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背景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背景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人论世,才华横溢的苏轼,写作背景,题目解说,整体感知,梳理上阙的思路,留人间,梳理下阙的思路,愿人长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词 词是诗歌的一种,又叫长短句,也有的又叫"曲子词"、“乐府”、"诗余"等。词是古代适合合乐歌唱而产生的一种新诗体(即"倚声填词")。是一种配合乐曲用来歌唱的诗体,产生于隋唐,宋朝进入兴盛时期,成为宋代文学的代表样式。形式上具有律诗的一些特点,只是句子一般长短不齐。
二、词的派别 1、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表达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刻工精细,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像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名句,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艺术上有可取之处。
2、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其词题材广泛,表现方法以铺叙、直抒为主,风格大气、恢宏,少了缠绵悱恻,多了豪迈豁达。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 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娱宾遗兴的天地里解助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从我们今天读者的情趣来看,像苏轼“大江东去”,辛弃疾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之类的豪放派的作品更易于接受。
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东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三、词的分类 词从字数上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四、词有词牌 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词牌),一般来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 它规定了可供演唱的词的音乐,也规定了作为歌词的 “词”的字数、句数、韵数、韵位等。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而词牌与题目用“·”隔开,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
五、词的小序 是交待写作时间、背景,写作的缘由等这类说明性的文字。
水 调 歌 头
明 月 几 时 有
1.了解作品背景,熟读并背诵课文。2.把握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3.体会词的意境,感受“月亮”所寄寓的内涵。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苏轼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文----唐宋八大家: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 洵 苏轼 苏 辙 曾 巩 王安石散文——欧苏 苏轼 欧阳修词---- 苏辛:(豪放派) 苏轼 辛弃疾诗----苏黄: 苏轼 黄庭坚;书画----宋四家: 苏轼 蔡襄 黄庭坚 米芾
代表作品:散文:《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等。诗词:《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 《江城子·密州出猎》《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坎坷人生 既不惟荆(荆国公王安石)是师,也不惟温(温国公司马光)是随。 神宗时: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先后被贬多处; 哲宗时:废新法,信旧党,轼被召回,但与司马光意见不合,不同意尽废新法,而再次被贬。以后新党再得势,他被远谪惠州,琼州; 徽宗即位:苏轼被赦回,途中病死于常州,终年65岁。
1、思乡:苏轼原是四川眉山人,此时被贬官至山东密州,远离家乡,相隔千里之遥,自然少不了对家乡家人的思念。 2、思人:苏轼与弟弟苏辙(子由)兄弟情深,苏辙在山东为官,苏轼为了能离弟弟近些,所以上书皇帝要求从杭州调任至密州,可即便相隔不远,但兄弟俩依然不能常相见,所以孤独之余东坡不免伤感嗟叹.
3、仕途坎坷: 苏轼由于朝庭党争,被排挤出中央政府,几经坎坷,仕途并不得意,在这中秋月夜,怎不勾起他的哀伤、思念。 在中秋月圆之夜,客居他乡,思念家乡和弟弟,举杯畅饮,浮想联翩,想到仕途坎坷,感慨万千,于是在酒酣兴浓之际,挥笔写下了这篇文章。
本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当时作者被贬至密州,政治上失意潦倒,与弟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遂作此词。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 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北宋·王安石)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
水 调 歌 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达旦:到天亮。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
译文: 熙宁九年中秋节,欢畅痛饮到天亮,大醉,写下这首词,兼以怀念弟弟子由。
品析: 词前的小序交代了写这首词的时间和原因,总领全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几时:什么时候。 把酒:端起酒杯。
译文: 明月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
品析: 词人把青天当作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对宇宙人生的怀疑,也显露出对明月的向往、赞美。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宫阙:宫殿 夕:晚 何年:哪一年琼楼玉宇:指想象中的月中仙宫。归去:回到天上去 恐:担心,害怕不胜:经受不住
译文: 不知道月中的宫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我想乘风回到天上去,又害怕用美玉砌成的楼宇,经受不住高高在上的严寒。
品析: 那美好皎洁的月,才是自已的精神家园,所以“欲乘风归去”。然而真要弃绝人世,飘然仙去时,词人又犹豫了,因为“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此处刻画出作者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 想象。从幻想天上写起,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从想象回到现实,反映了作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译文: 在月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在月宫里)哪里比得上热闹的人间。
品析: 词人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的人间!表现了词人积极乐观的心态。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译文: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月)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圆时呢?
