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期中]重庆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解析版)
展开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一、(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序号填涂在机读卡相应位置。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表面大气稀薄,大气成分以二氧化碳为主,昼夜长短接近地球,而昼夜温差却超过100℃。北京时间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2021年2月10日,“天问一号”顺利实施近火制动,正式踏入环绕火星轨道。2021年5月15日释放了“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降落在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这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开启了新篇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选项中描述正确的是( )
A. 降落在火星上的“祝融号”火星车是天体
B. 与火星相邻的行星是金星和地球
C. 围绕火星运转的探测器属于卫星
D. 火星属于地内行星
2. 环绕火星轨道运转的“天问一号”和火星组成的天体系统与下列等级一致的是( )
A. 可观测宇宙 B. 地月系 C. 银河系 D. 太阳系
3. 与火星相比,地球上存在高级智慧生命所具备的自身条件是( )
A. 太阳光照条件稳定 B.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C. 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 D. 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答案】1. C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降落在火星上的“祝融号”火星车不在宇宙空间运行,不是天体,A错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轨道由内到外分布着: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与火星相邻的行星是木星和地球,B错误;火星是行星,故围绕火星运转的探测器属于卫星,C正确;水星、金星是地内行星,火星是地外行星,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环绕火星轨道运转的“天问一号”和火星组成了行星系,而地月系由行星地球和其卫星月球组成,同样属于行星系,两者属于同一等级的天体系统,B正确;太阳系包含地月系以及“天问一号”和火星组成的行星系,银河系包含太阳系,可观测宇宙包含银河系,ACD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太阳光照条件稳定、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是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AB错误;地球上存在高级智慧生命所具备的自身条件是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中;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地球有稳定的且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和液态水,C正确;火星也有自转和公转运动,不是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D错误。故选C。
据新疆天文台太阳活动情况预报中心预报,2019年10月以来,太阳活动很低,日面上无可视黑子,该期间无C级及以上耀斑发生,地磁场平静。左为太阳日面图和右图为光伏发电图。完成下面小题。
4. 材料中的“日面”指的是( )
A. 太阳内部圈层 B. 色球层 C. 日冕层 D. 光球层
5. 新疆天文台所在区域适宜发展光伏发电站,其最主要原因是( )
A. 新疆地处低纬,太阳高度角大 B. 新疆地处内陆,多晴朗天气
C. 新疆海拔很高,空气稀薄 D. 新疆多盆地,热量不易散失
【答案】4. D 5. B
【解析】
【4题详解】
由材料“太阳活动很低,日面上无可视黑子”可知,当太阳活动强烈时,黑子会出现在日面上,而根据所学可知,黑子发生在光球层,故材料中的“日面”指的是光球层,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题详解】
适宜发展光伏发电的区域太阳能资源丰富,新疆地处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多晴朗天气,少云,日照强烈,且纬度较高,夏季的白昼时间长,故其太阳能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光伏发电,B正确;新疆处于中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较小,A错误;新疆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海拔较高,空气相较于青藏高原并不稀薄,C错误;新疆地形特征为三山夹两盆,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但空气厚度大,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太阳能资源条件较差,D错误。故选B。
叠层石中记录了地球早期的生命之一——蓝细菌(最早的光合放氧菌)生活的“足迹”。左图为2016年在陵兰岛发现的叠层石(年龄约37亿年),右图为地质年代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该叠层石的发现,使科学家对生命起源的研究可追溯到( )
A. 冥古宙 B. 太古宙 C. 寒武纪 D. 二叠纪
7. 研究显示,距今25亿年为蓝细菌繁盛时期。由此推测,此后地球的( )
A. 海洋更加广阔 B. 陆地普遍抬升
C. 温度逐渐升高 D. 大气变得富氧
8. 研究化石,可以( )
①确定地球的年龄②了解地球生命历史③还原地貌形成过程④推测古地理环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6. B 7. D 8. D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材料,叠层石记录了地球早期的生命--蓝细菌生活的“足迹"。 结合图中距今时间单位为百万年,发现的叠层石年龄约37亿年,即为3700百万年,处于地质年代表中太古宙(距今4000 - 2500百万年)。因此该叠层石的发现,使科学家对生命起源的研究可追溯到太古宙。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由材料知,蓝细菌是最早的光合放氧菌,能够放出氧气,因此会使地球上大气变得富氧, D正确;其他三个选项由材料信息无法获知,ABC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由于生命是地球存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后才逐渐出现的,因此研究化石不能确定地球的年龄,①错误;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命演化的过程,进而了解地球上生命的历史,②正确;地貌的形成过程一般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有关,研究化石不能还原地貌的形成过程,③错误;由于化石一般存在于沉积岩岩层中,可以通过研究化石来推测古地理环境,④正确。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3年08月06日02时33分59秒在山东德州市平原县(东经116.34度,北纬37.16度)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图示意地球圈层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
A. C圈层 B. D圈层 C. M界面以下 D. N界面以下
10. 图中字母D和N分别为( )
A. 地幔和莫霍界面 B. 岩石圈和莫霍界面
C. 地幔和古登堡界面 D. 岩石圈和古登堡界面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A为横波,B为纵波
②A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B只能通过液体传播
③A和B传到N时,波速突然下降
④岩石圈包括C层与D层顶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9. A 10. C 11. B
