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天津市部分区(五区县)数学九上开学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天津市部分区(五区县)数学九上开学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4分)如图,在菱形ABCD中,∠B=120°,对角线AC=6cm,则AB的长为( )cm
A.B.C.D.
2、(4分)如图,在中,,,,为边上一动点,于点,于点,则的最小值为( )
A.2.4B.3C.4.8D.5
3、(4分)如果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一个长方形场地,设长方形的面积为S(m2)周长为p(m),一边长为a(m),那么S、p、a中,常量是( )
A.aB.pC.SD.p,a
4、(4分)若将0.000006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6.5×10n,则n等于( )
A.﹣5B.﹣6C.﹣7D.﹣8
5、(4分)下列曲线中能表示是的函数的是( )
A.B.
C.D.
6、(4分)已知一次函数y=(2m﹣1)x+3,如果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那么m的取值范围为( )
A.m<2B.C.D.m>0
7、(4分)ABCD是一块正方形场地,小华和小萌在AB上取一点E,测量得,,这块场地的对角线长是( )
A.10B.30C.40D.50
8、(4分)如图,已知Rt△ABC中,∠ABC=90°,分别以AB、BC、AC为直径作半圆,面积分别记S1,S2,S3,若S1=4,S2=9,则S3的值为( )
A.13B.5C.11D.3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4分)一次函数y=(2m-6)x+5中,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m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
10、(4分)如图,在△ABC中,∠B=70°,∠BAC=30°,将△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得到△EDC,当点B的对应点D恰好落在AC边上时,∠CAE的度数为___________.
11、(4分)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P为正方形边上以C为起点,沿CBA的路径移动的动点,设P点经过的路径长为,△APD的面积是,则与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
12、(4分)如图,点A,B在反比例函数(k>0)的图象上,AC⊥x轴,BD⊥x轴,垂足C,D分别在x轴的正、负半轴上,CD=k,已知AB=2AC,E是AB的中点,且△BCE的面积是△ADE的面积的2倍,则k的值是______.
13、(4分)= ▲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12分)如图,在△ABC中,∠C=90°,AC=BC,AD是∠BAC的平分线,DE⊥AB于E,
(1)若CD=1cm,求AC的长;
(2)求证:AB=AC+CD.
15、(8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x轴交点为A(﹣3,0),与y轴交点为B,且与正比例函数y=x的图象交于点C(m,4)
(1)求m的值及一次函数y=kx+b的表达式;
(2)观察函数图象,直接写出关于x的不等式x≤kx+b的解集;
(3)若P是y轴上一点,且△PBC的面积是8,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
16、(8分)计算
(1)分解因式:a2-b2+ac-bc
(2)解不等式组,并求出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之和.
17、(10分)如图,在△ABC中,CD⊥AB于D,AC=20,BC=15,DB=1.
(1)求CD,AD的值;
(2)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18、(10分)先化简,再求值:,其中.
B卷(50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4分)已知直线y=kx+b和直线y=-3x平行,且过点(0,-3),则此直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_.
20、(4分)已知∠ABC=60°,点D是其角平分线上一点,BD=CD=6,DE//AB交BC于点E.若在射线BA上存在点F,使,请写出相应的BF的长:BF=_________
21、(4分)有五个面的石块,每个面上分别标记1,2,3,4,5,现随机投掷100次,每个面落在地面上的次数如下表,估计石块标记3的面落在地面上的概率是______.
22、(4分)如图,点P是边长为5的正方形ABCD内一点,且PB=2,PB⊥BF,垂足为点B,请在射线BF上找一点M,使得以B,M,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P相似,则BM=_____.
23、(4分)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________.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24、(8分)先化简:,再从的范围内选取一个合适的整数作为的值代入求值.
25、(10分)如图,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y=﹣x+5的图象l1分别与x,y轴交于A,B两点,正比例函数的图象l2与l1交于点C(m,4).
(1)求m的值及l2的解析式;
(2)求S△AOC﹣S△BOC的值;
(3)一次函数y=kx+1的图象为l3,且11,l2,l3不能围成三角形,直接写出k的值.
26、(12分)为了方便居民低碳出行,我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一期)试运行.图①是公共自行车的实物图,图②是公共自行车的车架示意图,点、、、在伺一条直线上,测量得到座杆,,,且.求点到的距离.
(结果精确到.参考数据:,,)
参考答案与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D
【解析】
作辅助线,证明Rt△AEB为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利用三角函数即可求解.
【详解】
如下图,连接BD,角AC于点E,
∵四边形ABCD为菱形,
∴AC⊥BD,∠AEB=90°,BD平分∠ABC,即∠ABE=60°,AE=3cm,
在Rt△AEB中, AE=3cm,
∴AB==3=2
故选D.
