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梳城市2021_2022学年高二地理日新班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展开1. 人类对火星的探索情有独钟,是因为火星( )
A. 距离地球最近B. 能源资源丰富C. 与地球自然环境相似D. 有适合呼吸的大气
2. 探测器轨道示意图中所显示的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
A. 银河系B. 河外星系C. 太阳系D. 地月系
【答案】1. C 2. C
【解析】
【1题详解】
火星不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A错误。火星能源资源的丰富与否与人类钟情探测火星没有必然的联系,B错误;火星与地球自然环境(自转周期、火星的赤道平面与火星的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是25.19度接近等)都相近,这使火星可能存在生命,导致人类对火星的探索情有独钟,C正确。火星大气层以二氧化碳为主,不适宜生命呼吸,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探测器轨道示意图中显示的天体系统包括地月系一级的行星系统和太阳系一级的恒星系统,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C正确,A、B、D错误。故选 C。
【点睛】天体系统,是宇宙各星系的统称。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
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房子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这就是太阳能屋顶(如图)。晴朗的白天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上海正在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上海的年平均太阳辐射量高于德国和日本,是因为( )
A. 地势高,空气稀薄
B. 地面裸露,比热容大
C. 纬度较低,晴天较多
D. 河湖众多,太阳有效辐射强
4. 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
A. 上海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B. 上海人口稠密,能源需求量大
C. 上海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D. 太阳能屋顶可以美化环境
【答案】3. C 4. B
【解析】
【分析】
【3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有:纬度、海拔、天气。上海的纬度比德国和日本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晴天相对较多;德国全年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傲气降水较为均匀,阴雨日多;日本为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大,降水量大且季节分配比上海均匀,所以上海晴天比德国和日本更多,C正确;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海拔低,A错误;年平均太阳辐射量与地面裸露、比热容、河湖众多无关,B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A错误;上海位于我国的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小,资源缺乏,对能源的需求量大,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项计划可以缓解上海常规能源短缺的局面,B正确,C错误;太阳能屋顶能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但不是推行太阳能屋项计划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B。
【点睛】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影响因素有:纬度、海拔、天气。
苏铁俗称“铁树”(见下图),是喜湿热环境的裸子植物,在鼎盛期几乎遍布整个地球。到第四纪,受气候变化影响,我国苏铁科植物大量灭绝,但在四川、云南等地有部分幸免于难。完成下面小题。
5. 苏铁鼎盛期的地质年代和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 )
A. 中生代,恐龙B. 古生代,三叶虫
C. 前寒武纪,哺乳类D. 新生代第四纪,鱼类
6. 第四纪,四川、云南等地苏铁科植物幸存的主要原因是( )
A. 苏铁科物种比较丰富B. 北方冷空气影响较小
C. 生物的破坏作用较小D. 较厚的土层保护种子
【答案】5. A 6. B
【解析】
【分析】
【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苏铁是喜湿热环境的裸子植物,可以推断鼎盛期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此时期动物以爬行动物为主,恐龙最为繁盛,故选项A正确,BCD错。本题选A。
【6题详解】
