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瑞金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2024年5月某期刊发表的一篇论文称,距地球约41光年、被称作“超级地球”的岩质行星巨蟹座55e,可能拥有厚厚的大气层。巨蟹座55e半径是地球的2倍,质量是地球的8.8倍,围绕一颗质量小于太阳的恒星运转。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天体中与巨蟹座55e属于同一类的是()
A. 太阳B. 月球C. 彗星D. 火星
2. 巨蟹座55e与地球共同所在的最低级别天体系统()
A. 中心与地球相距约1.5亿千米B. 直径约10万光年C. 是地月系D. 主要由行星组成
3. 大气层会使巨蟹座55e()
A表面昼夜温差较小B. 陨石数量增加C. 地势起伏较大D. 海洋面积扩大
【答案】1. D2. B3. A
【解析】
【1题】
由材料可知,巨蟹座55e是绕恒星运转的岩质行星,因此与巨蟹座55e属于同一类天体的是火星,D正确。太阳属于恒星,月球属于卫星,ABC错误,故选D。
【2题】
由材料可知,巨蟹座55e距离地球41光年,且围绕一颗质量小于太阳的恒星运转,因此其与地球共同所在的最低级别天体系统是银河系,银河系直径约10万光年,B正确,C错误。日地距离约为1.5亿千米,A错误。银河系由1000多亿颗恒星等组成,D错误。故选B。
3题】
结合材料可知,巨蟹座55e可能拥有厚厚的大气层,大气层白天能够削弱来自恒星的辐射,晚上具有保温作用,能使巨蟹座55e表面的昼夜温差较小,A正确。大气层能够阻挡部分小天体,减少到达巨蟹座55e表面的陨石数量,B错误。地势起伏、海洋面积与大气层关系不大,CD错误。故选A。
【点睛】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统、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统、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可观测宇宙。
日照时数是指一天内太阳光线直接照射地面的时间。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夏季、冬季日照时数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甲、乙、丙、丁四地中夏季日照时数最大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
5. 该区域夏季日照时数较冬季长,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纬度B. 昼长C. 风速D. 海拔
6. 与甲地相比,丙地发展光伏发电的主要优势是()
A. 晴朗天数多B. 太阳能资源丰富
C. 空气湿度小D. 距消费市场近
【答案】4. A5. B6. D
【解析】
【4题】
读图可知,夏季甲地日照时数为900~1000,乙地日照时数为700~800,丙地日照时数为800,丁地日照时数为500,故甲、乙、丙、丁四地中日照时数最大的是甲,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题】
该区域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夏季日出早、日落晚,白昼时间长,日照时数多,而冬季白昼时间短,日照时数少,故该区域夏季日照时数较冬季长,主要影响因素是昼长。B正确;风速对日照时数影响较小,C错误;同一区域纬度、海拔对日照时数季节变化影响较小,AD错误。故选B。
【6题】
读图可知,与甲地相比,丙地更适合发展光伏发电,主要是因为丙地距省级行政中心近,消费市场广阔,D正确;由等值线可知,甲地日照时数更多,可推测甲地晴朗天数更多,空气湿度更小,AC错误;甲地比丙地的太阳能资源更丰富。B错误。故选D。
【点睛】全球的太阳辐射空间分布规律:大体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同纬度地区,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地势高处太阳辐射强,地势低处太阳辐射弱。时间分布上,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
美国国家科学院预言:2022年的某一天,美国南部的一些城市,在五彩斑斓的极光光幕之后,电网会突然变得闪烁不定,灯光在瞬时明亮后将会停电,一分半钟之后,这个大停电运及整个东部地区,而这是因为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材料所述的太阳打了强烈的“喷嚏”可能是()
A. 太阳耀斑爆发B. 太阳爆炸
C. 太阳辐射增强D. 太阳辐射减弱
8. 该“喷嚏”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
A. 短波通讯中断B. 产生极光
C. 指南针失灵D. 地球公转速度变慢
9. 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潮汐现象是由于太阳活动引起的
B. 与天气和气候无关
C. 太阳活动剧烈时,会发生磁暴、极光现象
D. 耀斑爆发时,对地面无线短波通讯有利
【答案】7. A8. D9. C
【解析】
【7题】
由材料分析可知,太阳打了强烈的“喷嚏”导致美国南部城市都可以看到极光,且导致大面积的停电,持续时间仅一分半钟,说明太阳活动非常激烈,而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是太阳耀斑爆发。因此太阳打了强烈的“喷嚏”可能是太阳耀斑爆发,A正确;太阳目前处在青状年期,不会爆炸,如果是太阳爆炸,地球则会瞬间毁灭,不只是停电而已,排除B;太阳辐射增强或减弱,不会导致极光和停电,排除CD。故选A。
【8题】
