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17课 《猫》(同步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2024)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17课 《猫》(同步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2024)第1页
    第17课 《猫》(同步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2024)第2页
    第17课 《猫》(同步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2024)第3页
    第17课 《猫》(同步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2024)第4页
    第17课 《猫》(同步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2024)第5页
    第17课 《猫》(同步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2024)第6页
    第17课 《猫》(同步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2024)第7页
    第17课 《猫》(同步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2024)第8页
    还剩2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7 猫/郑振铎图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7 猫/郑振铎图文ppt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观视频知作者,走近作者,背景资料,读一读读准字音,记一记理解词义,开头的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猫,是一种温顺、活泼乖巧,被许多人所喜爱的动物。可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却见不得猫,甚至再也养不得猫。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猫》,去寻找谜底吧。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识记“懒惰、怂恿、怅然、惩戒”等重点词语。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文中生动的描写。(重点) 3.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通过品读探究,学会关爱动物、善待生命,与动物和谐相处。(难点)
    郑振铎,笔名西谛,现代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福建长乐人。1920年底,与茅盾、叶圣陶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解放后历任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阿联酋,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还是著名藏书家,逝世后,其家属将近十万册藏书全部献给国家。
    本文选自《郑振铎选集》上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猫》是郑振铎早期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品,适逢五四运动时期提倡自由平等、个性解放,他认为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他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了新思想、新观念,表达了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逗( ) 消耗( ) 污涩( )忧郁( ) 红绫( ) 懒惰( )一缕( ) 怂恿( )安详( ) 乞丐( ) 预警( )怅然( ) 诅骂( ) 蜷伏( )
    芙蓉鸟( ) 叮嘱( ) 辩护( )惩戒( ) 畏罪潜逃( ) 倚着( )悲楚( ) 妄下断语( ) 冤枉( )虐待( ) 屋脊( )
    蜷伏:弯着身体卧着。畏罪潜逃:犯了罪怕受到制裁而偷偷地逃走。悲楚:悲伤凄楚,悲苦。惩戒:通过处罚来警戒。妄下断语:胡乱、随意地下结论。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对待。
    污涩:肮脏且不光滑。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安详:从容不迫,稳重。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预警:指事先觉察可能发生某种情况的感觉。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为增强同学们培养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学校繁星文学社正在开展“人与动物”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文学社成员,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任务一:把握故事情节,关注小猫命运
    快速默读课文,标出段落,划出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句段。(提示:重要句段一般指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议论句、独句成段等。) 1.请根据划出的重点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除了总起句和总结句,大家还划住了哪些特殊句段?它们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
    1.请根据划出的重点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我们”家在养了三只小猫或死或丢之后, “我”决定永不养猫。【启示】 总起句和总结句往往可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概括内容方法:主要人物+主要事件
    2.除了总起句和总结句,大家还划住了哪些特殊句段?它们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 总起句——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过渡句——“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过渡句、独句成段——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总结句、独句成段——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启示:总结性句子、过渡句、独句成段、句式相同的句子往往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文章结构。
