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期末]西藏拉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3.所有答案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向海洋排放核废水的决议在国际社会引起巨大反响。下列有关核燃料中铀()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子数为235B. 核电荷数为92
C. 中子数为235D. 质量数为143
【答案】B
【解析】
【详解】的质子数和核电荷数为92、质量数为235,中子数为235—92=143,故选B。
2. 下列各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 半径:C>SiB. 热稳定性:PH3>H2S
C. 酸性:HClO4>H2SO4D. 还原性:Al>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则碳原子的原子半径小于硅原子,故A错误;
B.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氢化物热稳定性依次增强,则硫化氢的热稳定性强于磷化氢,故B错误;
C.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则高氯酸的酸性强于硫酸,故C正确;
D.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依次减弱,单质的还原性依次减弱,则铝的还原性弱于钠的还原性,故D错误;
故选C。
3. 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的是( )
A. CO和ArB. H2O2和NaOH
C. H2和MgCl2D. KCl和Na2O
【答案】D
【解析】
【详解】A.CO含有共价键,Ar为单质不含有共价键,A项不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含有共价键,NaOH既含有共价键又含有离子键,B项不符合题意;
C.氢气中含有共价键,氯化镁中含有离子键,C项不符合题意;
D.KCl中含有离子键,中含有离子键,D项符合题意;
答案选D。
4. 硫和氮及其化合物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但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汽车尾气中主要大气污染物为CO和氮氧化物
B. NO2和SO2均为无色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酸雨的主要成因
C. 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空气中的N2作为肥料,实现氮的固定
D. 工业废气中的SO2可采用石灰法进行脱除
【答案】B
【解析】
【详解】A.汽车尾气中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碳与氮的氧化物,如NOx和CO等,A正确;
B.NO2是红棕色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而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错误;
C.氮的固定是指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且植物可吸收土壤中的铵根离子或硝酸根离子作为肥料,不能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氮氧化物,C正确;
D.工业废气中的SO2可采用石灰法进行脱除,如加入石灰石或石灰乳均可进行脱硫处理,D正确;
故选B。
5. 关于硝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
B. Cu可以溶解在稀硝酸中,并生成H2
C. 硝酸与金属反应时,氧化性主要是由+5价的氮元素表现的
D. 常温下,可用铁制容器盛放浓硝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A.浓硝酸见光易分解,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A正确;
B.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不能生成氢气,B错误;
C.硝酸中+5价氮元素的氧化性强于氢离子,当硝酸与金属反应时,主要是+5价的氮元素得电子表现氧化性,C正确;
D.金属铁在浓硝酸中会产生钝化,表面生成的致密氧化膜阻碍铁继续与浓硝酸反应,D正确;
故选B。
6.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的阴离子有、、Cl-等。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除BaCl2溶液外,还需要的溶液是( )
A. 盐酸B. 硫酸C. 硝酸D. 硫酸钠溶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原理:,先加入稀盐酸酸化,没有沉淀产生,然后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有硫酸根离子,加稀盐酸酸化可以排除的干扰,因为BaCO3也是一种不溶于水但能够与稀盐酸反应的白色沉淀;
故选A。
7. 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图中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
B. 甲图溶液中的Cu2+向铜电极移动
C. 乙图中锌片质量减小,铜棒上质量增加
D. 若甲图与乙图中锌片减小的质量相等,则两装置中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32:1
【答案】C
【解析】
【分析】原电池中一般活泼金属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详解】A.甲图中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A正确;
B.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甲图溶液中的Cu2+向铜电极移动,B正确;
C.乙图中锌片质量减小,铜棒上有气体生成,C错误;
D.若甲图与乙图中锌片减小的质量相等,甲图发生的还原反应为Cu2++2e-=Cu,乙图发生的还原反应为,则两装置中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32:1,D正确;
故选C。
8. 下列反应的能量变化与如图所示图像相符的是( )
A. 浓硫酸的稀释
B. 生石灰与水反应
C. 高温煅烧石灰石
D. 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炭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放热反应。
【详解】A.浓硫酸的稀释是放出热量的放热过程,不是放热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生石灰与水的反应是放出热量的放热反应,故B符合题意;
C.高温煅烧石灰石的反应是吸收热量的吸热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与灼热炭的反应是吸收热量的吸热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下列措施中,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 Zn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加入蒸馏水
B. Al在O2中燃烧生成Al2O3,用铝片代替铝粉
C.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时,适当降低温度
D. H2O2分解制取氧气时,添加少量MnO2
【答案】D
【解析】
【详解】A.加入蒸馏水稀释溶液,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A错误;
B.用铝片代替铝粉,减小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所以能使反应速率减小,B错误;
C.适当降低温度,能够减慢反应速率,C错误;
D.MnO2能够做催化剂,催化剂能够加快反应速率,D正确;
故选D。
10. 工业上一般以CO和H2为原料合成甲醇,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若将等物质的量的CO和H2混合气体充入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上述反应,下列事实不能说明此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混合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
B. 容器内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C. CO(g)、H2(g)、CH3OH(g)三者的反应速率之比为1:2:1
D. CH3OH(g)的浓度保持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反应正反应为气体压强减小的反应,故压强不变说明达到平衡状态,A项正确;
B.容器内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小,则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说明此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B项正确;
C.CO(g)、H2(g)、CH3OH(g)三者的反应速率之比1:2:1,未指明反应的方向,则不能说明此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C项错误;
D.CH3OH(g)的浓度保持不变能够说明已达平衡状态,D项正确;
答案选C。
11. 下列有机物中,属于烃类的是( )
A. CH3C≡CHB. CH3COOCH3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烃是只含C、H两种元素的有机物;
【详解】A.只含C、H两种元素,属于烃,A正确;
B.含有C、H、O三种元素,属于酯,不属于烃,B错误;
C.含有C、H、N、O四种元素,属于氨基酸,不属于烃,C错误;
D.含有C、H、Br三种元素,属于卤代烃,不属于烃,D错误;
故选A。
12. 下列物质不可能是丙烯(CH2=CHCH3)的加成产物的是( )
A. CH3CH2CH3B. CH3CH2CHBr2
C. D. CH3CHBrCH3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丙烯与氢气加成可得CH3CH2CH3,A项正确;
B.丙烯(CH2=CHCH3)的加成产物不可能是CH3CH2CHBr2,B项错误;
C.丙烯与水加成可得2-丙醇,C项正确;
D.丙烯与溴化氢加成可得CH3CHBrCH3,D项正确;
答案选B。
13. 下列物质中含有2种官能团的是( )
