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逊克县第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卷
展开1.(2分)2019年,我国科考队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采集到一种蓝细菌,其细胞内存在由两层膜组成的片层结构,下列物质存在的可能性最小的是( )
A.ATPB.NADP+C.NADHD.DNA
2.(2分)营养物质是生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依据表中信息,下列有关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营养物质方式的判断,错误的是( )
A.甲为主动运输B.乙为协助扩散
C.丙为胞吞作用D.丁为自由扩散
3.(2分)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作为生物催化剂,酶作用的反应物都是有机物
B.胃蛋白酶应在酸性、37℃条件下保存
C.醋酸杆菌中与发酵产酸相关的酶,分布于其线粒体内膜上
D.从成年牛、羊等草食类动物的肠道内容物中可获得纤维素酶
4.(2分)某同学进行下列实验时,相关操作合理的是( )
A.从试管取菌种前,先在火焰旁拔棉塞,再将试管口迅速通过火焰以灭菌
B.观察黑藻的细胞质流动时,在高倍镜下先调粗准焦螺旋,再调细准焦螺旋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先将酶与底物混合,然后在不同温度下水浴处理
D.鉴定脂肪时,子叶临时切片先用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浸泡,再用苏丹Ⅲ染液染色
5.(2分)水稻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既发生减数分裂,又进行有丝分裂,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Ⅰ
B.同源染色体联会和交换发生在减数分裂Ⅱ
C.有丝分裂前的间期进行DNA复制
D.有丝分裂保证细胞的亲代和子代间遗传的稳定性
6.(2分)蝌蚪长出四肢,尾巴消失,发育成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四肢细胞分裂时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B.四肢的组织来自于干细胞的增殖分化
C.蝌蚪尾巴逐渐消失是细胞坏死的结果
D.蝌蚪发育成蛙是遗传物质改变的结果
7.(2分)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离不开糖类等能源物质,也离不开水和无机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种子吸收的水与多糖等物质结合后,水仍具有溶解性
B.种子萌发过程中糖类含量逐渐下降,有机物种类不变
C.幼苗细胞中的无机盐可参与细胞构建,水不参与
D.幼苗中的水可参与形成NADPH,也可参与形成NADH
8.(2分)科学家将编码天然蜘蛛丝蛋白的基因导入家蚕,使其表达出一种特殊的复合纤维蛋白,该复合纤维蛋白的韧性优于天然蚕丝蛋白。下列有关该复合纤维蛋白的叙述( )
A.该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与天然蜘蛛丝蛋白的不同
B.该蛋白的肽链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
C.该蛋白彻底水解的产物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D.高温可改变该蛋白的化学组成,从而改变其韧性
9.(2分)胆固醇等脂质被单层磷脂包裹形成球形复合物,通过血液运输到细胞并被胞吞,形成的囊泡与溶酶体融合后( )
A.磷脂分子尾部疏水,因而尾部位于复合物表面
B.球形复合物被胞吞的过程,需要高尔基体直接参与
C.胞吞形成的囊泡与溶酶体融合,依赖于膜的流动性
D.胆固醇通过胞吞进入细胞,因而属于生物大分子
10.(2分)茶树根细胞质膜上的硫酸盐转运蛋白可转运硒酸盐。硒酸盐被根细胞吸收后,随着植物的生长;吸收的大部分硒与胞内蛋白结合形成硒蛋白( )
A.硒酸盐以离子的形式才能被根细胞吸收
B.硒酸盐与硫酸盐进入细胞可能存在竞争关系
C.硒蛋白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壁需转运蛋白
D.利用呼吸抑制剂可推测硒酸盐的吸收方式
11.(2分)为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叶色的影响,取紫鸭跖草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获取各组光合色素提取液,用分光光度法(一束单色光通过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吸光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
A.叶片研磨时加入碳酸钙可防止破坏色素
B.分离提取液中的光合色素可采用纸层析法
C.光合色素相对含量不同可使叶色出现差异
D.测定叶绿素的含量时可使用蓝紫光波段
12.(2分)某同学用植物叶片在室温下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测定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氧气释放量,结果如图所示。若想提高X( )
A.增加叶片周围环境CO2浓度
B.将叶片置于4℃的冷室中
C.给光源加滤光片改变光的颜色
D.移动冷光源缩短与叶片的距离
13.(2分)ATP可为代谢提供能量,也参与RNA的合成,ATP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TP转化为ADP可为离子的主动运输提供能量
B.用α位32P标记的ATP可以合成带有32P的RNA
C.β和γ位磷酸基团之间的高能磷酸键不能在细胞核中断裂
D.光合作用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于β和γ位磷酸基团之间的高能磷酸键
14.(2分)细菌气溶胶是由悬浮于大气或附着于颗粒物表面的细菌形成的。利用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对某市人员密集型公共场所采样并检测细菌气溶胶的浓度(菌落数/m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采样前需对空气微生物采样器进行无菌处理
B.细菌气溶胶样品恒温培养时需将平板倒置
C.同一稀释度下至少对3个平板计数并取平均值
D.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的细菌气溶胶浓度比实际值高
15.(2分)迷迭香酸具有多种药理活性。进行工厂化生产时,先诱导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再进行细胞悬浮培养获得迷迭香酸( )
A.迷迭香顶端幼嫩的茎段适合用作外植体
B.诱导愈伤组织时需加入NAA和脱落酸
C.悬浮培养时需将愈伤组织打散成单个细胞或较小的细胞团
D.茉莉酸甲酯改变了迷迭香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速率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15分)
(多选)16.(3分)哺乳动物的巨噬细胞吞噬、降解衰老的红细胞,获得的Fe2+通过膜上的铁输出蛋白(FPN)进入血液,用于骨髓生成新的红细胞。肝脏分泌的铁调素可靶向降解FPN。炎症可以促进铁调素的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Fe参与构成的血红蛋白具有运输功能
B.衰老的红细胞被吞噬需要膜蛋白的参与
C.敲除铁调素编码基因,巨噬细胞会出现铁积累
D.长期炎症可能会减少红细胞生成,进而导致贫血
17.(3分)如图为眼虫在适宜条件下增殖的示意图(仅显示部分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②时期,细胞核的变化与高等动物细胞相同
B.③时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C.④时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⑤时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与高等植物细胞相同
