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登岳阳楼背景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登岳阳楼背景图课件ppt,共23页。
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进一步体会杜甫诗歌风格;
四大名楼江西南昌滕王阁 湖北武汉黄鹤楼 山西运城鹳雀楼 湖南岳阳岳阳楼
唐代 现实 主义诗人。号称“ 95杜甫精圣 齐名,世 称“李杜”。杜甫的诗歌现存1400多首,它们深刻地反 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情况,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经历,同时,这些 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作者个人生活紧密地结合 起来,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也 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所以,杜甫的
杜 甫 , 字 子美,自号 少陵野老
杜甫诗歌创作的三个时期:
关于《登岳阳楼》的名家评价过岳阳楼,观杜子美诗,不过四十字尔,气象宏放,涵蓄深远,殆 与洞庭争雄,所谓富哉言乎者。太白、退之辈率为大篇,极其笔力, 终不逮也。杜诗虽小而大,余诗虽大而小。——宋代唐庚《唐子西文录》岳阳楼天下壮观,孟杜二诗尽之矣。中二联,前言景,后言 情,乃诗质一体也。——元代方回《瀛奎律髓》前半写景,如此阔大;五、六自叙,如此落寞,诗境阔狭顿 异。结语凑泊极难,转出“戎马关山北”五字。胸襟气象,一等 相称,宜使后人搁笔也。——清代黄生《杜诗说》
(1)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白居易《题岳阳楼》欲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可怜万里堪乘兴,枉是蛟龙解覆舟——李商隐《岳阳楼》(2)洞庭湖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春水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杜甫《清明二首》
创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 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 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 命 。贫病交加,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 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kuí) 州沿江一路漂泊,来到岳阳,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 烟波浩渺、壮阔无垠(yín) 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 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 不免感慨万千,写下了《登岳阳楼》。
初读感知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che吴楚/ 东 南/ 坼,乾坤/日夜/ 浮。亲朋/ 无/ 一字,老病/有/ 孤舟。róng tì sì戎马/ 关山/ 北,凭轩/ 涕泗/ 流。
意象洞庭水、岳阳楼吴楚、乾坤孤舟
特点辽阔雄伟开阔博大沉雄悲壮博大深远
昔闻:渴望向往已久今 上:如愿以偿欣喜昔:青年太平盛世四方游学 今:暮年山河破碎人生坎坷
今昔对比。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 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 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 早年抱负至今才能实现的沉郁之感。
思考:“昔闻”“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手法?情感?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分隔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 都飘浮在洞庭湖上。意象 一是极写水面的宽阔,二是极写水的力 乾坤(日月) 量,能够割裂大地,能够浮动乾坤。
诗人把湖水描写得四际无垠,又借助想象,把本来看不到的吴楚大地和整个乾坤融进自己的视觉中,从空间上体现出意境的博大广阔、气 魄宏大,也暗示出诗人眼界之宽,胸襟之广。
吴楚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雄跨古今”——王士旗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中的“坼”和“浮”历来为人称道, 请结合文本,谈谈两个字的妙处。◆炼字题答题思路:①释字(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意思)②入文分析(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人、景、物什么特点,营造 了什么意境,有什么表达效果)③作用(表达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释字意+描画面+ 明手法+ 析效果(情感)
炼字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中的“坼”和“浮”历来为人称道, 请结合文本,谈谈两个字的妙处。
①“坼”字,原意是分裂,“浮”指漂浮。②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浩瀚的洞庭湖水把 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的景 象,表现出洞庭湖的辽阔无垠和磅礴气势。
③通过洞庭湖反观自己的渺小,更衬托出诗人孤苦无依的悲凉。
释字意描画面+ 明手法
颈联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老病”: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两年,身体衰弱不堪。患肺 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诗人既 “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写诗人年老多病,以舟为家,远离亲友,流落在外的处境。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其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
颈 联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年老多病只有一只船孤零零的陪伴自己。诗人的处境如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与亲朋好友断了音信年老多病漂泊无依
大历三年(768),吐蕃十万众侵犯灵武,不久吐蕃率领二万众侵入邠 (bīn) 州,长安戒严。北方狼烟四起,河北一带仍掌握在割据者手中,天下不得太平。近十年的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此后, 外族侵扰,藩镇割据,民不聊生,怎不令诗人牵肠挂肚?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凭栏远望泪流满面。社会现实?情感?
国家之忧家诗人由个人推及国家,想到了国家的危难,黎民的苦忧,抒发作者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身世之悲
面对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忧国忧民之情。
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还能
洞庭水岳阳楼吴楚乾坤写登临所生之情(由己推及时事国运)(个人不幸之时愈发不忘家 国命运)
对洞庭湖的礼赞身世飘零的悲苦国家百姓的担忧
诗作是如何将“情”与“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启
以壮景写悲情融情于景反衬
比较杜甫的《登岳阳楼》和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思想情感 和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 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开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李白:心情轻快欢乐,一时乐以忘忧的闲适旷达 风格:意气豪放、飘逸潇洒杜甫:感身世之悲和家国之痛风格:沉郁顿挫 触景生情,基本写实
本诗与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同是写登岳阳楼的名作,请简要分析两诗异同? (评价辨析题)同 :两首诗都是在登岳阳楼之后所作,都抒发了观岳阳楼之感,都写出了岳阳 楼洞庭湖的雄伟壮阔。异:①意境不同,情感各异。可从诗尾看出,杜诗是“涕泗流”,为国事忧心 忡忡,伤感垂暮无力;李诗“舞袖回”,纵是被贬,依旧豪放。②艺术风格上:《登岳阳楼》基本写实,意旨深厚,又多变化,故诗歌沉 郁顿挫,而李白性情浪漫,以融情于景和夸张等手法,故在表现上想象奇特, 笔法洒脱,可用豪放飘逸来概括。
杜诗:以壮景写悲情李诗:以壮景写乐情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登岳阳楼教学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登岳阳楼,课前知识铺垫,情境任务,寻找杜甫身上的标签,随堂巩固,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亲朋无一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登岳阳楼课文内容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四大名楼,湖南岳阳岳阳楼,山西运城鹳雀楼,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回顾旧知,如何读懂诗歌,方法五读法,读题目,《登岳阳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登岳阳楼示范课ppt课件,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