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三角函数的实际应用,中等难度,作辅助线是解题关键.
2、C
【解析】
根据三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得四边形EDFB是矩形,根据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得EF=BD,则EF的最小值即为BD的最小值,根据垂线段最短,知:BD的最小值即等于直角三角形ABC斜边上的高.
【详解】
如图,连接BD.
∵在△ABC中,AB=8,BC=6,AC=10,
∴AB2+BC2=AC2,即∠ABC=90°.
又∵DE⊥AB于点E,DF⊥BC于点F,
∴四边形EDFB是矩形,
∴EF=BD.
∵BD的最小值即为直角三角形ABC斜边上的高,即4.8,
∴EF的最小值为4.8,
故选C.
此题综合运用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矩形的判定及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要能够把要求的线段的最小值转换为便于分析其最小值的线段.
3、B
【解析】
根据常量的定义判断即可,常量就是不变的量,不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详解】
解:根据题意长方形的周长p=60m,
所以常量是p,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常量的定义,是函数的基本知识点,应当熟练掌握.
4、B
【解析】
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详解】
解:0.0000065=6.5×10﹣6,
则n=﹣6,
故选:B.
本题考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a×10-n,其中1≤|a|<10,n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5、D
【解析】
根据函数的定义,每一个自变量x都有唯一的y值和它对应即可解题.
【详解】
解:由函数的定义可知,x与y的对应关系应该是一对一的关系或多对一的关系,据此排除A,B,C,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定义,属于简单题,熟悉函数定义的对应关系是解题关键.
6、C
【解析】
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当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时,那么k<0,由此可得不等式2m﹣1<0,解不等式即可求得m的取值范围.
【详解】
∵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
∴2m﹣1<0,
∴m<.
故选C.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熟练运用一次函数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7、C
【解析】
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C长,由正方形的性质可得对角线长.
【详解】
解:由正方形ABCD可知:
在直角三角形EB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则,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所以这块场地对角线长为40.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灵活应用勾股定理求线段长是解题的关键.
8、A
【解析】
由扇形的面积公式可知S1=•π•AC2,S2=•π•BC2,S3=•π•AB2,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C2+BC2=AB2,即S1+S2=S3;
【详解】
解:∵S1=•π•AC2,S2=•π•BC2,S3=•π•AB2,
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C2+BC2=AB2,即S1+S2=S3;
∵S1=4,S2=9,
∴S3=1.
故选A.
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难度适中,解题关键是对勾股定理的熟练掌握及灵活运用,记住S1+S2=S3.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m<1
【解析】
解:∵y随x增大而减小,
∴k<0,
∴2m-6<0,
∴m<1.
10、50°
【解析】
由旋转可得∠CDE=∠B=70°,∠CED=∠BAC=30°,CA=CE,则∠CAE=∠CEA,再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CDE=∠CAE+∠AED可求出∠CAE的度数.
【详解】
∵△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得到△EDC
∴∠CDE=∠B=70°,∠CED=∠BAC=30°,CA=CE,
∴∠CAE=∠CEA,
则∠AED=∠CEA-30°
又∵∠CDE=∠CAE+∠AED
即∠CAE+∠CAE-30°=70°
解得∠CAE=50°
故答案为:50°.
本题考查三角形中的角度计算,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旋转的性质得到旋转后的角度,并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建立等量关系.
11、
【解析】
分两种情况:点P在CB边上时和点P在AB边上时,分别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
当点P在BC边上时,即时,
;
当点P在AB边上时,即时,
;
故答案为:.
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分情况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12、
【解析】
试题解析:过点B作直线AC的垂线交直线AC于点F,如图所示.
∵△BCE的面积是△ADE的面积的2倍,E是AB的中点,
∴S△ABC=2S△BCE,S△ABD=2S△ADE,
∴S△ABC=2S△ABD,且△ABC和△ABD的高均为BF,
∴AC=2BD,
∴OD=2OC.
∵CD=k,
∴点A的坐标为(,3),点B的坐标为(-,-),
∴AC=3,BD=,
∴AB=2AC=6,AF=AC+BD=,
∴CD=k=.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以及勾股定理.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巧妙得出k值是解题的关键.
13、1.
【解析】
针对零指数幂,二次根式化简和运算等考点分别进行计算,然后根据实数的运算法则求得计算结果:.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1);(2)证明见解析.
【解析】
(1)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DE=CD=1cm,再判断出△BD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求出BD,再根据AC=BC=CD+BD求解即可;
(2)利用“HL”证明△ACD与△AED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C=AE,再根据AB=AE+BE整理即可得证.
【详解】
(1)解:∵AD是△ABC的角平分线,∠C=90°,DE⊥AB,
∴DE=CD=1cm,
又∵AC=BC ,∠C=90°,
∴∠B=∠BAC =45°,
∴△BD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BD=DE=cm ,
∴AC=BC=CD+BD= (1+)cm.
