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3 唐诗五首:黄鹤楼 (崔颢)》学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3 唐诗五首:黄鹤楼 (崔颢)》学案第1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3 唐诗五首:黄鹤楼 (崔颢)》学案第2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3 唐诗五首:黄鹤楼 (崔颢)》学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黄鹤楼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黄鹤楼导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难点,预习检测,扣标合学,验标促学,课后作业,质疑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2.赏析艺术,品味语言,把握意境。
    【重、难点】
    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情感。
    【预习检测】
    知背景:黄鹤楼,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名楼之一,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 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
    识作者: 崔颢 (注音)(704~754),汴州(开封)人。开元十一年进士。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有《崔颢集》。
    3.默全诗。


    【扣标合学】
    1.知诗意。


    2. 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引用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颈联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尾联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此地空余黄鹤楼 ”和 “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5.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验标促学】
    1.本诗引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什么情感?

    2.哪一句是作者登上黄鹤楼所看到的景致?

    3.作者登上黄鹤楼所看到的景致触发了他的什么思想感情?

    4.第三联描写繁荣的景致,有什么作用?

    5.诗中的“芳草”是什么意象?


    【课后作业】
    背诵《黄鹤楼》。
    完成《补充习题》对应练习。
    诵读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思考两首诗情感和手法的异同。
    附:《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参考答案:
    【扣标合学】
    1.知诗意。
    传说仙人已乘黄鹤飞去,这里只留下空空的黄鹤楼。
    黄鹤飞去不会再回来了,而千百年来白云却依旧悠然自得地飘来飘去。
    登楼隔江相望,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春草长得茂盛喜人。
    可是日近黄昏,极目远眺,我的故乡在哪儿呢?凝视长江上面浩渺的烟波,真使人发愁啊!
    2. 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引用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对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强烈感慨,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3.颈联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尾联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的向往。
    4.“此地空余黄鹤楼 ”和 “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①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 ”,强调空间上的虚无。 (1分)②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1分)③第二个 “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1分)(4)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1分)(提示:按要点规范答题)
    5.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静,表现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验标促学】
    1.本诗引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什么情感?
    本诗引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空荡荡的黄鹤楼实际上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2.哪一句是作者登上黄鹤楼所看到的景致?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作者登上黄鹤楼所看到的景致触发了他的什么思想感情?
    思乡之情。
    4.第三联描写繁荣的景致,有什么作用?
    以繁茂之景反衬凄清之情,烘托孤寂的思乡之情。
    5.诗中的“芳草”是什么意象?
    芳草,古诗中常常用来比喻愁思。“芳草萋萋”,则形容愁思浓郁。
    八上语文《使至塞上》导学案
    班级 学号 姓名
    【学习目标】
    1.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
    2.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中的“美点”。
    【重、难点】
    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情感。
    【预习检测】
    1.默全诗。


    2.识作者:王维(701-761),字 ,唐代 派的代表作家。宋朝苏轼曾称赞说:“味摩诘之诗, ;观摩诘之画, 。”
    3.知背景: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年春,可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王维奉使出塞宣慰。本篇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迁。这道诗作于赴边途中。
    【扣标合学】
    1.知诗意。




    2.品诗韵。
    ①首联交代了出使的 和经过的 。颔联诗人以 自比,说自已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延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 。
    ②颈联是千古名句,“大”写出了诗人 。沙漠浩瀚无边。“孤”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浓烟格外醒目而单调。“长”写出了 。“圆”大漠观落日的特殊感受,亲切温暧,微带苍茫 。
    颈联勾勒出一幅极其雄浑、阔大、壮美的 图,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从 烘托了守边将土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了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
    【质疑点拨】
    1.诗人奉命出使边塞慰军,为什么却以“蓬”、“雁”自比?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奇观,请自选角度,进行赏析。


    【验标促学】
    1.尾联“燕然”二字,暗含典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课堂小结:本诗通过写诗人 ,巧妙地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表达了他由于被排挤而 的孤寂心情以及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
    【课后作业】
    1.背诵《使至塞上》。
    2.完成《补充习题》对应练习。
    参考答案:
    【预习检测】
    1.默全诗。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识作者:王维(701-761),字 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宋朝苏轼曾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3.知背景: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年春,可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王维奉使出塞宣慰。本篇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迁。这道诗作于赴边途中。
    【扣标合学】
    1.知诗意。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2.品诗韵。
    ①首联交代了出使的 目的 和经过的 地点。颔联诗人以 征蓬、归雁 自比,说自已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延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 激愤和抑郁。
    ② 颈联是千古名句,“大”写出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沙漠浩瀚无边。“孤”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浓烟格外醒目而单调。“长”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实感觉。“圆”大漠观落日的特殊感受,亲切温暧,微带苍茫 。
    颈联勾勒出一幅极其雄浑、阔大、壮美的 黄昏落日 图,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从侧面 烘托了守边将土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了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
    【质疑点拨】
    1.诗人奉命出使边塞慰军,为什么却以“蓬”、“雁”自比?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奇观,请自选角度,进行赏析。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壮阔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验标促学】
    1.尾联“燕然”二字,暗含典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
    2.课堂小结: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所见风光,巧妙地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表达了他由于被排挤而孤寂、悲伤、飘零的心情。

    相关学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黄鹤楼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黄鹤楼学案设计,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黄鹤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黄鹤楼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导学案及答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链接,初读,细读,精读,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