(多选)18.(3分)某种植株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O2浓度下,单位时间内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细胞呼吸分解的有机物全部为葡萄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曲线表示O2吸收量
B.O2浓度为b时,该器官不进行无氧呼吸
C.O2浓度由0到b的过程中,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逐渐增加
D.O2浓度为a时最适合保存该器官,该浓度下葡萄糖消耗速率最小
(多选)19.(3分)某些香蕉植株组织中存在的内生菌可防治香蕉枯萎病,其筛选流程及抗性检测如图。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在大量感染香蕉枯萎病的香蕉种植园内,从感病植株上采集样品
B.将采集的样品充分消毒后,用蒸馏水冲洗,收集冲洗液进行无菌检测
C.将无菌检测合格的样品研磨,经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得到内生菌的单菌落
D.判断内生菌的抗性效果需比较有无接种内生菌的平板上的病原菌菌斑大小
(多选)20.(3分)2017年,某国批准了首例使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培育“三亲婴儿”的申请,其培育过程可选用如图技术路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捐献者在提取卵母细胞前通常需要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B.该技术有效避免了母亲的线粒体遗传病基因传递给后代
C.体外培养时中需加入CaCl2溶液激活重组卵母细胞
D.“三亲婴儿”同时拥有父母的部分核基因和捐献者的细胞质基因
三、非选择题(共5小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共55分)
21.(7分)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利用作物秸秆生产燃料乙醇的小型实验。其主要步骤是:先将粉碎的作物秸秆堆放在底部有小孔的托盘中,喷水浸润、接种菌T,培养一段时间后(清水淋洗时菌T不会流失),在装有淋洗液的瓶中接种酵母菌,进行乙醇发酵(酒精发酵)
(1)在粉碎的秸秆中接种菌T,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菌T能够将秸秆中的纤维素大量分解,其原因是 。
(2)采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可以用淋洗液为原料制备培养基,培养基中还需要加入氮源等营养成分 (答出1点即可)。
(3)将酵母菌接种到灭菌后的培养基中,拧紧瓶盖,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发酵。拧紧瓶盖的主要目的是 。但是在酵母菌发酵过程中,还需适时拧松瓶盖,原因是 。发酵液中的乙醇可用 溶液检测。
(4)本实验收集的淋洗液中的 可以作为酵母菌生产乙醇的原料。与以粮食为原料发酵生产乙醇相比,本实验中乙醇生产方式的优点是 。
22.(11分)钾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元素,主要生理功能包括参与酶活性调节、渗透调节以及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输和转化等。研究表明,缺钾导致某种植物的气孔导度下降2通过气孔的阻力增大;Rubisc的羧化酶(催化CO2的固定反应)活性下降,最终导致净光合速率下降。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和能量转化角度分析,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即在光能驱动下,水分解产生 ;光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 中储存的化学能,用于暗反应的过程。
(2)长期缺钾导致该植物的叶绿素含量 ,从叶绿素的合成角度分析,原因是 (答出两点即可)。
(3)现发现该植物群体中有一植株,在正常供钾条件下,总叶绿素含量正常,推测是Rubisc的编码基因发生突变所致。Rubisc由两个基因(包括1个核基因和1个叶绿体基因)编码,以测序的方式确定突变位点。写出关键实验步骤:
① ;
② ;
③ ;
④基因测序;
⑤ 。
23.(13分)在光下叶绿体中的C5能与CO2反应形成C3;当CO2/O2比值低时,C5也能与O2反应形成C2等化合物。C2在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和线粒体中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完成光呼吸过程。上述过程在叶绿体与线粒体中主要物质变化如图1。
光呼吸将已经同化的碳释放,且整体上是消耗能量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是 过程。
(2)与光呼吸不同,以葡萄糖为反应物的有氧呼吸产生NADH的场所是 和 。
(3)我国科学家将改变光呼吸的相关基因转入某种农作物野生型植株(WT),得到转基因株系1和2,测定净光合速率2的来源除了有外界环境外,还可来自 和 (填生理过程)。7﹣10时株系1和2与WT净光合速率逐渐产生差异,原因是 。据图3中的数据 (填“能”或“不能”)计算出株系1的总光合速率,理由是 。
(4)结合上述结果分析,选择转基因株系1进行种植,产量可能更具优势 。
24.(12分)妊娠与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功能密切相关。某研究小组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流程获得了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以期用于妊娠相关疾病的研究。
(1)手术获得的皮肤组织需在低温下运至实验室,低温对细胞中各种蛋白质的作用为 。
(2)过程①中,诱导形成PS细胞时,需提高成纤维细胞中4个基因的表达量 技术将这些基因导入该细胞。这4个基因的主要作用为:M基因促进增殖,S基因和C基因控制干细胞特性,K基因抑制凋亡和衰老。若成纤维细胞形成肿瘤细胞 基因过量表达。
(3)培养iPS细胞时,应对所处环境定期消毒以降低细胞被污染风险。可用紫外线进行消毒的是 (多选)。
A.培养基
B.培养瓶
C.细胞培养室
D.CO2培养箱
(4)过程②中,iPS细胞经历的生命历程为 。PCR技术可用于检测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关键基因的mRNA水平,mRNA需经过 才能作为PCR扩增的模板。
25.(12分)天然β淀粉酶大多耐热性差,不利于工业化应用。我国学者借助PCR改造β﹣淀粉酶基因,并将改造的基因与pLN23质粒重组后导入大肠杆菌
(1)上述过程属于 工程。
(2)PCR中使用的聚合酶属于 (填写编号)。
①以DNA为模板的RNA聚合酶
②以RNA为模板的RNA聚合酶
③以DNA为模板的DNA聚合酶
④以RNA为模板的DNA聚合酶
(3)某天然β﹣淀粉酶由484个氨基酸构成,研究发现,将该酶第476位天冬氨酸替换为天冬酰胺,含已替换碱基的引物是 (填写编号)。
(4)为了使上述改造后的基因能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由图2所示的pLN23质粒构建得到基因表达载体。除图示信息外,基因表达载体中还应该有目的基因(即改造后的基因) 。
(5)目的基因(不含EcRⅠ酶切位点)全长为1.5kb,将其插入BamHⅠ位点。用EcRⅠ酶切来自于不同大肠杆菌菌落的质粒DNA,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正确连接的基因表达载体被EcRⅠ酶切后长度为 kb。
2024-2025学年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一中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9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30分)
1.(2分)2019年,我国科考队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采集到一种蓝细菌,其细胞内存在由两层膜组成的片层结构,下列物质存在的可能性最小的是( )
A.ATPB.NADP+C.NADHD.DNA