【解析】
【9题详解】
从材料可知,此次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且位于陆地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陆地部分平均厚度为39~41km),故此次地震震源最可能位于地壳;从图中来看,C为地壳,D为地幔,M界面至N界面之间为地幔,N界面以下为地核,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D位于莫霍界面M以下和N处(古登堡界面)以上,为地幔,BD错误;N处横波消失,N为古登堡界面,A错误,C正确。故选C。
【11题详解】
从图中来看,A传播速度慢,为横波,B传播速度快,为纵波,①正确;横波A只可通过固体传播,纵波B可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②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到,A横波传到N古登堡界面时消失,③错误;岩石圈包括地壳C和上地幔顶部(D层顶部),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④正确,故选B。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四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下图为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为( )
A.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 B. 大气圈、岩石圈、水圈
C. 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D.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13. 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
B. 大气圈的大气密度随海拔的增加而降低
C. 水圈是由液态水组成的圈层
D.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答案】12. D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图中A位于地球外围大气层,表示大气圈;B位于海洋,表示水圈;C位于岩石下,表示岩石圈,结合选项可知,D选项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题详解】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不包括岩石圈,A错误;大气圈的大气密度随海拔的增加而降低,B正确;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并非只有液态水,C错误;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D错误。故选B。
2023年10月31日,在约400千米高度运行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返回舱在我国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下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下列关于图中A层叙述正确的( )
①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②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③以对流运动为主
④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升高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15.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下降着陆过程中( )
A. 气温越来越高 B. 从臭氧层进入平流层和对流层
C. 气温先降—再升—再降—再升 D. 气温先升—再降—再升—再降
16. 不同大气层演绎着不同的自然现象,下列叙述与所在大气层对应正确的是( )
A. A层--晴天为主,适合高空飞行 B. B层--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
C. C层--“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D. C层--存在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答案】14. C 15. C 16. D
【解析】
【14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大气层A层位于最底层,是对流层,水汽、杂质几乎都位于该层,雨雪冰雹等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①正确;对流层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是地面辐射,而不是太阳辐射,②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层对流层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③正确;因为A对流层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是地面辐射,所以近地面气温高,距离地面越高获得的地面辐射越少,气温越低,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大气层A层是对流层,B层是平流层,C层是高层大气。臭氧层位于B平流层,臭氧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而升温,B错误;天舟一号升空过程中,先处于对流层,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再飞至平流层,随着海拔升高,气温升高,然后再飞到高层大气,随着海拔升高,气温先降低后升高,C正确A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A错误;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有臭氧层,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被称作地球生命的保护伞,BC错误;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能反射短波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D正确。故选D。
城市热岛造成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温度差,从而形成城郊间的局地热力环流。下图表示某城市夏季午后近地面气温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正确表示城市热岛环流方向的是( )
A. B.
C. D.
18. 下列措施中能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是( )
A. 提高建筑物高度 B. 扩大中心城区面积
C. 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D. 增大市区道路密度
【答案】17. A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城市热岛效应的原理。市区与郊区相比,市区气温高于郊区,气流上升;郊区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响市区,高空中风由市区吹响郊区,对比四个选项,A符合,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城市热岛效应缓解措施,城市绿地可以增加城市的水汽,调整空气的湿度,使城市升温慢,利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C正确;而提高建筑物高度、扩大中心城区面积、增大市区道路密度,将会增加市区的气温,加强城市热岛效应,ABD错误,故选C。
温室大棚是我国北方冬季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的农业设施。下图为大棚农业景观图及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9. 温室大棚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正确的是( )
A. ①大部分被棚内大气吸收 B. ②返还地面的热量减少
C. ③因棚内湿度增加而减弱 D. ④受阻挡散失到棚外少
20. 当大棚的门打开时,下图中能正确表示空气流动情况的是( )