A. B.
C. HOCH2CH2COOHD. CH2=CH-CH=CH2
【答案】C
【解析】
【详解】A.HOCH2CH2OH的官能团为羟基,A项错误;
B.没有官能团,B项错误;
C.HOCH2CH2COOH的官能团为羟基和羧基,C项正确;
D.CH2=CH-CH=CH2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D项错误;
答案选C。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进入人体的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会使人中毒
B. 蛋白质、油脂、聚乙烯塑料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 植物油不能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
D. 煤的干馏可获得焦炭、煤焦油、粗氨水和焦炉气等物质,是物理变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A.进入人体的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使蛋白质失去生物活性,所以会使人中毒,A正确;
B.蛋白质、聚乙烯塑料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但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B错误;
C.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植物油能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C错误;
D.煤通过隔绝空气进行加热干馏可获得焦炭、煤焦油、粗氨水和焦炉气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错误;
故选A。
15. 合理使用药物有利于身心健康。下列关于药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氢氧化钠能中和胃酸,可用作抗酸剂
B. 阿司匹林是一种解热镇痛药
C 屠呦呦因研究抗疟疾药青蒿素获诺贝尔奖
D. 药物在促进人类健康的同时,可能对机体产生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作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钠为强碱,具有腐蚀性,不能中和胃酸,应用氢氧化铝,A错误;
B.阿司匹林是一种解热镇痛药,常用于解热镇痛,B正确;
C.屠呦呦因研究抗疟疾药青蒿素获诺贝尔奖,C正确;
D.药物一般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则药物在促进人类健康的同时,可能对机体产生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作用,D正确;
故选A。
16. 下列可被工业上采用的冶金方法是( )
A. 高温下用H2还原氧化镁制镁B. 电解熔融的氧化镁制镁
C. 电解氯化钠溶液制钠D. 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铝(加入萤石)
【答案】D
【解析】
【详解】A.比Al活泼的金属很难用一般的还原剂(如H2、CO、C等)把它们从化合物中还原出来。工业上制取镁是采用电解熔融MgCl2的方法,A错误;
B.工业上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制镁,B错误;
C.Na+在水溶液中电解时,电子被H+得到,因而电解比氢活泼的金属阳离子的水溶液是得不到金属单质的,C错误;
D.氧化铝是离子化合物,用电解熔融氧化铝方法制铝,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52分。
17. 几种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
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④元素单质的电子式为_____。
(2)⑤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
(3)①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③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两性氢氧化物,其化学式为_____。
(4)⑦的非金属性强于⑧,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_____(填字母)。
a.⑦的氢化物比⑧的氢化物稳定
b.⑦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于⑧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c.⑦的单质能将⑧从其钠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5)②与⑥元素形成的分子可能是下列图中的_____(填字母)。
【答案】(1)
(2)第二周期VIA族
(3)①. 2K+2H2O=2KOH+H2↑ ②. Al(OH)3
(4)ac
(5)B
【解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推知①为钾元素,②为氢元素,③为铝元素,④为氮元素,⑤为氧元素,⑥为氟元素,⑦为氯元素,⑧为溴元素,据此作答。
(1)根据分析可知④为氮元素,故的电子式为:;
(2)⑤为氧元素,故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二周期VIA族;
(3)①为钾元素,故钾单质与水的反应为:2K+2H2O=2KOH+H2↑;③为铝元素,③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氢氧化铝,故答案为:Al(OH)3;
(4)⑦为氯元素,⑧为溴元素,
a.氢化物越稳定则非金属性越强,故a正确;
b.未说明是否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故b错误;
c.氯气能将溴元素从其钠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更强,故c正确;
故选ac;
(5)②为氢元素,⑥为氟元素,它们形成的分子为HF,故选B。
18. Ⅰ.下图是实验室制取SO2并验证SO2的某些性质的装置。
请回答:
(1)盛放浓硫酸的仪器名称是_____。
(2)④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证明SO2有_____性。
(3)⑤的作用是_____。
Ⅱ.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4)实验室常用加热NH4Cl固体与Ca(OH)2固体制取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下列试剂,能用于干燥氨的是_____。
a.浓硫酸 b.碱石灰 c.无水CaCl2
(6)工业上以氨、空气、水为原料生产硝酸分三步:,在反应③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
【答案】(1)分液漏斗
(2)①. 溶液褪色 ②. 还原
(3)吸收多余的SO2,防止污染空气
(4)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5)b
(6)1:2
【解析】实验室用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制取SO2,依次通过石蕊试液、品红溶液、硫化氢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依次验证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的产物显酸性、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氧化性和还原性,最后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