【分析】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解答】解:由题干信息可知,采集到的蓝细菌其细胞内存在由两层膜组成的片层结构,进行光合作用时,NADP+和H+转化为NADPH,用于暗反应,而DNA存在于蓝细菌的拟核中,AB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通过蓝细菌的两层膜的片层结构及功能,考查考生提取题干信息的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
2.(2分)营养物质是生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依据表中信息,下列有关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营养物质方式的判断,错误的是( )
A.甲为主动运输B.乙为协助扩散
C.丙为胞吞作用D.丁为自由扩散
【分析】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转运蛋白和能量。
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转运蛋白,不需要能量。
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转运蛋白和能量。
【解答】解:A、甲表示的运输方向为低浓度向高浓度进行,并通过转运蛋白,A正确;
B、乙为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进行,不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
C、丙为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进行,不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
D、丁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进行吸收,为自由扩散。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运输的方式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3.(2分)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作为生物催化剂,酶作用的反应物都是有机物
B.胃蛋白酶应在酸性、37℃条件下保存
C.醋酸杆菌中与发酵产酸相关的酶,分布于其线粒体内膜上
D.从成年牛、羊等草食类动物的肠道内容物中可获得纤维素酶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量的是RNA;酶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酶作用的实质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酶不能为化学反应提供物质或能量。
【解答】解:A.作为生物催化剂,也可以是无机物,A错误;
B.胃蛋白酶应在酸性和低温条件下保存;
C.醋酸杆菌中与发酵产酸相关的酶,原核生物不具有线粒体;
D.牛、羊等食草动物消化道内寄生有纤维素分解菌,成年牛,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与酶相关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能结合所学的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酶的作用原理和特点等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4.(2分)某同学进行下列实验时,相关操作合理的是( )
A.从试管取菌种前,先在火焰旁拔棉塞,再将试管口迅速通过火焰以灭菌
B.观察黑藻的细胞质流动时,在高倍镜下先调粗准焦螺旋,再调细准焦螺旋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先将酶与底物混合,然后在不同温度下水浴处理
D.鉴定脂肪时,子叶临时切片先用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浸泡,再用苏丹Ⅲ染液染色
【分析】在进行实验操作时,需要遵循正确的操作规范和原则,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解答】解:A、从试管取菌种前,再将试管口迅速通过火焰,A正确;
B、观察黑藻的细胞质流动时,调至视野清晰,在高倍镜下若视野不清晰,B错误;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再将同一温度下的酶和底物混合,再在不同温度下水浴处理,影响实验结果;
D、鉴定脂肪时,然后用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洗去浮色。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教材中实验的相关知识,注重考查教材实验的细节知识,学生要结合所学知识正确分析各选项。
5.(2分)水稻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既发生减数分裂,又进行有丝分裂,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Ⅰ
B.同源染色体联会和交换发生在减数分裂Ⅱ
C.有丝分裂前的间期进行DNA复制
D.有丝分裂保证细胞的亲代和子代间遗传的稳定性
【分析】①有丝分裂前的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②有丝分裂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③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④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⑤有丝分裂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A、减数分裂Ⅰ后期,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A正确;
B、同源染色体联会和交换发生在减数分裂Ⅰ的前期;
C、有丝分裂前的间期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C正确;
D、有丝分裂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因而在生物的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之间保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对两者进行比较,再根据题干要求准确答题。
6.(2分)蝌蚪长出四肢,尾巴消失,发育成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四肢细胞分裂时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B.四肢的组织来自于干细胞的增殖分化
C.蝌蚪尾巴逐渐消失是细胞坏死的结果
D.蝌蚪发育成蛙是遗传物质改变的结果
【分析】在“蝌蚪长出四肢,尾巴消失,发育成蛙”的过程中,涉及到细胞的增殖、凋亡、分化。
【解答】解:A、四肢细胞分裂属于有丝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B、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着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四肢的组织细胞是来自于干细胞的增殖分化;
C、蝌蚪尾巴逐渐消失是细胞凋亡的结果;
D、蝌蚪发育成蛙是细胞分化的结果,而不是遗传物质改变。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2分)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离不开糖类等能源物质,也离不开水和无机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种子吸收的水与多糖等物质结合后,水仍具有溶解性
B.种子萌发过程中糖类含量逐渐下降,有机物种类不变
C.幼苗细胞中的无机盐可参与细胞构建,水不参与
D.幼苗中的水可参与形成NADPH,也可参与形成NADH