“到第四纪,受气候变化影响”,可推断是受到第四纪冰期影响,四川、云南有秦岭、青藏高原阻挡冷空气南下,低温影响较小,B正确;“在四川、云南等地有部分幸免于难”,不能说明苏铁科植物特种丰富,A错误;只有部分存活,说明对生物破坏作用大,C错误;土层对物种的保护作用有限,且四川、云南地区山地多,土层相对较薄,D错误。故本题选B。
【点睛】生物演化史:地球出现(46亿年前)→化学演化→生命出现(约30亿年前)→生物演化(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改变了大气性质(无氧环境→有氧环境)。
1、生物发展阶段:
太古代——地壳活动剧烈,地球上只有海洋。有类似蛋白质的有机质。
元古代——出现陆地。有藻类等低等生物,原始生命开始。
古生代——无脊椎动物出现,如三叶虫。脊椎动物出现,如鱼类、两栖类。后期是重要的造煤时期。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基本形成我国东北、华北已抬升成陆地。
中生代——我国大陆轮廓基本形成。爬行类、鸟类出现,如:恐龙、始祖鸟等,也是重要造煤时期。
新生代——世界许多高山形成,如喜马拉雅山脉,第四纪人类出现,这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
2、生物灭绝: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1年5月30日12时50分,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北纬34.67度,东经98.31度)发生4.9级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下图为“地球内部图层局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图中( )
A. ①B. ②C. ③D. ④
8. 关于地球内部圈层,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圈层为岩石圈,由固体岩石组成B. ②圈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C. ④圈层为地幔,软流层位于其顶部D. ⑤圈层为岩石圈,平均厚度大于17千米
【答案】7. A 8. D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陆地地壳平均厚度为33千米,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此次地震发生在海拔较高的青藏高原,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而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仅9千米,因此本次地震震源位于地壳。地壳是指莫霍面以上的地球内部圈层,即图中①圈层,A正确。读图可知,②是上地幔顶部、③是软流层、④为软流层以下的地幔部分,深度比地壳厚度大,不可能是此次地震震源所在地,BC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之上的地球内部圈层,包括莫霍面以上的①圈层,还包括软流层(③)以上、莫霍面以下的上地幔顶部(②),因此岩石圈就是图中⑤圈层,厚度大于地壳的平均厚度17千米,A错误,D正确。图中②圈层位于软流层之上,属于上地幔顶部,一般认为软流层,即③,才是岩浆的发源地,B错误。莫霍面到古登堡之间为地幔,即②③④合在一起为地幔。④圈层位于古登堡面以上、软流层以下,属于地幔的一部分,在上地幔的顶部附近分布有软流层,C错误。故选D。
【点睛】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海洋地壳厚度较薄,平均厚度约6千米。地壳厚度变化的规律是: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顺利着陆。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下列选项中属于天体的是( )
A. 进入大气层的“神舟十二号”B. 等待发射的“神舟十二号”
C. 返回地面的“神舟十二号”返回舱D. 环绕地球飞行的“神舟十二号”
10. 据现场媒体报道,“神舟十二号”返回舱表面有类似“烧焦”的痕迹,其形成原因类似于( )
A. 卫星B. 流星C. 彗星D. 极光
11. 行程大数据卡可快速查询本人过去十四天的境内外行程,且将行程由近及远排列。下图中可正确表示“神舟十二号”返回时进入大气层后的行程卡为( )
A. B. C. D.
【答案】9. D 10. B 11. C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根据所知识可知,进入大气层的“神舟十二号”,等待发射的“神舟十二号”返回地面的“神舟十二号”返回舱,都属于地球的上的物质,不属于天体,ABC错误;环绕地球飞行的“神舟十二号”已经进入星际空间,不属于地球上的物质,属于天体,D正确。故选D。
【10题详解】
“神舟十二号”返回舱表面有类似“烧焦”的痕迹,其形成原因是其在高速运动时与大气层之间摩擦产生的六七千度的高温灼烧的痕迹;这类似于流星现象,流星体会以较高的速度闯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分子剧烈撞击和摩擦,产生强烈的热和光,这叫“流星”现象,B正确。卫星是指环绕行星运行的天体,没有灼烧的现象,A错误;彗星指进入太阳系内亮度和形状会随日距变化而变化的绕日运动的天体,C错误;极光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撞击那里的大气,使大气产生电离并发出灿烂美丽的光辉的现象,是太阳活动的一种类型,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行程大数据卡可快速查询本人过去十四天境内外行程,且将行程由近及远排列。神舟十二号”返回时进入大气层后,依次经过了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东风着陆场,由于行程卡是将行程由近及远排列,因此,“神舟十二号”返回时进入大气层后的行程卡最近记录的是东风着陆场,其次是对流层,然后是平流层,最后为高层大气,故C正确。
