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一年级上册加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一年级上册加法教学设计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学生评估,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材分析:
《加法》是沪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课程。主要旨在介绍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物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再通过生动的情境图,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初步认识加号、等号等数学符号,为后续学习数学运算奠定基础。教材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加法,理解加法的含义。
使学生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 “+” 号和 “=” 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3.能够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10以内的加法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学会计算 5 以内的加法。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经历加法的形成过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 10以内的加法计算。
2.理解加法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
1.理解加法的实际意义。
2.理解加法的实际意义,并能将加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学生评估:
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对数学学习充满好奇和兴趣。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关于加法的感性认识,如两个苹果和三个苹果放在一起一共有几个苹果等。但是,他们对于加法的概念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来理解。此外,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教法学法:
【教法】:
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加法。
2.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图片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法】:
1.观察法:观察情境图、实物等,理解加法的含义。
2.操作法: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操作活动,加深对加法的理解。
3.合作交流法:与同学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方法
法。
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加法》板书
加法的意义(通过故事或情境描述)
加法算式的书写格式:2+3=5
加号 等号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初步理解了加法的含义,掌握了 5 以内的加法计算。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加法的含义。同时,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在操作和交流中掌握加法的计算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过程
具体内容
(一)、导入新课
1. 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有趣的地方 —— 动物乐园。瞧,这里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展示动物乐园的图片)
2. 引出问题:
师:现在我们看到草地上有两只小兔子在玩耍,过了一会儿,又跑来了一只小兔子。那现在一共有几只小兔子呢?
3. 导入课题:
师:这个问题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 —— 加法。(板书课题:加法)
(二)、探究新知
1. 理解加法的含义
(1)观察情境
师: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一下刚才小兔子的情境。一开始有两只小兔子,我们可以用数字 2 来表示。后来又跑来了一只小兔子,用数字 1 来表示。现在一共有几只小兔子呢?
(2)动手操作
师:请同学们拿出小棒,先摆两根小棒代表两只小兔子,再摆一根小棒代表后来跑来的小兔子。现在数一数一共有几根小棒。
生:一共有三根小棒。
(3)引出加法算式
师:像这样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有多少,我们就可以用加法来计算。把 2 和 1 合起来,就可以写成 2+1。(板书:2+1)
(4)认识加号和等号
师:“+” 叫做加号,它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 叫做等号,它表示两边的数量相等。2+1=3,读作 2 加 1 等于 3。(带领学生读一读算式)
2. 探究加法的计算方法
(1)继续用小棒探究
师:我们再来看看小棒,2+1 为什么等于 3 呢?
生:因为先有两根小棒,再加上一根小棒,就是三根小棒。
师:非常棒!所以 2+1=3。
(2)通过实物演示
师:老师这里有两个苹果,现在再拿来一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呢?
生:一共有三个苹果。
师:对,两个苹果加上一个苹果等于三个苹果,用算式表示就是 2+1=3。
(3)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求两部分合起来一共有多少,可以用加法来计算。那么计算加法的时候,我们可以怎么想呢?
生:可以数一数,也可以想数的组成。
师:非常正确!比如 2+1,我们可以想 2 和 1 组成 3,所以 2+1=3。
(三)、巩固练习
1. 基础练习
(1)出示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例如:左边有三个气球,右边有一个气球,一共有几个气球?3+1=4。
(2)看算式,摆小棒。
教师出示加法算式,如 1+2、3+2 等,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算出结果。
2. 提高练习
(1)游戏:找朋友。
教师准备一些数字卡片和加法算式卡片,让学生找出与算式结果相等的数字卡片,组成 “朋友”。
(2)解决问题。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用加法算式解决。
例如:小明有两本书,小红有三本书,他们一共有几本书?2+3=5。
3. 拓展练习
(1)想一想,填一填。
( )+1=4,2+( )=5 等,让学生根据加法算式的结果,填出括号里的数。
(2)开放题。
让学生自己创设一个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并与同桌交流。
(四)、课堂总结
1. 回顾知识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生:加法。
师:对,我们学习了加法的含义,知道了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有多少可以用加法计算。还学习了加法的计算方法,可以数一数,也可以想数的组成。
2. 总结收获
师:那同学们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呢?
生 1:我学会了用加法算式表示两部分合起来的数量。
生 2:我知道了加号和等号的作用。
生 3:我学会了计算加法。
3. 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都非常棒!课后请同学们完成课本上的练习,还可以在生活中找一找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和爸爸妈妈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一定数量的加法练习题,并在生活中寻找加法的应用实例。
2.预习。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一年级上册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学生评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沪教版 (五四制)加与减教案设计,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重点与难点,学生评估,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生评估,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