【分析】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 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2、光合作用:①光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发生水的光解、ATP和NADPH的生成;②暗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的基质,发生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消耗ATP和NADPH。
【解答】解:A、种子吸收的水与多糖等物质结合后,失去了溶解性;
B、种子萌发过程中糖类含量逐渐下降,B错误;
C、水也参与细胞构成,C错误;
D、幼苗中的水可参与光合作用形成NADPH,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水和无机盐的作用、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8.(2分)科学家将编码天然蜘蛛丝蛋白的基因导入家蚕,使其表达出一种特殊的复合纤维蛋白,该复合纤维蛋白的韧性优于天然蚕丝蛋白。下列有关该复合纤维蛋白的叙述( )
A.该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与天然蜘蛛丝蛋白的不同
B.该蛋白的肽链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
C.该蛋白彻底水解的产物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D.高温可改变该蛋白的化学组成,从而改变其韧性
【分析】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解答】解:A、该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A错误;
B、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B正确;
C、该蛋白彻底水解的产物为氨基酸,C错误;
D、高温可改变该蛋白的空间结构,但不会改变其化学组成。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以及蛋白质的检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9.(2分)胆固醇等脂质被单层磷脂包裹形成球形复合物,通过血液运输到细胞并被胞吞,形成的囊泡与溶酶体融合后( )
A.磷脂分子尾部疏水,因而尾部位于复合物表面
B.球形复合物被胞吞的过程,需要高尔基体直接参与
C.胞吞形成的囊泡与溶酶体融合,依赖于膜的流动性
D.胆固醇通过胞吞进入细胞,因而属于生物大分子
【分析】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水解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能够分解很多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车间”。
【解答】解:A、磷脂分子头部亲水,所以头部位于复合物表面;
B、球形复合物被胞吞的过程中不需要高尔基体直接参与,然后与溶酶体融合后,B错误;
C、胞吞形成的囊泡(单层膜)能与溶酶体融合,C正确;
D、胆固醇属于固醇类物质,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考查考生对题干信息的提取和利用能力,难度适中。
10.(2分)茶树根细胞质膜上的硫酸盐转运蛋白可转运硒酸盐。硒酸盐被根细胞吸收后,随着植物的生长;吸收的大部分硒与胞内蛋白结合形成硒蛋白( )
A.硒酸盐以离子的形式才能被根细胞吸收
B.硒酸盐与硫酸盐进入细胞可能存在竞争关系
C.硒蛋白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壁需转运蛋白
D.利用呼吸抑制剂可推测硒酸盐的吸收方式
【分析】根细胞从土壤吸收无机盐离子的方式主要是主动运输,该运输方式的特点是: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解答】解:A、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离子,必需以离子的形式才能被根细胞吸收;
B、根据题意,故硒酸盐与硫酸盐进入细胞可能存在竞争关系;
C、硒蛋白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壁是通过胞吐的方式实现的,C错误;
D、利用呼吸抑制剂处理根细胞,进而推出吸收方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属于对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熟知各种跨膜方式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
11.(2分)为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叶色的影响,取紫鸭跖草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获取各组光合色素提取液,用分光光度法(一束单色光通过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吸光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
A.叶片研磨时加入碳酸钙可防止破坏色素
B.分离提取液中的光合色素可采用纸层析法
C.光合色素相对含量不同可使叶色出现差异
D.测定叶绿素的含量时可使用蓝紫光波段
【分析】1、叶绿体色素提取的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所以,可以在叶片被磨碎以后用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2、色素分离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根据这个原理就可以将叶绿体中不同的色素分离开来。
3、本实验加入二氧化硅:为了使研磨充分;加入碳酸钙:保护色素免受破坏;加入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解答】解:A、提取色素时,A正确;
B、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B正确;
C、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颜色不同,C正确;
D、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应选择红光而不能选择蓝紫光。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12.(2分)某同学用植物叶片在室温下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测定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氧气释放量,结果如图所示。若想提高X( )
A.增加叶片周围环境CO2浓度
B.将叶片置于4℃的冷室中
C.给光源加滤光片改变光的颜色
D.移动冷光源缩短与叶片的距离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
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解答】解:A、CO2是光合作用原料,增加叶片周围环境CO2浓度可增强光合作用,从而提高氧气释放速率;
B、降低温度会使得有关的酶活性降低,会降低氧气释放速率;
C、给光源加滤光片改变光的颜色,从而使光合作用减弱,例如将蓝紫光改变为绿光会降低光合速率;
D、移动冷光源缩短与叶片的距离达到使光照强度增大的效果,因为光照强度达到饱和点之后,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充分理解光合作用过程以及其中的物质、能量变化,明确其影响因素及影响原理,明确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在准确分析题干信息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13.(2分)ATP可为代谢提供能量,也参与RNA的合成,ATP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TP转化为ADP可为离子的主动运输提供能量
B.用α位32P标记的ATP可以合成带有32P的RNA
C.β和γ位磷酸基团之间的高能磷酸键不能在细胞核中断裂
D.光合作用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于β和γ位磷酸基团之间的高能磷酸键
