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语文半期综合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语文半期综合检测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知识运用,课内文言阅读,古诗阅读,名篇名句默写,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语言知识运用(共21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酝酿(liàng) 黄晕(yùn) 觅食(mì) 花枝招展(zī)
B、棱镜(líng) 粗犷(guǎng) 信服(xìng) 咄咄逼人(duō)
C、卖弄(lng) 菜畦(wā) 莅临(lì) 披蓑戴笠(suō)
D、花苞(bā) 霎时(shà) 窠巢(kē) 花团锦簇(cù)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决别。
B.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那真是人声顶沸。
C.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D.后来发生了分岐: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3.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他一向表现优秀,在这次半期考试中也不出所料考出优异的成绩,真是让人喜出望外。
B.夜色如澜,璀璨的霓虹与雄伟的建筑完美融合,显得花枝招展,惹人怜爱
C.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D.这位同学的回答声音轻柔,咄咄逼人地展示了自己的看法。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神舟”五号为了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对飞船发射、飞行、返回每个阶段可能出现的情况都做了精心设计,准备了应对预案。
B.90个有特殊编号的“奥运缶”在北京结束了网络竞价,每个缶的均价都超过了14万元。
C.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真正走进作品,去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D.新的战争不仅容易造成财产和人员的伤亡,而且是催生新的恐怖主义的根源。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但如果在社会生活中凭“一叶知秋”认识大千世界的复杂事物,那可能就“一叶障目”了,大有碰壁的危险。
②唐人有诗曰:“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③这是就诗的美学而言,因为艺术可以通过夸张或放大来显现诗人的灵感。
④毕竟客观事物千差万别,错综复杂,仅凭一鳞半爪的现象,是不可能参透大千世界的。
⑤就诗而论,诗人的构思与诗人之意境,都颇为可取,不失为上乘之作。
A.②⑤③①④ B.①③⑤②④ C.②①③④⑤ D.④①②③⑤
6.朋友是一本书,一本让你一生都读不完的书;朋友是一个港湾,一个可以让你的心灵休息的港湾;朋友是一束阳光,一束可以让你的生活充满温暖的阳光。我们应该怎样选择朋友?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呢?一起来参加我们“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实践活动吧!
(1) 活动一: 研读下面古人结交朋友的故事,说说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3分)
【故事一】东汉时,管宁与华歆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在园中锄草,发现地里有块金子管宁对金子视如瓦片,挥锄不止,而华歆则拾起金子放在一旁。又一次,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便割席分坐。自此以后,管宁再也不以华歆为友。
【故事二】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张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贬去颖州。当范仲淹卷起铺盖离京时,一些平日与他往来甚密的官员,生怕被说成是朋党,纷纷避而远之。有个叫玉质的官员则不然,他正生病在家,闻讯后,立即抱病前去,大摇大摆地将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门外。对范仲淹来说,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此时此刻,也就一清二楚了
(2)活动二:你的朋友小军认识了一位上海的网友,他想在寒假期间独自一人去上海见网友,你赞成他去吗?如果不赞成,你打算怎样劝说他。(3 分)
二、课内文言阅读(9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田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论语》十二章
7.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 )(3分)
A..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 ) B.方入门不顾 ( 回头看 )
C.而不思则罔( 迷惑 ) 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快乐 )
8.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可以为师矣/为人谋而不忠乎
B.博学而笃志/人不知而不愠
