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地理]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人教版2019专用)01(解析版)

    [地理]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人教版2019专用)01(解析版)第1页
    [地理]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人教版2019专用)01(解析版)第2页
    [地理]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人教版2019专用)01(解析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地理]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人教版2019专用)01(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人教版2019专用)01(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难度系数,五月初三的月相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二章第一节)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6.难度系数:0.78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1时,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据此,完成1-2小题。
    1.根据天体类型的特点分析,我国的天宫空间站属于( )
    A.星云 B.行星 C.卫星 D.恒星
    2.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预定轨道位于( )
    ①目前可观测宇宙 ②河外星系 ③太阳系 ④银河系 ⑤地月系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答案】1.C 2.C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天宫空间站围绕地球(行星)公转,因此判断其属于卫星,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体系统的级别从大到小为可观测宇宙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太阳系包括地月系,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预定轨道位于地月系,而河外星系不包括地月系,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下图为太阳系模式图。据此完成3-5小题。
    3.下列关于海王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巨行星 B.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反
    C.在图中的序号是⑥ D.表面温度比地球低
    4.小行星带的位置介于(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⑤之间
    5.从运动特征来看,八颗行星绕日公转具有以下特性( )
    ①同向性 ②同质性 ③共面性 ④近圆性
    A.① B.①②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3.D 4.D 5.C
    【解析】3.读图,图中编号①——⑧是八大行星按距日由近及远排列的,分别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所以⑧为海王星,C错误;海王星属于远日行星,A错误;海王星公转方向与地球相同,均为自西向东,B错误;由于距日遥远,获太阳光热远低于地球,所以表面温度比地球低,D正确。故选D。
    4.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即图中④⑤之间,D正确;A项为水星与金星之间,A错误;B项为金星与地球之间,B错误;C项为地球与火星之间,C错误。故选D。
    5.从运动特征来看,八颗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①③④正确,C正确;除了①同向性外还有③共面性④近圆性,A错误;基本运动特性中没有“同质性”,BD错误。故选C。
    迄今为止科学家已经在宇宙中发现无数个宜居星球,这些星球都与地球十分相似,很可能就是我们的第二家园。其中开普勒--186f行星是与地球相似的“兄弟”,它距离地球490光年,比地球重10%,由岩石构成,科学家推测其地表有可能存在液态水。据此完成6-7小题。
    6.宜居星球必备条件不包括( )
    A.距中心天体远近适中 B.自转方向需自西向东
    C.所处宇宙环境安全 D.中心天体的光热稳定
    7.推断开普勒一186f行星可能存在液态水的原因最可能是( )
    A.质量和体积适中 B.日地距离适中
    C.与其所环绕的恒星距离适中 D.有厚厚的大气层保护
    【答案】6.B 7.C
    【解析】6.距中心天体远近适中,是宜居星球有适宜的温度条件,是必备条件,A不符题意;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不是存在生命的必备条件,B符合题意;所处宇宙环境安全和中心天体的光热稳定是宜居星球必备的外部安全的宇宙环境,C、D不符题意。故选B。
    7.存在液态水的条件是有适宜的温度,该行星可能存在液态水的原因最可能是与其所环绕的恒星距离适中,使其有适宜的温度,C正确;质量和体积适中影响的是大气层的厚度,A错误;该天体不属于太阳系,日地距离适中与该行星有无液态水无关,B错误;有厚厚的大气层保护会影响该天体的温度,但不是使该天体有适宜温度的最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C。
    下图是某地6月7-12日每日19时月相观测记录示意图。据此,完成8-9小题。
    8.五月初三的月相是( )
    A.满月 B.上弦月
    C.蛾眉月 D.凸月
    9.“杨柳岸晓风残月”,这里的“残月”是指( )
    A.农历初一的月亮 B.农历初七、初八的月亮
    C.农历十五的月亮 D.农历二十五左右的月亮
    【答案】8.C 9.D
    【解析】8.根据所学知识,据图可知,五月初三的月相呈反“C”状为蛾眉月,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根据所学知识,残月一般出现在下半月的农历二十三到农历三十之间,D正确;农历初一的月亮是新月,农历初七、初八的月亮是上弦月,农历十五的月亮是满月,ABC错误;故选D。
    我国西藏阿里地区的冈底斯藏医学院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地理位置偏远,过去学校的电力供应一直比较紧张,学校建成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后,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供电。下图为“太阳辐射中各种波长的光所占的比例图”。据此完成10-12小题。
    10.太阳辐射分为三部分,其中A、B、C分别代表( )
    A.红外光、紫外光、可见光 B.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
    C.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 D.可见光、紫外光、红外光
    11.与同纬度四川盆地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 )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 ②晴朗天气多,大气透明度好,光照时间长
    ③地势高,离太阳近,太阳辐射强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下列能源来自太阳能的有( )