根据上一题可知,该“喷嚏”为耀斑,耀斑强烈爆发,抛射出的射电和高能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会干扰地球电离层,从而影响短波通讯,甚至导致中断,A不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耀斑强烈爆发,产生极光的面积巨大,甚至美国南部城市都可见到,B不符合题意;耀班爆发抛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干扰地球磁场,导致指南针失灵,C不符合题意;地球公转速度主要受日地引力变化影响,太阳活动对其影响不明显,D符合题意。故选D。
【9题】
联系已学可知,潮汐现象主要是受日地月引力的影响形成的,A错误;研究发生,地球上的旱涝灾害和太阳黑子增多有关,B错误;太阳活动强烈时,抛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明方向,两极地区出现极光现象,C正确;耀斑爆发时,抛射出的射电和高能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会干扰地球电离层,从而影响短波通讯,甚至导致中断,D错误。故选C。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有:使电离层发生扰动,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两极出现极光;产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明方向等。
下图为小明同学绘制的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他把地球“切成了一块西瓜的形状放在盘子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小明绘制的示意图存在部分错误,这些错误有()
①地核内部结构划分②两个分界面的标注③岩石圈的范围④深度的数字标注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
11. 下列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陆地地壳厚度与地形存在相关性B. 软流层的上界即为莫霍面
C. 下地幔为熔融态,属于液态D. 地核因压力极大形成固态金属球
【答案】10. C11. A
【解析】
【10题】
小明绘制的示意图将古登堡界面和莫霍界面的位置标注颠倒,②符合题意;岩石圈的范围应该是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小明标注的岩石圈将软流层包括在内,③符合题意。地核内部结构划分和深度的数字标注均没有错误,①④与题意不符。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题】
陆地地壳厚度与地形存在相关性,一般海拔越高,陆壳越厚,A正确;软流层以上的部分为岩石圈,B错误;下地幔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质呈可塑性固态,C错误;地核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为液态,内核因压力极大形成固态金属球,D错误。故选A。
【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包括地壳(莫霍界面以上)、地幔(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另外,岩石圈表示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属于地球内部圈层向外部圈层过渡的一个特殊圈层。
2024年3月,不少人在石家庄西部的一些村落和山坡上捡到大量贝壳、三叶虫化石,掀起了捡化石的热潮,甚至有游客携带专业工具去采挖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在石家庄地区能捡到大量三叶虫化石,说明当地( )
A. 目前有三叶虫存活B. 曾经为海洋环境
C. 地壳未发生过变化D. 气候未发生过变化
13. 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地层中最常见的植物类型是( )
A. 蕨类植物B. 裸子植物C. 被子植物D. 种子植物
14. 游客大量采挖化石带来的不利影响有( )
①破坏地表植被②破坏山体结构③扰乱地层顺序④加剧大气污染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答案】12. B13. A14. A
【解析】
【12题】
结合所学知识,三叶虫主要生活在温暖的浅海环境中,石家庄能捡到大量三叶虫化石,说明当地曾经为海洋环境,B正确;三叶虫已经灭绝,排除A;地壳和气候发生明显变化,排除CD。故选B。
【13题】
结合所学知识,三叶虫生活的地质年代为古生代,古生代大量存在的植物为蕨类植物,A正确;裸子植物繁盛在中生代,被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繁盛在新生代,排除BCD。故选A。
【14题】
结合所学知识,化石大部分存在于地表以下的沉积岩层中,游客大量采挖化石,首先会破坏地表植被,①正确;其次,采挖化石必将剥开底层,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山体结构,②正确;地层顺序不会因为开采化石而发生改变,③错误;采挖化石的主要影响是对地球表层岩石圈,并不会加剧大气污染,④错误。故选A。
【点睛】古生代意为远古的生物时代,持续约3亿年。对动物界来说,这是一个重要时期。它以一场至今不能完全解释清楚的进化拉开了寒武纪的序幕。寒武纪动物的活动范围只限于海洋,但在古生代的延续下,有些动物的活动转向干燥的陆地。古生代后期,爬行动物和类似哺乳动物的动物出现,古生代以迄今所知最大的一次生物绝灭宣告完结。
下图为新生代距今36Ma(注:Ma指百万年)以来我国西北地区植被类型百分比,其中左图为主要森林类型比例变化,右图为荒漠和草原比例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距今36Ma以来,我国西北地区( )
A. 始终以温带混交林为主B. 草原比重持续增加