A. B.
C. D.
【答案】19. D 20. D
【解析】
【19题详解】
①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被大地吸收,而不是直接被棚内大气吸收,A错误;②为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属于长波辐射,因为长波辐射无法透过大棚,所以地面释放的热量几乎全部转化为大气逆辐射,所以受大棚影响,大气逆辐射增强,B错误;③为被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受大棚的阻隔作用,大棚内空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会增加,C错误;④为射向宇宙的地面辐射,受大棚的阻隔,射向宇宙的地面辐射会减小,D正确。故答案选D。
【20题详解】
大棚内空气温度比大棚外空气温度高,当大棚的门打开时,棚内热空气上升,然后从门口上部流出,大棚外空气下沉,从门口下方进入棚内,D正确;结合上面分析,ABC错误。故答案选D。
“雨季一来,城里看海”一度成为全民讨论的热点,是全国多座城市的尴尬。下图示意两种不同地面水循环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与自然路面相比,关于城市路面叙述正确的是( )
A. 下渗明显增加 B. 地表径流加大
C. 地面蒸发加大 D. 地下径流增多
22. 为缓解“城里看海”现象,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提高透水地面比例②改造升级排水系统
③增加城市绿地面积④加大对地下水的利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21. B 22. A
【解析】
【21题详解】
与自然路面相比,城市路面硬化程度较高,使得地表水很难下渗,下渗减少,导致地下径流减少;城市地表很难保存水分,使得蒸发减少,由于下渗、蒸发等环节减少,地表径流加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2题详解】
提高透水地面比例,增加下渗量,使得地表积水减少,从而有效防御城市内涝,①符合题意;改造升级排水系统,增强排水性,有利于防御城市内涝,②符合题意;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可以在雨季时增加下渗量,使得地表积水减少,从而有效防御城市内涝,③符合题意;加大对地下水的利用,有可能导致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地下空隙减少,不利于地表水下渗和地下水储存,有可能加剧城市内涝,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故选A。
下图示意2021年6月11日14时我国部分地区的气压形势(单位:百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根据图中等压线疏密判断风速最大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4. 图中①地的风向是( )
A. 西北风 B. 西南风 C. 东北风 D. 东南风
【答案】23. B 24. C
【解析】
【23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等压线密集,风速较大。由图可知,②处等压线最密集,因此风速最大的是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4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地面的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个力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和等压线相交。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影响风力原动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①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北方指向南方。北半球近地面的风向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向右偏转45°左右,①地为东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下图是太平洋170°W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曲线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5. 图中三个地点按照纬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 )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①③② D. ②③①
26. 深度超过1千米后,海水温度变化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 受太阳活动影响小 B. 受地热能的影响大
C. 受太阳辐射影响小 D. 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答案】25. B 26. C
【解析】
【25题详解】
据图可知,①②③三地观测站表层水温分别是25℃、20℃、15℃,由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可知,③地的纬度最高,①地的纬度最低。因此三个地点按照纬度由高到低排列应为③②①,因此排除A、C、D,选择B。
【26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海水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深度超过1千米后,受太阳辐射影响小,水温变化不明显。因此C正确,太阳活动、地热能、人类活动对海水温度的影响不明显,因此排除A、B、D,因此选择C。
下图为某年某月长江入海口的表层盐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图中长江入海口附近等盐度线分布状况,其直接影响因素是( )
A. 海域封闭程度 B. 入海径流 C. 海水温度 D. 风
28. 图中海水盐度的分布,描述正确的是( )
①自河口向外海递增②自西向东递增③自河口向外海递减④自西向东递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27. B 28. A
【解析】
【27题详解】
结合图中的等盐度线可以看出,长江入海口处盐度最低,河流水为淡水,海水盐度高,河流水注入使海水盐度被稀释,盐度降低,直接影响因素是入海径流,B正确;海域较开放,A错误;受浮海水温度和盛行风影响小,CD错误。故选B。
【28题详解】
图中灰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海洋,从图中看,海水盐度自河口向外海递增,①正确、③错误;图中没有指向标,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海水盐度自西向东增加,②正确、④错误。①②正确,故选A。
“海中断崖”是由于海水性质发生跃变,形成上下层密度差异,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潜艇在水下航行中,如突遇海中断崖,会立即失去浮力,急剧掉向海点,被巨大的海水压力破坏,造成海中断崖失事。下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性质随纬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下列关于造成“海中断崖”现象的海水性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海水盐度由上至下急剧增加 B. 海水密度由上至下急剧减小
C. 海水温度由上至下急剧降低 D. 海水密度由上至下急剧增大
30. 图中①②③曲线依次表示的是( )
A. 温度、盐度、密度 B. 密度、温度、盐度