【分析】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是腺苷,“﹣”是普通化学键,“~”是高能磷酸键,“P”是磷酸;“A”代表腺苷,“T”代表3个。
【解答】解:A、ATP为直接能源物质,可为离子主动运输提供能量;
B、ATP分子水解两个高能磷酸键后,故用α位32P标记的ATP可以合成带有32P的RNA,B正确;
C、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提供能量,C错误;
D、光合作用光反应,故光合作用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于β和γ位磷酸基团之间的高能磷酸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ATP的化学结构及特点,掌握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4.(2分)细菌气溶胶是由悬浮于大气或附着于颗粒物表面的细菌形成的。利用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对某市人员密集型公共场所采样并检测细菌气溶胶的浓度(菌落数/m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采样前需对空气微生物采样器进行无菌处理
B.细菌气溶胶样品恒温培养时需将平板倒置
C.同一稀释度下至少对3个平板计数并取平均值
D.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的细菌气溶胶浓度比实际值高
【分析】稀释涂布平板计数是根据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所形成的单个菌落,即是由一个单细胞繁殖而成这一培养特征设计的计数方法,即一个菌落代表一个单细胞。计数时,首先将待测样品制成均匀的系列稀释液,尽量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分散开,使成单个细胞存在(否则一个菌落就不只是代表一个细胞),再取一定稀释度、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中,使其均匀分布于平板中的培养基内。经培养后,由单个细胞生长繁殖形成菌落,统计菌落数目,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
【解答】解:A、为防止杂菌感染、培养皿,对实验操作者的双手进行消毒;
B、纯化培养时,培养皿应倒置放在恒温培养箱内培养;
C、微生物计数时在同一稀释度下,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D、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微生物计数,原因是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以“某市人员密集型公共场所采样并检测细菌气溶胶的浓度”为情景,考查微生物的培养与计数的相关知识,属于对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熟悉常用接种方法的用途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
15.(2分)迷迭香酸具有多种药理活性。进行工厂化生产时,先诱导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再进行细胞悬浮培养获得迷迭香酸( )
A.迷迭香顶端幼嫩的茎段适合用作外植体
B.诱导愈伤组织时需加入NAA和脱落酸
C.悬浮培养时需将愈伤组织打散成单个细胞或较小的细胞团
D.茉莉酸甲酯改变了迷迭香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速率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指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形成完整植株的技术。其具体流程为:接种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诱导生芽→诱导生根→移栽成活。
【解答】解:A、迷迭香顶端幼嫩的茎段细胞分裂能力强,适合用作外植体;
B、诱导愈伤组织时需加入适宜比例的IAA和细胞分裂素;
C、悬浮培养时需将愈伤组织打散成单个细胞或较小的细胞团,C正确;
D、题干信息可知:加入诱导加入诱导剂茉莉酸甲酯可大幅提高产量,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15分)
(多选)16.(3分)哺乳动物的巨噬细胞吞噬、降解衰老的红细胞,获得的Fe2+通过膜上的铁输出蛋白(FPN)进入血液,用于骨髓生成新的红细胞。肝脏分泌的铁调素可靶向降解FPN。炎症可以促进铁调素的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Fe参与构成的血红蛋白具有运输功能
B.衰老的红细胞被吞噬需要膜蛋白的参与
C.敲除铁调素编码基因,巨噬细胞会出现铁积累
D.长期炎症可能会减少红细胞生成,进而导致贫血
【分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具有运输、调节、免疫、催化、组成化合物结构等功能。
【解答】解:A、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A正确;
B、衰老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的膜蛋白识别后才能进行胞吞;
C、由题干信息可知2+的输出需要转运蛋白FPN的参与,肝脏分泌的铁调素可靶向降解FPN,抑制了肝脏合成分泌铁调素,巨噬细胞中的Fe2+输出不会受抑制,因此巨噬细胞内不会出现铁积累;
D、长期炎症可以使铁调素的分泌增多,使巨噬细胞FPN转运蛋白输出Fe3+减少,可影响红细胞的生成,D正确。
故选:ABD。
【点评】本题考无机盐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蛋白质的功能,无机盐的作用,从而结合题干信息对本题做出正确判断,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17.(3分)如图为眼虫在适宜条件下增殖的示意图(仅显示部分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②时期,细胞核的变化与高等动物细胞相同
B.③时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C.④时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⑤时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与高等植物细胞相同
【分析】动植物有丝分裂:
前期:染色体散乱排布在细胞中,核膜核仁消失;
中期: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两极;
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消失。
【解答】解:A、②时期已经完成了DNA的复制,但图中还能观察到核膜、核膜消失;
B、由图可知,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B正确;
C、④时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C错误;
D、⑤时期,都是直接从细胞中央缢裂成两部分。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多选)18.(3分)某种植株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O2浓度下,单位时间内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细胞呼吸分解的有机物全部为葡萄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曲线表示O2吸收量
B.O2浓度为b时,该器官不进行无氧呼吸
C.O2浓度由0到b的过程中,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逐渐增加
D.O2浓度为a时最适合保存该器官,该浓度下葡萄糖消耗速率最小