C.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吾日三省吾身/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9.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的是“学”和“思”的关系,这是孔子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法。
B.客人所说的“尊君”和元方所说的“家君”意思相同,都指陈太丘,在文中互换位置并不影响阅读。
C.古人讲究“仁义礼智信”,元方指责客人“无信、无礼”,这让客人很惭愧。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讲的是有关修身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保持自己的志向的重要性。
三、古诗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8分)
春题湖①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②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③是此湖。
[注释] ①湖,即杭州西湖。白居易任杭州刺史三年,作此诗时即将离任。②乱峰: 参差不齐的山峰。③勾留: 留恋
10.下列关于诗歌的赏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全诗选取众多意象,“乱峰、松、月、早稻、新蒲”等,处处写景,处处扣春,以“湖”字开头,以“湖”字作结,结构精巧别致。
B.本诗描写了西湖春日青翠葱茏、碧丽秀美的景色,尾联间接抒情,表达诗人离开西湖
的悲伤落寞之情。
C.颔联和颈联,诗人以精妙的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西湖的旖旎风光,构成一幅具
有春天神韵的画卷。
D.“碧毯”二句,出人意料地在山水诗中嵌入诗化的农事,雅俗相融,别出心裁。
11.本诗“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一句向来被认为是诗人的神来之笔,请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其画面。 (4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2分)
12、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
(4)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5)《论语》中阐述了“学”与“思”之间关系的句子: , 。(《十二章》)
五、现代文阅读(40分)
(一)课文重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3.对文中画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4分)
A.“镶嵌”本文指一物嵌入另一物里,突出老王瘦弱无力,行动不灵活,僵直的状态
B.“僵尸”这里是夸张,写出老王死之前消瘦无力的情形,作者内心隐隐作痛。
C.“吃惊”这里是作者看到老王现在的样子感到异常惊讶,也侧面写出老王病情严重。
D.“强笑”勉强做出笑容。写出老王给“我”送鸡蛋、香油,我很感激,但“我”看到形容枯槁的老王不愿意搭理他。
14.对“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老王在重病的情况下仍然拿鸡蛋来给我,报答我对他的关照,令我非常的感动。
B.我看到形容枯槁的老王很紧张,所以才数不清具体的数目。
C.在我看来,这份情谊弥足珍贵,是无法用鸡蛋的具体数目来衡量的。
D.因为在记忆里,老王总是那样善良,他给我们的是永远数不完的。突出了老王的善良,也突出了我对老王的感谢。
15.下列有关《老王》主旨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文章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
B.在作者那里,人是生而平等的。每个人境遇不同,甚至差别很大,只不过是幸运与不幸运造成的。
C.杨绛回忆与车夫老王的交往,展现特殊年代中闪光的人性之美,讴歌人与人之间珍贵的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不幸者的悲悯以及对自身的反省。
D.《老王》一文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娓娓讲述老王的故事,平和的语调中时时流露出欢娱和叹惋。
(二)文学作品阅读(15分)
昙花终于怒放
①我爱昙花。
②三年前的春天,朋友亲自给我送来一株昙花苗,种在白瓷壶里,枝叶铁青如剑,精心系上的红丝带临风飘拂。我高兴极了!
③不久,我便依照朋友的嘱咐,把这株昙花移植到花盆里,天天浇水,日日松土,不时除草,但由于阳光不足,长得很慢。我有点心急了,但急有何用?一天一天过去,一年一年到来,一直未见她结果开花。这株昙花长势还算正常,从原来的一枝发成三枝,叶子变得厚实起来,三年时间差不多长高三倍。时间久了,心情也就淡然了,花开不开任由她去吧。心想,她终是一株昙花在生长着,只要她能延续生命,也就可以了。
④今年中秋佳节将临的前几天,我突然发现最长的那枝已冒出小蕾来,每隔一天就大了许多,如小型的佛手,农历八月十三日,我来到花架边观察,只见嫩绿的花苞低首含羞,微启小口。我立即预感到,今夜昙花终于要怒放了。大约到晚上九时,她便开始悄然开放。原先柔软下垂的筒状萼部,徐徐向上翘升,作白天鹅抬头状。随之花瓣缓缓展开,如玉女提裙起舞,清香阵阵,优美绝伦。啊,她就是“月下美人”啊!
⑤过去未见县花开放,感到非常神秘,真想一睹其仙姿芳颜。以前看到的都只是画家笔下的清影和摄影家镜头下的清艳,见不到她的动态美姿,也闻不出她的清香。今夜如愿以偿,真正见到鲜活美丽的昙花怒放,真是欢喜欲狂!
⑥这朵昙花,花冠硕大,高雅洁丽,雍容华贵,香气清新诱人。皓月当空,一家人在花架边,尽情欣赏“月下美人”,乃是今秋最美好的享受。
⑦种昙花三年,不开属自然,开了亦属自然,何必计较时间的迟早?里尔克说:“有何胜利可言,挺立就意味着一切。”此乃真理名言。她一年不开,两年不开,第三年终于怒放了。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
⑧昙花的品性令人敬佩:她不急功近利,不争宠于群芳,只求一瞬的辉煌就已满足,昙花的生命力可谓强矣!她随处能够生存,叶可青万年,花可放万年!