C. 密度、盐度、温度 D. 盐度、密度、温度
【答案】29. B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海中断崖”是由于海水性质发生跃变,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海水密度会影响浮力,若海水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会使得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容易使水下航行的潜艇因失去浮力而失事,B正确,D错误;而造成“海中断崖”现象的海水性质变化与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关系不大,AC错误。故选B。
【30题详解】
①曲线由赤道附近向高纬度海区逐渐增加,说明该曲线受温度影响大,温度越高则海水密度越小,相反则越大,故①应为密度;②曲线呈双峰形,由蒸发量大的副热带海区向高低纬度降低,应为盐度;③曲线在热量最丰富的赤道附近最高,向高纬度地区逐渐降低,说明该曲线应为温度,由此可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本卷共4题,共计40分。请把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31. 读下图并结合已有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a表示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公转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为____(填行星名称)的公转轨道,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位于第____(填数字)公转轨道,图示反映其存在生命的条件是____(从外部条件来看)。
(2)若a图表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其中甲为太阳内部,那么曲线①②之间的太阳大气层为____(填圈层),曲线②③之间的太阳大气层中发生的太阳活动有____和____。受太阳活动影响,极地地区常看到壮观的____现象,太阳活动扰动地球磁场产生____现象。
(3)从b图中可看出,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年总辐射量的分布规律为____,影响其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为____。
【答案】31. (1)土星 ④ 安全的宇宙环境
(2)日冕层 耀斑 日珥 极光 磁暴
(3)从低纬(赤道)向高纬(极地)递减; 纬度(太阳辐射)
【解析】
【小问1详解】
若图a表示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公转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则在从里到外的方向上,④为地球公转轨道,③为火星公转轨道,②为木星公转轨道,①为土星公转轨道;④地球上存在有高级智慧生命;根据该图可知,太阳系各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具有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有利于生命的存在。
【小问2详解】
若a图表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其中甲为太阳内部,①②之间的太阳大气层位于最外层,应为日冕层;曲线②③之间为色球层,该层会发生的太阳活动为耀斑和日珥;太阳活动会抛射出大量的高能粒子冲击两极大气,使极地地区形成壮观的极光现象;太阳活动抛射出的高能粒子会冲击和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小问3详解】
根据b图可以看出,北半球大气上界的太阳年总辐射量体现为从低纬(赤道)向高纬(极地)递减;纬度越低,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大,而纬度越高,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则越小,所以影响其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差异。
32.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北京某中学开展“大气受热过程”的研究性学习。图a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b为同学们绘制的2022年11月15日至18日北京市天气状况示意图。
活动一: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1)图a中①表示____辐射、④表示____辐射、⑤表示____辐射、②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____作用。
(2)图a中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
A. ①→③→④ B. ①→③→⑤ C. ③→⑤→④ D. ③→④→⑤
活动二:探究大气状况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
(3)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能使图a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
A. ①增强 B. ②减弱 C. ③增强 D. ④减弱
(4)图b所示期间,北京市昼夜温差最小出现在____日,其原因是____。
【答案】32. (1)太阳(短波) 大气逆 地面(长波) 削弱
(2)B (3)D
(4)18 多云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低;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晚上气温较高,昼夜温差较小。
【解析】
【小问1详解】
图中①位于大气上界之上,表示未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④由大气指向地面,表示大气逆辐射;⑤由地面指向大气,表示地面辐射,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②表示为云层将太阳辐射反射到大气上界,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小问2详解】
太阳辐射照射地面,地面吸收被大气削弱后的太阳辐射升温,随着地温的升高,地面辐射增强,近地面大气大量吸收地面辐射,最终使得气温升高,所以近地面气温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①→③→⑤,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小问3详解】
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减少了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减少使得大气对于地面辐射的吸收减少,大气温度降低,通过大气逆辐射返还给地面的热量也随之减少,由此可知,④大气逆辐射减弱,D正确;而①为未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③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人类低碳生活并不会影响太阳辐射,AC错误;②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该作用主要与云层厚度、云量多少有关,低碳生活对其影响不大,B错误。故选D。
【小问4详解】