【点睛】地球的大气层依据温度、密度、运动状况的变化,由近地面到高空,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三层。
霜降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霜降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霜是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辐射冷却的影响而降温到霜点(指气温低于0°C),在地面或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下左图为我国某市10月26日-29日天气预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该市清晨最有可能出现霜的日期是(
A. 10月26日B. 10月27日C. 10月28日D. 10月29日
13. 霜的形成得益于右图中的( )
A. ①减弱B. ②增强C. ③减弱D. ④增强
14. 下列措施中预防农作物霜冻灾害效果最小的是( )
A. 在霜冻发生的前一天灌水B. 燃烧禾草等形成烟雾
C. 植树造林,增大地面热容量D. 用草帘、尼龙布、作物秸秆等覆盖
【答案】12. D 13. C 14. C
【解析】
【分析】
【12题详解】
霜冻产生的气温条件:(1)水汽充足(2)地物温度达到0摄氏度以下。10月26日、27日最低温都在7、8度左右,故A、B错;10月28日最低气温为-1摄氏度,但是天气状况为阴天,大气逆辐射较强,C错;10月29日,最低温为-4摄氏度,且天气状况为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热量损失较多,故最有可能产生霜,D对。故选D。
【13题详解】
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晚,主要是因为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图中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为大气的削弱作用,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长波辐射。故选C。
【14题详解】
灌溉能提高土壤的热容量使地温降温幅度减小;且灌溉能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结冰能够放热,A错;焚烧秸秆,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增加了大气逆辐射,B错;植树造林可以增加地面热容量,减缓该地放热速度,但是跟其它三种方式比较,不能够有效的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且通过这种方式来防冻害不切实际,C对;.用草帘,尼龙布等覆盖既可以防止外围冷空气的袭击,又可以减弱地面热量散失,起到保温作用,D 错。故选C。
【点睛】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热量后又以对流、传导等方式层层向上传递热量,地面辐射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能够被大气截留,大气获得地面辐射增温,同时产生大气辐射,大气辐射的方向绝大部分向下(大气辐射只有极小部分射向宇宙空间),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为利用雨水而设计的房屋效果图,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图中所示的雨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 下渗B. 水汽输送C. 水汽蒸发D. 地表径流
16. 该类房屋的雨水处理方式,最突出的效益是( )
A. 缓解城市缺水B. 减缓城市内涝C. 补充城市地下水D. 提升环境质量
【答案】15. D 16. A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通过收集雨水,直接减小了地表径流,所以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D正确。这种雨水处理方式是对雨水的收集,没有对下渗进行直接干预,A错。对水汽输送影响不大,B错。也没有直接影响水汽蒸发环节,C错。故选D。
【16题详解】
收集的雨水用于洗车、冲厕,可缓解城市缺水,A正确。该城市需收集的雨水用于洗车、冲厕,推测城市整体水资源较紧张,当地内涝问题可能并不严重,B选项不是最突出的效益,排除B。收集雨水用于洗车、冲厕,减少了对地下水的补给,C错。对雨水的收集利用,对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不是很大,D错。故选A。
【点睛】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其中,受人类活动影响和干预最大的环节为地表径流环节。
宁波港是一个集内河港、河口港和海港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深水大港,进港航道水深在18.2米以上,25-30万吨船舶可候潮进出港。潮汐时刻表能够反映不同时刻的潮水高度,是船舶进出港口的重要依据。下图是宁波港2021年11月7日的潮汐时刻表。完成下面小题。