    ①煤 ②石油 ③水能 ④核能 ⑤风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答案】10.B 11.D 12.D
    【解析】10.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释放的能量。由所学知识可知:依据波长可分为三段:小于0.4um是紫外线;0.4-0.76um是可见光;大于0.76是红外线。故图中的A、B、C三段分别对应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纬度相当,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当,①错误; 青藏高原天气晴朗,透明度好,光照时间长,②正确;青藏高原地势高,虽然离太阳近,但日地距离差别极小,不是太阳辐射强的原因,③错误;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所以太阳辐射强,④正确。由此可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由所学知识可知;煤、石油的能量都是古生物体内保留下来的太阳能,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和水循环的主要能源,水能和风能的能量也来源于太阳能;核能是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由此可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曾出土一幅彩绘帛画,画的右上方是一轮红色的太阳,太阳中间有一只三趾的乌鸦。《淮南子》中也记载过这一现象称“日中有踆(cūn)乌”。据此,完成13-15小题。
    13.彩绘帛画中的“乌鸦”实际是____,它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____( )
    A.耀斑;色球层 B.黑子;光球层
    C.日珥;日冕层 D.太阳风;日冕层
    14.该现象剧烈爆发时,对地球的影响是( )
    A.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B.全球许多国家发生强烈地震
    C.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D.引起高层大气出现云雨天气
    15.目前是太阳活动的低峰期,其表现是( )
    A.黑子较多,耀斑较多 B.黑子较多,耀斑较少
    C.黑子较少,耀斑较多 D.黑子较少,耀斑较少
    【答案】13.B 14.C 15.D
    【解析】13.光亮的太阳里面出现了黑色的块、点,人们形象的称之“乌鸦”,其实质是发生于太阳大气光球层的黑子。人们肉眼可见的太阳大气层是光球层,光球层上的黑色点、块就是太阳黑子,B正确;而耀斑是发生于色球层的明亮斑块,与描述不相符,A错误;日珥发生于色球层,是色球层向外喷出的像耳朵状的延展区,颜色也非黑色,C错误;太阳风是发生于日冕层,但肉眼不可见,D错误。故选B。
    14.黑子剧烈爆发时,表示太阳活动处于增强状态,从太阳日冕层上向外喷射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就会随之增强,会破坏高层大气里的电离层,从而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干扰,C正确;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的是太阳辐射,不是太阳活动,A错误;会诱发地球上地震的发生,但不可能会全球许多国家发生强烈地震,B错误;高层大气无成云致雨的物质(水汽、杂质)和大气运动(对流运动)等条件,无法出现云雨天气,D错误。故选C。
    15.太阳活动低峰期,说明太阳活动相对较弱,而太阳活动具有整体性特征,太阳黑子与太阳耀斑是“同步起落”的关系,二者同为相对较弱的状态,D正确;黑子和耀斑均较少,ABC错误。故选D。
    读某地剖面示意图(下图),读图,完成16-18小题。
    16.图中地层中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17.地质历史时期有两个重要的成煤期,下列组合中正确的为( )
    ①前寒武纪 ②古生代 ③中生代 ④新生代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8.请你根据地层沉积顺序和生物演化规律的基本原理,判断在①地层的上方,最有可能发现什么类型的化石( )
    A.三叶虫化石 B.笔石化石
    C.鱼类化石 D.狼等哺乳类动物化石
    【答案】16.B 17.B 18.D
    【解析】16.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一般而言,越向下,岩层形成的时间越早。结合图例可知,图中动物的演化过程为三叶虫(海生无脊椎动物)——鱼类(脊椎动物)——恐龙(爬行动物),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质史上两个重要的成煤期,分别是②古生代和③中生代,B正确;①前寒武纪、④新生代不是成煤期,ACD错误。故选B。
    18.在正常情况下,沉积岩层中先形成的岩层在下,后形成的岩层在上;生物演化规律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为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时代。读图可知,①岩层含有恐龙化石(爬行动物),故其上方为狼等哺乳类动物化石,D正确;三叶虫、笔石属于无脊椎动物,鱼类属于脊椎动物,形成都早于恐龙,ABC错误。故选D。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3年12月31日22时27分在甘肃白银市平川区发生4.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位于北纬36.74度,东经105.00度。据此并结合如图地球图层结构示意图,完成19-20小题。
    19.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CDE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
    B.D是地球外部圈层中唯一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ABCD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
    20.岩石圈( )
    ①包含地壳及上地幔 ②位于软流层以上 ③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④包括水圈的全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19.C 20.C
    【解析】19.图中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构成了地球的外部圈层,D岩石圈不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A错误;地球外部圈层中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水圈,C为水圈,B错误;图中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D为岩石圈,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C正确;F和G的交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地震波通过古登堡界面时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下降,D错误。故选C。
    20.根据所学知识,岩石圈包括地壳全部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①错误,②正确;岩石圈物质由坚硬的岩石组成,③正确;岩石圈与水圈相互联系,但没有包括水圈的全部,④错误。综上,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地球大气又称“氮氧大气”,结合地球大气圈25km以下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表,完成21-22小题。
