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生物]湖南省部分省示范性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入学考试)试题(解析版)

    [生物]湖南省部分省示范性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入学考试)试题(解析版)第1页
    [生物]湖南省部分省示范性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入学考试)试题(解析版)第2页
    [生物]湖南省部分省示范性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入学考试)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生物]湖南省部分省示范性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入学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湖南省部分省示范性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入学考试)试题(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 硒元素(Se)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硒与重金属有很强的亲合力,可与重金属离子结合,形成金属硒蛋白复合物,直接排出体外,从而具有解毒、排毒、抗污染的能力。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Se是生物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
    B. Se也是人体氨基酸的组成元素之一
    C. 大量补充Se有利于提高生物体解毒、排毒、抗污染的能力
    D. 水稻从土壤中吸收以无机盐形式存在的Se,能生产出富硒大米
    【答案】C
    【分析】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糖类的组成元素是C、H、O,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组成细胞的元素有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包括C、H、O、N、S、P、K、Ca、Mg,微量元素包括Fe、Mn、B、Zn、M、Cu。
    【详解】A、分析题意,硒元素(Se)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但具有解毒、排毒、抗污染的能力,说明其是生物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A正确;
    B、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由题意可知Se可与重金属离子结合,形成金属硒蛋白复合物,据此推测Se也是人体氨基酸的组成元素之一,B正确;
    C、硒元素(Se)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大量补充Se会导致生物体元素平衡被打破,C错误;
    D、Se主要以无机盐形式存在,硒与重金属有很强的亲合力,可与重金属离子结合,形成金属硒蛋白复合物,水稻从土壤中吸收以无机盐形式存在的Se,能生产出富硒大米,D正确。
    故选C。
    2.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能生长在强酸环境下的胃部疾病重大致病菌。13C呼气试验检测被公认为检测Hp的有效方法。受试者通过口服13C尿素胶囊,进入胃部后,Hp就会分泌脲酶水解尿素,尿素被水解后形成CO2随血液进入肺部并以气体排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检测呼气中CO2的13C的放射性的情况来确认是否存在Hp感染
    B. 感染者吹出气体中的13CO2是其细胞呼吸产生的
    C. Hp分泌脲酶的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D. 服用抗生素期间进行呼气试验会影响检测Hp结果
    【答案】D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幽门螺杆菌为原核生物,其结构上最大的特点是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除外原核细胞没有除了核糖体以外的各种细胞器;幽门螺杆菌能够生长在强酸环境下的胃部,受试者口服13C尿素胶囊后,幽门螺杆菌能够分泌脲酶水解尿素,尿素被水解后形成CO2随血液进入肺部并以气体排出,因此可以通过13C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
    【详解】A、幽门螺杆菌能够分泌脲酶水解尿素,尿素被水解后形成CO2随血液进入肺部并以气体排出,因此如果受试者呼出的气体中有被标记的13C,代表存在幽门螺杆菌,但是13C属于稳定性同位素,没有放射性,A错误;
    B、感染者吹出气体中的CO2是幽门螺旋杆菌分泌脲酶水解尿素,尿素被水解后形成的,不是感染者细胞呼吸产生的,B错误;
    C、幽门螺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等细胞器,只有核糖体,C错误;
    D、抗生素可以用于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因此服用抗生素期间进行呼气试验会影响检测Hp结果,D正确。
    故选D。
    3. 已知蛋白质的合成方向是从氨基端到羧基端。驻留在内质网中的可溶性蛋白的羧基端有一段特殊序列称为KDEL序列,如果该蛋白被意外地包装进入转运膜泡,就会从内质网逃逸到高尔基体,此时高尔基体上的KDEL受体就会识别并结合KDEL序列将它们回收到内质网。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中实现了细胞器间的膜流动,膜面积维持基本稳定
    B. 这些驻留蛋白的KDEL序列最开始是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
    C. KDEL序列的改变会导致高尔基体内该类蛋白的含量下降
    D. 胰岛素的合成分泌过程中需要KDEL序列参与
    【答案】A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的肽链→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A、由题意可知:借助转运膜泡的运输,从内质网逃逸到高尔基体的蛋白质,被高尔基体上的KDEL受体识别并通过结合这些蛋白质的KDEL序列将它们回收到内质网,因此该过程中实现了细胞器间的膜流动,膜面积维持基本稳定,A 正确;
    B、KDEL序列能够引导在核糖体中合成的肽链转移到内质网腔内,说明这些驻留蛋白的KDEL序列最开始是在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的,B错误;