17. 假如某30万吨海洋运输船要在该日进宁波港卸货,最佳进港时间是( )
A. 2时B. 10时C. 15时D. 19时
18. 下列关于潮汐说法正确的是( )
A. 海水的上升称为潮,海水下降称为汐B. 潮汐的形成与太阳对月球的引力有关
C. 潮汐是深层海水最基本运动形式之一D. 钱塘江大潮与杭州湾河口形状有关
【答案】17. C 18. D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海洋的潮汐对于乘潮进港和乘潮出港的船舶靠泊和离泊作业影响很大,必须准确把握高潮位的时间进行靠泊和离泊作业,快速接卸减少船舶吃水,一般会选择大潮时靠泊作业,增加助航的力度。结合上表判断,16:00时,高潮的水位较高,所以船舶应该在16时之前进港,最有利于这艘船舶进港卸货,C正确;2时、10时、19时潮位较低,不利于船舶进港卸货,ABD错误。所以选C。
【18题详解】
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A错误;白天海水的涨落称为潮,夜间海水的涨落称为汐,总称“潮汐”,B错误;潮汐发生在海水的表层,C错误;钱塘江大潮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层层相叠,从而增加了潮水的水位,D正确。所以选D。
【点睛】潮汐是发生在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在白天的称潮,夜间的称汐,总称“潮汐”。一般每日涨落两次,也有涨落一次的。
海岸按照物质组成可划分为基岩海岸、砂质海岸和泥质海岸。左下图示意泥质海岸,右下图示意基岩海岸及其各种地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形成图示中泥质海岸和基岩质海岸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
A. 流水侵蚀、海水搬运B. 流水沉积、海水侵蚀
C. 流水侵蚀、海水侵蚀D. 流水搬运、海水沉积
20. 右图中各种地貌类型形成具有统一演化的过程,按其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B. 海蚀崖——海蚀拱桥——海蚀洞
C. 海蚀拱桥——海蚀洞——海蚀柱D. 海蚀柱——海蚀洞——海蚀拱桥
【答案】19. B 20. A
【解析】
【19题详解】
泥质海岸又称平原海岸,主要由河流携带入海的大量细颗粒泥沙在潮流与波浪作用下输运、沉积而成;基岩海岸是由岩石组成的海岸,包括海蚀洞、海蚀拱桥、海蚀崖、海蚀平台和海蚀柱,基岩海岸是由海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故选B。
【20题详解】
海岸不断受到海浪的影响,由于组成海岸的物质不同,相对松软的岩石或土块受到海水侵蚀,形成海蚀洞。经过海水不断侵蚀,海蚀洞坍塌,形成海蚀崖。海蚀崖形成后,继续受海水侵蚀而不断后退,最后形成海蚀平台。故选A。
【点睛】海蚀地貌,是指海水运动对沿岸陆地侵蚀破坏所形成的地貌。由于波浪对岩岸岸坡进行机械性的撞击和冲刷,岩缝中的空气被海浪压缩而对岩石产生巨大的压力,波浪挟带的碎屑物质对岩岸进行研磨,以及海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等,统称海蚀作用。海蚀多发生在基岩海岸。海蚀的程度与当地波浪的强度、海岸原始地形有关,组成海岸的岩性及地质构造特征,亦有重要影响。所形成的海蚀地貌有海蚀崖、海蚀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这类地貌又因海岸物质的组成不同,被侵蚀的速度及地貌的发育程度也有差异。
下图是我国南方地区某河流干支流(局部)略图。图示区域内河漫滩形成速度较快。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图中河流干流的水文特征是( )
①流速较快 ②无结冰期 ③含沙量大 ④水位季节变化小
A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
22. 该河流支流入口处没有形成河漫滩的原因是( )
A. 流速快,侵蚀作用强B.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C. 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D. 汛期水量大
23. 科考队绘制样本区域等高线(等高距0.5米)图,研究干流南北两岸的地形差异。与乙区相比,甲区等高线( )
A. 排列稀疏B. 数值向南递增C. 数值向北递增D. 平直
【答案】21. C 22. A 23. C
【解析】
【分析】
【21题详解】
图示河流位于我国南方,河道弯曲,有宽阔的河漫滩形成,说明干流的流速较慢,无结冰期,①错误,②正确;河漫滩形成速度较快,说明河流含沙量较大,泥沙沉积量大,③正确;我国南方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丰水期出现在夏季,④错误。故C项正确。故选C。
【22题详解】
该河流支流入口处没有形成河漫滩,主要是因为该支流入口处位于干流凹岸,侵蚀作用强烈,支流的入口处可能落差大,流速快,不利于泥沙沉积,A正确;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汛期水量大与该河流支流入口处没有形成河漫滩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
【23题详解】