C. 曾经出现冷暖交替变化D. 气候逐渐趋向湿润
16. 图示时期( )
A. 联合古陆形成B. 蓝藻大爆发
C. 被子植被繁盛D. 爬行动物出现
【答案】15. C16. C
【解析】
【15题】
由图可知,新生代距今36Ma以来我国西北内陆森林比例不断变化,当出现亚热带长绿阔叶林时反映气候变暖,总体气候经历了冷暖交替的变化过程,荒漠与草原比例的变化体现了降水的变化,总体由湿变干,C正确,D错误。36~28Ma期间森林以温带落叶林比重提高,气候温和,A、B错误。所以选C。
【16题】
联合古陆形成在古生代,图示时期属于新生代,A错误。蓝藻大爆发是在太古宙,B错误。被子植被繁盛是在新生代时期,C正确。爬行动物出现在古生代,D错误。所以选C。
【点睛】地球上的生命,从最原始的无细胞结构状态进化为有细胞结构的原核生物,从原核生物进化为真核单细胞生物,然后按照不同方向发展,出现了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植物界从藻类到裸蕨植物再到蕨类植物、裸子植物,最后出现了被子植物。动物界从原始鞭毛虫到多细胞动物,从原始多细胞动物到出现脊索动物,进而演化出高等脊索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中的鱼类又演化到两栖类再到爬行类,从中分化出哺乳类和鸟类,哺乳类中的一支进一步发展为高等智慧生物,这就是人。
二、综合题(共52分)
17. 阅读地理模式图,完成下列各题。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地理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该模式图示意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为____的公转轨道,曲线④____为的公转轨道。(填行星名称)
(2)若该模式图示意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三叶虫化石,那么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____代。
(3)若该模式图示意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层,曲线③④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
(4)若该模式图示意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目前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的主要依据是地震波,请简要解析其研究原理____。
【答案】(1) ①. 土星 ②. 地球
(2)古生(3) ①. 日冕 ②. (太阳)黑子
(4) ①. 地壳 ②. 原理: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解析】
【分析】本题以地理模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地球的历史、太阳活动、地球的圈层结构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
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在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有一个小行星带(见下图)。据此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土星轨道、木星轨道、火星轨道和地球轨道。
【小问2】
化石是保存在古地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生物进化是从简单向复杂,从低级向高级不断进化且不可逆转,已经消失的物种和已经退化的特性不会再出现,因此可利用地层中含有特定的化石组合或类型,推知地层的相对年龄及地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由材料知,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三叶虫化石。三叶虫繁盛的时代为古生代,该地地层中含有大量三叶虫化石,说明该地层最有可能形成于古生代。
【小问3】
太阳外部大气层从里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若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区域位于色球层外部,为日冕层。曲线③④之间位于色球层内部,为光球层,光球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黑子。
【小问4】
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突然变化,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见下图)。若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位于地幔以上,为地壳。目前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的主要依据是地震波,地震波包括横波和纵波,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发生变化。
18.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南漳—远安动物群是全球最早的海生爬行动物群落之一,是揭示三叠纪海洋生物复苏和海生爬行动物起源与演化的关键窗口。近年来,湖北鳄、鱼龙和始鳍龙等多种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相继在该地区发现。左图是卡洛董氏扇桨龙化石照片及素描图。