【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示表示某种植株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O2浓度下,单位时间内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情况,由于氧气浓度为0时,氧气的吸收量为0,因此乙表示氧气的吸收量,则甲表示二氧化碳的释放量。
【解答】解:A、氧气浓度为0时,因此乙曲线表示O2吸收量,A错误;
B、O6浓度为b时,该器官氧气的吸收量等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即不进行无氧呼吸;
C、O2浓度由0到b的过程中,氧气浓度升高,则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逐渐增加;
D、据图可知,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约为5.6,此时氧气的消耗约为0.7,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约为0.05,据反应式可知,则a点消耗的葡萄糖总量=0.05+5.15=0.2,此时氧气的消耗与二氧化碳的产生量均约为6.7,小于a点消耗量。
故选:BC。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类型,掌握影响细胞呼吸速率的环境因素及对应曲线,能正确分析曲线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多选)19.(3分)某些香蕉植株组织中存在的内生菌可防治香蕉枯萎病,其筛选流程及抗性检测如图。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在大量感染香蕉枯萎病的香蕉种植园内,从感病植株上采集样品
B.将采集的样品充分消毒后,用蒸馏水冲洗,收集冲洗液进行无菌检测
C.将无菌检测合格的样品研磨,经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得到内生菌的单菌落
D.判断内生菌的抗性效果需比较有无接种内生菌的平板上的病原菌菌斑大小
【分析】培养基是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根据物理性质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培养基中一般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其中碳源和氮源常采用蛋白胨和牛肉膏,因为它们来源于动物原料,含有糖、维生素和有机氮等营养物质。在提供上述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
【解答】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所以在大量感染香蕉枯萎病的香蕉种植园内,A错误;
B、将采集的样品充分消毒后,收集冲洗液进行无菌检测;
C、将样品研磨释放香蕉组织内的内共生菌,C正确;
D、无接种内生菌的平板上做为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则其抗菌效果越好。
故选:CD。
【点评】本题考查了微生物的培养与分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多选)20.(3分)2017年,某国批准了首例使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培育“三亲婴儿”的申请,其培育过程可选用如图技术路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捐献者在提取卵母细胞前通常需要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B.该技术有效避免了母亲的线粒体遗传病基因传递给后代
C.体外培养时中需加入CaCl2溶液激活重组卵母细胞
D.“三亲婴儿”同时拥有父母的部分核基因和捐献者的细胞质基因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由图可知,三亲婴儿的培育采用了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早期胚胎培养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等。
【解答】解:A、超数排卵可以增加卵母细胞的数量,故捐献者在提取卵母细胞前通常需要进行超数排卵处理;
B、该技术只提取母亲卵母细胞的细胞核,B正确;
C、体外培养时中需加入CaCl2溶液激活重组卵母细胞,C正确;
D、精子和卵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D错误。
故选:B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培育“三亲婴儿”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三、非选择题(共5小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共55分)
21.(7分)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利用作物秸秆生产燃料乙醇的小型实验。其主要步骤是:先将粉碎的作物秸秆堆放在底部有小孔的托盘中,喷水浸润、接种菌T,培养一段时间后(清水淋洗时菌T不会流失),在装有淋洗液的瓶中接种酵母菌,进行乙醇发酵(酒精发酵)
(1)在粉碎的秸秆中接种菌T,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菌T能够将秸秆中的纤维素大量分解,其原因是 菌T能够分泌纤维素酶 。
(2)采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可以用淋洗液为原料制备培养基,培养基中还需要加入氮源等营养成分 为合成微生物细胞结构提供原料 (答出1点即可)。
(3)将酵母菌接种到灭菌后的培养基中,拧紧瓶盖,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发酵。拧紧瓶盖的主要目的是 制造无氧环境 。但是在酵母菌发酵过程中,还需适时拧松瓶盖,原因是 排出二氧化碳 。发酵液中的乙醇可用 酸性的重铬酸钾 溶液检测。
(4)本实验收集的淋洗液中的 葡萄糖 可以作为酵母菌生产乙醇的原料。与以粮食为原料发酵生产乙醇相比,本实验中乙醇生产方式的优点是 节约粮食、废物利用、清洁环保、不污染环境、生产成本低、原料来源广 。
【分析】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故果酒的制作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酵母菌最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是18~30℃;生产中是否有酒精的产生,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来检验,该物质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解答】解:(1)菌T能够分泌纤维素酶,纤维素酶能将纤维素最终分解为葡萄糖,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菌T能够将秸秆中的纤维素大量分解。
(2)培养基中的成分有碳源、氮源,氮源可为合成微生物细胞结构提供原料。
(3)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乙醇,将酵母菌接种到灭菌后的培养基中进行乙醇发酵,此时拧紧瓶盖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在发酵过程中密闭,乙醇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来检测。
(4)纤维素分解产生的葡萄糖可以作为酵母菌生产乙醇的原料。与以粮食为原料发酵生产乙醇相比、废物利用、不污染环境、原料来源广等优点。
故答案为:
(1)菌T能够分泌纤维素酶
(2)为合成微生物细胞结构提供原料
(3)制造无氧环境 排出二氧化碳
(4)葡萄糖 节约粮食、清洁环保、生产成本低