据图可知,18日北京市昼夜温差为8℃,温差最小。主要原因是18日北京为多云天气,云量较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夜晚云量较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晚上气温较高,使该日北京的昼夜温差较小。
33. 读下图并结合已有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图a中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各个环节发生的先后顺序为____。(填序号)
①丙、丁两处冷热不均②空气发生水平运动③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④空气垂直运动
(2)假如丙地气温高,丁地气温低,气流垂直运动方向为:丙地____,丁地____。
(3)假如图a所示环流为海陆间热力环流,丙地为陆地,丁地为海洋,此时为黑夜,则近地面气流运动方向由____流向____。
(4)图b中A和B两处风力较大的是____,理由是____;其中A处的风向为____。
(5)依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在下图中画出气流运动方向____,该市的煤炭发电厂布局在①②两处中的____处更合理(填数字序号)。
【答案】(1)①④③②
(2)上升 下沉
(3)丙(陆地) 丁(海洋)
(4)A A处等压线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 西北风(偏北风)
(5)画图(顺时针)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地面冷热不均,故第一步为①;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受热地空气膨胀上升,遇冷地空气收缩下沉,即空气的垂直运动,故第二步为④;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后,在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而空气遇冷收缩下沉后,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故有了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即③;最后,由于空气始终由高压处流向低压处,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导致了大气的水平运动,即②。因此图一中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各个环节发生的先后顺序为①④③②。
【小问2详解】
丙地气温高,则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丁地气温低,空气遇冷收缩下沉。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夜间陆地降温快,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海洋降温慢,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故夜间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即丙流向丁。
【小问4详解】
据图可知,由于A处等压线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故A处风力更大;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与等压线垂直,同时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实际风向向右偏转,并与等压线斜交。由于图中没有指向标,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风向可知,A处风向为西北风(偏北风)。
【小问5详解】
由于城市人口多,热量排放多,故城市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使城市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郊区人口少,热量排放少,使郊区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使郊区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所以近地面风向为郊区吹向城市,高空风向为城市吹向郊区,呈顺时针运动,如下图所示:
煤炭发电厂对空气会产生污染,应该布局在城郊间热力环流范围之外,故②处更合理,布局在①处会将污染物带到城市,加剧城市空气污染。
34. 下图是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并结合已有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水循环示意图中,各箭头①②③④⑤⑥⑦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填写各环节的名称。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⑥____。
(2)三类水循环中长江流域参与的是____循环(填水循环类型)。
(3)我国修建三峡大坝和跨流域调水影响的都是____环节(填序号),地面硬化导致____环节减弱(填序号)。
(4)下列关于水循环意义叙述正确的有( )
①促使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②影响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
③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水循环的各个环节
④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1)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下渗
(2)海陆间循环 (3)④ ⑥ (4)D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水循环相关知识可知:①环节是蒸发、②环节是水汽输送、③环节是降水、④环节是地表径流、⑤环节是地下径流、⑥环节是下渗。
【小问2详解】
长江属于外流河,长江水最终流入海洋,所以参与的是海陆间循环。
【小问3详解】
三峡大坝是对地表径流进行蓄水,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路线,所以两者影响的都是地表径流④环节,地面硬化会导致地表水下渗⑥减少。
【小问4详解】
人类若对水资源不合理利用会造成水资源的枯竭,所以水资源并非是用之不竭,①错误;水循环会影响地球生态和气候,通过流水侵蚀或流水沉积作用可塑造地表形态,②正确;人类活动并不能深刻地影响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例如水汽输送环节,人类影响较少,③错误;水循环会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径流等环节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④正确。②④正确,故选D。
[地理][期中]浙江省嘉兴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地理][期中]浙江省嘉兴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此地大气发生逆温现象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地理: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试卷(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台金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省台金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