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雨点儿第二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雨点儿第二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温故知新,导入新课,研读课文,重点探究,能力拓展,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逗号、句号的停顿。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玩“采蘑菇”游戏:在蘑菇卡片上写上本课会认字、会写字,一一贴在黑板上,教师指名上台认读,读对了就摘下卡片。
2.引导学生选择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课件播放下雨视频,出示下雨图)引导学生回忆下雨的情景,说一说。
(2)指名读,其他学生想象无数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情景。
(3)“数不清”是什么意思?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数不清?(“数不清”说明雨点儿又多又密,数都数不过来。)
(4)从“飘落”一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活中哪些东西是飘落的?
(5)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注意读出雨点儿飘落时可爱的样子。
2.学习课文第2~4自然段。
(1)教师指两名学生分角色朗读,一人扮演大雨点儿,一人扮演小雨点儿,还可以发挥想象,添加适当的动作或表情。
朗读指导:读小雨点儿的话时天真一些,读大雨点儿的话时稳重一些。可以让学生回忆学过的读问句的方法,读好问句。在完成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个性化朗读。
(2)提问:你们听到些什么呀?
(3)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语境,体会“你呢?”没说完整,完整的句子是“你要到哪里去?”
(4)从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5)引导交流:如果你是大雨点儿或小雨点儿,你最想去哪里?你为什么最想去那里?
预设:我最想到沙漠去,让那里不再干旱,开出红的花,长出绿的草。
3.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1)创设问题:《青蛙写诗》中的小蝌蚪和水泡泡跑到这儿来了,请同学们将它们圈出来,和同桌交流你找到的小蝌蚪和水泡泡。
(2)教师范读逗号、句号和句子内部的停顿,学生谈感受,然后跟读,教师指正后再读。
朗读指导:本课要读好长句的停顿。如“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没有花”和“没有草”之间稍做停顿。教师先范读,让学生感受句中的停顿短于逗号的停顿,逗号的停顿又短于句号的停顿。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数一数:第5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两句。)
(4)学生交流汇报: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去的地方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教师结合学生的反馈,出示两组对比图,加深学生的理解。
(5)结合课文内容,用“更”说话:有了小雨点儿的滋润,还有什么更怎么样了?
(6)(出示土地干涸、沙漠图)想一想,大雨点儿为什么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7)(播放两段视频:雨后花更红、草更绿,雨后种子发芽、长叶、开花)引导学生发现:虽然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去的地方不同,但都给大地带来了变化,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8)情感体悟:你喜欢大雨点儿,还是小雨点儿?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尊重个性化体悟。
三、能力拓展,作业设计
1.戴上头饰表演小花、小草、土地得到雨点儿滋润的过程。先小组合作排练再表演。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8 雨点儿第二课时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发兴趣,复习导入,理解课文,感悟课文,拓展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课文 28 雨点儿优质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课时安排,课时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8 雨点儿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揭示课题,读课文,整体感知,品读课文,理解体验,总结全文,透知道理,回归全文,小结,下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