    C、KDEL序列的改变,可能会导致高尔基体上的KDEL受体不能识别并结合KDEL序列,进而使高尔基体内该类蛋白因不能被回收到内质网而导致它们的含量上升, C错误;
    D、蛋白质在细胞中的最终定位是由蛋白质本身所具有的特定氨基酸序列决定的,如果内质网的某一蛋白质缺乏KDEL序列,则该蛋白质将不能返回内质网,有可能被分泌到细胞外,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需要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故其合成和分泌过程不需要KDEL序列参与向高尔基体的转运,D错误。
    故选A。
    4. 下图所示为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①~③表示物质运输的三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仅由该物质的结构决定,与细胞膜上的载体无关
    B. 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为①
    C. 肠腔中的氨基酸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③
    D. ②和③过程中载体蛋白都会发生构象改变
    【答案】D
    【分析】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结合图示分析,①是自由扩散,②是协助扩散,③是主动运输。
    【详解】A、在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因此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不仅由该物质的结构决定,与细胞膜上的载体也有关,A错误;
    B、图示①为自由扩散,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子主要通过水通道蛋白进行,B错误;
    C、a为糖蛋白,存在于细胞膜外侧,③是通过主动运输运出细胞,C错误;
    D、②协助扩散,③主动运输,载体蛋白都会发生构象改变,D正确。
    故选D。
    5. 细胞时时刻刻都进行着细胞代谢,酶对细胞代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利用淀粉酶、淀粉、蔗糖验证酶的专一性时,可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
    B. 利用淀粉溶液和淀粉酶溶液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可用碘液进行检测
    C. 将刚采摘的新鲜糯玉米热烫处理破坏了其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的活性,可较好的保持甜味
    D. 多酶片适应于消化不良、食欲缺乏,可以将药片嚼碎后吞服
    【答案】D
    【分析】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详解】A、由于蔗糖和淀粉发生水解,产生还原糖,可以与斐林试剂反应,因此利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可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A正确;
    B、由于淀粉与碘液反应,淀粉水解后不与碘液反应,因此利用淀粉溶液和淀粉酶溶液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可用碘液进行检测,B正确;
    C、高温改变酶的空间结构从而使酶活性降低,降低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所需酶的活性,从而使可溶性糖能较长时间存在于玉米中保持甜味,C正确;
    D、由于多酶片是双层糖衣片,在接触碱性的肠液后才能溶解,如果嚼碎服用药物,会在胃中被胃酸溶解,不能在小肠起到作用,所以不能嚼碎后吞服,D错误。
    故选D。
    6. 人类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可以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可以进一步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等神经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胚胎干细胞分化形成神经元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变异
    B. 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差异的本质是基因组成不同
    C. 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结构不同,功能也不相同
    D. 神经干细胞比胚胎干细胞的全能性高、细胞分裂能力更强
    【答案】C
    【分析】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详解】A、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故从胚胎干细胞分化形成神经元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化,A错误;
    B、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基因组成是相同的,二者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错误;
    C、细胞分化的结果是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故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结构不同,功能也不相同,C正确;
    D、胚胎干细胞比神经干细胞的全能性高,细胞分裂能力更强,D错误。
    故选C。
    7. 某种植物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存在两种不同片段,如图所示,品种PP和QQ的花粉100%可育,两者杂交产生的新品系PQ产生的花粉50%可育,新品系自交子代表现为PQ:PP=1:1。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新品系中P和Q不属于等位基因,其遗传方式不符合分离定律
    B. 新品系产生含片段Q的花粉表现为100%可育
    C. 新品系PQ产生花粉时,片段P可能影响片段Q的表达而导致花粉不育
    D. 新品系PQ作父本,与品种QQ杂交后,子代表现为PQ:QQ=1:1
    【答案】C
    【详解】A、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新品系中P和Q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不属于等位基因,但遗传方式遵循分离定律,A错误;
    B、由新品系PQ表现为花粉50%可育,新品系自交获得的子代为PQ:PP=1:1,可推导出新品系产生的含片段Q的花粉是不育的,含P的花粉可育,B错误;