(1)观察装置可知,盛放浓硫酸的仪器为分液漏斗;
(2)④中二氧化硫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酸性高锰酸钾作氧化剂,溶液会褪色,二氧化硫作还原剂,体现还原性;
(3)⑤为尾气处理装置,二氧化硫与NaOH反应可防止二氧化硫排放在环境中,故答案为:吸收多余的SO2,防止污染空气;
(4)加热NH4Cl固体与Ca(OH)2固体生成氨和氯化钙,固固加热制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5)a.浓硫酸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可与氨反应,a错误;
b.碱石灰是碱性干燥剂,不与氨反应,可以干燥氨,b正确;
c.无水CaCl2与氨反应,不能干燥氨,c错误;
故选b;
(6),氧化剂还原剂均为,所含氮元素化合价降低, 作氧化剂,所含氮元素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则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19. Ⅰ.某温度时,在5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9mlA(g)、0.6mlB(g)、0.3mlC(g),发生反应。各物质物质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反应达到平衡时,c(A)=_____ml•L-1。
(3)在0~5min内,v(C)=_____ml•L-1•min-1。
(4)在t1min时,反应_____(填“达到”或“没有达到”)化学平衡。
Ⅱ.化学电池的发明,是贮能和供能技术的巨大进步。
(5)如图所示装置中,石墨(C)是_____(填“正极”或“负极”),Al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
(6)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对锂离子电池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某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①A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②该装置实现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③电池工作时,电池内部的锂离子定向移动
【答案】(1)
(2)0.06
(3)0.016
(4)没有达到
(5)①. 正极 ②. Al-3e-=Al3+
(6)③
【解析】Ⅰ.由图可知,Ⅰ、Ⅱ、Ⅲ分别为A、B、C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关系曲线。
(1)根据图示,A为反应物,改变量为(0.9-0.3)ml=0.6ml;B为反应物,改变量为(0.6-0.4)ml=0.2ml;C为生成物,改变量为(0.7-0.3)ml=0.4ml,,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反应达到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为0.3ml,则 ;
(3)在5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3 ml C(g),平衡时C物质的量为0.7ml,则0~5 min内, ;
(4)t1 min 后反应物还在减少,说明 t1 min时,反应没有达到化学平衡;
(5)Al与硫酸反应,C不反应,Al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Al为负极,C为正极,Al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Al-3e-=Al3+;
(6)①由图所示,电子从A极流出,流入B极,故A为负极,B为正极,A电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①错误;
②该装置为原电池,实现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②错误;
③由图所示,电池工作时,电池内部的锂离子从负极区向正极区定向移动,故③正确;
故答案为:③。
20. 已知A、B、C、D均为有机物。B的产量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的水平,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甲所示。
请回答:
(1)B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
(2)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其反应类型为_____。
(3)验证有机物乙酸中含有—COOH所用的试剂若是Na2CO3溶液,实验现象是_____。
(4)实验室利用反应③制取C,常用上图乙装置。
①a试管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在实验中,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_____。
【答案】(1)碳碳双键
(2)①. 2CH3CH2OH+O22CH3CHO+2H2O ②. 氧化反应
(3)有气泡产生
(4)①. 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②. 防止倒吸
【解析】B的产量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的水平,B为CH2=CH2,CH3CH2OH与Na反应生成A为CH3CH2ONa,CH3CH2OH与乙酸反应生成C为CH3COOCH2CH3,CH3CH2OH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D为CH3CHO,以此来解答;
(1)B为CH2=CH2,官能团的名称为碳碳双键;
(2)反应④是乙醇的催化氧化生成乙醛,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其反应类型为氧化反应;
(3)验证乙酸中含有-COOH,若所用的试剂是Na2CO3溶液,二者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因此实验现象是产生气泡;
(4)①a试管中CH3CH2OH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CH3COOCH2CH3,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②在实验中,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防止倒吸;
西藏拉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西藏拉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高一化学试卷docx、高一化学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西藏拉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西藏拉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高二化学试卷最终docx、高二期末化学答案-副本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西藏拉萨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化学:西藏拉萨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反应属于氮的固定作用的是,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