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三峡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三峡教案及反思,共3页。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八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三峡》
难点名称
通过学习《三峡》,感受三峡的自然之美,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向我们展现了美丽的三峡风光。文章写景生动,语言优美,情深意长,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令人赞叹。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八年级学生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一些文言文的学习方法。通过朗读训练,他们很容易感受到文言文的独特之处,但关于本文的写作技法,由于学生积累不够,需要点拨指导。
难点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赏析品味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特别喜欢旅游吧?谁来介绍一下你曾经旅游过的一个景点?(学生交流)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江,她的风景如诗如画。长江最险河段之一在三峡,今天,我们就跟随郦道元一起来欣赏一下1500多年前的长江“三峡”之景吧!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走进名家,了解经典
郦道元,字善长,南北朝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
《水经注》是为《水经》所做的注解,《水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记载河流水道的书籍,郦道元经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对其加以详细解释和纠正,并且介绍了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以及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等,具有较高文学价值。
学生朗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
本文描写了三峡哪些景物,它们分别有怎样的特点?
(1)点拨启发:本文题目是《三峡》,“峡”字是什么意思?两山夹水为峡。本文描写了三峡的山和水。
(2)引导学生发现文中表现三峡山的特点的句子,并归纳其特点。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连绵不绝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高峻险拔
(3)提示学生发现作者分别描写了夏季、春冬之时和秋季的水,而且它们都各有特点。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结合文句,明确不同季节水的特点。
夏水襄陵——水势浩大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水流湍急
清荣峻茂——水退潭清
林寒涧肃——水枯景凄
精读美文,把握情感
指导学生变换语气语调,朗读文中表现山水特点的语句,揣摩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情感。
山
赞美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连绵不绝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高峻险拔
赞叹
夏季的水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水势浩大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水流湍急
春冬之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喜爱
秋季的水: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伤
小结:从全文来看,作者通过描写三峡山水的美景,表现其独有的特点,集
中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1.重点品读第三自然段,从动静、高下、颜色等方面指导学生欣赏表达之美,探究本段所运用的写景的方法。
2.启发学生在文中寻找其他的写景技巧。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总结教学,布置作业
1.总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千五百多年之前的郦道元及其作品《水经注》,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领略到三峡的壮美,体会到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品味本文优美语言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了描写景物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2.作业:
(1)运用本文学到的写景方法,请写一段文字描写玉林南流江的美丽风光。
(2)背诵全文。
小结
小结:怎样将眼前之景流淌于笔端,化作优美的文字,做到情景交融呢?
首先、描绘景物要抓住景物的特点。
其次、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法来描绘景物。如动、静相互衬托;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相结合。可调动视、听、嗅、味、触多种感观多角度写;还可从高、低、远、近方面写,还可以仰视、俯视、平视不同的视角写。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三峡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设计理路与教学策略,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课型及课时安排,教学过程,课后指导及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题,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三峡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三峡风光,感受引读,了解《水经注》和郦道元,熟读成诵,积累理解,疏通文意,课堂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