品析: “转”和”低”都是指月影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泛指因遭受分离之苦而难以入眠的人,表现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里表面上是写诗人对月亮的埋怨,实际上是写与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译文: 人世间总有悲欢离合的时候,就像月亮有阴睛圆缺的时候一样,这种事自古以来就难以求全。
品析: 表现了作者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只愿你我健康长寿,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品析: 千古名句。作者把对亲人的思念化作真诚的祝福,表现了作者豁达乐观的情怀。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实景: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 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反复朗读课文,概括上片和下片的内容。
上阕:对月饮酒。在天上与人间之间徘徊。由幻想超 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
词的上下两阕分别主要写什么?两者的联系何在? 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1、“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自比神仙,一个“欲”,一个“恐”字,表示他想去月中宫殿,但终因害怕那儿的寒舍,一进一退,显示了苏轼感情的波澜起伏。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在吸引着他,使他处于矛盾之中。
2、“高处不胜寒”仅仅是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吗?联系写作背景,还有无其他含义? 不愿回朝廷做官,讨厌那里的党派相争,勾心斗角; 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 禁不住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
4、揣摩上下阙的内容,“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两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形成过渡,内容上表达了作者的思想从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
5、思考:上阕的主要写了什么?上阕望月问天(写景)上阙表达作者想超脱又眷恋人间的矛盾心情。
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描绘了什么?为何无眠? 这几句直接写月,“转”“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 夜已深了,官场的失意和对亲人的思念,涌上心头,使词人难以成眠。
该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表达了词人思念亲人以及被贬的失意之情。
2、“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各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 “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心愿
3、词中蕴含生活哲理的句子是什么?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如何理解这几句? 人世间总有悲伤、欢乐、离别、相逢的变迁,月亮也有阴、晴、圆、缺的变化,这些事自古以来就难以周全。 这句话写出了人月无常,自古皆然的道理,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词人受到月的启发,惆怅的心情得到慰藉,表现了词人心胸开阔、洒脱旷达的一面。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只要人能平安幸福,虽分隔千里,但共赏这一轮明月,并互致慰藉不也是一种团聚吗?这是词人的自我安慰,也是对亲人的劝导,同时也是对自己政治遭遇的自我宽解。表现出词人豁达的胸襟与豪迈的情怀。
5、思考:下阕的主要写了什么?下阕问月怀人(抒情)抒发作者的思念之情和他的乐观旷达
本词通篇咏月,“明月”是词的中心形象和红线。词以“明月”开端,以“婵娟”收尾。
结合全词内容,梳理作者情感变化轨迹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将人世间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表现了词人旷达的胸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表达了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是流传千古的关于祝福的名句。 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夜思念弟弟而作,把兄弟之情上升到哲理的高度。
诗人终于以理遣情,只要人能平安幸福,生命长久,虽分隔千里,但共赏这一轮明月,并互致慰藉不也是一种团聚么?这是自我安慰,也是对亲人的劝慰,同时也是自己政治遭遇的抚慰,表现出诗人豁达的胸襟与豪迈的情怀。
这首词借月抒怀,其中既有对亲人的怀念之情,也有对人们的美好祝愿,更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表现了作者豁达洒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一、情景交融,寓哲理于议论之中。
全篇将写景、议论、抒情融为一体,作者由皎皎明月而怀念亲人,由阴晴圆缺感悟人生并非无憾事,使全词意境优美,又富于哲思、情蕴。
二、想象丰富,境界旷达。
作者由举杯问月,想象天上宫阙胜景,叙述身世之感与思想矛盾;由思念亲人扩展到人类普遍的情感、体验,抒发人生无常,并非无憾事的感喟。想象丰富,富于浪漫色彩。
感悟:一个人,无论面临怎样的逆境和挫折,都要以一颗乐观向上的心来对待生活,垂头丧气、一蹶不振并不能解决问题。要明白:逆境过后是顺境,冬天过后是春天;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你像我们一样刻苦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但是“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你也买了房子——“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却又“惊魂未定,梦游缧绁(léi xiè)之中”。 你也娶了妻子,可是刚至而立之年,又是“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你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你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你被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有人这样总结你的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 啊,苏东坡,你的一生比之常人,有太多太多不幸,可是你却能以你广阔、博大的胸怀一一化解,为后世留下一个光辉的形象。
1、《水调歌头》中想象天上之景的句子: , 。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 , , 。 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 , , 。 表达作者美好祝愿的句子: , 。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 全诗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像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下列选项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写出了作者寂寞的心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B.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空灵澄澈的境界。 C.词的下阕点明题旨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D.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旷达豪迈的情怀。
C(应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行路难其一授课课件ppt,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人论世,写作背景,题目解说,文学常识,整体感知,品析诗句,“举杯消愁愁更愁”,两位古代贤人,二贤李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说课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时目标,知人论世,走近作者,探寻背景,认识文体,初读感知,朗读课文,理清结构,水调歌头,望月问天写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水调歌头课文配套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水调歌头,学习目标,作者介绍,康震评说苏轼,主旨归纳,基础积累积少成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