    3.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请摘录课文内容,填写下表。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又很瘦。烧脱了好几块毛之后,样子更难看了。
    若有若无,都不喜欢,不大注意。
    被冤枉、误打、流浪而死
    更难过得多。永不养猫。
    三只小猫或来自邻友亲戚,或来自街头巷陌; 三只小猫或一身毛色亮丽,或长得丑陋瘦弱; 三只小猫或憨态可掬,或活泼淘气,或安静忧郁。 同样是猫,它们遭遇不同,这取决于它们的外形性格是否讨人喜欢 。
    4.关注小猫悲剧时人物的表现。 第一只小猫(死于忽视):生病了——“三妹想着种种方法去逗它”;给它挂铜铃;死了——“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第二只小猫(死于冷漠):丢失了—— “他们看见了,为什么不出来阻止?他们明晓得它是我家的!” 遇到“爱猫”的“我”家,三只小猫际遇不同,命运却殊途同归。因为人类对动物的生命缺乏尊重。
    5.课文开头的第一句话“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这是全文的中心句,点明了“我”家养猫的结局,为全文定下基调,抛出线索,总领全文。 (2)为末尾“我家永不养猫”埋下伏笔。
    ①如果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 ②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 ③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它的作用是以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气氛。
    ④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 ⑤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⑥开头还有可能是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1.刚刚我们看见了三只栩栩如生的小猫,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勾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并批注你体味到的情感。 准备用这样的句式交流:读“___________”,我体味到___________。声情并茂地表达你体味到的养猫之情。
    任务二:话猫——声情并茂传猫情
    提示: 在第一只小猫因病死掉之后,第二段写到“我心里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能够体会到“我”的难过、心酸,当他们对自己喜爱的事物产生了感情时,他们会为它的不幸而感到悲伤。“酸辛”一词语气应该较为低沉,“可怜”可重读,要注意朗读的语气轻重缓急以及感情的投入。
    2.“我”一家特别喜欢第二只小猫,在文中第二只小猫遗失时全家都出动开始寻找小猫,其中的对话能够感受到不同人物的情绪,下面请几位同学分角色进行朗读。
    提示: “我”、三妹、李妈、张妈都有话语,其中“我”的语气是焦急的,“三妹,小猫呢?”这句话应该以较为快、着急的语气朗读,而三妹的语气从“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从焦急的状态转变成“他们看见了,为什么不出来阻止?他们明晓得它是我家的!”的不满、愤怒。张妈与李妈的语气也应该是遗憾。
    任务三:悟猫——七嘴八舌悟猫理
    1.三妹是真的爱猫吗?谁是真的爱猫人? 三妹 “最喜欢猫”,但她喜欢的更多是前两只猫活泼的性格和颜值,而不是猫本身这个生命。对于第三只丑陋、懒惰的猫,三妹不怎么陪它玩,也并不关注它,甚至在最后还揭发了这只猫所在的地方,叫 “我” 们过来。三妹的爱只是把猫当玩物,宠物,并不真正关心猫爱猫。 真正爱猫的是张妈。第二只小猫丢失后是张妈一直在找并确定猫被偷的,第三只小猫被众人嫌弃,只有张妈在怜惜它喂养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大家在这一细节中看到了谁的影子? 看到了第三只猫的影子,都受到冤枉无可辩白。这里猫的悲剧和人的悲剧合二为一。 张妈:身份卑微但心存善意,尽力保护但无能为力。
    一、芙蓉鸟悬案 再读课文,小组合作探案,注意圈点批注,理清第三只猫屈死的前后经过,体味案件当事人作者的情感变化。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找原文,做分析,寻找以下案件的真相。 (案发现场状态、案件嫌疑人、案件嫌疑人犯案证据、对案件嫌疑人的惩处方式、案件真正犯案人、案件犯案性质、案件结果反思)
    案发现场状况: (1) 芙蓉鸟死了一只,死去鸟的一条腿被咬去,笼板布满鲜血。 (2)一只芙蓉鸟已经死去,它的羽毛松软无力,仿佛已经与它的对手搏斗了很长时间。案件嫌疑人: 第三只猫
    犯罪嫌疑人作案证据 (1)案件发生前嫌疑人的表现:①那只花白猫似乎对这对黄鸟格外关注,它总是跳跃在桌子上,凝视着笼子里的鸟儿。②在案发前,它一直保持着这种状态。 (2)案件发生后嫌疑人的表现: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
    对案件嫌疑人的惩处措施: “我”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案件真正犯案人: 一只黑猫案件犯案性质: 冤案
    试想,如果芙蓉鸟被害案发生在养第二只猫时,会不会有不同的结果?这起“冤案”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我”对于两只猫的态度有很大不同,如果是非常喜爱的第二只猫,“我”可能不会怪罪它,这起冤案背后的原因是我对于这两只猫的态度不同,一只喜爱一只不怎么喜欢,是我的偏见导致了这个冤案的发生。
    你觉得郑振铎写下这篇文章是想表达什么?
    观点一:这篇文章中寓有作者对当时社会人生的感触,表现了一个进步知识分子严于律己的精神和仁爱之心。观点二:无论做什么事情,千万不能凭个人的好恶、私心和偏见加以处置,否则就会出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作品,识记了本课的生字、词语,并且通过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我”的三次养猫经历,也理清了课文的结构,其中仔细分析了前两只猫的形象和作者写作的用意。下节课我们将重点分析作者笔下的第三只猫,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去世的悔恨与内疚。
    练习:比比谁最认真
    1.请同学们仿照课文对你最喜欢的动物进行描写。(150字左右)2.完成对应的分层练习题。

    相关课件

    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16 诫子书/诸葛亮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16 诫子书/诸葛亮课堂教学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观视频知作者,走近作者,背景资料,文学常识,读一读读准字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