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品悟记承天寺夜游作者的心境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246848/0-172880354075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共3页。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上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走进作者,情感共鸣——品悟《记承天寺夜游》作者的心境教学设计
难点名称
品味作者在文章中体现的情感,感悟作者的人格魅力。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本文寥寥数语,综合运用了叙事、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营造了一个美妙的境界,全文语言高度凝练,感情含蓄深沉,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会有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八年级学生归纳和领悟能力有限,而且作者经历与学生之间有很大距离,学生理解本课作者的微妙的心境自是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教学
方法
以“读”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诵读文章,使学生感受文章韵味;通过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使学生品味文字之间的意境;促进学生在文字咀嚼中感受作者的心境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笔下的月色总是美的让人心醉,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另外一篇文章,看看苏轼对月色又有了怎样的品味。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初读
文章
1.检查预习情况。概括文章内容,翻译重点句子,提出遇到的问题。
2.点名学生朗读文章。朗读要求:字音读准、节奏分明、停顿清晰。
3.提出问题:你认为苏轼在写这篇文章时,是什么样的心情?文章中有没有明确体现?(愉悦,欣然起行)
4.再次点名学生朗读文章。
精读
文章
1.从“欣然起行”可以发现,作者的心情愉悦,文章还有哪些部分隐含了作者愉悦的心情?(学生展开讨论)
2.教师点拨,与学生一起品味。
①月色入户。这里的“入”可以理解为拟人化的走入、步入,展现了月光给作者带来的惊喜。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由教材注释了解到张怀民是作者的朋友。遇到美好的事物,难免想要与朋友分享;恰好有可以分享的朋友,更让人愉悦。“念”字表示作者思考了当下境遇,“遂”字表现了作者干脆利落,从“念”到“遂”,都是一种轻松愉悦的基调,甚至愉悦程度在不断加深。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亦”字展示了作者的惊喜,想要分享,朋友恰有时间,不仅让人更加开心。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是在承天寺夜游中发现的美景,也是作者“乐”之所至。
⑤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闲”字可以理解为被贬之后“闲”,但结合整篇文章基调,这里更加符合情境的是“悠闲、闲适。”
⑥整篇文章都展示了作者愉悦的心情,这是不是说明作者近一段时间遇到了美好的事情?(展示创作背景。更加衬托了作者豁达、洒脱的心胸,如同庭下积水空灵、明净。)
结语
从苏轼的其他作品中也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豪放、豁达的人,在学习本文时,我们不仅要体会文章意境,更要学习苏轼面对苦难笑对人生的精神。
课后拓展
现在的你遇到了苏轼,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请写一写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 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情引趣,导入新课,知人论世,了解背景,诵读品析,深入理解,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反复朗读,整体感知,疏通文意,读出作者,读出情感,细读品悟,有味地赏析,有味的体悟,回味内化,点拨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月下抒怀部分,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