图中甲区域位于河流凹岸处,河岸较陡;乙区域位于凸岸处,坡度较缓。与乙区相比,甲区等高线排列密集,数值向北递增,等高线比较弯曲;乙区域等高线较稀疏,且向南递增,两地等高线数值递增方向不同,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在中下游地区,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不断升高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接受堆积。如果河流改道或者继续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反映植被生长状况的一个重要的遥感参数,指数越高,地表植被覆盖度越高。下左图、右图分别示意黄河源区平均生长季NDVI的年际变化和年内变化(横坐标为年内日期序号,DAY145表示从1月1日起计算的第145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2000~2003年黄河源区可能出现( )
A. 河流径流量增大B. 风沙活动增加C. 土壤肥力增加D. 凌汛危害加大
25. 黄河源区春季NDVI小于秋季的主要原因是春季( )
A. 生物量积累较少B. 空气湿度更低C. 土壤未完全解冻D. 枯枝落叶较少
26. 据图推测,黄河源区气候变化趋势为( )
A. 冷干化B. 暖干化C. 冷湿化D. 暖湿化
【答案】24. B 25. A 26. D
【解析】
【分析】
【24题详解】
根据材料,2000~2003年黄河源区的NDVI较多年平均值偏低,植被覆盖情况较差,推测该时期植被生长的条件变差。河流径流增大、土壤肥力增加、凌汛都有利于植被的生长,A、C、D错;风沙活动增加不利于植被生长,B对。故选B。
【25题详解】
NDVI指数越高,地表植被覆盖度越高。黄河源区海拔较高,积温不足,多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或落叶植被,春季万物刚刚复苏,植被覆盖度较低,生物量有限,而经过一个夏季的积累,秋季植被覆盖度超过春季。故选A。
【26题详解】
黄河源区NDVI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表明该地区植被覆盖度呈上升趋势,推测其气候向暖湿化方向发展,水热条件改善。故选D。
【点睛】植物在生活的过程中始终和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因此环境影响着植物的分布。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条件是气候,因为气候条件决定了植物所得的热量、光照和水分的数量。
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是()
A. 成土母质B. 气候C. 生物D. 人类活动
28. 若某地土壤层深厚,且有机质含量高,则该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的特点有()
①气候高温多雨,森林茂密②气候温和湿润,草类茂盛
③地形平坦,沉积作用较强④地势陡峭,侵蚀作用较强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27. A 28. C
【解析】
【分析】
【27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理化性质改变,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物,即成土母质。成土母质逐步发育成土壤,因此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A正确;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人类活动对土壤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不符合题意,BCD错误。故选A。
【28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在常年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使有机质趋于减少,因此高温多雨,森林茂密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①错误,AB错误;地势陡峭旳地区,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④错误,D错误。气候温和湿润,草类茂盛,有机质含量高;地形平坦,有利于有机质的沉积,②③正确,C正确。故选C。
【点睛】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地势陡峭旳地区,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平坦旳地区,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度较慢,成土母质在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澳大利亚的国树——桉树占全国森林面积的80%。2019年9月到2020年1月中旬,澳大利亚山大导致全国大部分林区看火,损失严重,但大部分桉树仅仅只是烧光了枝叶,山火过后快逸“复活”。澳大利亚山火肆,浓烟四处飘散,连200公里外的新西兰冰川那受影响,原本白茫茫的冰川,被澳大利亚吹来的烟雾污桑至焦糖色。下图示意澳大利亚的山火分布区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焦糖色物质覆盖导致新西兰冰川( )
A. 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下降B. 反射作用增强C. 厚度增大D. 融化速度加快
30. 澳大利亚森林火灾后,起火区域( )
A. 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加大B. 土壤矿物质减少C. 荒漠化减轻D. 土壤含水量增加