    C、由于QQ的花粉100%可育,而新品系PQ的Q花粉不育,推测片段P与不育花粉的形成有关,如片段P上存在抑制含片段Q花粉育性的基因等,C正确;
    D、由新品系PQ表现为花粉50%可育,新品系自交获得的子代为PQ:PP=1:1,可推导出新品系产生的含片段Q的花粉是不育的,含P的花粉可育,与QQ杂交,子代不会有QQ,D错误。
    故选C。
    8. 下图为人体性染色体X、Y的结构示意图,图中Ⅰ片段表示X、Y染色体的同源部分,图中Ⅱ-1、Ⅱ-2片段表示X、Y染色体的非同源部分。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关于控制某种遗传病的等位基因A与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等位基因A与a位于片段Ⅰ上,则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型共有7种
    B. 若等位基因A与a位于片段Ⅰ上,与常染色体遗传类似,婚配后代的性状不存在性别差异
    C. 若显性致病基因A位于Ⅱ-1片段上,则该男性个体的母亲和女儿一定也会患病
    D. 若隐性致病基因a位于Ⅱ-1片段上,则男性群体中的发病率等于人群中该致病基因频率
    【答案】B
    【分析】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总是与性别相关联,叫伴性遗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无关。
    【详解】A、若控A与a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片段I上,则这个种群中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有XAYA、XAYa、XaYA、XaYa, 雌性体的基因型有XAXA、 XAXa、XaXa,共有7种基因型,A正确;
    B、虽然X和Y染色体的I片段是同源的,但如果母方 为XaXa,父方为XaYA,则后代雄性个体为 XaYA,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后代雌性个体为XaXa,全部表现为隐性性状,故杂交后代的性状可能存在性别差异,B错误;
    C、若显性致病基因A位于Ⅱ-1片段上,患病男为XAY,则该男性个体的母亲和女儿一定含有XA,也会患病,C正确;
    D、由于男性只有一个X,在X染色体上的基因,其基因型频率等于基因频率,所以若隐性致病基因a位于Ⅱ-1片段上,则男性群体中的发病率等于人群中该致病基因频率,D正确。
    故选B。
    9. 如图甲、乙、丙表示三种细胞,A、B、C代表细胞生活的三种液体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丙细胞通过A、B、C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 B中含有气体,乙细胞不一定消耗和产生气体
    C. C中血浆蛋白含量减少会导致B中液体的量增多
    D. A、B、C的渗透压和酸碱度都与其中的某些离子有关
    【答案】C
    【分析】由图可知,C单向箭头指向A,A单向箭头指向B,说明A为淋巴(液)、B为血浆、C为组织液。
    【详解】A、A、B、C分别为淋巴(液)、血浆和组织液,三者均属于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A正确;
    B、B为血浆,其中含有气体,在血浆中生活的成熟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二氧化碳,B正确;
    C、C为组织液,没有血浆蛋白,C错误;
    D、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与Na+、Cl-有关,酸碱度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D正确。
    故选D。
    10. 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如图所示。根据图解,结合你所学过的生物学知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用秋水仙素处理,它的作用主要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的分裂
    B. ③过程通过精卵细胞结合最后获得三倍体的无子西瓜
    C. 图示中的四倍体植株,并非所有细胞都含四个染色体组
    D. 三倍体无子西瓜不能产生种子,因此是不可遗传变异
    【答案】C
    【分析】目前获得无子果实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用一定浓度生长素处理子房,可以使未受精的子房直接发育成果实,因为没有受精,所以果实无种子,如无子番茄。
    第二种,多倍体育种,如无子西瓜,过程是先把二倍体西瓜用秋水仙素加倍成四倍体,再与二倍体杂交,得到三倍体种子,种植三倍体种子长出三倍体植株,开花时因为联会紊乱不能形成配子,所以不能结种子,只要用二倍体的花粉刺激其发育成西瓜果实即得到无子西瓜。
    第三种,组织培养或营养繁殖。如香蕉的繁殖,香蕉本身是自发的三倍体,靠茎下的不定芽来繁殖。
    【详解】A、①过程可用秋水仙素处理,也可以用低温处理,它们的作用原理相同,都是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A错误;
    B、三倍体种子长出三倍体植株,开花时因为联会紊乱不能形成配子,所以不能结种子,只要用二倍体的花粉刺激其发育成西瓜果实即得到无子西瓜,B错误;
    C、秋水仙素只处理幼苗的芽尖,其余部位的细胞未接触秋水仙素,仍为二倍体细胞,C正确;
    D、三倍体无子西瓜不能产生种子,是不育的,但是变异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因此属于可遗传的变异D错误。
    故选C。
    11. 蛋白D是某种小鼠正常发育所必需的,缺乏时表现为侏儒鼠。小鼠体内的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能控制该蛋白的合成,a基因则不能。A基因的表达受位于其上游的P序列的调控。P序列在精子中是非甲基化状态,传给子代则A基因正常表达;在卵细胞中是甲基化状态,传给子代则A基因不能正常表达。在不考虑变异情况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P序列可能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
    B. DNA高度甲基化不会导致基因内部的碱基序列改变
    C. 基因型为Aa的鼠杂交产生的子代表型之比为正常鼠:侏儒鼠=2:1
    D. 任何两只侏儒鼠杂交,后代一定有基因型aa的侏儒鼠
    【答案】C
    【分析】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而基因表达与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其中DNA的甲基化是常见的表观遗传。
    【详解】A、由题意可知,P序列调控A基因的表达,因此P序列可能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A正确;
