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树人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树人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无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某同学用10mL量筒量取8,6mL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建议完成时间:100分钟)
说明:
1.本试卷共6页,包含选择题、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学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3.所有的试题都必须在专用的“答题卡”上作答,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非选择题在指定位置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是我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几位获奖者及其部分研究领域,其中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催化科学的是( )
A.师昌绪,材料腐蚀研究B.闵恩泽,石油化工催化剂研究
C.徐光宪,稀土分离技术研究D.张存浩,高能化学激光研究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B.酒精挥发C.镁条燃烧D.矿石粉碎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石蜡B.氯化钾C.汽水D.蔗糖溶液
4.空气的组成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B.C.D.稀有气体
5.实验桌上放有三瓶无标签的无色气体,只知道它们分别是氧气、空气和氮气中的各一种,下列方法能将它们区分开来的是( )
A.观察颜色B.嗅气味
C.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D.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
6.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氢气的燃烧B.酒的酿造C.食物腐败D.动植物的呼吸
7.某同学用10mL量筒量取8.6mL水时仰视读数,则所量水的实际体积( )
A.小于8.6mLB.大于8.6mLC.等于8.6mLD.不能确定
8.下列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的系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取用药品B.加热药品C.收集氧气D.氧气验满
9.下列有关蜡烛燃烧实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点燃的蜡烛熄灭的瞬间,产生的白烟能被点燃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过程只发生化学变化
C.蜡烛燃烧的火焰,外层最明亮
D.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0.小明同学在研究金属镁时提出,可用打磨后的镁条连接一节干电池和小电珠来判断镁是否具有导电性,该过程在科学探究中属于( )
A.建立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得出结论
11.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镁有银白色光泽,可用于生产烟花B.氮气是无色无味气体,可用作保护气
C.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作铅笔芯D.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12.括号内是区别下列各组常见物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
A.白酒和食醋(闻气味)B.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振荡)
C.食盐和高锰酸钾(观察颜色)D.蒸馏水和食盐水(过滤)
13.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某校举行“水说”主题作品展,作品中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然水经沉降、过滤可得到纯水B.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天然循环
C.可用离子交换法处理硬水和海水D.洗手后及时关闭水龙头以节约用水
14.如图是“铁丝在中燃烧”的实验改进装置(已知浓硫酸可吸收水蒸气,干燥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该装置无须提前制备和收集
B.用塑料瓶代替集气瓶,实验更安全
C.该发生装置中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D.铁丝在中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黑色固体
15.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黑色固体B.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它们都能导电D.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同
16.为增强密封性,常把玻璃的接触面磨砂,下列常用仪器中,没有经过磨砂处理的是( )
A.集气瓶B.滴瓶C.广口瓶D.锥形瓶
17.严谨的实验态度是实验取得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点燃氢气前,先检验纯度再点燃,以免发生爆炸
C.用托盘天平称量10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
D.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药品时,先挤压橡胶胶帽,后将滴管伸入液体
18.探究性实验是化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图1 图2 图3 图4
A.图1:用带火星的木条比较空气和人体呼出气体中的含量
B.图2:探究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
C.图3:证明蜡烛燃烧生成物中有水
D.图4: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倒吸的就越多
19.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下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缓推进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左侧玻璃导管口产生气泡B.左侧玻璃导管内液面上升
C.试管内液面明显上升D.有液体进入注射器内
20.是重要的资源,其生产与性质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产生是物理变化
B.反应①进行的能量转化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反应②中涉及到的气体都是无色、无气味的
D.反应③可以推测镁条不适宜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21.(3分)饼干在空气中放久了会变软,是因为空气中有______;点燃一个集气瓶中的红磷,用塞子将瓶口塞紧,等红磷燃烧完全并冷却后,这时打开瓶塞比较费力,原因是______;攀登高山时,登山运动员必须携带氧气瓶,这是因为氧气能______。
22.(3分)下图是探究微观粒子性质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甲可以观察到酚酞溶液变红,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同学们发现两个实验均有明显的现象,都能得出结论,达到实验目的。但同学们一致认为实验甲更好,其优点是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3)利用实验甲装置,只要对浓氨水进行一个简单操作,便可观察到酚酞溶液变色的速度加快,由此可探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一个因素,请推测该因素为______。
23.(10分)2024年“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1)下列做法符合“中国水周”活动主题的是______(填序号)。
A.实验室中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B.农业上以喷灌或滴灌形式浇灌
(2)如图1为电解水的实验示意图。
图1 图2
①在电解器玻璃管中加满水,电解时,水中常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其作用是______。通电,观察到玻璃管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a、b管内气体体积比约为______。
②切断电源,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检验两个玻璃管中的气体,观察到______(填“a”或“b”)中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③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该反应说明水是由______(填元素符号)组成的。
(3)在实验探究中,某同学制作了图2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其中活性炭主要作用是______。经过此装置的净化,得到的液体是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4.(16分)我们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常见气体的制取实验,请回答: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该实验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目的是______,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的作用是______。用此方法来制取和收集相对纯净的氧气可用装置______(填序号),当看到______,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3)实验室也可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氧气,你认为制备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实验时添加药品的顺序是______(填序号“A.先固体后液体”或“B.先液体后固体”)。要回收该实验中的二氧化锰,进行的实验操作是过滤,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烧杯、玻璃棒、______玻璃棒在该操作中的作用是______该实验需将圆形滤纸折叠。下列滤纸折叠过程图示中,正确的是______(填“甲”或“乙”)。实验过程中发现该操作比预期的时间长得多,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甲:A→B→C乙:A→B→D
A.B.C.D.