材料二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以及包含的化石,可以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科学工作者可以根据地层中保存下来的生物化石,确定地层的顺序和年代。读右图“地层与化石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推测卡洛董氏扇桨龙生活的地理环境,并说明该地质历史时期生物演化和海陆格局的变化特点。
(2)地点3缺失B岩层,有可能是当时地点3发生了地壳____(抬升/下沉)。
(3)若地点1的C岩层含有煤炭,则C地层形成时期的古地理环境相对____。
(4)若A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鱼类化石,但没有发现爬行动物化石,则该地层很有可能形成于地质年代中的____代。
(5)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分别是____、____。
【答案】(1)①处于海陆交汇处。②动物:爬行动物盛行,慢慢开始进化出鸟类,哺乳动物出现;植物:裸子植物兴盛,出现被子植物。③联合古陆开始解体。
(2)抬升(3)温暖湿润
(4)古生(5) ①. 古生代 ②. 中生代
【解析】
【分析】本题以岩层与化石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岩层的年龄的判读、地壳的运动对岩层的影响、根据岩层的特点推断时期、环境等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
据材料“全球最早的海生爬行动物群落之一”可知,卡洛董氏扇桨龙即是海生生物,故可以生活在海洋,又是爬行动物,故应生活在陆地,因此卡洛董氏扇桨龙生活在海陆交汇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叠纪属于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中后期,一些爬行动物进化出羽毛,开始向鸟类发展;小型哺乳动物出现;裸子植物极度兴盛;三叠纪晚期联合古陆开始解体。
【小问2】
岩层越靠下,形成年代越久远,年龄越老,据图可知,A、B、C岩层中最年轻的是C岩层,最老的是A岩层。地点3缺失B岩层,有可能是当时地点3发生了地壳抬升,形成高地,不易接受沉积,没有形成B岩层,或者已形成的B岩层在地壳抬升后,被外力侵蚀,因此导致了B岩层的缺失。
【小问3】
煤炭是由古代森林经过地质作用转化而来,地点1的C岩层含有煤炭,说明古环境适合森林生长,因此可知,C地层形成时期,当地的古地理环境为温暖湿润的陆生环境。
【小问4】
若A地层中发现了大量鱼类化石,但没有发现爬行动物化石,说明此时只是出现了鱼类,陆地上还没有爬行动物,则根据所学可知,该地层很有可能形成于地质年代中的古生代泥盆纪。
【小问5】
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灭绝的时期是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中生代末期:恐龙突然完全销声匿迹;海洋上50%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
19.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0年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登陆月面,进行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并培育出第一株被子植物嫩芽。下图为“月面微型生态圈”工作原理图。
(1)指出“嫦娥四号”飞向月球的过程中接触最多的天体和对“嫦娥四号”运行产生严重干扰的太阳活动类型。
(2)说出“月面微型生态圈”模拟的地球外部圈层并说明该圈层的特点。
(3)“月面微型生态圈”培育被子植物嫩芽,说明被子植物盛行的地质年代及出现的事件。
(4)解释月球表面不适宜生物生存的原因。
【答案】(1)行星际物质;耀斑、太阳风。
(2)生物圈;是地球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自然界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
(3)新生代;出现大冰期,气候寒冷,大陆冰川广泛发育,全球海平面下降;出现人类。
(4)昼夜温差大;没有适宜的温度;没有大气没有液态水;无相对安全宇宙环境。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月面微型生态圈”工作原理图及相关文字为材料设置四道试题,涉及天体、太阳活动及类型、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及相互关系、地层与地质年代、生物演化规律、存在生命的行星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嫦娥四号”飞向月球的过程中,接触最多的天体是行星际物质(星际物质主要由气体和尘埃组成)。太阳风和耀斑增多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会引起大气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会干扰“嫦娥四号”与地面的联系,干扰其运行。
【小问2】
读“月面微型生态圈”工作原理图可见,“月面微型生态圈”模拟的地球外部圈层是生物圈(图中出现生物),该圈层的特点:该圈层是地球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是自然界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即地球外部圈层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该圈层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
【小问3】