【点评】本题考查了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以及纤维素分解菌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的基本成分以及培养基的制备过程,掌握微生物分离与纯化的方法,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22.(11分)钾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元素,主要生理功能包括参与酶活性调节、渗透调节以及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输和转化等。研究表明,缺钾导致某种植物的气孔导度下降2通过气孔的阻力增大;Rubisc的羧化酶(催化CO2的固定反应)活性下降,最终导致净光合速率下降。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和能量转化角度分析,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即在光能驱动下,水分解产生 O2和H+ ;光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 ATP和NADPH 中储存的化学能,用于暗反应的过程。
(2)长期缺钾导致该植物的叶绿素含量 减少缺钾会使叶绿素合成相关酶的活性降低 ,从叶绿素的合成角度分析,原因是 缺钾会影响细胞的渗透调节,进而影响细胞对Mg、N等的吸收,使叶绿素合成减少 (答出两点即可)。
(3)现发现该植物群体中有一植株,在正常供钾条件下,总叶绿素含量正常,推测是Rubisc的编码基因发生突变所致。Rubisc由两个基因(包括1个核基因和1个叶绿体基因)编码,以测序的方式确定突变位点。写出关键实验步骤:
① 分别提取该组织细胞的细胞核DNA和叶绿体DNA ;
② 根据编码Rubisc的两个基因的两端DNA序列设计相应引物 ;
③ 利用提取的DNA和设计的引物分别进行PCR扩增并电泳 ;
④基因测序;
⑤ 和已知基因序列进行比较 。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
1、光反应阶段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将水分解为氧和H+,氧直接以氧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H+与氧化型辅酶Ⅱ(NADP+)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Ⅱ(NADPH)。还原型辅酶Ⅱ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同时也储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提供能量促使ADP与Pi反应形成ATP。
2、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在特定酶的作用下,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个三碳化合物。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三碳化合物接受ATP和NADPH释放的能量,并且被NADPH还原。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三碳化合物,在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化为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三碳化合物,经过一系列变化,又形成五碳化合物。
【解答】解:(1)植物光反应过程中水的光解会产生O2和H+,H+和NADP+结合产生NADPH。该过程中光能转化为电能。
(2)长期缺钾导致该植物的叶绿素含量降低,其原因是钾参与酶活性的调节;钾参与渗透调节,进而影响细胞对Mg,而Mg和N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
(3)Rubisc由两个基因编码,这两个基因及两端的DNA序列已知,测序后和已知序列进行比较;②根据编码Rubisc的两个基因的两端DNA序列设计相应引物;④基因测序。
故答案为:
(1)O2和H+ ATP和NADPH
(2)减少缺钾会使叶绿素合成相关酶的活性降低 缺钾会影响细胞的渗透调节、N等的吸收
(3)①分别提取该组织细胞的细胞核DNA和叶绿体DNA
②根据编码Rubisc的两个基因的两端DNA序列设计相应引物
③利用提取的DNA和设计的引物分别进行PCR扩增并电泳
④和已知基因序列进行比较
【点评】本题考查光合作用PCR技术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23.(13分)在光下叶绿体中的C5能与CO2反应形成C3;当CO2/O2比值低时,C5也能与O2反应形成C2等化合物。C2在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和线粒体中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完成光呼吸过程。上述过程在叶绿体与线粒体中主要物质变化如图1。
光呼吸将已经同化的碳释放,且整体上是消耗能量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是 CO2的固定 过程。
(2)与光呼吸不同,以葡萄糖为反应物的有氧呼吸产生NADH的场所是 细胞质基质 和 线粒体基质 。
(3)我国科学家将改变光呼吸的相关基因转入某种农作物野生型植株(WT),得到转基因株系1和2,测定净光合速率2的来源除了有外界环境外,还可来自 光呼吸 和 呼吸作用 (填生理过程)。7﹣10时株系1和2与WT净光合速率逐渐产生差异,原因是 7—10时,光照强度增加,株系1和2由于转入了改变光呼吸的相关基因,导致光呼吸速率降低,与O2反应的C5减少,更多的C5参与CO2的固定,故吸收的CO2增多,与WT相比,株系1和2的净光合速率较高 。据图3中的数据 不能 (填“能”或“不能”)计算出株系1的总光合速率,理由是 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呼吸速率为光照强度为0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速率,图3无法观察到该植株的呼吸速率 。
(4)结合上述结果分析,选择转基因株系1进行种植,产量可能更具优势 与株系2与WT相比,在较低CO2浓度下,转基因株系1的净光合速率最大 。
【分析】1、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①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NADP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②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NAD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NAD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NAD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解答】解:(1)反应①是CO2被C5固定形成C8,这个过程称作CO2的固定。
(2)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NADH,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NADH。
(3)由题干信息及课本知识可知,植物光合作用CO2的来源除了有外界环境外,还可来自光呼吸。净光合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内CO5的吸收量来表示,7—10时,株系1和3由于转入了改变光呼吸的相关基因,与O2反应的C5减少,更多的C4参与CO2的固定,故吸收的CO2增多,与WT相比。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图6无法观察到该植株的呼吸速率。
(4)与株系2与WT相比,在较低CO2浓度下,转基因株系4的净光合速率最大。
故答案为:
(1)CO2的固定
(2)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基质
(3)光呼吸 呼吸作用 ,光照强度增加,导致光呼吸速率降低2反应的C6减少,更多的C5参与CO2的固定,故吸收的CO4增多,与WT相比 不能 ,呼吸速率为光照强度为0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速率
(4)与株系2与WT相比,在较低CO7浓度下,转基因株系1的净光合速率最大
【点评】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光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4.(12分)妊娠与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功能密切相关。某研究小组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流程获得了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以期用于妊娠相关疾病的研究。