    B、DNA甲基化属于表观遗传修饰,不改变基因碱基序列,因此DNA高度甲基化不会导致基因内部的碱基序列改变,B正确;
    C、由于A基因在卵细胞中的P序列是甲基化状态,传给子代不能正常表达,所以基因型为Aa的鼠杂交,产生的子代中,来自卵细胞的A基因不能表达,只有来自精子的A基因能表达,故子代表型之比为正常鼠:侏儒鼠 = 1 : 1,C错误;
    D、两只侏儒鼠的基因型可能是aa和Aa(来自卵细胞的A基因不表达),也可能是aa和aa。如果两只侏儒鼠的基因型可能是aa和Aa,杂交后代可能是aa(来自精子的A基因表达);两只侏儒鼠的基因型可能是aa和aa,杂交后代是aa,因此任何两只侏儒鼠杂交,后代一定有基因型aa的侏儒鼠,D正确。
    故选C。
    12. 西番莲受了纯峡蝶的伤害之后,会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来驱赶纯峡蝶。西番莲的“化学武器”有效地阻挡了部分入侵者,少数纯峡蝶具有抵御西番莲释放的化学物质的能力,可以突破西番莲的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少数纯峡蝶在西番莲“化学武器”的作用下突变出抵抗化学药剂的能力
    B. 纯峡蝶种群发生的突变和基因重组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 纯峡蝶和西番莲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型
    D. 西番莲不断与纯峡蝶对抗,相互选择,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A
    【分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详解】A、突变是随机发生的,纯峡蝶突变除抗化学药剂的能力是在自然选择之前,西番莲“化学武器”只是选择并保存抗性强的个体,而非诱因,A错误;
    B、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和基因型,从而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
    C、纯峡蝶和西番莲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型而不是基因型,C正确;
    D、西番莲和纯蛱蝶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故选A。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每小题全部选对得4分,少选得2分,多选、错选、不选得0分)
    13. 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在连通CO2和O2传感器的100mL锥形瓶中,加入40mL活化酵母菌和60mL葡萄糖培养液,密封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培养液中的O2和CO2相对含量变化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段时间内,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培养液的pH的数值逐渐减小
    B. t1→t2阶段,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
    C. t2→t3阶段,酵母菌的无氧呼吸速率不断增加
    D. 在t3时刻,酵母菌产生的CO2和酒精的分子数相等
    【答案】C
    【分析】据图分析,0~t1时间内,O2含量快速下降,说明此阶段存在强烈的有氧呼吸;在t1~t2时刻,氧气的减少速率越来越慢,说明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t2~t3时刻,氧气的减少速率非常慢,说明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强度非常低;t3时刻之后,培养液中氧气的含量不再发生变化,说明酵母菌不再进行有氧呼吸,此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详解】A、根据图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溶液中的CO2的含量增长,培养液的pH的数值逐渐减小,A正确;
    B、t1~t2时间内,O2含量下降变慢,说明酵母菌有氧呼吸减弱,无氧呼吸增强,B正确;
    C、t2→t3阶段,由于图像中氧气含量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并保持稳定,不再发生变化,而CO2含量在不断上升,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而无氧呼吸的速率并未在不断增加,C错误;
    D、t3时刻,培养液中氧气的含量不再发生变化,说明酵母菌基本不再进行有氧呼吸,此时只进行无氧呼吸,酵母菌产生的CO2和酒精的分子数相等,D正确。
    故选C。
    14. 图1表示基因型为AaXBY的果蝇体内某个细胞分裂示意图(仅表示出部分染色体),图2表示该个体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模式图(虚线前后表示不同的分裂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1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对应于图2中曲线的⑧~⑨段
    B. 图1细胞继续分裂会出现2个染色体组,图2中曲线的③~④段会出现4个染色体组
    C. 图2中曲线的③~④段能发生同源染色体间的互换,⑥~⑦段能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 若该果蝇产生一个基因型为AaY的配子,原因是减数分裂Ⅱ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CD
    【分析】题图分析:图2表示该雄果蝇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模式图。据图2可知,由①至②时期,细胞中染色体对数不变,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③至④时期染色体对数加倍,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⑥至⑦过程染色体对数不变,表示减数分裂Ⅰ;⑧至⑨染色体对数为0,表示减数分裂Ⅱ。
    【详解】A、识图分析可知,图1中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则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前期,图2表示该雄果蝇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模式图,⑧至⑨染色体对数为0,表示减数分裂Ⅱ,因此图1细胞对应于图2中曲线的⑧~⑨段,A正确;
