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5讲块头大不等于强教案

    第5讲块头大不等于强教案第1页
    还剩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5讲块头大不等于强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第5讲块头大不等于强教案,共2页。
    第5讲块头大不等于强  一经济大块头的"阿喀琉斯之瞳”  二新发展理念是指挥棒、红绿灯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经济大块头不一定等于强的含义,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2.帮助学生了解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协调意识、绿色意识、开放意识和共享意识。  3.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关注和思考,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理解经济大块头存在的“阿喀琉斯之瞳”,即薄弱环节。  掌握新发展理念的内容和意义。  2.难点  如何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新发展理念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经济大块头与强的关系、新发展理念的概念等知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理论。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1.展示一些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数据和图片,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让学生感受我国经济的“大块头”。  2.提问学生:“仅仅经济块头大就意味着我们很强了吗?”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其他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经济大块头的“阿喀琉斯之瞳”(15 分钟)  1.讲解“阿喀琉斯之瞳”的典故,比喻强大事物的薄弱环节。  2.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我国经济大块头的薄弱之处:  创新能力不足:举例说明我国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还依赖进口,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制约了产业升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例如,芯片技术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在这方面面临的挑战。  资源环境压力:展示我国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相关数据,说明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如煤炭、石油等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区域发展不平衡:通过地图或图表展示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以及城乡之间的差距。例如,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而西部地区相对落后,城市和农村在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产业结构不合理:讲解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如传统产业占比较大,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等。以钢铁、煤炭等传统产业为例,说明其面临的产能过剩、效益低下等困境。  (三)新发展理念是指挥棒、红绿灯(20 分钟)  1.介绍新发展理念的内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2.分别讲解每个发展理念的含义和重要性:  创新发展: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讲述一些科技创新企业的成功案例,如华为在5G 技术领域的突破,让学生理解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鼓励学生培养创新思维,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协调发展:阐述协调发展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关键。以我国实施的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战略等为例,说明如何通过协调区域、城乡、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实现整体发展的平衡性和可持续性。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协调发展现象,如城市中不同区域的均衡发展。  绿色发展:讲解绿色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展示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如植树造林、治理沙漠、加强环保监管等。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  开放发展:说明开放发展是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介绍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建设“一带一路”等。让学生了解开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开放思维。  共享发展:强调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列举我国在脱贫攻坚、教育公平、医疗保障等方面的举措和成果,让学生明白发展的成果要由全体人民共享。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3.组织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新发展理念?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四)课堂总结(5 分钟)  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经济大块头不等于强,我们要正视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关注国家经济发展,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抽象的经济概念和发展理念。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