    21.地球大气称为“氮氧大气”,是因为两者( )
    A.体积占干洁空气成分的99% B.体积占大气成分的99%
    C.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 D.在其他天体上不存在
    22.目前,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因素是( )
    ①植树造林 ②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
    ③新能源公交车的逐渐普及 ④森林、草原开垦成农田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21.A 22.B
    【解析】21.低层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25千米以下的干洁空气中,氮气和氧气合占总体积的99%,所以地球大气称为“氮氧大气”,A正确,B错。氧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并非二者都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C错。其他天体也有氮气,D错。故选A。
    22.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会使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多;森林、草地开垦成农田,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减少,会使得二氧化碳浓度升高,②④正确。植树造林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新能源公交车的逐渐普及会减少碳排放,不会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①③错。故选B。
    2023年10月26日,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甘肃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完成23-25小题。
    23.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在进入预定轨道过程中,经历的气温变化情况是( )
    A.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B.递增→递减→递增
    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递减→递增→递减
    24.下列关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途经的大气层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层大气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B.②层内的水汽、杂质较为集中
    C.③层内大气对流运动最旺盛 D.④层内的大气密度、气压很低
    25.若有一架从甘肃飞往海南的飞机,仅考虑气流状况对飞机飞行的影响,飞机在飞行过程中为保持平稳飞行,高度调节规律是( )
    A.先下降,后上升 B.先上升,后下降
    C.不断上升 D.不断下降
    【答案】23.A 24.D 25.C
    【解析】23.结合大气垂直分层图可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在进入对流层时,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进入平流层时,因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增;进入高层大气后,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先下降,后因大气吸收了更短波长的太阳紫外线,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又持续上升。故选A。
    24.大气垂直分层图中的①为对流层,水汽、杂质含量丰富,对流运动最为旺盛;②层为平流层,大气稳定,水汽、杂质含量很少;③和④统称为高层大气,高层大气的大气密度和气压很低。故选D。
    25.飞机平稳飞行主要位于平流层内,位于低纬度地区的海南,对流层的高度较高,甘肃纬度较高,对流层高度较低,因此由高纬度飞往低纬度地区,对流层的高度总体不断增加,飞机为保证在平流层内飞行,需要不断上升飞行高度。故选C。
    第Ⅱ卷
    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图中八大行星,地球是 (填字母);离太阳最近的是 ,远日行星有 和 (写行星名称)。(4分,每空1分)
    (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即都是自 向 。另外行星绕日公转的 具有共面性。(3分,每空1分)
    (3)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内共包括 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 。(2分,每空1分)
    (4)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发现地球以外存在生命的星球。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包括地球宇宙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按照因果关系把下列序号填在适中的方框中。(6分,每空1分)
    ①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形成原始的海洋 ②日地距离适中 ③地球体积、质量适中 ④液态水
    ⑤地球自转公转的周期适中 ⑥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⑦适宜的温度 ⑧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A ;B ;C ;D ;E ;F
    【答案】(1)C 水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西 东 轨道(平面)
    (3)2 太阳
    (4)⑥ ⑦ ④ ⑧ ② ①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地球位于八大行星第三个轨道(有里到外),故地球是字母C,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远日行星是天王星和海王星。
    (2)结合所学知识,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即都是自西向东。另外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具有共面性,公转轨道的形状具有近圆性。
    (3)图中有太阳和绕其运动的大小行星,包括了太阳系和各个行星系两级天体系统,最高级的的天体系统的是太阳系,中心天体是大小行星绕其运动的太阳。
    (4)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中,宇宙环境包括太阳环境和行星环境,故对应A的应该是⑥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这属于行星环境;⑤是地球自转公转的周期适中,这是影响地球温度的条件,因此B为⑦适宜的温度,影响温度的还有E,是②日地距离适中;③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影响的是地球吸引大气的能力,故D应为⑧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剩下的条件是液态水,故C为④液态水,形成的条件F,对应①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形成原始的海洋。