(2)证明:在Rt△ACD和Rt△AED中,
,
∴Rt△ACD≌Rt△AED(HL),
∴AC=AE,
∵△BD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BE=DE=CD,
∵AB=AE+BE,
∴AB=AC+CD.
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记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5、(1)y=x+2;(2)x≤3;(3)P 的坐标为(0,)或(0,﹣).
【解析】
(1)把点C(m,4)代入正比例函数y=x即可得到m的值,把点A和点C的坐标代入y=kx+b求得k,b的值即可;
(2)根据图象解答即可写出关于x的不等式x≤kx+b的解集;
(3)点C的坐标为(3,4),说明点C到y轴的距离为3,根据△BPC的面积为8,求得BP的长度,进而求出点P的坐标即可.
【详解】
(1)∵点C(m,4)在正比例函数的y=x图象上,
∴m=4,
∴m=3,
即点C坐标为(3,4),
∵一次函数 y=kx+b经过A(﹣3,0)、点C(3,4)
∴,
解得:,
∴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x+2;
(2)由图象可得不等式x≤kx+b的解为:x≤3;
(3)把x=0代入y=x+2得:y=2,
即点B的坐标为(0,2),
∵点P是y轴上一点,且△BPC的面积为8,
∴×BP×3=8,
∴PB=,
又∵点B的坐标为(0,2),
∴PO=2+=,或PO=-+2=-,
∴点P 的坐标为(0,)或(0,﹣).
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和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分析图象并结合题意列出符合要求的等式是解题的关键.
16、(1)(a-b)(a+b+c);(2)0≤x≤3,1
【解析】
(1)利用分组分解法先分组,再提公因式和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最后提公因式a-b可解答;
(2)解不等式组,并找出整数解,相加可解答.
【详解】
(1)a2-b2+ac-bc,
=(a2-b2)+(ac-bc),
=(a+b)(a-b)+c(a-b),
=(a-b)(a+b+c);
(2),
解不等式①得:x≤3,
解不等式②得:x≥0,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0≤x≤3,
∴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为:0、1、2、3,
和为0+1+2+3=1.
本题考查了提取公因式法和分组分解法因式分解、解不等式组,(1)中难点是采用两两分组还是三一分组,a2-b2正好符合平方差公式,应考虑为一组,ac-bc可提公因式为一组,(2)的关键是准确求出两个不等式的解集.
17、(1)12,16;(2)△ABC为直角三角形,理由见解析
【解析】
(1)在直角三角形中,应用勾股定理求值即可;
(2)先计算出AC2+BC2=AB2,即可判断出△ABC为直角三角形.
【详解】
解:(1)∵CD⊥AB,
∴△BCD和△ACD都是直角三角形,
∴CD==12,
AD==16;
(2)△ABC为直角三角形,
理由:∵AD=16,BD=1,
∴AB=AD+BD=16+1=25,
∵AC2+BC2=202+152=625=252=AB2,
∴△ABC为直角三角形.
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关键是熟记勾股定理以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18、;.
【解析】
根据分式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
解:
原式
当时,
原式
本题考查分式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分式的运算法则,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 (−1,0).
【解析】
先根据直线平行的问题得到k=-3,再把(0,-3)代入y=-3x+b求出b,从而得到直线解析式,然后计算函数值为0所对应的自变量的值即可得到直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
【详解】
∵直线y=kx+b和直线y=−3x平行,
∴k=−3,
把(0,−3)代入y=−3x+b得b=−3,
∴直线解析式为y=−3x−3,
当y=0时,−3x−3=0,解得x=−1,
∴直线y=−3x−3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1,0).
故答案为(−1,0).
此题考查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问题,把已知点代入解析式是解题关键
20、2或4.
【解析】
过点D作DF1∥BE,求出四边形BEDF1是菱形,根据菱形的对边相等可得BE=DF1,然后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可知点F1为所求的点,过点D作DF2⊥BD,求出∠F1DF2=60°,从而得到△DF1F2是等边三角形,然后求出DF1=DF2,再求出∠CDF1=∠CDF2,利用“边角边”证明△CDF1和△CDF2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可得点F2也是所求的点,然后在等腰△BDE中求出BE的长,即可得解.