结合所学知识,被子植物盛行的地质年代是新生代,此地质年代出现的事件有: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出现大冰期,即气候寒冷期,冰川范围扩大,海平面下降,很多生物向低纬度迁移。第四纪出现人类是生物史上的巨大飞跃。
【小问4】
月球表面不适宜生物生存的原因,可以从昼夜温差大、没有适宜的温度、没有大气没有液态水、无相对安全宇宙环境等方面回答。地球有生命存在的条件为有适宜的温度,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有液态水。月球质量体积太小,表面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月面的保温作用差,且自转周期长,昼夜温差大,没有适宜的温度,没有大气也没有液态水;表面没有大气的保护,无相对安全宇宙环境,因而不适宜生物生存。
20. 材料一2016年8月21日我国首座规模化储能光热电站在柴达木盆地德令哈投入使用,该电站利用盐类熔化实现储能。熔盐储热系统的投运,可在多云天气或完全无日照条件下连续、稳定发电,使得光热发电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清洁绿色能源。
材料二下图为德令哈储能光热电站景观图和德令哈位置示意图。
(1)与同纬度的华北平原相比,德令哈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2)除太阳能资源以外,光热电站落户德令哈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3)电站建成后对是否扩大光热电站规模有两种不同观点。说出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案】(1)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云量少;空气洁净,大气透明度高,尘埃物质少等。
(2)地势平坦,荒地多,土地价格低;靠近盐湖,盐资源丰富;靠近铁路,交通便利;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3)支持:当地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是清洁能源;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或反对:发电成本高;周边地区能源需求量小;距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距离远,输电成本高;当地风能等能源资源丰富。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德令哈储能光热电站景观图和德令哈位置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太阳能丰富原因、工业区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
分析太阳能资源主要考虑两个因素,及太阳辐射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由于两地纬度相同所以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没有差异,但柴达木盆地海拔高,光照时间长;再从大气的削弱作用上看,柴达木盆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多晴朗天气,且海拔高空气稀薄,污染少,空气中尘埃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华北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阴雨天气,海拔低空气密度大,大气污染严重,尘埃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太阳辐射弱,太阳能资源少。
【小问2】
有利条件的分析也要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考虑。从自然因素看,位于柴达木盆地,地形平坦开阔,利于电厂的建设和规划;从图中可以看出靠近河流,水源充足;靠近盐湖,盐资源丰富。从人文要素看,市场需求量大,市场广阔;靠近铁路,交通便利;地广人稀,土地价格低廉。
【小问3】
开放性试题的答案一般有正反两个方面,不管持有哪种观点,只要答案合理,都是可以的,本题涉及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问题。分析它的合理与否一般从意义(经济意义、社会意义和环境意义)和区位条件两个方面考虑。如果持肯定意见,经济意义上,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拉动相关产业发展;社会意义上,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意义上,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利于环境保护;从区位条件上看,该地太阳能资源丰富且可再生。若持反对意见,经济方面,发电成本高,周边地区能源需求量小,距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距离远,输电成本高,当地风能等能源资源丰富;社会方面,科技水平低,劳动力素质不高;环境方面,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
江西省横峰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横峰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永寿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陕西省永寿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