    B、根据A选项分析可知,图1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前期,图1细胞继续分裂到后期会出现2个染色体组,图2中曲线的③~④段染色体对数加倍,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会出现4个染色体组,B正确;
    C、图2中曲线的③~④段染色体对数加倍,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间的互换,C错误;
    D、根据题意,图1表示基因型为AaXBY的果蝇体内某个细胞分裂示意图,若该果蝇产生一个基因型为AaY的配子,即A、a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没有分开,移向细胞的一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异常,而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进行,D错误。
    故选CD。
    15. DNA复制过程中实际所需的原料是dNTP,其中d表示脱氧,N表示碱基,T表示3个,P表示磷酸基团,其结构如下图所示。合成子链的过程中,与模板链互补配对的dNTP脱去1个焦磷酸(2个磷酸分子组成)后,连接到子链的一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表示3个磷酸基团,④表示脱氧核糖,⑤表示4种含氮碱基
    B. 该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催化延伸子链方向只能从5′→3′
    C. 若用32P标记新合成的DNA分子,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NTP的③位上
    D. ④的3′碳原子上羟基脱氧形成双脱氧核苷酸(ddNTP),不会影响DNA的复制
    【答案】ABC
    【分析】根据题意和识图分析可知,图中①②③为磷酸基团,④为脱氧核糖,⑤为含氮碱基,构成DNA的基本单位的脱氧核苷酸中含氮碱基有A、T、C、G4种。
    【详解】A、根据题意,DNA复制过程中实际所需的原料是dNTP,其中d表示脱氧,N表示碱基,T表示3个,P表示磷酸基团,则图中①②③为磷酸基团,④为脱氧核糖,⑤为含氮碱基,作为构成DNA的原料,那么含氮碱基包括A、T、C、G4种,A正确;
    B、在DNA复制过程中,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将一个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形成磷酸二酯键,使子链延伸,但是DNA聚合酶催化延伸子链方向只能从5′→3′,B正确;
    C、根据题意,合成子链的过程中,与模板链互补配对的dNTP脱去1个焦磷酸(2个磷酸分子组成)后,连接到子链的一端,因此磷元素出现在与脱氧核糖连接的磷酸基团③中,若用32P标记新合成的DNA分子,那么dNTP脱掉两个磷酸基团①②后成为合成DNA的原料,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NTP的③位上,C正确;
    D、④的3′碳原子上羟基脱氧形成双脱氧核苷酸(ddNTP),作为原料一旦被用于合成DNA,那么无法形成磷酸二酯键,则DNA片段延伸终止,因此会影响DNA的复制,D错误。
    故选ABC。
    16. 下图为某生物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已知密码子及其对应的氨基酸如下:GGC甘氨酸、CGG精氨酸、CCG脯氨酸、GCC丙氨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酶1是DNA聚合酶,酶2是RNA聚合酶
    B. 该生物可能为真核生物,在某细胞器内转录与翻译可以同时进行
    C. 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a→b
    D. 根据提供的密码子推测,氨基酸1是甘氨酸
    【答案】AD
    【分析】在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中,涉及到 DNA 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DNA 聚合酶参与 DNA 复制,RNA 聚合酶参与转录。真核生物的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翻译在核糖体中进行;而原核生物的转录和翻译可以同时进行。
    【详解】A、由图可知,酶1参与 DNA 合成,酶1是解旋酶;酶2 参与 RNA 合成,酶2是RNA 聚合酶,A错误;
    B、在某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转录和翻译可以同时进行,即该生物可能为真核 生物,B正确;
    C、根据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靠近a端的多肽链短,靠近b端的多肽链长,翻译过程中多肽链不断变长,因此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a→b,即从 a→b,C正确;
    D、据图分析,翻译的方向是从右向左,mRNA的右侧为5',氨基酸1对应的密码子(5'→3')为GCC,因此决定的氨基酸是丙氨酸,D错误。
    故选A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三、非选择题(共60分)
    17. 在光合作用的研究中,植物光合产物产生器官被称作“源”,光合产物消耗和储存部位被称作“库”,下左图为光合产物合成及向“库”运输的过程示意图。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植株最后长出的、位于最上部的叶片称为旗叶(如下右图所示),旗叶对籽粒产量有重要贡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麦的卡尔文循环中第一个光合还原产物是___________(填具体名称)。
    (2)从“源”向“库”主要运输的光合产物物质X是___________,从物质运输效率来看,它与葡萄糖相比更具优势,理由是___________。
    (3)旗叶是小麦最重要的“源”。与其他叶片相比,旗叶光合作用更有优势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
    (4)籽粒是小麦开花后最重要的“库”。为指导田间管理和育种,科研人员对多个品种的小麦旗叶在不同时期的光合特性指标与籽粒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表中数值代表相关性,数值越大,表明该指标对籽粒产量的影响越大。(*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张开的程度。)
    ①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在__________期旗叶气孔导度对籽粒产量的影响最大。若在此时期因干旱导致气孔开放程度下降,籽粒产量会明显降低,有效的增产措施是__________。
    ②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在小麦的品种选育中,针对灌浆后期和末期,应优先选择旗叶__________的品种进行进一步培育。