【详解】
如图,过点D作DF1∥BE,易求四边形BEDF1是菱形,
所以BE=DF1,且BE、DF1上的高相等,
此时S△DCF1=S△BDE;
过点D作DF2⊥BD,
∵∠ABC=60°,F1D∥BE,
∴∠F2F1D=∠ABC=60°,
∵BF1=DF1,∠F1BD=∠ABC=30°,∠F2DB=90°,
∴∠F1DF2=∠ABC=60°,
∴△DF1F2是等边三角形,
∴DF1=DF2,
∵BD=CD,∠ABC=60°,点D是角平分线上一点,
∴∠DBC=∠DCB=×60°=30°,
∴∠CDF1=180°-∠BCD=180°-30°=150°,
∠CDF2=360°-150°-60°=150°,
∴∠CDF1=∠CDF2,
∵在△CDF1和△CDF2中,
,
∴△CDF1≌△CDF2(SAS),
∴点F2也是所求的点,
∵∠ABC=60°,点D是角平分线上一点,DE∥AB,
∴∠DBC=∠BDE=∠ABD=×60°=30°,
又∵BD=6,
∴BE=×6÷cs30°=3÷=2,
∴BF1=BF2=BF1+F1F2=2+2=4,
故BF的长为2或4.
故答案为:2或4.
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熟练掌握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以及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是解题关键,(3)要注意符合条件的点F有两个.
21、
【解析】
根据表中的信息,先求出石块标记3的面落在地面上的频率,再用频率估计概率即可.
【详解】
解:石块标记3的面落在地面上的频率是=,
于是可以估计石块标记3的面落在地面上的概率是.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用频率来估计概率,在大量重复试验下频率的稳定值即是概率,属于基础题.
22、2或
【解析】
先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得到∠ABP=∠CBM,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得到当时,△BAP∽△BCM,即;当时,△BAP∽△BMC,即,然后分别利用比例的性质求BM的长即可.
【详解】
如图,
∵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ABC=90°,BA=BC,
∵PB⊥BF,
∴∠PBM=90°,
∵∠ABP+∠CBP=90°,∠CBP+∠CBM=90°,
∴∠ABP=∠CBM,
∴当时,△BAP∽△BCM,即,解得BM=2;
当时,△BAP∽△BMC,即,解得BM=,
综上所述,当BM为2或 时,以B,M,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P相似.
故答案为2或.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应注意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顶点不明确时,要分类讨论,不要漏解.
23、1
【解析】
由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求得与坐标轴的交点,然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由一次函数y=x+4可知:一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为(-4,0),与y轴的交点为(0,4),
∴其图象与两坐标轴围成的图形面积=×4×4=1.
故答案为:1.
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熟知一次函数图象上各点的坐标一定适合此函数的解析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24、.
【解析】
首先将原分式化简,然后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求得的取值范围,再取值求解即可.
【详解】
解:原式,
的取值有
且且
且
当时,原式.
本题考查分式的化简求值,做题时应注意在给定的范围内取值,难度中等.
25、(1)m=2,l2的解析式为y=2x;(2)S△AOC﹣S△BOC=15;(3)k的值为或2或﹣.
【解析】
【分析】(1)先求得点C的坐标,再运用待定系数法即可得到l2的解析式;
(2)过C作CD⊥AO于D,CE⊥BO于E,则CD=4,CE=2,再根据A(10,0),B(0,5),可得AO=10,BO=5,进而得出S△AOC﹣S△BOC的值;
(3)分三种情况:当l3经过点C(2,4)时,k=;当l2,l3平行时,k=2;当11,l3平行时,k=﹣;故k的值为或2或﹣.
【详解】(1)把C(m,4)代入一次函数y=﹣x+5,可得
4=﹣m+5,
解得m=2,
∴C(2,4),
设l2的解析式为y=ax,则4=2a,
解得a=2,
∴l2的解析式为y=2x;
(2)如图,过C作CD⊥AO于D,CE⊥BO于E,则CD=4,CE=2,
y=﹣x+5,令x=0,则y=5;令y=0,则x=10,
∴A(10,0),B(0,5),
∴AO=10,BO=5,
∴S△AOC﹣S△BOC=×10×4﹣×5×2=20﹣5=15;
(3)一次函数y=kx+1的图象为l3,且11,l2,l3不能围成三角形,
∴当l3经过点C(2,4)时,k=;
当l2,l3平行时,k=2;
当11,l3平行时,k=﹣;
故k的值为或2或﹣.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掌握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等腰直角三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及分类讨论思想等.
26、58
【解析】
作EH⊥AB于H,求出AE的长,根据正弦的概念求出点E到车架AB的距离.
【详解】
解:∵CE=15cm,CD=30cm,AD=15cm.
∴AE=AD+CD+EC=15+30+15=60(cm),
如图②,过点E作EH⊥AB于H,
在Rt△AEH中,sin∠EAH=,
则EH=AE•sin∠EAH=AB•sin75°≈60×0.97≈58(cm).
答:点E到AB的距离约为58cm.
本题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正确找出辅助线、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批阅人
石块的面
1
2
3
4
5
频数
17
28
15
16
2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届天津市西青区名校数学九上开学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天津市部分区(蓟州区)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开学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天津市河北区数学九上开学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