(1)手术获得的皮肤组织需在低温下运至实验室,低温对细胞中各种蛋白质的作用为 抑制酶的活性(降低蛋白质或酶的活性),防止蛋白质变性(维持蛋白质的结构,抑制蛋白质变性) 。
(2)过程①中,诱导形成PS细胞时,需提高成纤维细胞中4个基因的表达量 转基因(显微注射,病毒介导,基因工程) 技术将这些基因导入该细胞。这4个基因的主要作用为:M基因促进增殖,S基因和C基因控制干细胞特性,K基因抑制凋亡和衰老。若成纤维细胞形成肿瘤细胞 M 基因过量表达。
(3)培养iPS细胞时,应对所处环境定期消毒以降低细胞被污染风险。可用紫外线进行消毒的是 CD (多选)。
A.培养基
B.培养瓶
C.细胞培养室
D.CO2培养箱
(4)过程②中,iPS细胞经历的生命历程为 增殖、分化 。PCR技术可用于检测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关键基因的mRNA水平,mRNA需经过 逆转录/反转录 才能作为PCR扩增的模板。
【分析】动物细胞培养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①消毒、灭菌②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③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2)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3)温度和pH;(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
【解答】解:(1)酶活性的保持需要适宜的温度,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使细胞中的蛋白质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2)将外源基因导入细胞内,通常需要转基因技术;分析题意可知,S基因和C基因控制干细胞特性,肿瘤细胞(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最有可能的原因是M基因过量表达造成的。
(3)动物细胞培养的关键技术是无菌操作,培养iPS细胞时,可用紫外线对细胞培养室和CO2培养箱进行消毒处理,而对培养基和培养瓶需要进行灭菌处理。
故选:CD。
(4)过程②中,iPS细胞经历的生命历程为增殖(使细胞数目增多);PCR扩增的模板为DNA,mRNA需经过逆转录过程形成DNA。
故答案为:
(1)抑制酶的活性(降低蛋白质或酶的活性),防止蛋白质变性(维持蛋白质的结构
(2)转基因(显微注射,病毒介导 M
(3)CD
(4)增殖、分化
【点评】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培养和PCR技术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5.(12分)天然β淀粉酶大多耐热性差,不利于工业化应用。我国学者借助PCR改造β﹣淀粉酶基因,并将改造的基因与pLN23质粒重组后导入大肠杆菌
(1)上述过程属于 蛋白质 工程。
(2)PCR中使用的聚合酶属于 ③ (填写编号)。
①以DNA为模板的RNA聚合酶
②以RNA为模板的RNA聚合酶
③以DNA为模板的DNA聚合酶
④以RNA为模板的DNA聚合酶
(3)某天然β﹣淀粉酶由484个氨基酸构成,研究发现,将该酶第476位天冬氨酸替换为天冬酰胺,含已替换碱基的引物是 ② (填写编号)。
(4)为了使上述改造后的基因能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由图2所示的pLN23质粒构建得到基因表达载体。除图示信息外,基因表达载体中还应该有目的基因(即改造后的基因) 标记基因 。
(5)目的基因(不含EcRⅠ酶切位点)全长为1.5kb,将其插入BamHⅠ位点。用EcRⅠ酶切来自于不同大肠杆菌菌落的质粒DNA,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筛选导入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 。正确连接的基因表达载体被EcRⅠ酶切后长度为 5.7 kb。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
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标记基因可便于目的基因的鉴定和筛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钙离子处理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PCR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PCR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解答】解:(1)根据蛋白质的功能改变基因的结构,最终获得耐高温的β﹣淀粉酶。
(2)PCR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利用的酶是耐热的DNA聚合酶。
(3)根据β﹣淀粉酶的编码序列,替换的碱基在编码序列中,则所用的引物是②③,该酶是第476位天冬氨酸替换为天冬酰胺,所以含替换碱基的引物是②。
(4)作为基因工程载体的质粒应该包含:复制原点、限制酶的切割位点、启动子和终止子。
(5)目的基因通过表达载体导入大肠杆菌中,大肠杆菌菌落的质粒DNA,这一操作的目的是筛选出导入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则切割后的长度为4.2+7.5=5.8kb。
故答案为:
(1)蛋白质
(2)③
(3)②
(4)标记基因
(5)筛选导入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 5.7
【点评】本题以β淀粉酶的相关研究为知识背景,考查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相关操作,熟记和理解相关知识并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4/10/11 21:26:07;用户:物化生;邮箱:17613376695;学号:50818988方式
细胞外相对浓度
细胞内相对浓度
需要提供能量
需要转运蛋白
甲
低
高
是
是
乙
高
低
否
是
丙
高
低
是
是
丁
高
低
否
否
方式
细胞外相对浓度
细胞内相对浓度
需要提供能量
需要转运蛋白
甲
低
高
是
是
乙
高
低
否
是
丙
高
低
是
是
丁
高
低
否
否
黑龙江省逊克县第一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三开学考试生物试卷(原卷版):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逊克县第一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三开学考试生物试卷(原卷版),共11页。
黑龙江省逊克县第一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三开学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逊克县第一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三开学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4页。
黑龙江省逊克县第一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三开学考试生物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逊克县第一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三开学考试生物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黑龙江省逊克县第一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三开学考试生物试卷原卷版docx、黑龙江省逊克县第一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三开学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