    (5)若研究小麦旗叶与籽粒的“源”“库”关系,以下研究思路合理的是__________。
    A. 阻断旗叶有机物的输出,检测籽粒产量的变化
    B. 阻断籽粒有机物的输入,检测旗叶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
    C. 使用H218O浇灌小麦,检测籽粒中含18O的有机物的比例
    D. 使用14CO2饲喂旗叶,检测籽粒中含14C的有机物的比例
    【答案】(1)3-磷酸甘油醛
    (2)①. 蔗糖 ②. 蔗糖是二糖,相比单糖葡萄糖而言,运输效率更高
    (3)光照强度 (4)①. 灌浆前 ②. 合理灌溉 ③. 叶绿素含量高 (5)ABD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其中光反应包括水的光解和ATP、NADPH的生成,暗反应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五碳糖的再生等过程。
    【小问1详解】
    结合图示分析,在叶绿体基质中3-磷酸甘油酸被还原为3-磷酸甘油醛,因此小麦的卡尔文循环中第一个光合还原产物是3-磷酸甘油醛。
    【小问2详解】
    光合作用产物的主要运输形式是蔗糖,从物质运输效率来看,它与葡萄糖相比更具优势的原因是蔗糖是二糖,相比单糖葡萄糖而言,运输效率更高。
    【小问3详解】
    与其他叶片相比,旗叶生长在小麦的最顶端,可以接受到最强的光照强度,光照强度会影响光合作用速率,因此与其他叶片相比,旗叶光合作用更有优势的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
    【小问4详解】
    ①表中数值代表相关性,数值越大,表明该指标对籽粒产量的影响越大,结合图表数据可知,灌浆前期,气孔导度数据为0.70,数值最大,说明在灌浆前期旗叶气孔导度对籽粒产量的影响最大。由于干旱导致植物气孔导度下降进而使得籽粒产量会明显降低,因此有效的增产措施是合理灌溉。
    ②结合图表数据可知,在灌浆后期和末期,相比气孔导度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叶绿素含量对籽粒产量影响更大,因此应优先选择旗叶叶绿素含量高的品种进行进一步培育。
    【小问5详解】
    A、在阻断旗叶有机物的输出时,可以通过检测籽粒产量的变化来研究小麦旗叶与籽粒的“源”“库”关系,A正确;
    B、小麦旗叶光合作用产物若无法正常输入到籽粒,则会抑制光合作用的速率,因此阻断籽粒有机物的输入,检测旗叶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可研究小麦旗叶与籽粒的“源”“库”关系,B正确;
    C、使用H218O浇灌小麦,水参与光反应过程,水光解形成氧气,无法出现在有机物中,无法通过检测籽粒中含18O的有机物的比例来研究小麦旗叶与籽粒的“源”“库”关系,C错误;
    D、使用14CO2饲喂旗叶,二氧化碳在卡尔文循环中形成有机物,因此可通过检测籽粒中含14C的有机物的比例来研究小麦旗叶与籽粒的“源”“库”关系,D正确。
    故选ABD。
    18. 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TH)可调节人体多种生命活动。双酚A(BPA)是一种有机化合物,若进入人体可导致甲状腺等内分泌腺功能紊乱。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及BPA作用位点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在TH分泌的过程中,过程①②③属于____调节,过程④⑤⑥属于____调节。
    (2)TH是亲脂性激素,可穿过特定细胞的质膜并进入细胞核内,与核内的TH受体特异性结合。这一过程体现激素调节的特点是____。
    (3)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是合成TH所必需的酶,且能促进甲状腺上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基因的表达。研究发现,进入人体的BPA能抑制TPO活性,可导致血液中TH含量____,其原因是____。
    (4)有研究表明,BPA也能促进皮质醇分泌,抑制睾酮分泌,说明BPA除影响HPT轴外,还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其他内分泌轴的功能。这些内分泌轴包括____。
    【答案】(1)①. 分级 ②. 反馈
    (2)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
    (3)①. 减少 ②. BPA既能抑制TH的合成过程,又能导致甲状腺上TSH受体基因的表达减少进而减弱TSH的效果,使TH分泌少
    (4)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代谢增加产热,这属于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在TH分泌的过程中,过程①②③属于分级调节,分级调节能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过程④⑤⑥属于反馈调节,通过该调节过程维持了激素含量的稳定。
    【小问2详解】
    TH是亲脂性激素,随体液运输后,可穿过特定细胞的质膜并进入细胞核内,与核内的TH受体特异性结合,这一过程体现了激素调节需要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的特点。
    【小问3详解】
    由于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是合成TH所必需的酶,且能促进甲状腺上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基因的表达,若进入人体的BPA能抑制TPO活性,则会导致甲状腺细胞中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基因表达减少,促甲状腺激素作用效果下降,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因此血液中TH含量减少,这会引发相关疾病。
    【小问4详解】
    有研究表明,BPA也能促进皮质醇分泌,抑制睾酮分泌,由于皮质醇和睾酮的分泌都属于分级调节,故说明BPA除影响HPT轴外,还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中激素的分泌。
    19. 细胞周期可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根据DNA合成情况,分裂间期又分为G1期、S期和G2期。为了保证细胞周期的正常运转,细胞自身存在着一系列监控系统(检验点),对细胞周期的过程是否发生异常加以检测,部分检验点如左图所示。只有当相应的过程正常完成,细胞周期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运行。右图曲线标注了甲动物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时长及DNA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G1期细胞相比,G2期细胞中染色体及核DNA数量的比例关系变化是__________。