    27.下图分别为地震波与地球圈层关系图及外部圈层模式图,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1)地球内部圈层中存在两个不连续面①是 ②是 (名称),分别位于地下(陆地以下) 千米处(平均值)和 千米处。(4分,每空1分)
    (2)图中虚线和实线分别表示什么波(2分),虚线在②处突然消失的原因是什么(2分)?(4分)
    (3)据图写出外部圈层A、B、C的名称。(3分)
    【答案】(1)莫霍界面 古登堡面 33 2900
    (2)虚线:横波;实线:纵波。原因:横波之下为外核,其物质接近液态,但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3)A:生物圈;B:水圈;C:岩石圈
    【解析】(1)由图可知,①不连续面,离地面较近,为莫霍界面,根据教材知识,莫霍界面平均深度为地下(陆地以下)约33千米处。②不连续面离地面较远,为古登堡界面,依据教材知识,古登堡界面位于地下2900千米处。
    (2)依据教材知识,横波的传播速度慢,纵波的传播速度快,所以虚线表示横波,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故横波在B处消失,可能是因为B处上下物质不同,而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当物质状态不是固体时,横波消失。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不单独占据一定空间,渗透到各个圈层中,为生物圈,生物圈渗透到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所以B为水圈,C为岩石圈。
    28.下面左图示意某天文台卫星捕捉到的一张太阳的照片,照片中太阳看起来像一张歪着脑袋的“笑脸”,右图示意某时段内自然灾害发生频次与太阳活动强弱变化关系,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说出图中白色“鼻子”代表的太阳活动及发生在太阳大气层中的位置。(2分)
    (2)根据右图说出自然灾害发生频次与太阳活动强弱的关系。(4分)
    (3)除了对自然灾害的发生产生影响,指出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其他表现。(任答三点,6分)
    【答案】(1)太阳活动:太阳耀斑。位置:色球层
    (2)太阳活动强烈时,自然灾害发生频次较高,太阳活动较弱时,自然灾害发生频次较低;二者总体呈正相关性。
    (3)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两极地区出现极光;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指南针无法使用,信鸽迷航;可能导致气候异常等。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耀斑是太阳大气层大而亮的斑块,黑子是太阳光球层中偏暗的部分,因此白色“鼻子”代表的是耀斑,出现在色球层。
    (2)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太阳活动强烈时,自然灾害发生频次较高,太阳活动较弱时,自然灾害发生频次较低,因此据图推测,二者总体呈正相关性。
    (3)结合所学知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①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②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使得指南针无法使用,信鸽迷航。③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④引发自然灾害,气候异常等,比如地震、水旱灾害。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中国空间站“天宫号”的轨道高度为400~450km,空间站每90分钟左右即可绕地球运行一圈。2024年4月30日,载有三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降落在东风着陆场。如图示意神舟十七号返回的主要阶段。
    (1)指出神舟十七号返回时依次经过的大气层。(3分)
    (2)说出神舟十七号在④点位时所在大气层的主要特点。(任答三点,6分)
    (3)简述神舟十七号从②点位到③点位时大气密度、大气压强、气温的变化。(3分)
    【答案】(1)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
    (2)④点位时所在大气层为对流层。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特点为:对流层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对流层中对流运动显著;对流层能产生丰富的云霜雾雪风雨雷电等天气变化;对流层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3)从②点位到③点位时大气密度增大、大气压强增加、气温的变化是先降后增。
    【解析】(1)神舟十七号自距地400千米高空返回地面,先后经历了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三个大气层。
    (2)④点位时所在大气层为对流层,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特点包括物质组份、运动特征、温度变化特征等。物质组份:对流层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运动特征:对流层中对流运动显著;对流层能产生丰富的云霜雾雪风雨雷电等天气变化;温度变化:对流层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3)从②点位到③点位,只要是越接近地面大气密度就会越来越增大;大气压强也是越接近地面越是增加;气温的变化则是先降后增,因为自上而下经历了热层和中间层,在热层向下气温变低,在中间层向下气温变高。
    气体成分
    体积分数(%)
    质量分数(%)
    氮(N2)
    78.08
    75.52
    氧(O2)
    20.94
    23.15
    氩(Ar)
    0.93
    1.28
    二氧化碳(CO2)
    0.03(变动)
    0.05

    相关试卷

    [地理]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江苏专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地理]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江苏专用)(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难度系数,此次太阳活动是,日冕物质抛射,翼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人教版2019专用)02(解析版):

    这是一份[地理]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人教版2019专用)02(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难度系数,对太阳辐射量影响较大的因素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北京专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地理]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北京专用)(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难度系数,此次出舱活动时,中国空间站,“飞天”舱外航天服的功能有,下列肉眼可见的太阳辐射波段是,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