地,春天来了。
春姑娘轻轻舒展那婀娜多姿的身姿,裙裾飘飘,神采飞扬,将万缕春光洒向校园,驱散了瑟瑟的寒冷,给万物带来了勃勃生机,她送走了冬日的凄凉,为人们带来了信心,让我们燃起了希望……
不知何时,小草儿从泥土里顶出,面迎春风,在风中摇滚!蒙眬的我们走出童年的迷梦,迎来了那有旋律的青春年华,潇洒走世界的劲头儿……桃花初春,又有一丝舍不得的腼腆,红了脸蛋儿,那娇嫩的身姿,令人羡慕不已发出沁人的芬芳,一个个花骨朵攒足了劲儿绽放。青春,要的就是这股劲儿!
春姑娘柔柔地亮起美妙的歌喉,婉转悠扬,香风阵阵,在风中飘荡。春的气息渐渐浓郁起来,沉睡了一冬的大地,倏地也睁开了眼睛。让春的舞者都来到了校园里,校园里的小草仿佛听到了“集结号”,一下子全都披上绿军衣,花儿耐不住一冬的沉默,争先恐后的绽开了笑容,把校园装扮得如同童话中的城堡,而我们这些小公主们,小王子们都快快乐乐地在城堡中学习。小鸟也应和着美妙的旋律,尽情地放声欢唱,快乐地翩翩起舞,慢慢地,慢慢地,春的气息感染了整个校园。
置身于怡人的春色,呼吸着沁人心脾的气息,我在校园中踏着春的节奏漫步,走着走着,我的思绪随风清轻扬﹣﹣
在我们的春天,在我们的季节,在属于我们的青春中,要的就是这股劲儿!
百折不挠,有的是劲儿,即便是一苗幼竹,也不曾被竹叶儿的茂密所压垮。骑上一匹骏马在学海间,鞭挞着征程,向前奔驰,即使失败,也倔强。擦干眼泪,不容缜密的思考,向前,向前,这是勇敢,是青春那青涩的味道。累了,倦了,来到校园的一片草地上,四肢呈大字躺在草地上,毫不收敛心情,一片一片的云朵在空中流动,心中的愤怒与疲惫随着流云远航,而我们,继续,远航……
如果说人生是四季,那么拥有青春便拥有了生机勃勃婀娜多姿的春天,如果说人生是一幅画,那么拥有青春便拥有了画中最绚丽的色彩,如果说人生是一条河,那么拥有青春便拥有了河中最灿烂的浪花。拥有青春的我们,心中有着青春的无限憧憬我们有着为梦想努力的一腔热血……
轻轻地,悄悄地,春天来了。
就让我们在这美好的季节,用汗水刷新成绩,用知识谱写乐章,用努力奠定我们青春的旋律。
【点评】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青春的旋律”为题,将青春比喻为人生的春天。文章语言流畅,情感真挚,细节描写生动,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感染力,内容充实饱满。
“我”的所见所闻
“我”的内心感受
“我”的反应
起因
看到妻子要冒雪去相约的老太太处买盆景
无奈
①
经过
没有看到老太太,却看到一位老大爷在卖水仙球株
意外
②
结果
得知老大爷就是替老太太来等妻子的人
③
决定大声地告诉老大爷他没有白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卷面书写,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写作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卷面书写,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写作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答案,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写作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