(4)实验室还可以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来制氧气,文字表达式是______。
25.(13分)化学研究的对象是我们身边的物质。
(一)氧气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并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氢钠化钠溶液是氢氧化钠和水的混合物。
(1)图1集气瓶中加入水的作用是______。图2集气瓶中硫燃烧时,产生______火焰,根据资料,图2中加入的液体效果较好的是______,其目的为______。以上两个实验,都要由上而下缓慢伸入,目的是______。
(二)双氧水
小明同学在家里的药箱中发现一瓶用来清洗伤口用的消毒液—“双氧水”,他联想到在化学课上曾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过氧气,他高兴的将家中的“双氧水”拿到学校的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探究该双氧水是否失效。
(1)实验过程:
①在试管中加入5mL“双氧水”,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未复燃;
②给上述试管加热,液体中有较多气泡产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仍未复燃;
③如图装置进行操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水槽中冰水所起的作用是______。
(2)实验结论:______。
【实验二】探究二氧化锰在双氧水的分解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在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改变。
实验步骤:
①称取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
②将二氧化锰装入大试管中并加入5.0mL“双氧水”;
③待反应结束后,将大试管里的固体物质进行过滤、洗涤、烘干、称量;
④得出结论。
(3)做完此实验后,小方认为要证明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还需要再补充一个探究实验:探究它在化学反应前后______不变。
(三)碳酸氢铵
如图是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改进装置,
【查阅资料】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回答下列问题:
(1)按要求装配好仪器,实验前首先要______。
(2)在烧杯中先加入水,然后向其中加入生石灰,烧杯A中生石灰(主要成分为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实现了反应所需的温度条件,说明生石灰与水的反应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写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3)根据现象:______,证明实验后生成了水和氨气。
26.(15分)近年来,制氧机需求旺盛,市场上出现多种类型的制氧机。
图1 图2 图3 图4
(一)化学药剂制氧机:如图1是某品牌制氧机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在反应仓中首先加入水、粉末状过碳酸钠(),然后加入粉末状二氧化锰,即产生氧气。该制氧机的制氧原理:
第一步:过碳酸钠→碳酸钠+过氧化氢
第二步:______(写出相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该制氧机的制氧剂选择过碳酸钠固体而不直接选择过氧化氢溶液的原因是______(填序号)。
A.产物无污染B.制取成本更低C.储存和运输更方便
(2)根据以上原理分析,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自制制氧剂过碳酸钠。已知过碳酸钠的产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如下表:
分析数据,制备过碳酸钠的最佳温度范围是______℃。温度过高,产率反而降低,从制备过碳酸钠原料的性质分析产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二)“沸石分子筛”制氧机:以空气为原料,空气经过分子筛时氮气被吸附,氧气通过,从而获得不同浓度的富氧空气。图2为该制氧过程的示意图。
(1)图中代表的是______。(填“氮分子”或“氧分子”)
(2)分离过程的变化属于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三)小组同学用图4装置测定制得的“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集气瓶中“富氧空气”体积为100mL,底部残留少量水,燃烧匙内有足量红磷),操作如下:
①往量筒内加入适量水,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
②用电点火装置点燃红磷,充分反应。
③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待右侧量筒内液面不再变化时,排出气球中的气体,调节两边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
(1)用排水法收集“富氧空气”,气体应从装置图3中管______(选“a”或“b”)通入。
(2)红磷燃烧,产生大量______,放热。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
(3)本次实验测得“富氧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本实验中,气球的主要作用是______,若不排出气球中的气体,测得值会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健康吸氧】
(4)已知:肺部氧浓度大于70%对人体有害。到达肺部氧浓度=21%+4×氧流(L/min)%,公式中的“21%”指的是病患吸氧时同时吸入的空气中氧气的浓度,某重病患者应使用5L/min的氧流量,到达肺部的氧浓度是______。
图1 图2
小资料
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亚硫酸钠溶于水,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是液体。
温度范围/℃
5-10
10-15
15-20
20-25
过碳酸钠的产率/%
84.49
85.78
88.38
83.0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07,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树人学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5,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5 Fe-56,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树人学校中考化学三模试卷(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5,本试卷共8页,包含选择题两部分,5 Fe-56,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现象美是化学的趣味之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树人学校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