【答案】29. D 30. A
【解析】
【分析】
【29题详解】
焦糖色物质覆盖在冰川上,由于颜色加深,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下降,吸收能力增强,温度升高,可能导致新西兰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厚度变薄,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0题详解】
澳大利亚森林火灾后,起火区域大量树种被烧毁,森林面积减少,涵养水源能力减弱,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加大,A正确。森林火灾后,在短期内,灰烬中矿物质非常丰富,因此土壤矿物质会增多,B错误。澳大利亚森林火灾后起火区域植被覆盖率下降,荒漠化可能加快,C错误。澳大利亚森林火灾后,起火区域经过烧烤,蒸发量增加,植被的涵养水源功能下降,因此土壤含水量减少,D错误。故选A。
【点睛】森林是生长周期较长的再生资源,遭受火灾后,其恢复需要很长的时间。森林火灾不仅烧死、烧伤林木,直接减少森林面积,而且严重破坏森林结构和森林环境,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失去平衡,森林生物量下降,生产力减弱,益兽益鸟减少,甚至造成人畜伤亡。高强度的大火,能破坏土壤的化学、物理性质,降低土壤的保水性和渗透性,使某些林地和低洼地的地下水位上升,引起沼泽化;另外,由于土壤表面炭化增温,还会加速火烧地干燥,导致阳性杂草丛生,不利森林更新或造成耐极端生态条件的低价值森林更替。
二、综合题(共40分)
31. 美国本土自然灾害频发,每年都会给美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下图为美国本土飓风、地震、干旱、龙卷风四种自然灾害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图文资料,归纳美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2)图中甲、乙两地的自然灾害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简述判断的理由。
2021年2月,美国很多州遭受极端低温天气的影响,多地低温纪录被打破,甚至美国南部的得克萨斯州都处于风寒警报之下。截至美东时间16日晚,连日侵袭全美多州的暴雪低温天气已造成至少23人死亡,数百万家庭和商户停电。
(3)简析此次极端天气对美国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
【答案】(1)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范围广,造成的经济损失大或危害重,地域差异明显。
(2)地震飓风甲地西临太平洋,地处环太平洋地带,应为地震;乙地临大西洋和墨西哥湾,处于北大西洋飓风侵袭路径上,应为飓风。
(3)影响交通,影响人们出行;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受损,造成大面积停水、停电,不利人们生活;低温造成农作物受冻或死亡,造成农业减产;影响人们身体健康。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美国自然灾害分布图为材料,涉及美国自然灾害特点及影响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详解】(1)由材料可知,美国本土有飓风、地震、干旱、龙卷风四种自然灾害,说明种类多;每年都会给美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说明造成的损失大或危害重;从图中自然灾害的分布,可以得出:分布范围广,地域差异明显。
(2)从图中看,甲位于美国西海岸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可判断出甲为地震;乙位于美国东南,位于飓风移动路径上,可判断出乙是飓风。
(3)极端低温天气,会造成道路结冰,影响交通;由材料“连日侵袭全美多州的暴雪低温天气已造成至少23,人死亡,数百万家庭和商户停电”可知,极端低温天气,造成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冰冻受损,疾病的流行,影响健康;农作物会受冻死亡。
【点睛】
32. 阅读下面材料和表格,完成下列要求。
人口增长、人口构成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人口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也折射出一个国家可能面临的人口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去行动。下表为2019年甲、乙、丙三国人口、社会和经济指标。
(1)根据表中资料说明人均GDP与城市化水平以及人口自然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老年人口抚养比(ODR)是指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需要负担老年人的人口数,是反映青壮年负担状况的指标之一。衡量一个国家青壮年负担状况,除考虑老年人口抚养比外,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
(2)甲国ODR大于丙国,但甲国青壮年负担压力比丙国小,根据表中信息分析其主要原因。
(3)说出丙国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和人口发展趋势。