    (2)据图分析,检验发生分离的染色体是否正确到达细胞两极,从而决定胞质是否分裂的检验点是__________。
    (3)利用一定方法使细胞群体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阶段,称为细胞周期同步化。诱导细胞同步化的常见方法为DNA合成阻断法。该法可用药物特异性地可逆抑制DNA合成,主要激活检验点__________,将细胞分裂阻滞在S期。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①阻断Ⅰ:若向甲动物肠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过量胸苷(TdR),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而处于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预计加入过量TdR约__________h后,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
    ②解除:更换新鲜的不含TdR的培养液,培养的细胞能继续分裂。该过程处理的时间应控制在__________范围内,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
    ③阻断Ⅱ:处理与阻断Ⅰ相同。最终所有细胞都应停滞在细胞周期的__________交界处,从而实现同步化。
    (4)乙动物肠上皮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时长为24h,M期时长为2.0h。若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的变化,选用__________(填“甲”或“乙”)动物肠上皮细胞更合适。
    【答案】(1)由1:1变成1:2
    (2)检验点5 (3)①. 2 ②. 7.4 ③. 大于6.6,小于7.4 ④. 使被TdR阻断的细胞都全部越过S期,且不能再进入下一轮S期 ⑤. G1/S期
    (4)甲
    【小问1详解】
    G2期细胞已完成DNA复制和组蛋白合成,其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每个染色单体含有一个DNA,染色体数目不变,DNA加倍,因此G2期细胞中染色体及核DNA数量的比例关系变化是由1:1变成1:2;
    【小问2详解】
    检验点5主要检验发生分离的染色体是否正确到达细胞两极,从而决定胞质是否分裂;
    【小问3详解】
    DNA合成阻断法是用药物特异性抑制癌细胞的DNA合成,主要激活检验点2,将癌细胞阻断在S期;
    ①由题意可知,若向甲动物肠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过量胸苷(TdR),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而处于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预计加入过量TdR约2.2+1.8+3.4=7.4h后,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
    ②更换新鲜的不含TdR的培养液,培养的细胞能继续分裂。该过程处理的时间应控制在6.6-7.4h范围内,这样处理的目的是使被TdR阻断的细胞都全部越过S期,且不能再进入下一轮S期;
    ③若向甲动物肠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过量胸苷(TdR),最终所有细胞都应停滞在细胞周期的G1与S交界处,从而实现同步化。
    【小问4详解】
    若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的变化,一般选用分裂期时间相对占比高的细胞,由题意可知,甲动物一个细胞周期时长为14h,M期时长为1.8h,乙动物肠上皮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时长为24h,M期时长为2.0h,由于1.8/14>2.0/24,故选用甲动物肠上皮细胞更合适。
    20. 果蝇是研究遗传实验的经典模式生物,已知果蝇的黑身、灰身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黑身雌蝇甲与灰身雄蝇乙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雌雄果蝇表型比均为灰身:黑身=3:1。
    (1)据此推测控制果蝇该黑身性状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F2的灰身果蝇进行随机交配,结果子代表型之比是__________。
    实验二:现F1种群中出现一只表型为灰身的三体雄蝇(Ⅱ号染色体有三条),欲定位体色基因是否在Ⅱ号染色体上,将该个体与多只野生型的黑身雌性个体杂交。
    (2)若后代灰身与黑身的比值为__________,则该体色基因在Ⅱ号染色体上。
    (3)若后代灰身与黑身的比值为1:1,则该体色基因__________(填“是”“不是”或“不一定”)在Ⅱ号染色体上。
    实验三:若等位基因(B、b)位于Ⅱ号染色体上,另一对位于Ⅰ号染色体(即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r)会影响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利用黑身雌蝇丙(基因型同甲)与灰身雄蝇丁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雌蝇中灰身:黑身=3:1;雄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6:1:1。
    (4)根据上述实验三,F2中灰身雄蝇共有__________种基因型。
    (5)现有一只黑身雌蝇(基因型同丙),其细胞中I、Ⅱ号染色体发生如下图所示变异。变异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所有染色体同源区段须联会且均相互分离,才能形成可育配子。用该果蝇重复实验三,F2的雄蝇中深黑身个体占__________。
    【答案】(1)①. 常染色体隐性 ②. 灰身:黑身=8:1
    (2)5:1 (3)不一定
    (4)4 (5)1/32
    【小问1详解】
    因为 F₂雌雄果蝇表型比均为灰身:黑身 = 3:1,符合基因分离定律,所以控制果蝇黑身性状的遗传方式为隐性遗传,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F2的灰身果蝇为1/3AA、2/3Aa,产生的配子为2/3A、1/3a,故F2的灰身果蝇进行随机交配,子代中黑身果蝇(aa)为1/3×1/3=1/9,灰身果蝇为1-1/9=8/9,灰身:黑身=8:1;
    【小问2详解】
    实验二中,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在Ⅱ号染色体上,则灰身三体雄蝇的基因型为AAa或Aaa。若该三体雄蝇的基因型为Aa,则其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A:a:Aa:A=1:1:2:2,将该个体与多只黑身雌性(aa)个体杂交,后代中黑身果蝇为1/6×1=1/6,灰身果蝇为1-1/6=5/6,灰身与黑身的比值为5:1;