⑨我爱昙花。
16.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表明作者心情随昙花的生长而发生变化的词语。(3分)高兴极了→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欢喜欲狂
17.结合全文说一说作者为什么挚爱昙花?(4分)
18.下列对这篇散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标题“昙花终于怒放”中的“终于”一词表现了作者对昙花迟迟不开花的不满。
B.最后一段在内容上,进一步抒发了对县花的喜爱之情;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C.文章第③段写昙花的不开花,也为后文写它的坚持,锲而不舍,不急功近利,生命力顽强作铺垫。
D.首段“我爱昙花”属直接抒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20.作者从县花终于怒放的过程得出的人生哲理是什么?(4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13分)
[材料一]
手机曾被形容为青少年儿童的“电子保姆”。但如今,不少国家开始向“电子保姆”宣战。日本多数学校发布手机禁令,要求不得携带手机进入校园。英国卫生部门则建议,16岁以下儿童只在十分必要时才使用手机。手机对青少年儿童的伤害正在引起各国的关注。长时间玩手机,对下一代最直接的影响是视力下降。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三位医生拿自己的孩子做了7天实验,结果发现:玩20分钟手机,三名孩子平均视力接近轻度假性近视状态;玩20分钟平板电脑,泪膜破裂时间与干眼症患者相当。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副主任陈有信表示,目前还没有确切证据证明荧光屏幕会对眼部造成损伤,手机信号辐射的影响也证据不足,但全球公认的是,长时间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会导致近视发病率提高。这主要与近距离用眼、缺乏户外活动有关。盯着屏幕时间长了会影响泪液分泌,容易导致视疲劳,从而引发或加重近视,也可能让假性近视转变为真性近视。来自北京同仁医院的统计数据显示,每年中小学生的配镜年龄都在走“下坡路”,降幅在2-3岁,配镜度数则不断攀高。另一项调查也发现,我国16-18岁青少年的近视率由1970年的不到 1/2, 上升到如今的将近4/5。
[材料二]漫画:孔夫子讲学
[材料三]
2021年1月15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2月23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再次强调,学校要按照“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的要求,细化手机管理措施。
据此,福建省教育部门要求所有中小学按照“一校一案”的原则,科学制定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实施方案,疏堵结合,有效引导。如厦门双十中学仅限学生携带非智能手机,且须放进每个教室专门开辟的“停机场”统一管理。对于违规将智能手机带进课堂的学生,采取先了解情况,再劝导教育,最后批评惩罚的“三步人性化办法。而厦门六中的做法是,对于有特殊原因的同学,在家长同意之后提交书面申请,经班主任、年段、德育处三级审核之后方可携带手机入校,并按照规定在固定的时间和区域内使用。学校在非教学区设立专门手机柜进行统一保管。
(摘编自教育部网站、福建日报)
[材料四]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与此同时,青少年患“手机瘾”者日益增多,过分依赖手机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手机的出现本来是为了使沟通更加便利,然而“手机瘾”者因过度使用手机内心反而变得更加孤独,影响人际关系。对于青少年而言,智能手机的功能异常丰富,原本应该是睡觉的时间可能玩兴正浓,还在不停地刷视频、聊微信、玩游戏等,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影响了学习、生活。有研究显示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手机等会发光的电子产品,会阻碍人体生成褪黑素,生理周期将受到影响,并使睡眠处于浅状态。人体生物钟长期被打乱,则会影响新陈代谢、情绪、免疫力,导致疾病多发。另外,网络中的虚拟刺激弱化了未成年人对现实亲情、正义感以及道德感的感知,容易被错误价值观所误导……凡此种种,已经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19. 下列对材料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 材料一列举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三位医生拿自己的孩子做了7天实验,说明长时间玩手机,对下一代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视力下降。
B.据统计,我国中小学生配眼镜的年龄越来越小,度数却越来越高,我国青少年的近视率也在不断升高。
C. 材料二采用漫画的形式讽刺了学生沉迷手机的不良现象,反映了手机已对未成年人的正常学习生活产生严重干扰。连“圣人”孔子都对此无能为力。
D. 针对手机管控难的问题,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并再次强调学校要严格按照禁止将手机带入校园的要求,细化手机管理措施。
20.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 福建省教育部门要求所有中小学统一制定科学、合理的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实施方案,疏堵结合,有效引导。
B.厦门六中要求学生即便是有特殊原因获准带手机进校的,也必须按要求定点和定时使用。
C. 厦门双十中学要求学生只能携带非智能手机,并且还要将带来的手机统一放到指定地方。对于违规将智能手机带进课堂的学生,采取“了解情况、劝导教育、批评惩罚”三步走的办法进行人性化教育。
D. 过分依赖手机,长时间使用手机给青少年身心健康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
21. 请结合材料四,简要概括青少年过分依赖手机会产生哪些不良影响?(5分)
五、作文(60分)
22.微写作(10分)
杰出人物具有非凡的气质,往往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平凡小人物身上也常常闪现出人性的光辉,引导我们向善、务实、求美。请从七年级下册教材中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人物,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运用一定的抒情方式,表达你对他们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备选人物:邓稼先、闻一多、鲁迅、吕蒙、阿长,老王、父亲、卖油翁
23.大作文(50分)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一个人离你很近,可能是空间的“近”,可能是情感的“近”,可能是思想的“近”……请以“离我最近的那个人”为题,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③字迹工整、卷面美观。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黔东南州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实验基地名校2023年秋季学期七年级半期水平检测语文试卷及答案【图片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写字态度,字迹端正打分,《阿长与〈山海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语文半期教学质量监测,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贵州省贵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半期联合统一检测语文试卷,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