【答案】(1)人均GDP越高,城市化水平越高,人口自然增长率越低。
(2)人均GDP高(收入高);少年儿童比重小,抚养负担轻。
(3)特点:少年儿童比重大,老年人口比重小;
趋势:人口将快速增长,规模迅速扩大。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均GDP与城市化水平以及人口自然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老人人口抚养比的的原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材料分析问题,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根据表中三个国家的人均GDP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以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进行比较可知,人均GDP越高,城市人口比重越大,即城市化水平越高,人口自然增长率越低。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甲国的ODR大于丙国,但是甲国青壮年负担压力比丙国小,因为甲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数,出生率低,少年儿童数量少,抚养负担较轻;且甲国经济发达,人均GDP高,能够负担起抚养压力。
【小问3详解】
由表格中可知,丙国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出生人口较多,少年儿童的比重较大,老年人口比重小;根据其人口年龄构成特点,推测其人口发展的趋势是,丙国人口将会快速增长,人口规模会迅速扩大。
【点睛】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标准: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不断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3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埃及首都——开罗人口突破2300万,而且人口还在快速增长。从2015年开始,埃及政府选择在开罗东部45千米处的沙漠中建造新开罗,规划设计总面积715平方千米,拥有21个居民区和25个功能性分区,可容纳650万居民。可新首都建成后城市发展也将面临诸多问题。如图示意埃及新开罗的地理位置。
(1)埃及选择在东部沙漠中建新开罗,请说明理由。
(2)简述埃及新首都建成后城市发展将面临的问题。
【答案】(1)沙漠土地资源丰富,地价低;避免占用绿洲,减轻粮食危机;可分散开罗城市职能,减轻开罗城市压力;新开罗距离开罗较近,便于开罗城市职能就近疏散;沙漠地区经济落后,建新首都可以带动沙漠地区经济发展。
(2)距离尼罗河较远,水源短缺;地处沙漠地区,沙尘危害严重;各项基础设施不完善,财政投资压力大;沙漠地区人口容量小,劳动力不足,人口迁移成本较高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埃及新开罗的地理位置图为背景,考查城市区位及城市建设中面临的问题,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小问1详解】
埃及选择在东部沙漠中建新开罗的理由,应从土地价格、城市职能、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沙漠土地资源丰富,地价低,可以降低建设成本;绿洲是主要的农业区,在沙漠建设可以避免占用绿洲,减轻粮食危机;新开罗距离开罗较近,在沙漠建设可以就近分散开罗城市职能,减轻开罗城市压力,缓解城市化问题;沙漠地区经济落后,建新首都可以带动沙漠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小问2详解】
埃及新首都建成后城市发展将面临的问题可从水源供给、沙尘灾害、基础设施、人力成本等方面说明。埃及新首都位于沙漠,距离尼罗河较远,水源短缺;埃及新首都地处沙漠地区,沙尘危害严重;埃及新首都建设时间短,各项基础设施不完善,当地经济、财政投资压力大;沙漠地区环境较差,人口容量小,劳动力不足,人口迁移成本较高等。国家
出生率/%
死亡率/%
人口年龄构成
城市人口比重/%
人口/每公顷耕地
人均GDP/美元
0-14岁/%
≥65岁/%
甲国
0.8
1.1
13
19
88
0.2
27460
乙国
2.2
0.7
35
6
28
3.3
2800
丙国
3.8
1.5
42
5
16
5.3
710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日新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日新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日新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日新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地理试题含解析,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非选择题必须用0, 关于倒石锥的描述,正确的是, 组成银多丹霞地层的岩石主要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宣城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宣城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