    【小问3详解】
    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在Ⅱ号染色体上,假设该三体雄蝇的基因型为Aaa,则其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A:aa:Aa:a=1:1:2:2,将该个体与多只黑身雌性(aa)个体杂交,后代灰身与黑身的比值为1:1;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不在Ⅱ号染色体上,则灰身的三体雄蝇的基因型为Aa,该三体雄蝇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A:a=1:1,将该个体与多只黑身雌性(aa)个体杂交,后代灰身与黑身的比值为1:1。因此可知,若后代灰身与黑身的比值为1:1,则该体色基因不一定在Ⅱ号染色体上;
    【小问4详解】
    实验三中,F2单独考虑一对性状都是3:1,因此F1雌蝇的基因型为BbXRXr,F1雄蝇的基因型为BbXRY,所以亲本黑身雌蝇丙的基因型为bbXRXR,灰身雄蝇丁的基因型为BBXrY,F1随机交配,F2中灰身(BB、Bb)雄蝇(XRY、XrY)共有2×2=4种基因型;
    【小问5详解】
    黑身雌蝇(bbXRXR)发生染色体易位后,Ⅰ号、Ⅱ号染色体组成了新染色体,由题意可知,进行减数分裂时只能产生两种配子,正常的bXR和异常连锁的bXR。重复实验三,则F1雌蝇中有1/2BbXRXr正常,有1/2BbXRXr异常,同时F1雄蝇中有1/2BbXRY正常,有1/2BbXRY异常。雌雄随机交配使用配子法,而F2的雄蝇中只有基因型为bbXrY为深黑身,因为题问是在只考虑F2雄蝇中概率情况下,即F1雄蝇已确定提供了含Y的雄配子,所以在含Y的雄配子中,bY的概率为1/4。F1雌蝇中只有1/2BbXRXr的正常雌蝇能产生1/8bXr卵细胞,故F2的雄蝇中深黑身个体所占比例为1/4×1/8=1/32。
    21. 粗糙脉孢霉菌是一种真菌,其体积小、繁殖快,且子囊孢子在孢子囊中呈顺序线性排列,其部分生活史过程如图所示。可以通过观察特定合子产生的子囊孢子的排列顺序,来研究减数分裂的过程,这使得脉孢霉成为遗传分析的好材料。

    (1)已知孢子大型(R)对小型(r)为显性,黑色(T)对白色(t)为显性,且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将大型黑色、小型白色两种子囊孢子分别培养成菌丝体,两者之间杂交产生合子,该合子基因型为__________。
    ①若该合子在减数分裂时没有发生互换现象,则形成的孢子囊孢子的排列有_________种情况。
    ②若该合子在减数分裂时发生互换现象导致一个T基因与t基因位置互换,且孢子囊中的第一个孢子表型为大型白色。则同一孢子囊中最终形成的8个孢子的颜色和大小排布可能是下图中的__________。

    (2)在代谢方面,粗糙脉孢霉菌有多种营养缺陷型。精氨酸是脉孢霉生活所必需的氨基酸,其合成由前体物质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生成。现用脉孢霉经过基因突变(arg是指相关基因)产生的多种精氨酸缺陷型(在含有精氨酸的培养基上才能正常存活)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
    ①从基因控制性状的角度解释菌株Ⅰ只能在添加精氨酸的培养基中生长的机理:____________。
    ②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测精氨酸的合成过程如下,完成下面填空____________。

    【答案】(1)①. RrTt ②. 4 ③. BD
    (2)①. arg3基因可能控制着精氨酸合成的最后一步反应的酶合成 ②.
    【分析】据图分析,菌丝体A和菌丝体B结合形成合子,合子进行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形成8个孢子,最终萌发成8个子代菌丝体。
    【小问1详解】
    大型黑色、小型白色两种子囊孢子基因型分别为:RT、rt,两种菌丝杂交产生合子,该合子基因型为RrTt。
    ①图中所示孢子囊中的减数第一次分裂会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如RT、rt或者Rt、rT两种组合类型,每种自由组合类型在孢子囊中孢子排布可能性都是2种,比如RT、rt或者rt、RT。而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导致相同基因的分开,不影响排布,所以最终形成的排列有4种情况。
    ②图中所示孢子囊中的第一个细胞表型为大型白色,基因型为Rt,正常情况下不发生互换应为Rt、Rt、rT、rT。在减数分裂时发生互换现象导致一个T基因与t基因位置互换,则同一孢子囊中有4种基因型孢子,再各自通过有丝分裂形成8个子囊孢子。所以产生的排布为Rt、RT、rt、rT或者Rt、RT、rT、rt。第1种方式就是D选项,第2种方式就是B选项。
    故选BD。
    【小问2详解】
    据表格,可知前体物质到精氨酸过程中要生成鸟氨酸和瓜氨酸,据Ⅰ可知最可能是催化精氨酸合成的最后一步反应的酶缺陷导致,Ⅱ是鸟氨酸→瓜氨酸这一步反应的酶缺陷,Ⅲ中最可能是前体物质→鸟氨酸这一步反应的酶缺陷导致,据此可知最可能是前体物质→鸟氨酸→瓜氨酸→精氨酸。
    添加的氨基酸
    菌株
    鸟氨酸
    瓜氨酸
    精氨酸
    I(arg3突变)
    不生长
    不生长
    生长
    Ⅱ(arg2突变)
    不生长
    生长
    生长
    Ⅲ(arg1突变)
    生长
    生长
    生长

    相关试卷

    湖南省部分省示范性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入学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部分省示范性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入学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部分省示范性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入学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湖南省部分省示范性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入学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湖南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水通道蛋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湖南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湖南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湖南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